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水涨龙眼结果母枝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对花芽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了涨龙眼花芽分化期间结果母枝内源激素iPAs、GAs、ABA及IAA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生理分化期花芽内源激素含量:ABA〉iPAs〉IAA〉GAs;形成分化期为:ABA〉IAA〉iPAs〉GAs。生理分化期主形态分化期叶芽内源激素含量均为:ABA〉iPAs〉GAs〉IAA。生理分化期:与叶芽相比,花芽的iPSs、GAs和IAA含量高,ABA含量低。形态分化期:  相似文献   

2.
水涨龙眼果实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对生理落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了水涨龙眼生理落果期间正常幼果和脱落幼果中内源激素ABA、IAA、GAs及iPAs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整个生理落果期,幼果中内源激素平均含量ABA〉IAA〉GAs〉iPAs。生理落果期,特别是落果最高峰期,正常幼果中ABA含量低,而IAA、GAs和iPAs含量高,脱落幼果则相反。幼果中ABA含量高,IAA、GAs及iPAs含量低会导致生理果,幼果中生长抑制剂(AB  相似文献   

3.
ABT生根粉对大豆内源激素含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韩田夫  马凤鸣 《大豆科学》1994,13(2):121-126
在盆载和田间条件下分别研究了ABT生根粉(ABT4号)处理对大豆涨和叶片内源激素含,籽粒化学品质和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叶面片中DHZRs,GA1,3,4,7,IAA含量明显升高,叶片中ABA的含量下降。施用ABT后花英期(R1-R5)和成期(R7_R8)延长,根冠比(R/S)上升,增产效果明显。ABT处理对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分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大豆籽形成过程中内源激素活性变化的研究表明:GA3活性在不同基因型大豆差异,但活性高峰期和总的变化规律在品种(系)间是相似的。高蛋白和中蛋白含量的品种在籽粒粒发育初期就表现出较高的GA3活性在不同高蛋白和中蛋白品种的iPAs和IAAI舔生在籽粒形成过程中出现两个高峰期,而低蛋白品系的IAAK人出现一个高峰期。中蛋白品种的iPAs活性在籽粒形成过程中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品种。而低蛋白  相似文献   

5.
对不同群体条件下拔节前冬小麦主茎内源激素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四种植物内源激素的含量存在着较大差异。脱落酸(ABA)进入越冬期后明显提高,高密度高于低密度;赤霉素(GA3)在冬前不一致,除低密度处理含量处于较高水平外,冬后都呈下降趋势;细胞分裂素(Z+ZR)高密度条件下冬前出现了高峰,而后逐渐接近;生长素(IAA)在冬前分蘖期低密度含量较高,进入越冬期高密度较高,冬后不同密度都呈下降趋势,高密度含量显著高于低密度。同时也说明ABA可能与小麦抗寒性有关,Z+ZR和IAA与分蘖的发生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6.
稻麦及豆科作物籽粒发育过程中的内源激素水平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麦与豆科作物的籽粒中均含较高LAA,GA,CTK与ABA,其中IAA与ABA以胚乳糊粉层中的含量最高,大多研究认为籽粒本身要以合成ABA,在籽粒形成阶段,CTK含量峰值出现GA,IAA与ABA水平也逐渐升高,但在整个籽粒发育过程中仍属含量较低时期,因而此阶段CTK水平对胚乳细胞分化与籽粒库容形成有较大影响,在籽粒灌浆阶段,GA与IAA含量达到高峰,而ABA含量与籽粒灌浆速率呈线性相关,CTK水平  相似文献   

7.
茶树新梢内源激素的HPLC分析及日变化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钱利生  沈生荣 《茶叶科学》1996,16(2):135-139
研究了茶树新梢内源赤霉酸(GA3)、吲哚乙酸(IAA)、吲哚乙醛(IAAD)、脱落酸(ABA)和玉米素(Zeatin)等激素的HPLC分析方法。在ODS(C18)反相柱上,GA3、IAA、IAAD和ABA用甲醇—乙腈—KH2PO4缓冲液系统为流动相、Zeatin用甲醇—乙腈—磷酸缓冲液系统为流动相得到满意的分离,它们与相邻峰间的峰高分离度均在0.65以上。在紫外波长λGA3=210nm,λIAA、IAAD、ABA=280nm和λZeatin=254nm、灵敏度0.003aufs(GA3)和0.001aufs(IAA、IAAD、ABA和Zeatin)条件下,各种激素得到定量。GA3、IAA、IAAD、ABA和Zeatin的平均标样添加回收率分别为76.24%,89.69%,84.33%,90.96%和82.09%。茶树新梢内源激素含量在一天内有明显的变化,其高峰值均出现在13时左右。一天内以10—16时取样进行内源激素测定较适宜  相似文献   

8.
对23个水稻(Oryza Sativa L.)核雄性不育(ms)突变体的花粉特征、不育性遗传和不育基因等位性 进行了研究。 10个突变体由乙基甲烷磺酸(ethyl methane sulfonate)诱变而来,1个由亚乙基亚胺 (ethyleneimine)引变,7个通过r射线诱变,1个被链霉素(streptomycin)引变,1个通过组织培养而成,还有3个 大田中自发突变产生。在这些ms突变体中观察到4种花粉败育类型;3个属无花粉型(NP),6个为花粉完全败 育型(CPA),13个属花粉部分败育型(PPA)和1个为花粉染败型(SPA)。 2年的后代测定(Progeny tests)表明每种突变体都是一对隐性基因遗传。对 23个ms。突变体的不完全双列 杂交试验表明,突变体E2与G4等位,E5与E9等位,N2和N3等位,其它3个突变体E2、G6和T1具有相同的 ms位点。这些突变体的基因符号已被命名为ms-46(t)~ms-63(t)。  相似文献   

9.
连作大豆根冠比增大原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王晶英  张红燕 《大豆科学》1997,16(2):136-142
通过对轮、连作大豆干物质积累量的定期测定,发现连作大豆根、冠干物质积累量均低于轮作,根冠比(R/S,干重比)增大。这主要是由于连作大豆根系病虫害加重,磷、钾等元素亏缺,水分胁迫较重,内源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玉米素核苷(ZRs)、脱落酸(ABA)的含量及比例变化导致冠部降低幅度大于根系,最终使根冠比增大。  相似文献   

10.
植物内源激素对小麦生长发育调控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群体条件下拔节前冬小麦主茎内源激素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四种植物内源激素的含量存在着较大差异。脱落酸(ABA)进入越冬期后明显提高,高密度高于低密度;赤霉素(GA3)在冬前下一致,除低密度处理含量处于较高水平外,冬后都呈下降趋势,细胞分裂素(Z+ZR)高密度条件下冬前出现了高峰,而后逐渐接近,生长素(IAA)在冬前分蘖期低密度含量较高,进入越冬期高密度较高,冬后不同密度都呈下降趋势,高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小麦花后旗叶和籽粒中内源激素、蔗糖含量及籽粒中淀粉积累的动态变化,以弱筋小麦宁麦9号为供试材料在两种施肥处理条件下分析了花后内源激素和蔗糖含量变化与籽粒淀粉合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氮肥后移的处理旗叶中ZRs、iPAs含量的增加及ABA含量的减少,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合成;蔗糖含量较高,为籽粒合成淀粉提供了充足的碳源物质.籽粒中淀粉及其组分积累量灌浆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积累速率呈单峰曲线,直、支链淀粉和总淀粉积累速率峰值期均在花后21~28 d,氮肥后移表现为增加趋势.相关分析表明,籽粒中内源激素ABA与蔗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GA1/3/ABA与蔗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IAA、GA1/3与淀粉积累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籽粒中内源激素IAA对淀粉积累速率有极显著促进作用,直接通径系数达0.9627**,GA1/3主要是通过提高IAA含量间接促进籽粒中淀粉的积累,说明适当提高IAA含量有利于促进籽粒淀粉的积累.  相似文献   

12.
前期研究发现,外源GA信号影响了甘蔗分蘖进程。为了解GA信号对甘蔗不同分蘖时期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以综合性状优良的甘蔗主栽品种‘桂糖42号’为材料,采用不同外源GA信号调节剂对蔗种进行浸种处理,并以清水处理为对照(CK),分别测定分蘖初期、盛期和末期+1叶(主苗+分蘖苗)中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赤霉素(gibberellins,GA)、乙烯(ethylene,ETH)、细胞分裂素(cytokinin,CTK)、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和油菜素内脂(brassinosteroids, BR)的含量,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外源GA3(gibberellic acid 3;GA生物合成促进剂)对蔗种浸种处理后,增加了分蘖期甘蔗分蘖叶片中IAA、GA和CTK的总体含量,提高了分蘖前期ETH含量和后期ABA含量;多效唑(paclobutracol, PP333;GA生物合成抑制剂)处理后却增加了分蘖前期内源GA和ABA含量,提高了后期分蘖叶片中ETH含量,同时降低了CTK和BR含量。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利用外源赤霉素信号促进剂处理蔗种后,甘蔗叶片内源激素IAA与GA、CTK和BR、CTK与GA均呈显著正相关;而ABA与GA呈显著负相关,与ETH呈显著正相关。可见,外源GA信号影响了甘蔗分蘖期叶片内源激素系统,促进生长的激素与抑制生长的激素达到动态平衡状态,最终导致了甘蔗分蘖的差异。甘蔗分蘖与植物内源激素含量密切相关,可通过施用外源激素来影响内源激素的含量,调控激素之间的动态平衡,达到提高甘蔗分蘖形成及其成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外源生长素对玉米叶序分化类型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对生玉米自交系H4D、8701D自交授粉12d的幼胚为材料,分别在含不同浓度外源生长素(NAA)的脱分化培养基上诱导,筛选II型愈伤组织,分别转入不同浓度NAA的分化培养基上诱导出芽。芽点出现开始,在解剖镜下剥取顶端分生组织,电镜扫描观察叶原基形态,并用ELISA反应测定顶端分生组织细胞分裂素6-BA、ZRs、DHZRs、iPAs和生长素IAA、NAA含量。结果表明:外源生长素NAA可调控对生基因型玉米幼苗叶原基转换为互生叶原基类型,NAA浓度越高、处理越早,出现互生叶原基的频率越高。ELISA测定结果显示,不同叶序类型组培苗生长点生长素含量的增加是外源生长素的吸收累积造成的,内源细胞分裂素及内源生长素的含量并未明显改变;相同叶序类型的叶原基其生长点CTK/AUX比值相同;降低CTK/AUX值可导致叶原基分化类型从对生向互生转换;解除外源激素诱导作用,组培苗生长点CTK/AUX值的恢复可导致叶原基分化类型返回起始叶原基类型;玉米组培苗CTK/AUX值调控叶序类型转换的阈值与玉米不同叶序类型实生苗生长点内源CTK/AUX值的阈值相同,进一步证实了生长点CTK/AUX值是控制玉米叶原基分化类型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为阐明外源激素和蔗糖调控冬小麦穗粒数和粒重的机理,以冬小麦农大211为材料,设置不同浓度蔗糖和激素,通过离体穗培养及盆栽不同水分条件下喷施激素处理,考察了冬小麦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以及穗部糖含量对外源蔗糖和激素的响应。离体穗培养试验表明,蔗糖浓度为40 g·L-1,IAA、GA、6-BA和ABA浓度分别为10-4 mol·L-1、10-5 mol·L-1、10-5 mol·L-1和10-6 mol·L-1时取得了较高的穗粒数,且穗粒数以穗上部强势粒数与穗中部弱势粒数增幅较大;适当增加培养基GA和ABA浓度也能提高粒重,从而提升穗粒重。盆栽试验表明,与水分适宜处理相比,干旱使成熟期穗粒数、穗粒重和单株生物量显著下降,千粒重无显著变化,干旱处理的幼穗中CTK和ABA含量显著增加。干旱条件下,喷施IAA较其对照显著增加了穗粒重和单株生物量以及幼穗中可溶性糖和IAA含量,显著降低了幼穗ABA含量;喷施GA较其对照显著增加了单株生物量和幼穗GA含量,显著降低了幼穗ABA含量;喷施6-BA较其对照显著增加了单株生物量和幼穗CTK含量,显著降低了幼穗可溶性糖和ABA含量;喷施ABA较其对照显著增加了穗粒重和单株生物量,显著降低了幼穗蔗糖和可溶性糖含量。水分适宜条件下,喷施IAA较其对照显著降低了穗粒数、穗粒重和单株生物量,但显著增加了千粒重和幼穗可溶性糖、CTK和ABA含量;喷施GA较其对照显著增加了幼穗可溶性糖、GA、CTK和ABA含量,但显著降低了幼穗蔗糖含量;喷施6-BA较其对照显著增加了幼穗可溶性糖、CTK和ABA含量;喷施ABA较其对照显著降低了穗粒数,显著增加了幼穗可溶性糖、IAA、CTK和ABA含量。总之,外源蔗糖与激素对冬小麦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都有显著影响,适宜蔗糖和激素处理提高穗粒数,主要由于增加了穗上部强势粒和穗中部弱势粒数。外源喷施激素可缓解干旱胁迫对冬小麦穗粒数和穗粒重的影响,以喷施IAA效果最好,主要通过调控幼穗糖含量和激素含量来调控穗粒数和粒重。  相似文献   

15.
杧果花期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白玉杧和泰国金白花2个品种杧果在花芽膨大期、初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的内源激素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和玉米素核苷(ZRs)的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芽膨大期金白花中ABA和LAA含量高于白玉杧,而白玉杧中GA3和ZRs含量高于金白花杧;初花期白玉杧中ABA和GA3含量高于金白花杧,而IAA和ZRs含量则低于金白花杧;盛花期白玉杧中ABA,IAA和GA3含量低于金白花杧,而ZRs含量高于金白花杧;末花期白玉杧中ABA,LAA,GA3和ZRs含量均低于金白花杧。  相似文献   

16.
人工疏果对龙眼果实大小、内源激素和细胞壁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花后1个月内分2次对储良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cv.Chuliang)进行人工疏果处理(总疏果幅度50%左右)。结果表明,人工疏果可以促进果实的生长(与对照相比,横径和果实重量至采收分别增加了7.1%和22.5%)。果实中GA4 7和ZRs含量均表现为疏果处理大于对照,其差异在出现含量高峰时增大,而IAA含量也是疏果处理大于对照,但其差异主要出现在花后45d和花后100d。在整个果实发育期间,疏果处理与对照果皮中细胞壁成分变化的趋势基本相似,处理只是在后期才增加了果皮细胞壁中果胶,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含量,分别出现在花后90d后、60d和75d后,疏果处理对可溶性糖的含量无影响。根据试验结果推测:在果实发育前期,疏果处理显增加的内源细胞分裂素类水平,可能有利于促进细胞分裂和细胞数量;而在果实发育后期,增加的果皮细胞壁成分则为人工疏果促进果实生长(主要表现为细胞的膨大)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授粉处理对“度尾文旦”柚果皮内源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授粉处理对"度尾文旦"[Citrus grandis(L.)Osbeck.Cv.Duweiwendan]柚果实发育期间内源赤霉素(GA3)、脱落酸(ABA)、生长素(LAA)和玉米素核苷(ZR)的影响.结果表明:"度柚6号"和"琯溪蜜柚"授粉对"度尾文旦"柚果皮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大致类似;授粉处理增加了授粉后30~60d及授粉后90~120d的ABA含量;授粉处理增加了"度尾文旦"柚果实细胞分裂初期和授粉后60~130d的GA3含量:授粉处理降低了授粉后40~90d的ZR含量,增加了授粉后90~140d的ZR含量;授粉处理降低了"度尾文旦"柚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的LAA含量;授粉处理增加了"度尾文旦"柚果实发育期间尤其是授粉后90~140d的ABA/(ZR LAA GA3)的比值.  相似文献   

18.
利用间接酶联免疫(ELISA)检测技术,测定了亚麻雄性不育系及可育系花蕾不同发育阶段生长素(IAA)、脱落酸(ABA)、玉米素核苷(ZR)以及赤霉素(GA3)等4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了两者间4种内源激素的平衡关系。结果表明:1)在花蕾的整个发育时期,不育系和可育系4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趋势差异明显,且含量高低明显不同。结果表明IAA和GA3含量的降低及ABA和ZR含量的提高可能与亚麻雄性不育的发生密切相关。2) IAA/ABA、IAA/ZR、IAA/GA3和GA3/ABA在两者间的变化趋势不一致,且大小差异很大。表明4种内源激素之间平衡关系受到破坏可能会影响到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杧果感染畸形病过程中顶芽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凯特杧为试验材料,测定了接种病菌(Fusarium mangiferae)后顶芽内生长素(IAA)、赤霉素(GA3)和脱落酸(ABA)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接种病菌后,杧果顶芽内赤霉素和生长素含量急速上升,且在整个试验阶段明显高于健康处理,脱落酸含量在试验后期不断升高;分析发现,F. mangiferae侵染能够显著影响杧果顶芽内源激素的含量,改变IAA/ABA和GA3/ABA的平衡,致使杧果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进而引发畸形病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