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矮腥孢子发芽与光照、温度及氧有关。 2、关于光源,不论是天光或用涂有发光物的水银蒸气灯持续光照都可以。但没有光照不能发芽。 3、温度作相当变化时,对发芽无影响,在无光中的试验,温度变化从 6℃到 14℃发芽仍很好。 4、在持续光照下,在冷藏箱中温度在 5℃发芽良好。 5、经光照活化的土壤绿色植物设想可作为氧源,高锰酸钾证明也可作氧源。 6、在天光照射下的试验,孢子发芽约在四周后开始,于7到8周后达到最高。在人造光照射下,发芽约在3周后开始,在4到5周后达到最高。 7、在实验室中对矮腥孢子的种子处理试验,可用下法进行:将染病的用药剂处理过的麦粒,分散放在粘土培养皿中,置于合适的光照与温度的环境下。 8、土壤消毒药剂可在实验室里用下列办法得到证明:在涂有矮腥孢子的粘土培养基上用供试药剂在大的罩子下喷粉,置于适当的光照及温度之下培养。  相似文献   

2.
菊花矮化类病毒双向电泳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水方  舒秀珍 《植物检疫》1991,5(3):173-174
菊花矮化类病毒(CSV),是菊花的一个重要病害,引起植株严重矮化,花序变小而降低或失去其观赏价值。在1945~1947年,菊花矮化病在美国大流行,使30%~60%植株失去商品价值。此病在美国、加拿大、英国、荷兰有分布,在我国也有报道。但它在菊花生产中的重要性,它的分布及流行情况不清楚。在1987~1989年,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相似文献   

3.
杂草的防治是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近代的农业中机械的或化学的防治方法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这些方法中也正显示出一些临界状态。因而,人们又在探求上述方法之外的杂草防治手段。在国外,特别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从本世纪初就开始着手研究这些问题,并正在取得许多成绩,尤其在外来杂草的防治方面。由于外来杂草  相似文献   

4.
小麦的种和品种对白粉病抗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白粉病具不同抗性的11个小麦的种和品种上进行的按种试验表明,在接种后8小时内,分生孢子达到最高萌发率(约为60%),并形成附着孢。在抗病的和感病的小麦叶片上,分生孢子的萌发率和萌发速度没有差异。接种后12小时,在感病的材料上,发现真菌侵入寄主,但在抗病的材料上,发现最早侵入时间,至少要比在感病材料上约晚4小时。接种后36小时,在高感的材料上,萌发的分生孢子有83%已侵入寄主,其中约有70~80%已形成吸胞。在感病、抗病和高抗材料上的侵入率,分别为70,45,27%。形成或开始形成吸胞的分别为55~61,14~27,4~8%。在抗病材料的表皮细胞内,真菌形成的吸胞较小,并有点畸形。在抗病材料的叶面上,真菌的菌丛稀薄,产孢也很少。  相似文献   

5.
番木瓜环斑病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标勋 《植物医生》2003,16(6):13-14
近年番木瓜环斑病在有的农村中零星发生,也有的在大田连片发生。感病后的成长植株在冬天落叶,仅存顶部发黄的幼叶,次年结果量大减,甚至完全不结果。即使结果,果实含糖量低,风味差,商品经济效益不佳。 番木瓜,当地人习惯叫木瓜。番木瓜环斑病习惯称木瓜花叶病,据资料在华南产区普遍严重发生,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在目前科学技术条件下,对该  相似文献   

6.
分布及为害榆韧皮部坏死病 Elm phloem necro-sis 只在美国发生为害。该病在1938年 swin-gle 首先报道,接着他又发表了病害在俄亥俄河流域发生流行,使很多美洲榆致死的调查研究。在1967年以前,大多数黄化型病害都认为是病毒所致,故他断定榆韧皮部坏死病也是由病毒引起。早期的报道(Garman,1899;Forbes,1912)有证据表明:该病在很久以前,可能早在1882年,就在俄亥俄河  相似文献   

7.
复合荔枝园寄生性天敌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德广  罗玉钏 《昆虫天敌》1999,21(3):134-139
本文对两种生境中的寄生性天敌群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姬小蜂和跳小蜂在两种生境中都占据重要地位。其中姬小蜂在单一园占所有寄生性天敌的35.7%,在复合园为28.7%;而跳小蜂在单一园占21%,在复合园为18.7%。蚜茧蜂,缨小蜂,金小蜂,肿腿小蜂等存在于复合园,却并未在单一园调查中出现。  相似文献   

8.
荔枝霜疫病的研究Ⅰ.病原菌的鉴定及其侵染过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荔枝霜疫病病原菌在11~30%均可形成游动孢子囊,在22~25℃时,孢子囊产量最高,孢子囊在8~22℃间均能萌发形成游动孢子,但在26~30℃时萌发则形成芽管。在8~16℃间的萌发率最高。游动孢子的形成在14℃下只需20分钟,10℃下只需30分钟,游动孢子从形成至释放在14℃及10℃下所需时间分别为10分钟及20分钟。荔枝霜疫霉在侵染过程的各个时期中,都要求高湿度,否则不能危害,在高湿条件下,此菌在11~30℃均可侵入荔枝果,在18℃下只需5分钟便可侵入。最适扩展温度为25℃,在25℃下,潜育期不到1天,在18℃下为2~3天,在11℃下可延长到7天,在30℃潜育期虽短,但产生的孢子囊数量很少,出现期只有1天。危害荔枝果的接种体主要是游动孢子,荔枝结果期间的5月,多连雨天,病原菌的再侵染频繁,可能是荔枝霜疫病在广州地区经常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由于作物栽培制度变革,各地扣建大棚,建造日光温室,改变了局部小气候。日光温室在冬季的白天温度可提高到18~20℃以上。夜间最低温度也可保持在14℃以上。从3月份往后,温室内温、湿度条件适宜,一些昆虫可在温室内发育生长,进行繁衍滋生。东亚飞蝗卵无休眠期,越冬卵产下后,温度在15℃以上,土壤含水量在8%~22%之间时,胚胎就可以开始发育。近年来,在蝗区内的一些温室内经常发现有少数蝗虫为害作物。温室内的蝗虫出土早、发育快。据观察,安次区薛营村温室内的越冬蝗卵,在3月初就开始发育,4月初孵化成蝗蝻出土,…  相似文献   

10.
八氯二丙醚的杀虫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八氯二丙醚对卫生害虫的杀虫活性。以八氯二丙醚为有效成分制成喷射剂和蚊香,在实验室内观察这2种剂型对蚊蝇和蟑螂的杀灭效果,同时对增效醚和增效胺以相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对八氯二丙醚以乙醇制成喷射剂,浓度在0.5%~1.5%时,对淡色库蚊的KT50在15.70~5.28min,24h死亡率在34.8%~73.2%;浓度在1.0%~1.5%时,对家蝇的KT50在15.75~11.63min,24h死亡率在10.7%~22.0%;浓度在1.5%时,对德国小蠊的KT50在18.30min,72h死亡率在15.0%;而增效醚和增效胺几乎无杀虫活性。以八氯二丙醚制成盘式蚊香,含量在0.5%~1.0%时,对淡色库蚊的KT50在6.9~10.3min,24h死亡率在76.0%~100%;而增效醚和增效胺无杀虫活性。表明八氯二丙醚对蚊蝇和蟑螂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11.
柑桔大实蝇以蛹在桔园土中及幼虫在果实内、埋果坑土表越冬。4月22日至5月10日成虫开始羽化,羽化盛期在5月7日至6月11日,产卵盛期在6月14日至7月9日,落果盛期在10月5日至11月8日。根据大实蝇在龙山县的发生规律,提出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精噁唑禾草灵在我国最早登记在1993年,由德国拜耳公司首次登记在油菜、花生、大豆、棉花等旱地阔叶作物,用于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等,俗称威霸。在1998年由德国拜耳公司开发加入安全剂,登记在春小麦和冬小麦上防除一年生杂草。本世纪初,该有效成分原药和制剂开始国产化生产,现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用于旱地禾本科杂草防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邓建明 《植物保护》1992,18(1):32-32
甜菜夜蛾(Laphygma exigua Hubner)食性杂,但在棉田严重发生为害尚属少见。 在我场1988年发现此虫为害夏播棉苗,以后逐年加重,至1991年在全场大范围暴发,受害春、夏棉面积达6万多亩。此蛾在该地每年发生6代,在棉花上可发生为害4代。成虫喜在作物长势差  相似文献   

14.
二点螟是甘蔗上的主要害虫。在江西省一年发生四代,以老熟幼虫和少数低龄幼虫在宿根蔗蔸、残茎内和秋冬笋枯苗上越冬;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化蛹、羽化成虫。成虫在夜晚羽化,活动,白天隐避。产卵期持续4~5天,产200粒左右,一二代产卵在1~4叶的背面。成虫有趋光性,雌雄蛾量比为0.9:1.1。幼虫多在白天的上午从卵中孵出,先在叶面爬行,或垂丝下悬,随风飘动,主要从侧芽处侵入蔗苗,为害心叶,8~10天出现枯心苗。每只幼虫可造成1~3根枯心苗,老熟幼虫在苗内或茎内化蛹。  相似文献   

15.
杆草螟属 Diatraea Guilding 中有不少种为害甘蔗、玉米、水稻等禾本科植物。严重影响甘蔗的生产,在甘蔗苗期造成枯心苗,在中后期蛀蚀蔗茎,影响产量和品质。本属种类主要分布在南北美洲,大多数种类分布在南美洲,有些种类在南美洲常造成严重损失。本属螟虫在我国大陆尚未有分布,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南方玉米杆草螟 Diatraea crambido-ides(Grote),主要为害甘蔗,玉米等。  相似文献   

16.
华琼 《湖北植保》1999,(5):29-29
笔者下乡调查时,听到不少农户反映,小小稻飞虱真难治,三番五次用药防治,效果仍不理想。怎样才能提高药剂防治效果呢?在药剂防治上要求打准、打狠、打省。关键在打准,准中求狠,准中求省。准在用药时间上,狠在用药质量上,省在防治效果上。其措施如下:1 查准虫情  稻飞虱具有繁殖力强、产卵量大、暴发性、群集性、隐蔽性强、喜荫蔽、喜潮湿的特点。主要是常群集在稻秆基部和稻株间为害,扒开稻蔸检查时,它会绕着稻株横爬,躲向暗处,容易逃过人们的眼睛,因此在调查虫情时,要特别注意掌握这个特点。此外,稻飞虱危害时多在田块…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七五年在衣阿华州首次发现了一种新的大豆病害,在大豆叶上引起棕黄坏死大斑。在大风时,坏死部分常坠地,使大豆叶呈现残破的外观。病征仅限于叶片,从未在茎  相似文献   

18.
桔小实蝇 Dacus dorsalis Hendel 在日本西南部岛屿,对水果和蔬菜生产造成严重为害。日本植物保护法规定禁止和限制疫区内的寄主植物调运。1.消灭该虫的概况在1968年开始用歼灭雄虫法,1980年在天见岛,1982年在冲绳岛,1984年在宫古岛,1985年在八重山岛,成功的消灭了这种害虫。1975年在小笠原群岛开始用歼灭雄虫法结合释放不育昆虫法,1984年成功的消灭了桔小  相似文献   

19.
万惠恩 《植物医生》2007,20(6):51-52
春末夏初,倘若在绿草如茵的山坡漫步或是在田埂便道上行走,常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昆虫,在引诱异性前来求爱。任何昆虫都有自己独特的"恋爱"规律。只要掌握好这种规律,就可将它们消灭在"热恋"之中。  相似文献   

20.
1983年6月提出了在索马里中部难民急增的希伦地区,进行沙丘固定的计划。在5、6平方公里的破坏沙丘上、交错地扦插30公顷没药属(Commiphora sp.)植物,然后树种。没药插穗采自附近天然植株,长1.5米的插穗,行距10米,插到离沙丘顶5米为止。这些小型防风林降低了风速和沙子的吹扬。更重要的措施,或许是在固沙地区排逐了牲畜。 18种在塑料罐里培育的乔灌木苗,以5×4栽植在小防风林内。实生苗在雨季种植,不浇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