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共调查不同年龄体重的猪3800头,其中体重10~30kg猪l500头,30~60kg猪1200头,60kg以上育肥猪800头,成年母猪300头,按20%比例耳静脉采血化验。选择红细胞感染率在50%以上的患病猪1171头,随机分为5个组,分别用附红细胞体注射液、长效土霉素、血虫净、血虫净配合长效土霉素和远征霉素进行治疗。同时将猪附红细胞体耳静脉感染家兔,并将感染兔的全血接种健康兔且同未接种健康兔同笼饲养,结果表明:猪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率达80%以上,发病率为47%,以小兔最高。应用血虫净配合远征霉素或长效土霉素治疗,治愈率可达80%以上,60kg以上成年猪治愈率量高。猪附红细胞体可以通过血液传染给家兔,同笼接触饲养也可传染。  相似文献   

2.
试验共调查不同年龄体重的猪3800头,其中体重10-30kg猪1500头,30-60kg猪l200头,60kg以上育肥猪800头,成年母猪300头,按20%比例耳静脉采血化验。选择红细胞感染率在50%以上的患病猪1171头,随机分为5个组,分别用附红细胞体注射液、长效土霉素、血虫净、血虫净配合长效土霉素和远征霉素进行治疗。同时将猪附红细胞体耳静脉感染家兔,并将感染兔的全血接种健康兔且同未接种健康兔同笼饲养,结果表明:猪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率达80%以上,发病率为47%,以小兔最高。应用血虫净配合远征霉素或长效土霉素治疗,治愈率可达80%以上,60kg以上成年猪治愈率最高。猪附红细胞体可以通过血液传染给家兔,同笼接触饲养也可传染。  相似文献   

3.
安徽兔附红细胞体病流行情况调查与治疗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血液涂片直接和染色镜检法为检查的主要手段,对安徽各地的兔附红细胞体病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各地普遍存在兔附红细胞体的感染与发病,调查的41家兔场均存在附红细胞体感染(感染率为83,33%-100%)。治疗试验结果表明,联合用药效果较好,贝尼尔+强力霉素的治愈率为92,7%,贝尼尔+土霉素的治愈率为85.4%。  相似文献   

4.
以血液直接涂片和染色镜检法为检查的主要手段,对安徽各地的兔附红细胞体病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各地普遍存在兔附红细胞体的感染与发病,调查的41家兔场均存在附红细胞体感染(感染率为83.33%~100%)。治疗试验结果表明,贝尼尔+强力霉素的治愈率为92.7%;贝尼尔+土霉素的治愈率为85.4%,联合用药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对保定市猪附红细胞体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感染附红体断奶仔猪进行药物治疗试验.选择保定市6个县区30个不同规模的猪场和20个散养户,随机采集不同年龄阶段猪血液样品2 040份,进行直接压片镜检、血液涂片染色镜检和碘制动试验等病原学检测;选择阳性断奶仔猪进行药物治疗试验.结果保定市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为74.25%,不同年龄阶段的猪不同季节均可感染附红细胞体;临床治疗及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贝尼尔、咪唑苯脲、盐酸多西环素、磺胺间甲氧嘧啶和土霉素对断奶仔猪附红细胞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尤以盐酸多西环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猪附红细胞体感染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猪附红细胞体对动物的感染途径,本试验采用口服、伤口、皮下、皮肤以及呼吸道等5种途径对小鼠进行猪附红细胞体的感染试验.结果显示,5种方式均能使小鼠感染猪附红细胞体,其中伤口组感染率最高,在第9天感染率达到96%,口服组次之,在第12天感染率达到89%,呼吸道组也在第12天感染率达到80%,皮肤组和皮下组的感染率较低,分别为19%和20%.从第18天到第30天各试验组先后出现猪附红细胞体消亡的现象.说明口服、伤口、皮下、皮肤以及呼吸道等5种途径均能使小鼠感染猪附红细胞体.  相似文献   

7.
去年八底,河北省抚宁县某养殖户送来濒死猪1头。半天后死亡,根据其临床表现、剖检病变、实验室诊断确定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经过对病猪群检测,该猪场还有16头猪感染,感染率达53.3%(16/30)。根据体外药敏试验和药物治疗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血虫净,盐酸土霉素、硫酸卡那霉素对猪附红细胞体病均有效,但以血虫净配合盐酸土霉素效果较好。为验证其致病性,将保存的含猪附红细胞体的血液接种子健康猪3头,结果导致发病,感染猪临床表现与自然发病猪相似。地感染猪的血液进行镜检,根据视野中感染红细胞数目计算出红细胞感染率。又通过对感染猪血液部分血液学指标测定的结果表明,猪附红细胞体可使猪红细胞数目减少,血红蛋白含量降低,红细胞脆性增高。猪附红细胞体不但可以引起猪发病,而且还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病畜而引起人的感染,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相似文献   

8.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近几年报道较多的猪病。其确诊方法以鲜血压片见红细胞变形或附有“虫体”。以及血浆中有“虫体”为主要依据。该试验将患附红细胞体病猪60头分为6组。分别用得米先、长效土霉素、附红优、锥灭定、贝尼尔及青霉素 链霉素做治疗试验。另将健康猪50头分为5组,在饲粮中分别按每吨量加土霉素碱粉1500g、阿散酸200g、磺胺嘧啶粉2000g、洛克沙胂150g,连续饲喂30天,并设空白对照组,进行药物预防试验。在进行药物治疗试验和药物预防试验前、试验中及试验结束后,均做多次鲜血压片检查,结果各组猪红细胞变形及“虫体”始终存在;在各阶段此类变化无显著差异,但均有时高时低现象,故认为鲜血压片法不宜作为诊断附红细胞体病的依据。所用治疗药物均未显示有特效作用。用药物预防的各组及对照组均未发病。全部按时正常转群。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猪附红细胞体病在安徽省的流行情况及各药物的治疗效果,我们对安徽十二个县市的326份猪血样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非常高,表现正常的猪群阳性率达86.96%,发病猪群和康复猪群阳性率分别为95,92%和92,86%。红细胞附红细胞体感染率从5%-98%不等,80%以上的阳性猪红细胞被感染强度超过50%。药物治疗结果显示,贝尼尔效果最好,治愈率达74.29%,但所有药物彻底杀灭附红细胞体的能力均不强,治愈后易复发。表明附红细胞体具有极大的潜在危害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选用四环素、长效土霉素、原虫净、三氮脒对长沙市某规模猪场48头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猪只进行治疗,结果表明:上述四种药物都能抑制和杀灭附红细胞体病原,均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原虫净在红细胞感染率和治疗有效率方面要优于四环素、长效土霉素和三氮脒。  相似文献   

11.
选取贝尼尔(血虫净)、土霉素、盐酸四环素、新砷凡纳明(914)、咪唑苯脲、磺胺间甲氧嘧啶6种药物,进行猪附红细胞体的体内和体外对照治疗,结果 6种药物均有较好的疗效。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药物较多,临床上可以根据当地的流行情况灵活选用,其中盐酸四环素可以作为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2.
四环素、卡那霉素、强力霉素、土霉素、黄色素、血虫净(贝尼尔)、氯苯胍、砷制剂(阿散酸)等可用于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四环素和砷制剂效果较好。对猪附红细胞体病进行早期及时治疗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将患附红细胞体病猪分为6组,用得米先、长效土霉素、附红优、锥灭定、贝尼尔及青霉素+链霉素做治疗试验。另将健康猪50头分为5组,在饲料中分别按每吨量加入土霉素碱粉1500g、阿散酸200g、磺胺嘧啶粉2000g、洛克沙胂150g,连续饲喂30天,并设对照组。在进行药物治疗试验和药物预防试验前、试验中及试验结束后,均做多次鲜血压片检查,结果各组猪红细胞变形及“虫体”始终存在;在各阶段此类变化无显著差异,但均有时高时低的波动现象。所用治疗药物均未显示有特效作用。用药物预防的各组及对照组均未发病,全部按时正常转群。  相似文献   

14.
附红细胞体体外杀灭试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RPMI 1640为基础培养液,加入20%犊牛血清。选用贝尼尔、红弓、华蜍素、特效米先、附红净、大蒜素、土霉素等药物,在5%CO2的气体条件下对猪附红细胞体和牛附红细胞体进行了体外杀灭试验。结果表明,贝尼尔对猪附红细胞体杀灭作用最好,华蜍素次之;红弓对牛附红细胞体杀灭作用最好,特效米先次之。其余药物杀灭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附红细胞体病 (Eperythrozoonosis)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寄生于红细胞表面及血浆、骨髓内的一种以红细胞压积降低、血红蛋白浓度下降、白细胞增多、贫血、黄疸、发热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人畜共患病。猪感染附红细胞体一般呈隐性感染 ,多在应激因素作用下发病。[1 ] 病猪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体温升高、贫血和黄疸 ,据报道仔猪死亡率可高达 90 %以上。[2 ] 目前 ,国内外报道治疗该病疗效较好的药物有贝尼尔、土霉素、四环素、新砷凡钠明等。[3] 本试验选用贝尼尔、咪唑苯脲、特效米先对自然感染附红细胞体的 2 0日龄仔猪进行…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三氮脒和强力霉素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效果,为该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本试验共分为2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仔猪舍之间完全隔开,30头/组,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红细胞进行镜检,并进行胆红素代谢试验以及三氮脒和强力霉素治疗对比试验。结果发现,发病猪红细胞周围呈刺状或无规则形状,可不规则移动,在血浆中可见到游离活附红细胞体。治疗后,血浆中游离的附红细胞体消失。发病猪血清TBIL和IBIL明显升高,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TBIL和IBIL明显下降(P0.05),三氮脒组和强力霉素组之间TBIL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强力霉素组IBIL降低至正常范围内(3.51μmol/L)。得出结论,附红细胞体病可引起发病猪只IBIL显著升高,三氮脒或强力霉素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强力霉素较三氮脒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对人和动物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笔者在河北省某奶牛场选用186头奶牛进行奶牛附红细胞体感染率、感染强度及垂直传播途径、发病率、病原学、临床、病理检测及药物治疗的研究。结果表明,犊牛的附红细胞感染率最高,达63.3%,其次是泌乳牛,其感染率达54.6%;垂直传播是奶牛附红细胞体感染的途径之一。本病临床发病率相对较低,达2.06%~10%,临床表现发热、贫血或黄疸等症状,血液稀薄,组织黄染,肝、脾、肺、心、肾等有病理学变化,血液镜检可检出附红细胞体。药物尼可苏、头孢多烯、贝尼尔等对其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猪附红细胞体电镜特点及药物治疗效果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关于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断与防治的文章,但对猪附红细胞体本身形态学报道的文章却很少.本实验对猪附镜下的各形态、大小以及感染强度作了较详细的描述.球形、环形、圆盘形为E.suis的主要形态,体形较大的E.suis以芽苞生殖进行繁殖,感染强度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呈现波浪形态变化.对致病机制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在急性阶段,附红细胞体病会引起由一种经冷凝素IgM来介导的或与之相关的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最终结合电镜观察临床药物治疗效果,长效土霉素、贝尼尔在防治猪附红体病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进口澳大利亚奶牛附红细胞体的发现与诊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对从澳大利亚进口的奶牛进行入境隔离检疫时,发现了牛附红细胞体病,感染率100%(1363/1363),其中:体况较肥的牛血液中30%-50%的红细胞感染附红细胞体,瘦弱牛,极度消瘦的牛血液中60%-80%以上的红细胞感染附红细胞体,使用贝尼尔3.5毫克/千克体重治疗效果较好,在广西是首次从澳大利亚进口的奶牛中发现附红细胞体病。  相似文献   

20.
对宁夏区猪附红细胞体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发病区和非发病区(黄河灌区、中部干旱区、南部山区)的3个不同气候类型区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的不同与吸血昆虫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发病区、黄河灌区、中部干旱区和南部山区(六盘山阴湿地区)猪的感染率分别为100%、71.67%、36.67%和51.57%。发病区与非发病区差异极显著(P〈0.01);发病区、黄河灌区在昆虫活动季节与昆虫越冬季节的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差异显著(P〈0.05);中部干旱区、南部山区昆虫活动季节与昆虫越冬季节的差异不显著(P〉0.05)。体外药敏试验和临床治疗试验证明,庆大霉素、长效土霉素、强力霉素、地霉素、贝尼儿、青蒿素、磷酸伯胺喹啉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皆有效,尤以磷酸伯胺喹啉、青蒿素和强力霉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