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触角电位技术(EAG)测定热带作物主要害虫绿鳞象甲对11种绿叶挥发物组分的触角电生理反应,并以茶树、芒果、柑橘、荔枝等4种绿鳞象甲常见寄主植物为供试对象,对其进行绿鳞象甲的室内选择行为试验。EAG试验结果表明:绿鳞象甲雌雄虫均对反-2-己烯-1-醇表现出最强的EAG反应,对吲哚表现出最弱的EAG反应,两者之间差异显著;从EAG反应值上看,绿鳞象甲雌雄虫对所测定各种化合物的EAG反应强度大小顺序基本一致。室内选择行为试验结果表明:绿鳞象甲对芒果的选择性最强,其次是荔枝和柑橘,选择性最弱的是茶树,说明芒果为其更适宜寄主。  相似文献   

2.
辽北地区蒙古灰象甲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琦 《杂粮作物》2002,22(1):52-52
1 蒙古灰象甲发生情况铁岭市是辽宁省农业大市 ,玉米年种植面积2 0 0 0 0 0hm2 以上 ,大豆年种植面积 1 3333hm2 。蒙古灰象甲是玉米、大豆田的主要苗期害虫。自1 992年以来连续多年使用种衣剂拌种 ,蒙古灰象甲等多种地下害虫、苗期害虫得到有效控制 ,多年没有大发生 ,但今年蒙古灰象甲却在铁岭市大面积发生 ,全市共发生 1 33333hm2 ,各县 (市 )、区出苗地块均遭不同程度危害。据 2 0 0 1年 5月 1 5~2 0日调查 ,轻发生地块被害株率 60 % ,百株虫量40~ 70头 ,重发生地块被害株率 1 0 0 % ,百株虫量80~ 40 0头 ,比正常年份高出 1 0…  相似文献   

3.
野生大豆田间感染大豆灰斑病简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大豆灰斑病(Cercospora Sojina Hara)又称蛙眼病,1915年首先在日本报道,现已遍布美国、巴西、中国、日本等主要大豆产区。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福建、四川、广西等地均有此病为害。病原真菌属半知菌类,为害大豆子叶、叶片、茎、荚及籽粒,叶片上病斑灰褐色、园形、周围有狭窄的暗褐色边缘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在茶园中经常看到茶树嫩梢枯焦的现象,基层单位也经常有人来询问,这是什么病。据笔者所知,除了某些病害外,这主要是由某些害虫如茶籽象甲或椿象为害所致。茶籽象甲为害形成的枯梢,在枯梢下方的茎上有一个小孔,而椿象为害所致的枯梢下方无孔。为害茶树的椿象较多,据我国茶树害虫名录记载,多达60余种。今年初秋,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茶园中看到一种椿象发生较多,经鉴定为黄胫侎缘蝽,该椿象迄今在我国茶树上还未见记载与报  相似文献   

5.
采用浸虫法和浸梢法开展苦皮藤素、唑虫酰胺、藜芦碱对茶丽纹象甲的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浸虫法,3种供试药剂对茶丽纹象甲成虫的室内药效均较好,药后5 d的校正死亡率均达100%。采用浸梢法,15%唑虫酰胺1000倍液对茶丽纹象甲成虫的室内药效与对照药剂2.5%联苯菊酯乳油1500倍液的差异不显著,药后7 d的校正死亡率达90%以上;1%苦皮藤素乳油750倍液和0.5%藜芦碱可溶液剂500倍液对茶丽纹象甲的速效性稍差,但药后7 d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79.55%和77.28%。唑虫酰胺和苦皮藤素对茶丽纹象甲均具有较好的室内药效。采用浸虫法和浸梢法2种测试方法,茶丽纹象甲成虫对药液的敏感度不同,二者差异极显著(F=174.52,P<0.01)。  相似文献   

6.
茶丽纹象甲成虫消长动态及其食叶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文明 《中国茶叶》1993,15(1):30-31
茶丽纹象甲(Myllocerinus aurokineatus Voss)又称茶叶象甲,在浙江、安徽、江苏、江西、福建、湖南、云南等省均有发生,近年来在某些茶区为害猖獗,主要为害夏茶,使夏茶损失严重。以往对该虫的生活习性有过一些报道,但与防治至关重要的如成虫消长动态和食叶量等方面还未见详细的研究报告。为了掌握该虫的  相似文献   

7.
调查结果表明,新疆甜菜病害有10余种,主要有甜菜丛根病、甜菜立枯病、根腐病、褐斑病、白粉病等;虫害有地老虎、象甲、蛴螬、甘蓝夜蛾、叶螨等20余种;杂草以芦苇、稗子草等单子叶杂草及灰黎、马齿苋等双子叶杂草为主要杂草。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强化农业技术措施,结合运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诸项措施,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防治目的。  相似文献   

8.
一株茶大灰象甲寄生真菌的分子鉴定及其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分离自茶大灰象甲(Sympiezomias citri)自然羅病死亡成虫僵虫的一株寄生真菌Bbr4941菌株的具体分类归属及其生防潜力,对该菌株的rDNA-ITS序列和Bloc序列进行了PCR扩增、测序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结果明确了它为布氏白僵菌(Beauveria brongniartii)。在此基础上,利用浸虫法研究该菌株对茶大灰象甲成虫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高浓度(每毫升5.0×107孢子)孢悬液处理时,第7天累计校正死亡率为100%,LT50为3.916βd。以上研究表明Bbr4941菌株对茶大灰象甲成虫具有很强的杀虫毒力,有望在今后茶大灰象甲的生物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开展了除虫菊素、鱼藤酮和苦参碱3种植物源农药对茶大灰象甲的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 d、3d和5 d,1.5%除虫菊素水乳剂500倍液对茶大灰象甲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7.22%、100%和100%,与对照药剂2.5%联苯菊酯乳油1500倍液差异不显著。而7.5%鱼藤酮乳油750倍液和1.3%苦参碱水剂1500倍液药后1d、3d和5 d的校正死亡率均不高于50%,这2种植物源农药对茶大灰象甲的室内药效效果均较差。  相似文献   

10.
茉莉污叶病主要危害茉莉叶片,福建、广西、安徽和湖南等地荫蔽潮湿的茉莉园常见,症状常与煤烟病混淆.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直接萃取法、气密针取样法为基础的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技术,对大灰象甲性信息素分离鉴定及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直接萃取法共检测出化合物37种,其中仅交配组检出物有24种,交配组含量显著增高的化合物有4种;气密针采集法检出化合物14种,其中交配组单独检出化合物2种,交配组含量显著升高的化合物有8种。两种方法共检测到化合物46种,推测可能与大灰象甲性信息素相关物质9种。气密针法显示出了有效降低背景噪音,避免错过性信息素释放高峰等优点,更适于在大灰象甲性信息素分离鉴定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水稻育秧及插秧期间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抓好水稻育秧及插秧期间主要病虫草害的防治非常重要.对滦南县水稻育秧及插秧期间可能发生的主要病虫害如水稻干尖线虫病、恶苗病、立枯病、青枯病、黄枯病、稻瘟病、潜叶蝇、稻水象甲、灰飞虱等及一些杂草的发生情况,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茶丽纹象甲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俊庆  商建农 《茶叶》1990,16(3):22-24
茶丽纹象甲 Myllocerinus aurolineatusVoss 又名黑绿象虫、小绿象鼻虫、花鸡娘等,已知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等省,是夏茶期间的一种主要害虫。探讨此虫的防治阈值,对指导大面积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1986—1987  相似文献   

14.
福建产区柑桔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福建产区柑桔特色产业的生产与出口,在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的资助下,针对福建柑橘产区的的独特生态条件,从选地、建园、果园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果实采收等几个方面,总结出一套较完善的生产技术规程,以期为我省广大果农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多次实地调查文昌市椰子产区,初步了解文昌市椰树主要病虫害发生现状,发现椰心叶甲、二疣犀甲、红棕象甲、椰子织蛾、椰子灰斑病、泻血病和芽腐病为文昌椰树主要病虫害。描述椰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红麻南种北植增产效果显著,因而我国红麻繁种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和福建三省区。为了提高繁种效益,繁种技术不断改革。我市先后试验推广了春播红麻留种,稻底麻留种和红麻插梢留种,近几年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夏播红麻留种技术试验示范。此项技术于1987年12月通过市级鉴定,在本市推广面积累计  相似文献   

17.
芒果蛀梢虫(Chlumetia Transverse Walker)又叫芒果尾夜蛾、钻心虫.顾名思义,它是钻蛀新梢为害的一种芒果害虫.蛀梢虫在福建分布广、代数多.被害的新梢和花穗最终枯死,间接或直接地降低芒果的产量.所以认识与研究芒果蛀梢虫的习性,进而提出防治它的办法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不同地理来源的甘蔗梢腐病菌营养体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甘蔗梢腐病病原菌菌株的群体结构及种内的分化,以采自广西、云南、福建和海南等不同地区的30个甘蔗梢腐病菌株为材料,通过初步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发现30个甘蔗梢腐病菌株分属于2个不同的病原种。利用KCl O3培养基诱导筛选获得Nit突变体,其中1个菌株没有产生Nit突变体,剩下的29个菌株共产生266个Nit突变体。营养体亲和群的测定结果表明:9个菌株的VCG没有同一性,1个菌株组成1个VCG;不同地理来源的甘蔗梢腐病菌株间互不亲和,分属于不同的VCG;同一地理来源的甘蔗梢腐病菌株间亦不亲和;暗示引起甘蔗梢腐病的串珠镰刀菌属群体内存在丰富的VCG多样性,在不同的栽种地区群体结构变化很大,并且营养体亲和性与菌株的地理来源及寄主品种都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全国麻类生产调查报告(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续上期) 第四部分其他麻类作物 1剑麻 1.1剑麻生产基本情况 1.1.1分布情况 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省(区)是我国剑麻主要生产基地,其种植面积占全国总种植面积的80%以上.广东省剑麻主要分布在湛江、佛山等市的各县农场,以广东省湛江市东方红农场种植面积最大;广西主要分布在玉林、南宁、百色地区的各县;福建剑麻分布在漳州市各县的丘岗地带.此外,我国云南、四川的西昌、浙江的温州等地也有一定种植面积.目前我国剑麻产区的当家栽培品种为引进国外品种H.11648.  相似文献   

20.
调查了广西南宁、崇左、柳州、桂林、玉林、河池、贺州及防城港等主要柑橘种植区的柑橘碎叶病和叶斑病的发生情况,并对其病原柑橘碎叶病毒(Citrus tatter leaf virus, CTLV)、苹果茎沟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 ASGV)和柑橘叶斑病毒(Citrus leaf blotch virus, CLBV)进行了RT-PCR检测、病毒序列测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在所有疑似柑橘病毒病样品中,CTLV检出率为7.3%,CLBV检出率为5.5%,ASGV检出率为3.0%。其中在南宁、桂林和玉林3个主要柑橘种植区采集的疑似柑橘病毒病样品的3种病毒病检出率合计分别为21.2%、28.6%和7.6%,且存在多种病毒复合侵染的现象。将克隆到的上述3个病毒分离物的病毒片段,分别与已报道的相应病毒的代表性分离物的病毒片段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ASGV和CTLV的中国分离物在进化关系上均呈寄主相关性,ASGV的日本分离物则与地理位置相关性更强,而韩国和印度的分离物未表现出明显的寄主相关性和地理位置相关性。柑橘和苹果的ASGV和CTLV分离物均表现与地理位置相关,而梨的ASGV和CTLV分离物却与地理位置和寄主均不相关;CLBV分离物则呈明显的寄主相关性。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广西柑橘碎叶病和柑橘叶斑病的发生情况及其病原的遗传多样性与系统进化关系,为柑橘病毒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