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山慈竹材质生成过程中的物理力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梁山慈竹在材质生成过程中的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情况及其基本密度与力学性质相关性。结果表明:梁山慈竹基本密度、气干密度与绝干密度随竹龄的变化趋势一致,从2~5年生先减小后增大,3年生密度最小。3种密度皆随竹秆高度的增加而增大。方差分析表明,竹龄与竹秆部位对梁山慈竹的3种密度均有极显著影响。主要力学性能随竹龄变化各不相同,表现为顺纹抗压强度和MOE随竹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4年生时达最大;顺纹抗拉强度随竹龄增加有减小趋势;MOR和顺纹抗剪强度随竹龄增加变化较小;冲击韧性随竹龄增加呈增大趋势。除冲击韧性外,梁山慈竹主要力学性能随竹秆高度的增加而增大。方差分析表明,除MOE外,竹龄对力学强度的影响不显著,竹秆部位对抗压强度、MOR、MOE、冲击韧性的影响表现差异显著。抗压强度和MOR与基本密度的相关性较好,其它力学性质与密度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2.
撑麻7号竹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成林撑麻7号竹竹秆、竹枝、竹叶生物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竹秆、竹枝含水率随竹龄增大呈下降趋势,竹叶含水率不受竹龄影响,1年生、2年生立竹含水率高低依次为竹秆、竹枝、竹叶,3年生、4年生立竹含水率高低依次为竹叶、竹枝、竹秆;构建了不同年龄单株立竹各器官生物量与立竹胸径的数学优化模型,进而分析知竹林中2年生立竹生物量占竹林总生物量最大47.0%,3年生、4年生立竹生物量无显著差异。竹林立竹器官生物量大小依次为竹秆、竹枝、竹叶,其中竹秆占竹林总生物量的72.9%。  相似文献   

3.
对毛竹立竹秆部电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毛竹竹龄和电容测距对毛竹立竹秆部电容有较大影响,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毛竹立竹秆部电容呈现出随竹龄、测距的增加而降低、随胸径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可反映毛竹当时的生长状况。  相似文献   

4.
佛坪保护区带状间伐后巴山木竹林营养状况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带状间伐后1a生竹和2a生竹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干物质在不同样方(对照样方、间伐样方)和不同部位(秆、枝、叶)差异分析,结论如下:1)带状间伐后,间伐样方的粗蛋白、粗脂肪、干物质和灰分在秆部高于对照样方,粗纤维则相反。2)带状间伐后,2a生竹和1a生竹相比,粗蛋白含量下降;粗脂肪和灰分在秆、枝部下降,在叶部增加;粗纤维在秆部基本相等,在枝部增加,在叶部下降,干物质含量在秆、枝和叶各部位增加。该研究结果为人工改造巴山木竹林质量和解释大熊猫取食行为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大熊猫每天进食大量竹子。冷箭竹、缺苞箭竹、青川箭竹、巴山木竹、峨热竹等是它们喜欢采食的竹种。但和其他采食竹子的动物不同,它们几乎只吃竹子,食谱的99%都是竹子。那么,它们食谱中其余的1%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中国重要丛生竹的热值,结合其生物量计算对应的能量现存量,比较其现状差异,并探究丛生竹系统中具有发展生物质能源优势的竹种,为今后丛生竹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发展及相关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以中国8种重要丛生竹(青皮竹、粉单竹、麻竹、绿竹、黄竹、龙竹、缅甸竹、慈竹)的竹叶、竹枝、竹秆等器官为对象,分析其单位面积生物量,利用量热仪测定干物质热值,计算单位面积能量现存量。【结果】8种丛生竹单位面积生物量为16.68~77.72 t·hm-2,其中龙竹最高,麻竹最小;各器官单位面积生物量表现为竹秆竹枝竹叶,不同丛生竹生物量分配不同;8种丛生竹各器官干物质热值为16.407~19.948 k J·g-1,相同器官的干物质热值随竹龄增大而略有降低,竹种间器官平均干物质热值均以缅甸竹最高,最低的为绿竹的竹叶(16.652 k J·g-1)和竹枝(17.522 k J·g-1)及慈竹的竹秆(17.710 k J·g-1);除慈竹外,其他丛生竹的热值均表现为竹叶竹枝竹秆,慈竹表观为竹叶竹秆竹枝;各丛生竹地上部分单位面积能量现存量(MJ·m-2)表现为龙竹(142.17)粉单竹(115.41)慈竹(112.97)缅甸竹(95.26)青皮竹(87.50)绿竹(85.31)黄竹(85.14)麻竹(31.34)。【结论】丛生竹是潜在的能源竹种,受林分特征、气候因素和竹种本身特性等因素的影响,8种丛生竹的热值、生物量及其分配差异显著。8种丛生竹的生长环境条件各异,以能量现存量最为基本单位进行竹种间的比较更加可靠。8种丛生竹能量现存量及其分配存在差异,单位面积生物量差异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比较8种丛生竹能量现存量的现状,龙竹较其他竹种具有效大的优势,有利于今后丛生竹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及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7.
大熊猫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策略适应竹子食物,如在不同季节可采食所处不同海拔的竹类,而不同海拔的竹子具有特定的形态特征和环境特点。本研究以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通过野外调查揭示小相岭山系大熊猫种群不同主食竹的形态特征和立地环境差异。结果表明,峨热竹、石棉玉山竹和丰实箭竹的基经和高度具有显著差异,低海拔的丰实箭竹具有最大的基经和高度,而高海拔峨热竹的基经和高度最小。不同竹种的立地环境不同,主要表现在海拔和乔木郁闭度上,不同竹种所需求的最适宜生长的乔木郁闭度不同。本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大熊猫栖息地恢复和管理,特别是大熊猫主食竹的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金佛山方竹天然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坡向、坡位和坡度对1年生金佛山方竹生长的影响,为金佛山方竹定向培育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坡向和坡位对金佛山方竹幼竹生长的影响不显著(P>0.05),说明不同坡向和坡位均适合幼竹的生长;坡度对幼竹生长的影响达显著水平(P<0.05),其中坡度为45°时的幼竹生长表现最优;坡度与幼竹秆胸径、秆地径、秆高、节间数量和秆下部的节间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坡向与秆胸径、秆地径、秆上部及下部的节间长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坡位与幼竹各生长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程度。  相似文献   

9.
大头典竹地上部分生长指标与生物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大头典竹1a、2a、3a及〉3a4个龄级立竹地上部分各器官含水率和生物量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a生大头典竹竹秆与枝条含水率最高,随着竹龄的增长秆和枝含水率逐渐下降,以秆含水率下降最明显。竹秆生物量占地上部分生物量比例随竹龄增加而降低,枝条生物量占地上部分生物量比例随竹龄增加而升高。各龄级立竹胸径、全高均与地上器官生物量和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呈显著相关关系。利用相对生长模型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通过F检验,均达到显著水平,可用以估算大头典竹生物量。  相似文献   

10.
阿帕斯立竹现存地上生物量及其构件因子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3年生阿帕斯立竹现存地上生物量和含水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3年生立竹秆与竹枝含水率差异明显,随着竹龄的增大,含水率逐渐下降,而各年龄立竹叶含水率差异不大;地上生物量分配1年生立竹秆所占比重显著高于其他年份;立竹全高、胸径构件因子与地上各器官生物量之间相关显著,利用幂函数模型进行立竹胸径与各器官生物量回归分析,竹秆以及地上总生物量模型拟合程度较好,可用于该竹种生物量的估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强度氮沉降对毛竹体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的影响,为全面认识氮沉降对毛竹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临安市毛竹林长期试验基地,采用典型选样法,设置12块20 m×20 m样地,包括低氮(30 kg·hm~(-2)a~(-1))、中氮(60 kg·hm~(-2)a~(-1))、高氮(90 kg·hm~(-2)a~(-1))和对照(0 kg·hm~(-2)a~(-1))4种处理,每处理设3个重复样地,处理32个月,探讨模拟氮沉降对1龄和3龄毛竹NSC含量的影响。【结果】可溶性糖和淀粉在NSC中所占比例分别为80%和20%,NSC主要以可溶性糖的形式存在;竹叶NSC含量最高,分别是枝和秆的1.32和1.27倍;3龄竹枝和秆NSC含量显著高于1龄竹(P0.05),竹龄对竹叶NSC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氮沉降显著降低毛竹叶、3龄竹枝和1龄竹秆的NSC含量(P0.05);氮沉降和竹龄的交互作用对毛竹枝、秆的NSC含量影响显著(P0.01),对毛竹叶影响不显著。【结论】氮沉降显著影响毛竹地上器官的NSC含量及其分配,且随竹龄而显著变化,高强度的氮沉降不利于毛竹NSC的积累和固碳。  相似文献   

12.
采用酶联免疫法对不同秆形的好运竹各部位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玉米素核苷(ZR)、脱落酸(ABA)进行测定。结果显示:IAA在直秆竹小枝和秆中的含量较高,GA3和ZR在鼓秆竹小枝和秆中的含量较高,ABA在各秆形中含量差异不显著。各激素在植株叶部的含量较高。ZR和ABA在竹秆中分布呈向基性减少趋势,IAA和GA3在竹秆中部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3.
自然与人为干扰对大熊猫主食竹种群生态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熊猫是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濒危物种之一,其在保护生物学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地位,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关注。大熊猫食性特殊,亚高山竹类占据其食物组分的99%以上,因此对大熊猫主食竹的研究是保护大熊猫这一珍贵动物的首要任务。近30 a以来,国内外学者已积累了大量有关大熊猫主食竹的生态学知识,该文主要从主食竹对自然和人为干扰响应的研究方向进行综述。为此,笔者在综合大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依据驱动力、来源和显著度等方面,对主食竹所受干扰类型进行了划分;梳理了人们已研究的竹子种类、采用的取样技术和实验方法;重点从气候变化、地震影响、动物采食、森林采伐、人工采笋和人为砍伐(竹子)等6个方面对野生大熊猫主食竹种群生态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力图归纳已有研究发现,阐明研究结果的科学价值及在野生大熊猫保护生物学、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生态学上的意义,为更深入的整合研究提供参考。同时,结合当前研究现状,对未来自然和人为干扰对大熊猫主食竹的影响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苦竹秆形、枝形和冠形特征对林分密度的响应规律,为苦竹良好形态建成的林分密度构建提供参考,调查测定了3种林分密度(低密度:14 430—16 545株/hm~2;中密度:31 590—34 560株/hm~2;高密度:54 120—55 560株/hm~2)苦竹林2年生立竹秆形、枝形和冠形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苦竹立竹胸径先升高后下降,立竹全高、枝下高和冠长总体呈升高趋势,而冠幅和枝盘数总体呈下降趋势,立竹胸径、枝下高和冠幅不同林分密度竹林间差异显著,且高密度竹林立竹全高、冠长均显著高于低密度竹林,枝盘数则相反。立竹分枝数、枝长和枝分角随林分密度的增大总体呈下降趋势,而枝夹角则相反,枝长和枝夹角不同林分密度竹林间差异显著,低、中密度竹林分枝数和枝分角显著高于高密度竹林。主成分分析表明中密度苦竹林立竹表型特征综合得分最高。研究表明,苦竹秆形、冠形和枝形存在明显的林分密度效应,林分密度增大苦竹高生长增加,冠形径向扩展受抑而趋于紧缩,枝形趋于稀疏,中密度苦竹林具有最大的立竹胸径、较长分枝与开张的角度,是试验区苦竹林立竹良好形态建成的适宜林分密度。  相似文献   

15.
为加快天全县方竹林的恢复,为大熊猫提供充足的食物,本文对不同生态恢复措施下方竹林的生物量分配格局及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不同龄级的方竹,在生境恢复措施下的含水率小于生境保育措施下的含水率。不同恢复措施下方竹生物量表现为:除当年的新生竹外,生境恢复措施下方竹林B、C龄级的生物量都大于生境保育措施下方竹林生物量。不同生态恢复措施下方竹的株高、基径与竹龄均呈现相关性,其中生境恢复措施下方竹的株高与基径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不同竹龄毛竹对于光能的动态响应,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 3种竹龄(2年生、4年生、6年生)的冠层叶片(2龄)为材料,利用便携式叶绿素荧光仪(PAM-2100)和相对叶绿素含量计(SPAD-502),研究不同竹龄毛竹冠层叶片光系统Ⅱ(P SⅡ)荧光参数特征。结果表明:3种竹龄毛竹在荧光参数日变化均值(NPQ、qN、ETR)、PSII可逆恢复趋势(F_t、F_o、F_m)和RLC曲线(α、E TRmax、Ik)皆为4年生2年生6年生,表明在相同环境条件下,4年生毛竹的综合光合性能最优;2年生毛竹冠层叶具有较高的SPAD、Fv/F_o、Fv/F_m,反映其具有较高的潜在光能利用率和耐环境胁迫能力;在6月(大年新竹展叶后期或成竹换叶末期),2龄竹叶SPAD值有随年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SPAD与Yield、Fv/F_o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PAR、ETR、F_t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NPQ呈显著负相关(P0.05),表明SPAD值在研究毛竹叶绿素荧光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主成分分析进一步表明,PSⅡ叶绿素荧光参数涵盖了毛竹叶片光适应下的荧光产量和能量耗散、暗适应下的光能利用效率和相对电子传递速率3个主要方面,可以作为研究毛竹光合生理的有效探针。因此,可通过及时择伐6年生毛竹(或III度竹)以上老竹,适当提高4年生毛竹(或Ⅱ度竹)在竹林中的比重;同时,针对笔者所在样地,建议于6月换叶集中末期对竹林追施氮肥以促进后期生长,通过优化毛竹立竹结构和林肥管理来提高毛竹林经营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7.
模拟干旱下毛竹叶片水势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定量分析毛竹叶片凌晨水势随生长季节和竹龄的梯度变化趋势及其对截雨干旱的响应特征,阐明毛竹不同年龄个体水分供给关系的季节差异。[方法]通过人工截雨模拟干旱试验,采用PSYPRO水势测量系统动态监测毛竹叶片凌晨水势的变化。[结果](1)无论干旱与否,同一竹龄毛竹叶片凌晨水势在季节间差异较显著(P0.05),而在竹龄之间无显著差异。(2)同龄毛竹叶片凌晨水势随生长季节变化呈现峰值,且因竹龄而异。自然生长(对照)1年生和7年生毛竹叶片凌晨水势随季节变化呈现"单峰"趋势,以9月份最高;2年生至5年生个体叶片凌晨水势随季节变化为"双峰"趋势,分别在9月份和12月份出现峰值。截雨干旱后,1年生和2年生毛竹叶片凌晨水势呈"双峰型",3年生至5年生随季节变化呈"单峰型"。叶片凌晨水势与土壤水分状况随季节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3)截雨干旱与自然生长下毛竹叶片凌晨水势于不同生长季节随竹龄大小的变化趋势较为相似。干旱与否,在8月份至10月份生长旺盛期,叶片凌晨水势随着竹龄增加而下降,水分有从幼竹向老竹输送的趋势。12月份至翌年3月份孕笋期正好相反,随着竹龄增加其叶片凌晨水势增加,水分具有从老竹高水势向幼竹低水势输送的趋势。表明水分在毛竹不同竹龄个体之间输送补给方向因生长季节不同而存在差异。(4)在生长旺盛期,干旱处理毛竹叶片凌晨水势显著低于自然生长毛竹,且随着竹龄增加,水势差异幅度增大;在孕笋期,5年生以上老竹干旱后叶片凌晨水势低于对照毛竹。(5)不同生长季节不同冠层部位叶片凌晨水势存在差异,但均不显著,叶片凌晨水势随冠层分布趋势也受竹龄大小影响。[结论]同一竹龄毛竹叶片凌晨水势存在较显著的季节间差异,毛竹叶片凌晨水势与土壤水分状况的季节变化趋势一致。水分在毛竹不同竹龄个体之间输送方向因生长季节而异,表明水势是驱动毛竹适应干旱胁迫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揭示毛竹和杉木叶功能性状变化规律,探索毛竹林扩展过程中毛竹和杉木叶片的适应特性和生存对策,为毛竹林合理调控与生态经营提供依据。【方法】沿毛竹向杉木林扩展方向设置3个10 m×50 m调查样带,每一样带平均划分为10个5 m×10 m样方,在每个样方内选取不同年龄的标准毛竹和杉木,选取叶片测定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及叶片中碳(C)、氮(N)、磷(P)含量,并计算其比值。【结果】1)毛竹与杉木比叶面积(除Ⅰ度竹)与毛竹比例呈负相关关系,干物质含量与毛竹比例呈正相关关系。Ⅰ、Ⅱ、Ⅲ和Ⅳ度平均比面积分别为291、215、207、213 m~2·kg~(-1),平均干物质含量分别为0.38、0.40、0.42、0.42 g·g~(-1),均显著高于杉木(115 m2·kg~(-1)与0.34 g·g~(-1),P0.05)。2)Ⅰ度竹和Ⅳ度竹叶片N、P含量随着毛竹比例增加呈增加的趋势,Ⅱ、Ⅲ度竹和杉木叶片N、P含量呈降低的趋势。Ⅰ、Ⅱ、Ⅲ和Ⅳ度竹平均叶碳含量分别为46.5%、46.1%、45.5%和46.0%,氮含量分别为27.6、22.3、21.7和20.8 g·kg~(-1),磷含量分别为1.6、1.4、1.2和1.2 g·kg~(-1)。其中,毛竹叶氮、磷含量显著高于杉木(分别为13.6和1.0 g·kg~(-1))。3)毛竹SLA,LDMC与叶C、N、P含量,C∶N,N∶P等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结论】毛竹叶片具有比杉木叶片更高的SLA和叶N、P含量,且其向杉木扩展过程中,不同年龄毛竹的SLA,LDMC与叶C、N、P含量及C∶N,N∶P等叶功能性状采取的适应策略不同,具有互补效应,能够比杉木更有效地利用资源。  相似文献   

19.
毛竹是中国重要的经济竹种,区域上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点。为揭示毛竹林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海拔梯度效应,为毛竹林科学的林分管理与土壤养分补充提供理论依据,测定了3个海拔梯度毛竹林叶片碳(C)、氮(N)、磷(P)含量,分析了其化学计量特征和异速增长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立竹年龄的增大,毛竹林立竹叶片碳、氮、磷含量及N∶P均总体上呈降低趋势,而C∶N、C∶P则总体上呈升高趋势,1度立竹叶片碳、氮、磷含量均显著高于2度、3度立竹,且后2者间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均无显著差异。随海拔梯度的升高,毛竹林叶片碳含量略有降低,而氮、磷含量呈降低趋势,其中,中、低海拔叶片氮、磷含量显著高于高海拔,且前2者氮含量无显著差异,而磷含量差异显著;叶片C∶N、C∶P、N∶P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中、低海拔叶片C∶N显著低于高海拔,中、高海拔叶片N∶P显著高于低海拔,叶片C∶P海拔梯度间差异显著,其他均无显著差异;不同海拔梯度毛竹林叶片碳、氮、磷间呈显著的正异速增长关系,随海拔梯度的升高,C-N、C-P异速增长指数显著下降,而N-P异速增长指数显著提高。研究表明,随海拔梯度的升高,毛竹林叶片氮、磷含量降低,利用率提高,P素限制性作用增强,建议在高海拔毛竹林经营中宜适当增加磷素的补充。  相似文献   

20.
在福建省永安市,采取标准地法对2~5年生橄榄竹的地上生物量进行测定,分析单株及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情况。结果表明,竹秆、枝、叶的平均含水率分别为45.5%、47.45%、55.65%,并随着竹龄增加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橄榄竹秆生物量自基部向梢部逐渐降低,近基部第1段(竹高1.5 m段)生物量占总秆重比重最大,达26.0%;单株各器官生物量占总量的百分比大小排序为:竹秆竹枝竹叶;成竹生长在4年生时竹秆生物量达最大值,5年生时竹枝、竹叶的生物量达最大值,可进行竹材的采伐利用。采用线性、乘幂函数对地上部分单株生物量与胸径进行回归拟合,其相关系数均达0.84以上,可用于估算橄榄竹单株生物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