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害虫抗性理论目前害虫抗性理论主要有抗性基因学说(先天学说),即未使用化学药剂前害虫就存在抗性基因,化学药剂只起选择作用,把无抗性基因的害虫杀死后剩下带有抗性基因的害虫,即抗性群体;基因突变学说(后天学说),即由于药剂的作用,诱导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2.
1 抗虫棉田害虫发生规律与特点发生了变化 1.1 抗虫棉对鳞翅目害虫表现出突出的抗性.抗虫棉对棉铃虫及玉米螟、造桥虫等鳞翅目害虫表现出高抗性,基本上不需要防治这些害虫.1.2 棉蚜、棉盲蝽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发生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3.
在茶树病虫化学防治中,长期喷施大量农药,不仅会使茶叶残留农药,杀伤大量天敌,而且会使害虫产生抗性,使化学防治效果逐渐降低,引起某些害虫为害猖獗。近年来,各地喷施化学农药防治茶树害虫的利弊虽有争论,但认为化学防治仍是今后防治茶树害虫的重要手段。在这种情况之下,各地必须十分注意茶树害虫抗性问题。在我国,对农业害虫抗性的问题,到目前为止,一般认为还不能找到完全克服产生抗性的方法,而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害虫抗性延缓发展。据报道,目前我国测定证实对一种或几种农药有抗性的农业害虫仅十余种。国内对茶树害虫肯定有抗性的种类虽未见详细报道,但各地反映,在某些茶区  相似文献   

4.
在茶园中,长期单一使用某种农药防治某种害虫,使这种害虫逐渐忍受以致适应而得以生存,这就是害虫获得了抗药性。一、害虫抗性形成的原因抗性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除药剂及害虫本身外,还有环境条件变化、栽培制度变更的影响,目前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不适当  相似文献   

5.
作为害虫抗性治理的一部分,抗性监测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归纳和总结了多年来害虫对转Bt植物抗性的检测或监测技术,为能较早地检测和监测到害虫抗性的产生而及时提出治理对策提供依据,为转基因植物的应用提供依据,同时也为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李霞  何康来  王振营 《玉米科学》2006,14(6):145-147
综述了玉米对4种主要害虫抗性基因定位的最新研究结果。受环境、样本及分析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试验检测到的QTL结果不尽相同。通过引进染色体箱的概念,对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玉米对同一种害虫的食叶抗性和茎秆抗性之间没有相关性,但对不同种害虫的食叶抗性和茎秆抗性却有相关性。这些抗性QTL不是随机分布的,而是以基因簇的形式存在于染色体上。玉米的抗虫性与植株组织硬度、蛋白含量、丁布和细胞壁成分相关,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玉米的抗虫机制,为进一步的遗传分析研究和抗虫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菊酯类农药在农业生产上应用面积的扩大和连续重复施用,害虫产生抗药性问题越来越突出。迄今已开发的菊酯类农药,对此敏感的昆虫全部表现出交互抗性(即害虫对一种杀虫剂产生抗性后,对另外未曾施用过的另一类药剂也产生抗性)。我国台湾稻区,已有资料表明,褐稻虱对菊酯类农药产生了交互抗性,出现了菊酯类农药和其他农药防治效果减退的现象。水稻主要害虫为多发性害虫(一种害虫一年发生多代),对菊酯类农药容易产生抗性。一旦对菊酯类农药产生抗性,就会影响其他农药的防治效果,害虫危害就极难控制。1996年5月,湖南省植保工作…  相似文献   

8.
潘继兰 《江西棉花》2005,27(6):40-40
棉花害虫抗性的产生,给棉花生产带来了很大影响。如何防治抗性棉花害虫,我们结合多年实践经验浅谈以下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转Bt及(Bt+CpTI)基因抗虫棉抗性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介绍转 Bt及 ( Bt+ Cp TI)基因抗虫棉的培育及应用现状的基础上 ,综述了其对鳞翅目害虫的抗性和对非鳞翅目害虫与天敌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提出了害虫对转基因抗虫棉抗性的预防和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围绕茶园害虫化学防治的科学化问题 ,近年来 ,茶学和植保科研工作者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拟对近几年来 ,国内外化学防治的研究现状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1 昆虫抗药性为了有效的防治害虫 ,我国曾对假眼小绿叶蝉、茶蚜、茶樱瘿螨、蚧类、茶尺蠖等进行了抗性监测、抗性机理、抗性遗传及抗性治理等多方面的研究。1 1 表皮通透性因子胡淑霞、季苏京等[1] 研究表明害虫抗药性的主要原因是有些药剂改变了昆虫表皮的生理通透性 ,使药剂越来越不容易透过表皮 ,使昆虫不易中毒。研究人员分两组进行实验 ,一组是对已产生抗性的害虫施药 ,另…  相似文献   

11.
目前,尚未发现有任何抗性“免疫”的杀虫剂。据报道,1948年以来,抗性害虫的数量约每6年增加一倍,到1986年,已报道的抗性害虫达500种,实际存在的抗性昆虫远比报道的多。有关茶树害虫抗药性的报道甚少,本文拟就我国茶树化学防治的历史与现状对茶树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棉田害虫对杀虫剂的抗性问题日趋严重,但根据毒物对生物的多位点作用延缓害虫抗性发生发展原理,以及利用几个具有独立作用机制的化合物混合使用,使其中任何一个化合物的选择压力,都将低于抗性发展的要求并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有鉴于此,我们通过试验示范,探索出了杀虫剂合理混用防治棉虫及程序化方案,已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以往棉花育种工作,对主要害虫棉蚜、棉铃虫、棉红铃虫和棉叶螨的抗性重点选择,对棉花非主要害虫棉叶蝉的抗性不加选择,导致大部分棉花品种不抗棉叶蝉.而在抗棉铃虫品种问世之后,棉叶蝉成为华南棉区最主要的害虫.因此,在华南棉区,选择、选育抗棉叶蝉品种,显得非常紧迫.  相似文献   

14.
王合松  张四  高峰 《中国棉花》2005,32(3):33-34
目前生产上推广的抗虫棉都是转基因抗虫棉 ,主要抗鳞翅目害虫 ,如棉铃虫等 ,对非鳞翅目害虫无抗性 ,如棉叶螨、棉蚜、棉盲蝽、烟粉虱等 ,这些非鳞翅目害虫反而有加重发生的趋势。对鳞翅目害虫 (棉铃虫 )的抗性 ,也只在苗期 ( 1、 2代棉铃虫 )抗性良好 ,3代及 3代以后抗性明显下降。对抗虫棉主要害虫的防治要遵守“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 ,尽量协调好化防与生防的矛盾 ,最大限度地保护利用天敌。1生态防治1 .1种植玉米诱集成虫。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相对集中的棉田 ,可于 6月上旬在棉田四周的路边、沟渠上种植…  相似文献   

15.
棉花害虫抗性及其防治都昌县病虫测报站喻贵凯,王和顺,汪潮和本文根据当前棉花病虫防治上普遍存在乱用、滥用农药,打保险药等而引起害虫抗性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六条防治办法。1.抗性的形成和发展都昌县种植棉花4000~12000khm2,从1955~1992...  相似文献   

16.
大豆对食叶性害虫田间抗性的相对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已有的7年工作基础上,以叶面积损失百分率为指标,继续于2000年和2001年对51份大豆材料开展了对食叶性害虫综合虫种抗性的鉴定工作.综合分析1993-2001年历年各次田间抗性鉴定结果,发现虽然每年抗性鉴定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但各品种的抗性水平还是保持了一定的相对稳定性.通过对各年抗性鉴定分级结果的综合分析,结合9年综合抗性分级结果,确立了10个较为稳定、并具一定代表性的抗感材料,作为大豆对食叶性害虫田间综合虫种抗性鉴定的标准品种.分别是,抗性材料:吴江青豆3、PI227687、沔阳白毛豆、通山薄皮黄豆甲、赶泰-2-2;感性材料:山东大豆、大青瓤黑豆、矮杆黄、商丘7602和皖82-178.  相似文献   

17.
1害虫发生特点转基因抗虫棉,主要抗鳞翅目害虫,如棉铃虫、玉米螟、造桥虫等,对非鳞翅目害虫不产生任何抗性,如棉叶螨、棉蚜、棉盲蝽、烟粉虱等非鳞翅目害虫,这些非鳞翅目害虫反而有增加的趋势;抗虫棉对1、2代棉铃虫表现出良好的抗性,3代及其以后抗性明显下降。所以抗虫棉害虫的防治也要遵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协调好化防与生防的矛盾,最大限度地保护利用天敌。2防治技术2.1生态防治。抗虫棉相对集中的棉田,可于6月上旬在棉田四周的路边、沟渠上种植适当的玉米,诱集第3、4代棉铃虫,能够有效减少棉田棉铃…  相似文献   

18.
高粱抗蚜虫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粱蚜是危害高粱的主要害虫之一。综述了抗源筛选、抗性育种、生理生化、抗性遗传和分子标记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选育抗虫品种并在生产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一、概况: 近三十年来,全世界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农林害虫,虽对农林业增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害虫产生抗性等付作用。茶树害虫的防治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20.
棉花害虫防治的新途径—化学生态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对棉花害虫化学生态调控原理与方法进行探讨。重点阐明了棉花害虫的化学生态调控以协调"作物—害虫—天敌"三级营养互作关系为基础,通过培育新的抗性品种,合理应用植物次生物质、信息化合物、生物源农药,合理陪植植物诱集害虫的天敌或趋避害虫,实现依靠生态调控控制害虫的为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