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研究复方地榆勾儿茶散的止泻作用,试验采用番泻叶致小鼠腹泻模型,以及正常小鼠和新斯的明致小鼠肠亢进的肠推进模型的方法,通过腹泻次数、稀便率、肠推进率来评价受试药物的止泻作用。试验分为生理盐水组、复方地榆勾儿茶散高剂量(按体重1.00 g/kg)、中剂量(按体重0.50 g/kg)、低剂量(按体重0.25 g/kg)组和复方地芬诺酯阳性对照组;在新斯的明肠推进模型试验中,另增加新斯的明模型组。结果表明:复方地榆勾儿茶散高、中、低剂量组和复方地芬诺酯阳性对照组小鼠在用药后4~6 h的腹泻次数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稀便率显著小于生理盐水组(P0.05);复方地榆勾儿茶散高剂量组和复方地芬诺酯阳性对照组正常小鼠肠推进率极显著小于生理盐水组(P0.01);对新斯的明致肠管兴奋模型小鼠的肠推进率,复方地榆勾儿茶散高、中、低剂量组和复方地芬诺酯阳性对照组显著小于新斯的明模型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复方地榆勾儿茶散对番泻叶致小鼠腹泻有抑制作用,对正常或肠推进亢进小鼠的肠推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受试药物具有较明显的止泻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 L.)粉对大肠杆菌所致腹泻小鼠器官指数的影响,试验将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对模型组和高、中、低剂量组小鼠按体重腹腔注射含3×10~8cfu/m L大肠杆菌的菌悬液0.02 m L/g建立腹泻模型,其后在小鼠饲料中添加8%(高剂量组)、5%(中剂量组)、2.5%(低剂量组)的美洲大蠊粉用于治疗腹泻,饲养15 d后,处死小鼠,计算小鼠肝脏指数、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结果表明:小鼠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美洲大蠊粉均能提高腹泻小鼠的肝脏指数、脾脏指数、胸腺指数,高剂量组与模型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而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美洲大蠊粉能够抑制大肠杆菌,提高动物相关免疫器官的器官指数。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价家畜止痢散的抗腹泻作用,试验采用限度试验中最高剂量为按每千克体重5 g 1次灌胃给药,观察、记录死亡数并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采用番泻叶致小鼠腹泻模型观察止痢散的抗腹泻效果及其对正常或新斯的明致胃肠痉挛小鼠肠推进率和胃残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急性毒性试验各剂量组均无小鼠死亡,无法计算LD50,可认为该药无毒;与模型组相比,止痢散低、中剂量组可显著减少小鼠腹泻次数(P0.05);与正常空白组相比,止痢散低、中、高剂量组都对小鼠肠推进运动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中剂量组对正常小鼠胃排空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而与新斯的明致胃肠痉挛模型组相比,止痢散高、中、低剂量组对小鼠肠推进运动和胃排空都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说明止痢散具有抗腹泻的作用与其抑制胃肠运动有关,但其不能对抗痉挛的胃肠运动。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探讨松萝酸粗提物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试验选用100只健康的体质量为(19.67±1.38)g昆明小鼠,按Bliss法进行预试验和正式试验,分别找出各样品LD_(100)值(绝对致死量)、LD_0值(最大耐受剂量)、r值、LD_(50)(半数致死量)及LD_(50)的95%可信限。松萝酸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小鼠LD_0和LD_(100)结果分别为50和150 mg/kg,LD_(50)结果为79.32 mg/kg,LD_(50)的95%可信限为72.78~86.46 mg/kg。解剖观察结果为高剂量的松萝酸可使雌雄小鼠心脏表面出现白点、肝发黄和肾发青,且所有上述脏器出现肿大,甚至出现小面积水泡。精神状态表现为低剂量松萝酸组小鼠精神明朗、被毛光滑、呼吸平缓、活泼及食欲正常;高剂量精神极度萎靡、耸毛、呼吸急促、卷缩不动和基本上不吃不喝,临死前出现全身抽搐,四肢呈游泳状,而后死亡。从临床试验得知,剂量为50.00 mg/kg时,在试验期内小鼠无死亡现象,1 h后未死亡小鼠症状逐渐减轻,而后基本恢复正常,开始正常进食和饮水。以上试验结果说明,松萝酸为低毒化合物,高剂量的松萝酸对小鼠肝、心脏、肾和肺有一定的损伤,但持续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以研究酸模叶蓼类黄酮的营养免疫功能为目的,选用36只清洁级昆明小鼠,分为4组,每组3个平行处理。分别进行对照组(0 mg/kg)、低剂量组(30 mg/kg)、中剂量组(100 mg/kg)和高剂量组(300 mg/kg)的酸模叶蓼类黄酮灌胃处理,进行生长性能、免疫性能和抗氧化性能指标测试。结果显示,低剂量酸模叶蓼类黄酮处理可促进小鼠的生长,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T4水平呈显著性增加(P<0.05),中剂量酸模叶蓼类黄酮处理极显著提高HGH分泌水平(P<0.01);低剂量酸模叶蓼类黄酮处理显著提高脾脏指数(P<0.05),高剂量酸模叶蓼类黄酮处理显著提高巨噬细胞吞噬率(P<0.05),中剂量与高剂量酸模叶蓼类黄酮处理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提高半数溶血值,中剂量组酸模叶蓼类黄酮处理对T淋巴细胞转化率有显著的提高作用(P<0.05),各剂量酸模叶蓼类黄酮处理均极显著提高小鼠迟发性变态反应右耳增厚值(P<0.01);低剂量与中剂量酸模叶蓼类黄酮处理显著提高血清GSH-Px活性(P<0.05)。中剂量酸模叶蓼类黄酮处理提高SOD值和降低MDA含量的效果最好,高剂量酸模叶蓼类黄酮处理提高T-AOC水平的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6.
赵欣  李春亭  桑锐  葛冰洁  王萌  周鸿缘  张雪梅 《黑龙江畜牧兽医》2022,(9):110-115+123+143-144
为了探究大蒜提取物对猪源大肠杆菌所致小鼠腹泻的作用效果,笔者通过体外抑菌试验测定大蒜提取物对临床分离的猪源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通过腹腔注射猪源大肠杆菌建立小鼠腹泻模型,成功建模后将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大蒜提取物低、高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7 d,观察小鼠临床症状,测定各组小鼠死亡率、腹泻率,测定脏器指数和粪便隐血指数,并进行病理组织学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成功分离、鉴定出猪源大肠杆菌,对大蒜提取物非常敏感,大蒜提取物对猪源大肠杆菌的MIC为31.25 mg/mL,MBC为62.5 mg/mL;与模型组相比,大蒜提取物低、高剂量组小鼠给药后采食量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大蒜提取物低剂量组小鼠第1,3,4,6,7天体重显著增加(P<0.05),大蒜提取物高剂量组小鼠第1,7天体重显著增加(P<0.05);大蒜提取物低、高剂量组小鼠肝脏指数极显著降低(P<0.01),小鼠脾脏指数显著降低(P<0.05);粪便隐血检测结果转为阴性。模型组十二指肠肠绒毛断裂变短且大量脱落,肠腺出现明显变性...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一种高效、安全、经济的针对畜禽腹泻病的复方中药,依据中兽医辨证拟定5个止痢复方,通过测定对鸡白痢沙门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筛选效果较好的复方中药,再设高、中、低剂量组,采用灌服番泻叶的方式导致小鼠腹泻,以杨树花口服液作为阳性对照,观察复方对腹泻小鼠的止泻作用;检测碳末在小肠内推进率反应药物对小肠蠕动的影响,小鼠耳廓肿胀度反应药物抑制肿胀效果。结果显示,方5的抑菌效果优于其他4个复方,且效果与药液浓度成正比。止泻4h内阳性对照、高、中剂量组小鼠腹泻率分别为40%、40%、60%,与空白组(腹泻率为100%)相比较差异均为极显著(P0.01);高、中剂量组碳末在肠道内的推进距离缩短,与空白组相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中剂量组小鼠耳廓肿胀率降低,与空白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表明方5能较好地抑制鸡白痢沙门菌和大肠杆菌,改善动物小肠蠕动,增强抗炎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价由皱叶酸模、牛至、凉粉草、梁王茶四味中药组成的皱牛凉梁汤的抑菌效果及对急性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鸡的治疗效果,试验应用药敏试验检测药物抑菌圈直径,通过药物安全性试验测定中药安全性,采用致死剂量测定试验测定菌液接种最佳致死量,最后人工诱发鸡大肠杆菌病模型治疗试验,并应用皱牛凉梁汤分别以高、中、低三个剂量(5,2.5,1.25 mL/500 mL水)对试验鸡进行灌服治疗,观察疗效,计算存活率、平均增重及胸腺、脾脏重量。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对皱牛凉梁汤高度敏感,与卡那霉素相似。小鼠灌服中药后100%存活,未见毒性反应,各试验组小鼠平均增重与空白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0.5 mL菌液(浓度为1×10~7cfu/mL)为接种的最佳感染剂量。中药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卡那霉素组、感染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的存活率分别为83.3%、83.3%、60%、86.7%、50%、100%。中药高、中剂量组鸡的平均增重、胸腺重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中药低剂量组和卡那霉素组(P0.05);中药高、中剂量组与卡那霉素组鸡的脾脏重量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中药低剂量组和感染对照组(P0.05)。说明中药高、中剂量抗菌效果明显,与卡那霉素效果接近,中药低剂量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抗犊牛大肠杆菌性腹泻的复方诃子口服液的药理作用,采用中和毒素试验、抗渗出试验、解热试验、镇痛试验、肠蠕动试验及免疫调节试验的方法,验证复方诃子口服液的药理作用。结果显示,抗毒素中和试验中,复方诃子口服液组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抗渗出试验中,各药物组均能不同程度地减少伊文思蓝的渗出,阿司匹林组及复方诃子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的抑制率分别为58.1%、42.8%、31.6%和14.9%,其中复方诃子口服液低剂量组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组与空白组相比均差异极显著(P0.01);复方诃子口服液各剂量组与阿司匹林组相比,高剂量组差异不显著(P0.05),中、低剂量组差异极显著(P0.01)。解热试验中,复方诃子口服液高剂量组给药后1h快速抑制体温升高,中剂量组给药后2h抑制体温升高;给药后3h,与模型组相比,复方诃子口服液高、中剂量组体温均明显降低,低剂量组与模型组差异不明显。镇痛试验中,与空白组相比,阿司匹林组、复方诃子口服液高、中剂量组镇痛效果差异极显著(P0.01),扭体抑制率分别为64.55%、52.73%和32.73%,疼痛潜伏期分别为9.59、6.33和5.74min;而复方诃子口服液低剂量组差异不显著(P0.05)。肠蠕动试验中,与空白组相比,硫酸阿托品组及复方诃子口服液高剂量组对肠蠕动抑制作用差异极显著(P0.01),推进率分别为44.18%和52.55%,复方诃子口服液中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低剂量组差异不显著(P0.05)。免疫调节试验中,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白细胞数、脾脏指数及胸腺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第14天复方诃子口服液组白细胞数、脾脏指数及胸腺指数均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复方诃子口服液对犊牛大肠杆菌性腹泻具有抑制肠蠕动、解热、抗疼痛和组织液渗出、中和肠毒素及增强免疫功能等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抗犊牛大肠杆菌性腹泻的复方诃子口服液的药理作用,采用中和毒素试验、抗渗出试验、解热试验、镇痛试验、肠蠕动试验及免疫调节试验的方法,验证复方诃子口服液的药理作用。结果显示,抗毒素中和试验中,复方诃子口服液组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抗渗出试验中,各药物组均能不同程度地减少伊文思蓝的渗出,阿司匹林组及复方诃子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的抑制率分别为58.1%、42.8%、31.6%和14.9%,其中复方诃子口服液低剂量组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组与空白组相比均差异极显著(P<0.01);复方诃子口服液各剂量组与阿司匹林组相比,高剂量组差异不显著(P>0.05),中、低剂量组差异极显著(P<0.01)。解热试验中,复方诃子口服液高剂量组给药后1h快速抑制体温升高,中剂量组给药后2h抑制体温升高;给药后3h,与模型组相比,复方诃子口服液高、中剂量组体温均明显降低,低剂量组与模型组差异不明显。镇痛试验中,与空白组相比,阿司匹林组、复方诃子口服液高、中剂量组镇痛效果差异极显著(P<0.01),扭体抑制率分别为64.55%、52.73%和32.73%,疼痛潜伏期分别为9.59、6.33和5.74min;而复方诃子口服液低剂量组差异不显著(P>0.05)。肠蠕动试验中,与空白组相比,硫酸阿托品组及复方诃子口服液高剂量组对肠蠕动抑制作用差异极显著(P<0.01),推进率分别为44.18%和52.55%,复方诃子口服液中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低剂量组差异不显著(P>0.05)。免疫调节试验中,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白细胞数、脾脏指数及胸腺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第14天复方诃子口服液组白细胞数、脾脏指数及胸腺指数均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复方诃子口服液对犊牛大肠杆菌性腹泻具有抑制肠蠕动、解热、抗疼痛和组织液渗出、中和肠毒素及增强免疫功能等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盐霉素为抗球虫药物,可用作鸡的饲料添加剂。本文选用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为指标检测其遗传毒性。一、小鼠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1.动物:ICR 雄性小鼠40只,6—8周龄,体重20±2克。2.药物和剂量:盐霉素由本院抗生素提供(批号25-11,25-85-2,含量90μ/mg),以1/5LD_(50)(40mg/kg)作高剂量,1/10LD_(50)(20mg/kg)作中剂量,1/20LD_(50)  相似文献   

12.
通过建立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和10%鲜鸡蛋清致小鼠足趾肿胀模型,研究中药方蒲和饮对炎症的抑制作用及最佳用药剂量。试验设立模型组(生理盐水,等容积)、地塞米松组(40 mg/kg体重)、蒲和饮高剂量组(160 mg/kg体重)、蒲和饮中剂量组(80 mg/kg体重)、蒲和饮低剂量组(40 mg/kg体重),各组按0.1 m L/10 g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灌胃5 d。观察蒲和饮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和10%鲜鸡蛋清致小鼠足趾肿胀模型的抑制作用。结果中药方蒲和饮能明显降低二甲苯炎症模型小鼠的耳廓肿胀度和肿胀率,与模型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能显著降低10%鲜鸡蛋清致足趾肿胀模型小鼠的足趾肿胀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表明抗炎中药方蒲和饮对二甲苯和鲜鸡蛋清所致的炎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考察乳酸菌发酵物与中药(TCM)配伍后对预防鸡大肠杆菌病中药药效的影响。试验采用对鸡大肠杆菌病有效的中药组方与乳酸菌发酵物配伍组成中药乳酸菌复合物(CTCML)。以胸肌注射0.2 mL (9×108 CFU/mL)大肠杆菌培养液的方法建立雏鸡大肠杆菌病人工感染模型。将144只8日龄雏鸡平均分为9个组,其中3个组为CTCML高、中、低剂量组,在雏鸡感染前按0.6、0.4、0.2 g/d剂量将药物颗粒混入日粮中给予,在雏鸡感染后按0.3、0.2、0.1 mL/d剂量将药物提取液混入饮水中给予,同时设置3个与CTCML剂量相同的TCM高、中、低剂量组及药物(盐酸环丙沙星)对照组、感染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结果显示,CTCML高、中、低剂量组雏鸡存活率分别为75.00%、75.00%和93.75%,TCM高、中、低剂量组雏鸡存活率分别为68.75%、68.75%和75.00%,药物对照组为75.00%,感染对照组为56.25%,健康对照组为100.00%。CTCML低剂量组与CTCML高、中剂量组及TCM高、中、低剂量组、药物对照组、感染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CTCML高、中剂量组及TCM高、中、低剂量组、药物对照组彼此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所有感染组中,CTCML低剂量组对雏鸡增重影响最小,增重率较健康对照组低29.93%;其次是CTCML中剂量组,增重率较健康对照组低36.95%;其余各感染组较健康对照组降低42.49%~51.07%。结果表明,中药对人工感染大肠杆菌的雏鸡具有保护作用,乳酸菌对中药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叶下珠生物碱对小鼠胃肠推进运动的影响。方法:采用旋转蒸发仪热回流提取叶下珠中生物碱成分,将健康昆明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n=10):叶下珠生物碱高剂量组(20 mg/mL)、中剂量组(10 mg/mL)、低剂量组(5 mg/mL)、空白对照组和阿托品组(0.5 mg/mL)。以胃肠内标记物墨汁推进率为指标,观察叶下珠生物碱对小鼠胃肠推进运动的影响。结果:叶下珠生物碱各剂量组均具有抑制小鼠胃肠推进运动的作用,高剂量组抑制效果最好,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推测叶下珠抗腹泻作用可能与其生物碱抑制胃肠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腹泻病理状态下樗白皮提取物对机体氧化还原状态的调节功能,采用番泻叶提取物建立小鼠药物性腹泻模型,经不同剂量樗白皮提取物治疗,对小鼠血清中MDA、SOD、GSH、GSSG、GSH-Px等抗氧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模型组MDA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樗白皮提取物不同剂量治疗组均低于模型组,与治疗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模型组SOD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正常对照组与其他实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模型组GSH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治疗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高于模型组(P0.05),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无显著差异;正常对照组GSSG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模型组显著高于治疗对照组和高剂量组(P0.01),高于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P0.05);GSH-Px模型组均低于其他各组,除与低剂量组无显著差异外,与其他各组差异均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樗白皮提取物能够降低腹泻模型小鼠体内氧化性物质含量,提高还原酶活性及促进还原性物质生成,对机体的氧化还原稳态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并且与给药剂量之间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评价由小鱼眼草、凉粉草、圆穗蓼、梁王茶4味中药组成的方剂抗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效果,首先对病料进行分离鉴定,然后采用药敏试验测定药物抑菌圈直径,通过小鼠测定中药安全性,最后人工诱发大肠杆菌病模型治疗试验,并应用中药分别以高、中、低3个剂量(1、0.5和0.25 g/mL)对试验鸡进行灌服治疗。结果显示,麦康凯培养基上呈现红色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见红色短小杆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甘露醇、吲哚和MR显阳性,三糖铁产酸产气,枸橼酸盐、VP和硫化氢显阴性。对分离细菌进行PCR检测,检测基因与对照基因均得到大小为1 466 bp的特异性条带。中药、西药环丙沙星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2和18.3 mm。小鼠灌服中药后全部存活,各试验组小鼠平均增重和空白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未见不良反应。中药高、中、低3个剂量组、环丙沙星组、感染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的存活率分别为96.7%、93.3%、63.3%、93.3%、50.0%和100%,中药高、中、低3个剂量组和环丙沙星组治愈率分别为96.7%、93.3%、63.3%和93.3%。中药高、中剂量组平均增重及胸腺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中药低剂量组(P0.05);中药高、中剂量组和环丙沙星组脾脏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中药低剂量组和感染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1和0.5 g/mL中药口服液抗菌效果明显,与环丙沙星效果相似,中药低剂量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对小鼠保护性给药后,腹腔注射大肠杆菌O101菌液构建腹泻模型,检测小鼠血清及小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的含量,研究燥湿止泻颗粒对致病性大肠杆菌O101导致腹泻小鼠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对肠道的保护作用机制。试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血清和小肠组织中MPO活性分别为56.67±3.91、0.49±0.17 U/g,与空白对照组(19.26±2.02、0.26±0.12 U/g)相比差异极显著;燥湿止泻颗粒高、中和低剂量组小鼠血清MPO活性分别为26.82±1.66、30.86±4.03、51.01±6.76 U/g,均极显著低于模型组,而小肠组织MPO活性也显著低于模型组。结果表明:燥湿止泻颗粒能够显著降低血清及小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抑制中性白细胞在组织中的浸润,对大肠杆菌引起的小鼠腹泻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探索珠蓼散对腹泻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机理。将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5组,Ⅰ~Ⅲ组为珠蓼散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试验组,Ⅳ组为常规药物对照组,Ⅴ组为空白对照组。各组均用番泻叶造腹泻模型,Ⅰ~Ⅲ组分别用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的珠蓼散,Ⅳ组用蒙脱石散灌胃,分别治疗3 d,空白对照组则用生理盐水灌胃3 d,分别于造模后第1、2、3、5、7天采血,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并取空肠进行组织切片观察。结果显示,Ⅰ~Ⅲ组小鼠血清中IL-6与TNF-α的含量均显著低于Ⅴ组(P0.05),Ⅲ组与Ⅴ组比较,IL-6含量降低28.9%,TNF-α含量降低61.3%;同时Ⅲ组小鼠空肠绒毛平均长度显著高于Ⅴ组,空肠黏膜组织结构修复最快,病理评分最低,平均为2.24。提示珠蓼散对腹泻小鼠的治疗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降低炎性因子的分泌和促进受损肠黏膜的修复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验证新型中药组方加减补中益气汤的安全性,进行小鼠半数致死量(LD_(50))和最大耐受量试验。在测定LD_(50)试验中将40只小鼠分为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及对照组4组,中药组每日灌服等量的对应浓度的中药,对照组灌服相同剂量纯化水,连续7 d,测定LD_(50)。在最大耐受量试验中将20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每日3次灌服高浓度药液,对照组灌服相同剂量纯化水,连续7 d。记录小鼠行为变化,计算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的脏器指数,并观察小鼠脏器病理学改变。结果表明:在LD_(50)试验中,灌服各浓度中药均未导致小鼠死亡。在最大耐受量试验中,灌胃后两组小鼠行为、精神状态、采食量等无明显差异;解剖未见各脏器病变,小鼠心脏指数、肺脏指数及肾脏指数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肝脏指数差异极显著(P0.01),脾脏指数差异显著(P0.05);病理切片显示两组小鼠各脏器结构均正常,无明显病变;小鼠对加减补中益气汤耐受量为2.4 g,为成人日常用量的240倍。说明该组方在日常服用剂量内对小鼠安全无毒,但在临床中若以极高剂量使用时应注意对肝脏、脾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当归对阿托品诱发小鼠便秘的治疗作用。方法:动物分为对照组、阿托品组、当归低剂量组、当归中剂量组、当归高剂量组,对照组灌胃0.4 m L生理盐水,其余各组以8 mg/kg剂量连续灌胃阿托品4 d,同时以4.8 g/kg、9.6 g/kg、14.4 g/kg剂量连续灌胃当归水煎液4 d,末次给药前12 h停食给水,当归药液、生理盐水均含10%活性炭,给药30 min后,颈椎脱臼处死各组8只小鼠,以炭末推进率、6 h时间内的排粪重量为指标,观察当归对阿托品诱导小鼠肠运动的影响。采用SPSS17.0数据分析软件,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NK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阿托品组比较,当归中剂量组炭末推进率差异显著(P0.05),高剂量组差异极显著(P0.01);与空白组比较,6 h内阿托品组排粪数量、粒数差异不显著;与阿托品组比较,当归中剂量组、当归高剂量组排粪数量、粒数差异不显著,但有促进排粪趋势。结论:当归可以改善阿托品诱发的肠蠕动迟缓,其机制可能为解除阿托品引起的肠肌麻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