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根据Saint-Venant方程和闸孔出流方程建立了一个比较简单的渠道流量调控模型,可以预报配水方案下整个渠系的运行状态和闸门调节过程,并可选择系统最佳运行方案,对渠系用水管理和工程管理有很大帮助。文中还讨论了建模过程中应考虑的一些问题及处理方法,通过实例验证,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灌溉渠道流量调控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明思 《灌溉排水》1996,15(1):12-16
本文根据Saint-Venant方程和闸孔出流方程建立了一个比较简单的渠道流量调控模型,可以预报配水方案下整个渠系的运行状态和闸门调节过程,并可选择系统最佳运行方案,对渠系用水管理和工程管理有很大帮助。文中还讨论了建模过程中应考虑的一些问题及处理方法,通过实验验证,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水力自动溢流堰在自动调控渠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了渠系自动化的发展现状,介绍了水力自动溢流堰及其恒定水位的工作原理,并根据该装置良好的恒定水位性能,研究其在渠系自动化流量调控的应用条件和实现方法,其中对在取水口处应用和渠道中的联合运用两种方法作了进一步探讨。在渠道自动化上游控制中,能有条件地取代常用的水力自动闸门,可以实现真正恒定水位的目的,使得渠系自动调控方法简便,精度高。  相似文献   

4.
农业灌溉,需通过沿渠节制闸进行流量调节,掌握渠道中非恒定流的动态变化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应用意义。基于特征线法离散圣维南方程,模拟引汤灌区部分渠系在闸门调控下的非恒定流过渡过程,并与Mike11软件模拟结果进行对比,表明所建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此外,在模拟结果基础上,进行了简单的闸门运行设计,根据闸下出流理论建立闸门开度调控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在流量线性变化的条件下闸门开度也为线性变化,针对多级闸门同步与逐级调节情况下渠道中的非恒定流过程进行模拟,总结了两种方式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探讨一字闸下游的最佳消能形式和一字闸最佳抗冻方案,在一字闸水力特性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一字闸水流特点,提出4种底流消能工进行对比试验。通过对水流流态、流速分布、消能率等因素的综合分析,认为对渠系建筑物中的小型一字闸,宜选取挖深式消力池做消能工。通过对5种防冻方案的试验研究,提出了聚苯乙烯板保温法为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改善渠系下游常水位运行控制方式调节过程蓄量变化剧烈、增大水源供水压力的问题,保证渠系控制的安全、高效,提出了一种基于渠池蓄量平衡的闸前变目标水位的算法,该算法在蓄量变动小时采用下游常水位控制,蓄量变化超过阈值采用考虑约束条件的控制蓄量法.并以Natlab仿真验证法对南水北调中线输水渠道建立多渠段串联控制模型,分析比较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基于渠池蓄量平衡的闸前变目标水位的算法运用效果良好,可实现下游常水位和控制蓄量运行方式的灵活、平稳转换;各渠池蓄量调节量显著减少,基本可以实现蓄量平衡,减小了对上游的需水压力;与下游常水位运行方式相比,其控制过程水位波动平缓闸门流量过程震荡较小,有效减小了闸门超调和回调操作,稳定时间有所延长但在总体调控过程中更为平稳.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多级提灌工程中支渠流量的计算机控制,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在分析闸孔出流水力计算的基础上,得出了闸孔出水流量与闸门开度、闸前水头调节控制的计算机监控数学模型,并提出了实现闸前水头监测转换和闸门开度调节控制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渠系改造的最优水力设计方法,建议一种专家评议与模拟优化相结合的优化模型。该模型以改造工程投资最小、结构与施工合理作为评价目标,根据本文确立的模拟模型中的物理关系和运行规则,通过模拟程序的运行,可以求得所需改造渠系的最优水力参数。  相似文献   

9.
竺慧珠 《灌溉排水》1995,14(3):9-15
本文探讨了渠系改造的最优水力设计方法,建议一种专家评议与模拟优化相结合的优化模型。该模型以改造工程投资最小,结构与施工合理作为评价目标,根据本文确立的模拟模型中物理关系和运行规则,通过模拟程序的运行,可以求得所需改造渠系的最优水力参数。  相似文献   

10.
渠系调控的过渡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渠系过渡过程在配水管理及调控中的重要意义,分析了过渡时间的变化规律,论证了输配水系统的稳定特性,讨论了系统控制建模的一般方法,这对渠道水量调控的研究及建模都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灌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直是我国发展节水型农业的关键。为了缓解疏勒河灌区用水矛盾,基于原有渠道闸门研制出测控一体化闸门系统。系统由安装于渠道上的自动计量闸门和运行于远方中心站的调水控制系统组成,能够根据目标过闸流量或过闸总水量实现闭环控制,做到按需供水。试验表明,该系统实现了渠系闸门的智能控制和田间用水的合理分配,功能完备、可靠性高、操作和维护便捷,能够有效提高灌区水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青铜峡灌区建立了全国首个全渠道控制系统(简称TCC)示范区,TCC通过测控一体闸控制水位流量,运行调度过程中渠系产生非恒定非均匀流。本文应用圣维南方程组模拟渠道水位流量过程,应用普列斯曼有限差分法离散方程组,采用牛顿-拉普森迭代法求解非恒定非均匀流的代数方程组。针对U形渠道进行了水流过程的数值计算,验证结果表明,圣维南方程组及牛顿-拉普森迭代法适用于测控一体闸的水流模拟,水位和流量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误差较小。研究结果为建立测控一体闸的控制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基于S3C2410 ARM微处理器和GPS技术的渠系布局采集器的实现方法。其核心思想为通过GPS模块采集渠系布局经纬度信息,由ARM微处理器经串行口与GPS模块通信以获取渠系布局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进行实时保存。该渠系布局采集器具有GPS定位系统全天候、实时高精度以及自动测量的优点,实现了对复杂渠系位置的准确定位。经测试表明,该采集器运行可靠,满足渠系布局的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14.
运用现代控制理论描述了配水渠系水流调控的机理,分析了以Saint-Venant方程为基础的系统在调控中的稳定特性及可控性。经优化调控的验算,进一步反应了系统各输入量与系统状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丁克  陆桂军 《排灌机械》2002,20(3):21-23
结合上海市青浦区章浜河泵闸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泵闸自动控制设计方案的新思路,该方案对中小型泵闸而言,具有结构简捷,运行可靠和性能价格比高的特点,泵闸运行实践表明,系统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适宜于在中小型泵闸领域推广。  相似文献   

16.
在灌溉排水领域中,对于输水渠道,仅有考核输水过程中水量损失的渠系水利用系数指标,而无考核输水过程中的水头损失的指标。本研究首次提出渠系水头效率指标,建立既包括水量损失,又包括水头损失的渠系输水效率指标,给出渠系水头效率和渠系输水效率的计算方法。成果对于研究并提高渠系输水效率、降低输水成本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渠道水流状态的调控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明思 《灌溉排水》1997,16(4):32-36
运用现代控制理论描述了配水渠系水流调控的机理,分析了以Saint-Venant方程为基础的系统在调控中的稳定特性及可控性。经优化调控的验算,进一步反应了系统各输入量与系统状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宁夏末级渠系改造与管理运行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宁夏引黄灌区斗渠、农渠的衬砌率为15.9%和1.7%,输水损失大,运行维护费用高,农民用水负担重,灌溉保证率低,农业灌溉种植效益衰减,影响了宁夏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末级渠系改造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节约用水,提高农业灌溉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在对宁夏引黄灌区末级渠系改造与农民用水协会管理运行效果监测的基础上,总结出宁夏引黄灌区末级渠系改造建设与农民用水协会管理运行经验,并对末级渠系改造的节水效果、减轻农民负担、提高效益进行了分析.为灌区全面改造末级渠系,理顺农业供水管理体制,建立良性运行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渠道供水系统的神经网络控制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最优控制器的基础上并联两个神经网络模型NNM和NNC,将人工神经网络所具有的并行性、自适应、自学习等能力应用于渠道运行现有的最优控制,作为控制系统中的补偿环节,来完成精确模型的建立和稳定控制,从而提出一种新的渠道运行控制非线性最优控制器。本文探讨神经网络在渠系运行控制的应用,为用神经网络理论研究渠道运行自动控制提供一种理论和方法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提出基于改进多目标决策模型的大桥水库灌区渠系自适应规划方法,合理规划大桥水库灌区渠系配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无效弃水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配水结束后灌区各渠系缺水量、渠道输水损失量以及农作物生产带来的灰水足迹三者最小为大桥水库灌区渠系规划多目标决策函数,以渠道输水能力、水量和时间为约束条件,构建大桥水库灌区渠系规划的多目标决策模型;以栅格法构建路径规划的运行环境,通过移动几率优化、信息素挥发系数自适应调整两方面改进蚁群算法,通过改进蚁群算法寻优获取渠道缺水量、输水损失量、灰水足迹最小的水库灌区渠系规划结果。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规划大桥水库灌区渠系的水资源,规划后的灌区渠系在缺水量、渠道输水损失量以及灰水足迹方面都有较好的表现,且效率高、应用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