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分离获得同步利用葡萄糖与木糖的产丁醇菌株并对其五、六碳糖代谢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以木糖为唯一碳源培养基,富集、筛选获得利用木糖产丁醇菌株;通过显微形态特征及16SrRNA序列分析对目的菌株进行分类鉴定;采用不同配比(2∶1、1∶2与1∶1)葡萄糖与木糖混合糖培养基对菌株的五、六碳糖代谢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获得一株产丁醇菌株,鉴定菌株S3为Clostridium beijerinckii,命名为C.beijerinckii SE-2;葡萄糖与木糖代谢速度比较发现其对葡萄糖与木糖的利用速率基本相当,混合糖发酵动力学分析进一步说明菌株对木糖的代谢不受葡萄糖的阻遏,混合糖的利用速率分别为0.56,0.56,0.53g/L/h.【结论】菌株C.beijerinckii SE-2具有很好的葡萄糖与木糖同步代谢及产丁醇能力,具有一定以木质纤维素水解液生产生物丁醇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以酿酒酵母缺陷型(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与黏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为亲本菌株,分别采用聚乙二醇(PEG)和电击方法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对得到的融合细胞进行木糖发酵验证,通过检测发酵液中乙醇的含量,筛选出1株产乙醇的重组酵母菌株。利用该重组酵母进行木糖、葡萄糖共发酵,发酵条件为接种量3%,发酵温度27~30℃,p H 5.5~6.5,发酵组分为4%木糖、3%蛋白胨、2%酵母浸粉和12%葡萄糖,发酵周期40 h,结果重组酵母可发酵木糖,木糖消耗速率明显低于葡萄糖,乙醇浓度为72 g/L。  相似文献   

3.
研究石油降解菌BS-8(Bacillus sp.)的生长特性及影响其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因素。通过测定BS-8发酵液的OD600、表面张力、排油圈直径推测其表面活性剂的产生方式;考察了碳源、氮源、温度、pH、NaCl浓度对其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BS-8的表面活性剂产生方式为生长相关型,发酵液的表面张力随菌体数量的增加而降低,排油圈直径与发酵液中表面活性剂含量呈正相关;菌株BS-8高产表面活性剂的碳源、氮源分别为葡萄糖、酵母膏,最适培养温度为30℃,最适pH 7.0及最适NaCl浓度为2.0%。  相似文献   

4.
研究石油降解菌BS-8 (Bacillus sp.)的生长特性及影响其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因素.通过测定BS-8发酵液的OD600、表面张力、排油圈直径推测其表面活性剂的产生方式;考察了碳源、氮源、温度、pH、NaCl浓度对其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BS-8的表面活性剂产生方式为生长相关型,发酵液的表面张力随菌体数量的增加而降低,排油圈直径与发酵液中表面活性剂含量呈正相关;菌株BS-8高产表面活性剂的碳源、氮源分别为葡萄糖、酵母膏,最适培养温度为30℃,最适pH 7.0及最适NaCl浓度为2.0%.  相似文献   

5.
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方法测定了毒蘑菇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毒蘑菇GD-1菌株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最佳碳源与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硫酸氨,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8℃,最佳pH为5.5。利用该菌株进行对虫体的毒害作用试验发现,菌体和发酵液混合后对黄粉虫幼虫有很好的毒杀作用。  相似文献   

6.
小麦链格孢中国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麦链格孢 ( Alternaria triticina)中国菌株菌落在 5~ 35℃均可生长 ,适温为1 5~ 30℃ ,2 5~ 30℃最适 ,低于 1 5℃或高于 30℃时 ,生长速度下降 ,菌落异常。适于生长的p H值为 3.5~ 9.5,最适 p H值为 4.5~ 7.5。该菌能较好地利用蔗糖、淀粉、木糖、棉子糖、乳糖和葡萄糖做碳源 ,最优氮源为硝酸钾、甘氨酸和乙酸铵。培养基的碳源或氮源种类不同时 ,菌落形态发生明显变异。小麦链格孢中国菌株和印度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研究石油降解菌BS-8(Bacillus sp.)的生长特性及影响其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因素。通过测定BS-8发酵液的OD600 nm、表面张力、排油圈直径推测其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产生方式;考察了碳源、氮源、温度、p H、Na Cl浓度对其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BS-8生物的表面活性剂产生方式为生长相关型,发酵液的表面张力随菌体数量的增加而降低,排油圈直径与发酵液中表面活性剂含量呈正相关;菌株BS-8高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碳源、氮源分别为葡萄糖、酵母膏,最适培养温度为30℃,最适p H7.0,最适Na Cl浓度为20 g/kg。  相似文献   

8.
以淀粉的葡萄糖水解液为碳源,采用自行筛选并诱变后得到的兽疫链球菌变异菌株发酵生产透明质酸.以统计热力学和微生物动力学模型为基础,建立了描述菌体生长、产物生成和基质消耗整个发酵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并确定了模型参数.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实际的试验值拟合较好,说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该菌株在正常条件下利用淀粉的葡萄糖水解液发酵生产透明质酸的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9.
以江汉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为对象,筛选出一株产表面活性物质的菌株,其代谢产物排油活性好、降低水体表面张力效果明显,但乳化性能不明显。经过5次传代培养,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经鉴定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菌株最佳生长温度为30℃,降解试验表明该细菌对柴油具有良好的降解作用,且细菌生长与柴油的降解过程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以毕赤酵母CBS 6054(Scheffersomyces stipitis)为试验菌株,用葡萄糖和半乳糖2种六碳糖,木糖和阿拉伯糖2种五碳糖分别作为惟一碳源进行发酵试验,测定毕赤酵母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糖消耗情况、产物乙醇生成情况,由此研究该菌株发酵不同单糖的能力以及对应的产乙醇的潜力。结果表明该菌株对葡萄糖和木糖的发酵能力较强,且两者发酵情况相当;发酵半乳糖的能力居中;发酵阿拉伯糖的能力较弱。乙醇产量从高到低依次是葡萄糖、木糖、半乳糖、阿拉伯糖。  相似文献   

11.
以枯萎病植物疫苗工程菌(尖孢镰刀菌非致病性菌株FJAT-9290)为研究对象,以致病性菌株FJAT-282为对照,探索培养时间、碳氮源对2个菌株生长的影响差异,分析非致病性尖孢镰刀菌株FJAT-9290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培养过程中菌株FJAT-9290与致病性菌株FJAT-282在菌丝干重和发酵液的pH值方面无显著差异;而产孢量在第6d时达11.47×106 cfu·mL-1,显著低于菌株FJAT-282的108.33×106 cfu·mL-1;菌株FJAT-9290的还原糖含量较菌株FJAT-282下降得快。碳源的影响表明:淀粉利于菌株FJAT-9290菌丝生长,葡萄糖利于其产孢;木糖不利于菌株FJAT-282菌丝的生长,果糖利于其产孢。氮源的影响表明:有机氮为氮源时菌丝生长速率快,铵盐既不利于菌丝的生长,也不利于产孢。氮源对菌落形态的影响比碳源大。  相似文献   

12.
小麦链格孢中国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链格孢(Alternaria triticina)中国菌株菌落在5~35℃均可生长,曙为15~30℃,25~30℃最适,低于15℃或高于30℃时,生长速度下降,菌落异常。适于生长的PH值为3.5~9.5,最适PH值为4.5~7.5。该菌能较好地利用蔗糖、淀粉、木糖、棉子糖、乳糖和葡萄糖做碳源,最优氮源为硝酸钾、甘氨酸和 到铵。培养基的碳源或氮源种类不同时,菌落形态发生明显变异。小麦链格孢中国菌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固态发酵中不同碳氮源对黑曲霉解磷效果的影响,采用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比色法,以磷酸三钙为磷源,葡萄糖、纤维素和淀粉为外加碳源,硫酸铵、尿素和硝酸钠为外加氮源,取试验筛选的1株黑曲霉为菌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麸皮发酵中,加淀粉、纤维素的培养基发酵液中的有效磷含量相对无外加碳源的对照培养基有效磷含量可分别增加0.77、0.51g/kg。在稻壳发酵中,加淀粉、葡萄糖的发酵液中有效磷含量可分别增加26.32、15.23g/kg,分别增加了4.3、2.5倍;加硫酸铵、尿素的发酵液中有效磷含量略有减少,加硝酸钠的发酵液中有效磷含量可增加4.60g/kg。在玉米芯发酵中,加淀粉、葡萄糖的发酵液中有效磷含量分别可增加8.20、12.23g/kg;外加的氮源各组有效磷含量均有减少,其中加尿素可使有效磷含量减少10.70g/kg。  相似文献   

14.
对采集的16个样品经富集培养和平板分离,共获得122株菌株.采用排油活性法和表面张力测定法筛选出5株产表面活性剂的优良菌株,均能将发酵液表面张力降低到40.0mN/m以下.其中一株假单胞菌H0591菌株将发酵液表面张力下降到了32.2mN/m.该菌产生的表面活性刑具有良好的酸碱稳定性和耐温性,且显示出了很强的抗真菌活性.薄层色谱(TLC)后通过茚三酮显色分析表明该表面活性剂为脂肽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为白僵菌规模化生产和开发利用,以含碳量8g.L-1的葡萄糖、含氮量0.29g.L-1的蛋白胨及无机盐为固体基础培养基,用蔗糖等3种碳源(酵母膏等4种氮源)分别等量取代基础培养基中的葡萄糖(蛋白胨),研究了不同碳、氮源对5株球孢白僵菌菌株的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或麦芽糖对菌株B70、B72和B76的生长和产孢明显优于其它碳源,相对于无机氮源,有机氮更利于上述菌株孢子的形成。菌株B76在生物量和产孢上对氮源的利用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硫酸铵显著促进菌丝的生长,而玉米浆更利于孢子形成,其生物量及产孢量分别为645.7mg.菌落-1和3.6×109孢子.菌落-1。菌株B246、B252在研究设定的碳氮营养条件下,产孢量明显低于其它菌株,但多糖类可溶性淀粉作为碳源或硝酸钠为氮源显著促进了菌株的生长,菌丝生长旺盛,以硝酸钠为氮源菌株B246、B252生物量最高,分别达1 188.6mg.菌落-1和1 180.5mg.菌落-1,表现出对碳氮源利用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发酵罐研究了32℃、37℃和42℃培养温度对枯草芽孢杆菌菌体生长及芽孢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37℃能够获得最大菌量,42℃开始形成芽孢的时间最早;37℃和42℃条件下生长的延滞期比32℃明显缩短。利用摇瓶培养研究了糖类、醇类和盐类碳源对菌体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类碳源中葡萄糖、环状糊精、马铃薯淀粉、甘油、甘露醇明显缩短了培养的延滞期;不同碳源对发酵液菌量影响差异很大,柠檬酸钠、醋酸钠和环状糊精的最高菌量分别比基础培养基提高了1.32、1.09、1.02倍,马铃薯淀粉、葡萄糖和甘露醇处理分别提高了98.1%、78.6%和74.0%,可溶性淀粉处理菌量提高了21.4%,甘油处理提高了7.7%。在各类碳源中只有盐类碳源即柠檬酸钠和醋酸钠能正常形成芽孢。  相似文献   

17.
一株具有抑菌活性的酸枣内生菌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分离法和研磨涂布法筛菌以及对峙培养法进行抑菌试验,C-22-1菌株的发酵液经过反复萃取分离得到有抗菌活性的物质,以抑菌圈大小为指标对C-22-1菌株发酵条件中的碳源、氮源和发酵时间进行单因素优化。C-22-1菌株发酵液及其活性物质对7种人体常见致病菌抑菌活性测定显示,C-22-1菌株发酵液对白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lbus)的抑菌圈直径达29 mm,定性试验显示菌株C-22-1产皂苷类物质,单因素优化结果表明,菌株C-22-1的最佳碳源、氮源、时间分别是葡萄糖、酵母膏、8 d。初步确定C-22-1菌株可产抗菌活性物质为三萜皂苷。  相似文献   

18.
不同碳源对番茄早疫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选用9种碳源,应用固体和液体培养两种方法,对番茄早疫病菌对不同碳源的利用情况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固体培养中,病菌对碳源的利用以葡萄糖、木糖、蔗糖、乳糖和肌醇为好,而对山梨糖的利用很差。在液体培养中,病菌对碳源的利用以可溶性淀粉和木糖为好,其次为葡萄糖,病菌对甘油、甘露醇和肌醇和利用则差。  相似文献   

19.
氯嘧磺隆降解真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田间多年施用氯嘧磺隆的土壤中,驯化分离得到1株能够以氯嘧磺隆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真菌,命名为F31。该菌株在麦芽汁平板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为乳白色,奶油状、表面光滑;经电镜观察,细胞长卵形,长5~7μm,宽3~4.5μm。糖类发酵试验表明,该菌株能发酵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半乳糖,不能发酵淀粉、乳糖;同化碳源试验表明,该菌株能利用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乙酸钠,不能利用淀粉;同化氮源试验表明,该菌株不能利用硝酸钾,能利用硫酸铵、尿素。根据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8SrR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F31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 cescerevisiae)。  相似文献   

20.
农抗万隆霉素的产生菌为新链霉菌菌株。选用可溶性淀粉、玉米淀粉、糊精、大米粉、玉米粉、葡萄糖、麦芽糖、蔗糖等8种碳源作为万隆霉素产生菌发酵培养的碳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比较适合于农抗万隆霉素生长的碳源为葡萄糖、可溶性淀粉、麦芽糖、大米粉等,而比较适合于生产活性物质的碳源为大米粉和糊精。选用玉米浆、花生饼粉、蛋白胨、酵母膏、牛肉膏等动植物和微生物来源的氮源作为研究氮源的对象,试验结果表明,较适合于农抗万隆霉素产生菌生产和生长的氮源为玉米浆和酵母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