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不同倍性东方百合杂交后代染色体数目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个二倍体东方百合品种(2n=2×=24)与4个同源四倍体东方百合品种(2n=4×=48)为杂交亲本配制成8个杂交组合,并对杂交后代各株系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东方百合倍性杂交获得的种子可育性低;且各杂交组合的杂交后代中,均不同程度的出现了染色体数目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对野生二粒小麦与二倍体野燕麦远缘杂交后代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后代084株系的核型公式为2n=6x=42=36m(4SAT)+6sm,核型为1A,为极对称核型,属于原始类型;野生二粒小麦、二倍体野燕麦及084株系的进化指数分别为1、4和1,表明084株系的进化程度与野生二粒小麦一致,低于二倍体野燕麦;084株系的染色体相对长度较亲本大,且其平均臂比、核型不对称系数及臂比大于1.7的染色体比例均在野生二粒小麦与二倍体野燕麦之间,说明远缘杂交在一定程度上对加速小麦属的进化有重要意义;084株系染色体臂比与母本的相近,且存在4对染色体与父本的相对长度和臂比极为相近,核型分析结果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野生二粒小麦与二倍体野燕麦杂交后代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3.
特异多倍体水稻的遗传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二倍体的水稻双胚苗基础群体中,我们发现了一些自然发生的多倍体材料,将这些多倍体株系筛选出来,种成株系,对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倍性、花粉可育性、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情况及其与二倍体的可杂交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129个株系中,大部分为三倍体,占91.5%,四倍体仅占8.5%;(2)部分株系的花粉可染率说明花粉的育性很低;(3)多倍体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说明,除了多价体、染色体落后和微核出现外,在三部体和四倍体株系中,均发现了有12个二价体的形成,即可形成正常的n配子;(4)多倍体和二倍体杂交证明,尽管杂交后代出现大量的非整倍体,但有部分二倍体杂种出现,并在后代中表现稳定。作者认为这些多倍体株系具有控制早代稳定的特异性,其应用将对水稻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小麦与野燕麦远缘杂交后代的核型特点,本试验采用根尖压片法对小麦、野燕麦及其远缘杂交后代稳定株系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母本小麦的染色体数目为28条,核型为1A或2A;父本野燕麦的染色体数目为14或42,核型为2A或2B;三个远缘杂交组合后代的染色体数目为42,核型为2A或2B。杂交后代0878株系染色体相对长度分布在3.38~6.09,染色体长度比为1.80,核型公式为2n=6x=42=36m(2sat)+6sm(2sat)。T2W3株系的染色体相对长度分布在3.23~6.66,染色体长度比为2.06,核型公式为2n=6x=42=30m(2sat)+10sm+2st(2sat)。TP2株系染色体相对长度分布在2.59~7.19,染色体长度比为2.78,核型公式为2n=6x=42=6M+24m(2sat)+12sm(2sat)。小麦与野燕麦成功远缘杂交获得了进化程度高于其母本的普通小麦型小麦新种质。  相似文献   

5.
利用染色体常规压片法,对毛百合(2n=2x=24)×布鲁拉诺(2n=4x=48)杂交后代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交后代MB70-48染色体数为2n=2x=24,而MB70-30、MB72-6、MB71-5染色体数为2n=3x=36。毛百合核型公式为2n=2x=24=2m+4sm+12st+6t,布鲁拉诺核型公式为2...  相似文献   

6.
用从水稻双胚苗中筛选出来的同源三倍体和同源四倍体株系为材料,和正常的二倍体进行杂交,在后代得到了稳定二倍体株系,对母本多倍体的研究发现,在多倍体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除了大量的染色体落后等现象外,还可以形成12个二价体;在多倍体自交后代的根尖细胞中发现有嵌合体存在,为多倍体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创制矮牵牛三倍体种质并对其进行细胞学研究,以矮牵牛二倍体、四倍体为亲本进行正反杂交,对杂交后代进行染色体计数并与双亲进行农艺性状、解剖学比较,采用常规压片法对三倍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以二倍体、四倍体为亲本进行正反杂交可获得三倍体矮牵牛,但结籽率均较低;(2)同源三倍体终变期大部分细胞内都出现单价体、二价体和三价体共存的现象,中期Ⅰ和中期Ⅱ出现游离在赤道板外的染色体,后期Ⅰ染色体有10/11、9/12、8/13和少数7/14分离方式,并出现姊妹染色单体提前发生分离和丢失染色体等异常现象。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导致了大量不育花粉的形成,同源三倍体创制为初级三体系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鱼类雄核发育新途径及自然四倍体泥鳅所产生的配子染色体组构成,采用自然四倍体泥鳅(4n=100)为父本、二倍体泥鳅(2n=50)为母本进行杂交,受精后5 min将受精卵放入3℃水中处理60 min诱导雄核发育二倍体泥鳅,并对其后代的血红细胞核体积、染色体核型、Ag-NORs带型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信号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杂交三倍体泥鳅血红细胞核体积为(38.29±3.14)μm3,处理组雄核发育二倍体泥鳅血红细胞核体积为(27.92±3.58)μm3,二者血红细胞核体积之比为1.37∶1;杂交三倍体泥鳅胚胎染色体数目3n=75,核型公式为15m+6sm+54t,NF=96,雄核发育二倍体泥鳅胚胎染色体数目2n=50,核型公式为10m+4sm+36t,NF=64;杂交三倍体泥鳅胚胎染色体中,在3个染色体短臂的端部检测到3个FISH杂交信号,雄核发育二倍体泥鳅胚胎染色体中,在2个染色体短臂的端部检测到2个FISH杂交信号;杂交三倍体泥鳅染色体和间期核中,呈现出Ag-NORs数目为1~3个,雄核发育二倍体泥鳅胚胎染色体和间期核中,呈现出Ag-NORs数目为1~2个。研究表明,雄核发育二倍体泥鳅的染色体组构成为2套染色体组,表明自然四倍体雄性泥鳅能产生二倍体(2n)配子,该结果为自然四倍体雄性泥鳅是具有4套染色体组的遗传四倍体提供了重要的遗传学证据。  相似文献   

9.
以亚洲百合系品种布鲁拉诺与我国原产野生种渥丹百合种间杂交后代群体5个株系和亲本为试材,研究了4℃,-2℃,-8℃,-14℃,-20℃低温胁迫下百合鳞片组织电导率、SOD活性、MDA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百合鳞片的电导率呈"S"形增长,但不同试材间略有差异;SOD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MDA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呈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运用隶属函数法对杂交后代进行初步抗寒综合评价,抗寒强弱顺序为BW-12>渥丹>BW-4>BW-11>BW-6>BW-1>布鲁拉诺,多数杂交后代的抗寒性介于父母本之间,但也有超亲现象出现。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毛百合×布鲁拉诺5个种间杂种株系及其亲本在0、-6、-12、-18、-24℃低温处理下的SOD酶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毛百合×布鲁拉诺种间杂种的抗寒性介于两亲本之间,但各株系存在一定差异.运用隶属函数法对杂交后代进行初步筛选,得出5个株系的抗寒性强弱顺序为...  相似文献   

11.
参照李懋学和Stebbins的方法,对细叶百合、兰州百合、亚洲百合("精粹"和"托里诺")进行了染色体数目鉴定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细叶百合和兰州百合为二倍体种,核型公式分别为2n=2x=24=2m+4sm(2SAT)+8st+10t和2n=2x=24=10sm(4SAT)+6st+8t,分属3A和3B型;"精粹"百合和"托里诺"百合为三倍体种,核型公式分别为2n=3x=36=3 m+6sm+18st+9t和2n=3x=36=3 m+3sm+12st+18t,均为3B型。此外,细叶百合、"精粹"百合和"托里诺"百合株间或细胞间均存在着染色体数目变异。  相似文献   

12.
川牛膝是四川省著名道地中药材之一。为了从细胞学水平对川牛膝种质资源进行评价,本文对四川主要产区的川牛膝和杂牛膝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川牛膝染色体数目2n=2x=34,二倍体,其核型公式多样,均属于2B型。部分染色体的结构类型在川牛膝和杂牛膝之间存在较为稳定的差异。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的长度比(L∶S)在1.49~4.31之间,该比值可用于对川牛膝种质材料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3.
石鲽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成鱼为材料,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经Giemsa染色,拍照后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石鲽的染色体核型为2n=48,48t,染色体臂数为NF=48,未发现多倍体现象,也未发现性染色体和随体。  相似文献   

14.
At the Zoological Garden of Antwerp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when Equus prjewalskii is crossed with E. caballus the offspring is fertile. As expected, its diploid chromosome number is 65. The morpholog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arental and the offspring karyotypes are not great; therefore, meiosis in the hybrid was successfully achieved.  相似文献   

15.
梅芳  李晓玲  张德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111-12112,12115
[目的]研究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宜昌百合染色体核型,为研究宜昌百合遗传多样性、起源及系统演化提供一定的细胞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制片法对神农架保护区的宜昌百合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神农架保护区宜昌百合染色体数目为2n=2x=24,染色体基数x=12,染色体核型公式为K(2n)=2x=24=4m(2SAT)+2sm+8st+10 t,主要由端部和近端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24=4L+4M2+14M1+2S,核型不对称系数为79.66%,属于"3B"型。[结论]神农架宜昌百合在百合属植物系统演化上处于比较进化的类型。  相似文献   

16.
对东方百合四倍体正常植株,变异植株,2n配子杂种后代进行有丝分裂观察,结果表明四倍体正常植株的有丝分裂均正常而变异植株出现染色体桥现象;2n配子杂种后代多数植株有丝分裂正常,少数植株的有丝分裂极不正常出现了染色体桥和染色体落后,双核及多极分裂现象,从而产生染色体数目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野生大燕麦Avena·magna和砂燕麦Avena.Strigosa,是燕麦属Avena中染色体数目呈不同倍数的种。我们对这两个种的染色体数目及其核型进行了观察研究。 Avena·magna是四倍体2n=4X=28,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4X=28=16m 12sm(SAT),核型类型为2A;Avena.Strigosa是二倍体2n=2X=14,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14=10m 4Sm(SAT),核型类型为2A。我国对燕麦属的杂交育种工作早已广泛展开,与广泛应用的杂交育种实践相比,整个燕麦属的细胞学研究是十分薄弱的。为了给广大燕麦育种工作者提供细胞学的基础资料,我们曾对Avena属的nuda以蒙燕7312为材料,做过核型分析(详见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1988年第二期)。现对Avena·magna和Avena·Strigosa进行了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的观察研究,其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