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森林资源权利概述森林是指存在于一定区域内的以树木或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植物群落。根据《森林法实施细则》第二条对森林资源范围的界定,森林资源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森林土地资源,包括有林地、疏林地、宜林荒山荒地等;二是森林、林木资源;三是森林生物资源,即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四是森林环境资源,即森林所特有的生态景观价值和生态环境保护功能等。可见,森林资源是集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于一体的多功能物质资源。围绕森林资源的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我国已基本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森林…  相似文献   

2.
森林资源他项权利是森林资源权属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我国森林资源他项权利的基本法律属性和森林资源他项权利制度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我国森林资源权属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3.
《林业与社会》2005,13(2):44-44
印度环境部已经制订林副产品法案,该法案给予部落更多的出售和采集林产品的权利。除了国家公园、保护区和其他被告示的地区之外,该法案规定开放所有的森林区域。该法案考虑建立森林依赖社区,各州打算为这些社区划定具体的森林范围。这些社区可以按照各州的实施方案,在非破坏性的、可持续的基础上收获林产品。该法案规定林产品销售的纯收入将存入社区账户,按照社区制定的方案进行使用。  相似文献   

4.
国家公园建设中的社区权利是社区面向国家公园建设中其他治理主体的权利,是贯穿于整个国家公园建设全过程的权利,是一种兼具“公权利”与“私权利”色彩的双重权利。国家公园建设中的社区权利可以分为行动权利和接受权利,前者主要包括知情权、评论建议权、信息发布权以及动议权等,后者主要包括接受生活扶助权、获得平等对待权、获得通知权以及获得理由权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我国国家公园建设中的社区权利提供了根本性规范依据,相关文件与地方立法则为国家公园建设中的社区权利提供了直接规范依据。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介绍俄联邦森林法典对森林、森林资源定义的前提下,详述了森林关系的主体和客体以及俄联邦调整森林关系的权属,介绍了俄联邦森林分等级管理和森林资源及林地使用的法律制度,俄联邦森林资源管理机关及俄联邦林业局的具体职责;指出生态要求是俄联邦森林资源利用方面基本的法律要求,俄联邦森林法贯彻了生态化的立法原则。俄联邦资源法律制度对我国森林资源立法可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文明已经跨入了二十一世纪 ,由于人口的增长、森林资源的锐减和环境的日益破坏 ,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首先就要保护好森林 ,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识。但总有一些人为了个人的小利 ,肆意破坏森林 ,手段也千变万化 ,给执法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致使森林资源不断恶化。这就需要我们具有法制意识 ,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好森林资源。将制定的法律付诸实施 ,是一项远比立法困难得多的任务。首先应该解决专业人员的配备问题。由于《森林法》在八十年代才颁布实施 ,所以六、七十年代法制教育基本是一片空白 ,不可能提供从事林业法律工作的人…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济近年来的高速发展也伴随着对森林资源的破坏,这就使得人们需要反思如何在森林的保护和开发之间寻求平衡,特别是随着森林资源的破坏日益严重,森林资源的保护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的森林面积虽然在总量上比较丰富,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对于森林的保护工作需要格外重视.该文探讨了如何在森林的保护和开发之间...  相似文献   

8.
《印度快报》2008年1月2日报道:印度林权法于2007年12月31日起生效。该法的主要目的是承认和授予世代生活在森林中的设籍部落和其他居民的森林权利。  相似文献   

9.
森林资源不仅在调节气候、防风固沙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还可产生较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可以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全面保护,有利于森林生态功能的发挥。笔者剖析了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中存在管护制度落后、乱砍滥伐现象严重、森林防火形势严峻等问题,并从制度层面、法律层面和管护层面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可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森林资源价值研究经过森林木材价值计算、森林生态价值评估和森林资源总体价值核算3个阶段的发展,已形成包括森林实物资源价值、环境资源价值和社会效益价值的核算框架。由于发展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森林资源核算理论与方法还存在学科定位模糊导致理论与方法出现偏差,忽视森林生态功能与生态服务的差别导致核算结果偏大,指标体系和核算方法不规范导致结果不切实际等问题。提出明确森林资源价值核算的对象和目的,建立通用、科学、可测、简明的价值评估指标体系,计算森林资源价值要考虑森林种类和所处的位置,准确区分森林资源的功能与效益和森林资源价值核算结果要符合社会经济实际等5条建议。  相似文献   

11.
根据我国新《森林法》规范,以及森林资源保护的实践,论述了依法规范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流转的意义、对象及规范、流转的标的和方式。指出,森林法在我国法制史上首次规范了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流转,是森林资源使用权流转的法律依据,必将有力促进林业改革和森林资源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和基本政策,从法律视角透视我国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依据《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森林法》等法律法规论述了林权改革法律依据、林地承包经营权,林地使用权、林地使用权流转和林地使用权的特殊保护五个方面的法律规定。提出推进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必须强化其法定性,依法推动、规范有序、保障改革。  相似文献   

13.
“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方法与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采伐是调整森林结构、改善森林质量、增加森林总量、提高森林整体功能的关键措施。实行森林限额采伐管理是《森林法》确立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介绍了"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的原则、方法与技术,以期为森林资源采伐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完善我国林权法律制度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曹祖涛 《林业科学》2006,42(6):94-99
林权是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统称,是以森林、林木、林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为内容的物权.当前的林权法律制度收益权实现途径、处分权的限制等方面存在不足,要以保障林权人利益为出发点,建立权属明晰、收益保障、流转自由、限制合理的林权制度.  相似文献   

15.
南方集体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系统分析南方集体林区存在的产权问题,提出改革的主要内容:1)林权明晰化包括明确林地所有权主体,完善林地所有权的委托代理关系;构建经营权的委托代理关系,明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科学界定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主体.2)林权的安全性包括改革林地征用补偿制度;建立公益林征用(管制占用)补偿制度;改革商品林采伐限额制度;改革不合理的林业税费政策.3)林权的市场化运作包括降低交易成本;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提升林权交易需求的动力机制;激活林权交易市场的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16.
南方集体林区森林资源产权变动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森林资源产权完整性的角度考察认为,南方集体林区森林资源产权经历了四次较大的变动,指出当前南方集体林森林资源产权变动管理中主要存在产权不清、主体虚置、评估体系不健全、公益林补偿不到位、产权主体利益受损、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通过构建森林资源产权监管制度、规范森林资源产权变动、建立生态公益林权益补偿管理制度、改革商品林管理制度、建立森林资源产权信息系统等5项对策,以促进森林资源产权变动管理,保护森林资源产权主体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林木采伐权的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木采伐权是权利主体根据依法取得的采伐许可的规定而享有的按照法定方式对林木进行采伐获得收益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是林权处分权能的一个表现.我国有关林木采伐的制度中,还存在立法不完善、商品林的林木采伐权的限额制度过于严格以及管理机制不完善等不足.因此,只有明确林木采伐权的物权地位、完善林木采伐的法律制度并建立高效的林木采伐的管理机制才能保证林木采伐权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8.
普洱市林权抵押贷款主要做法及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明晰产权,夯实基础,建立机构,试点探索,总结经验,稳步推进,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发挥作用等方面阐述普洱市林权抵押贷款主要做法,分析了普洱市林权抵押贷款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大配套改革和扶持力度,完善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改进金融服务,加快培育和引进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加快林权社会化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林木采伐管理体制等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办法(试行)》的理解与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办法(试行)》于2004年7月5日发布,是国家林业局的第一个比较系统地针对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问题作出的具体规定。文章分析了森林资源资产抵押实行登记制度的法理和法律依据,指出了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的具体范围、抵押合同的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应当遵循的具体程序以及抵押登记机关的职责等,建立健全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管理办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