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初花后不同时期短日照对小豆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为小豆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中熟品种‘冀红9218’和晚熟品种‘唐山红小豆’为试验材料,在初花—初荚(简称:EF-EP)、初荚—初粒(简称:EP-ES)和初花—初粒(EF-ES)3个时期进行短日照(10 h和12 h)处理,研究其对小豆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初花后短日照处理使小豆的花期提前,同时开花时间也增加,与对照相比,‘冀红9218’在10 h和12 h光照下开花分别提前6、3、7 d和7、6、9 d,‘唐山红小豆’开花分别提前为7、5、9 d和9、7、11 d,开花累进促进率也显著增大,‘唐山红小豆’和‘冀红9218’的最大开花累进促进率分别为19%和16%;产量构成因素和小区产量呈现降低趋势,短日照处理10 h较12 h降低较多,且EF-ES处理降幅最大,EP-ES处理降幅较小;全氮和蛋白质含量增加且在短日照处理10 h时增加幅度较大,可溶性糖含量在2种短日照处理条件下较对照都增加,而淀粉含量却呈现降低趋势;‘冀红9218’的各种氨基酸含量只有在EF-EP(10 h)处理中稍有增加,总氨基酸含量也增加,而‘唐山红小豆’的一些氨基酸含量在3种处理下较对照有所增加,其中EF-EP处理的增加幅度最大。[结论]初花后短日照处理加速小豆的生育进程,导致产量呈现降低趋势,但对籽粒品质指标具有正调控作用,且EF-EP处理的调控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2.
以中熟品种‘冀红9218’和晚熟品种‘唐山红小豆’为试材,在初花-初荚(EF-EP)、初荚-初粒(EP-ES)和初花-初粒(EF-ES)期进行短日照诱导,通过酶联免疫技术来研究初花后小豆叶片的内源激素含量以及之间的动态平衡。结果表明,初花后短日照诱导使小豆的株高降低,花期提前,且‘唐山红小豆’更为明显;2个品种的GA_(1+3)和ABA含量较对照呈现降低趋势,IAA含量的变化不同,‘冀红9218’在开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的波动不大,但各个处理较对照降低,而‘唐山红小豆’在开花期和结荚期较对照降低,鼓粒期却升高,2个品种的ZR含量较对照呈现升高趋势,但‘唐山红小豆’却稍有差异,开花期降低,而在结荚期和鼓粒期较对照都升高,鼓粒期升高显著,激素含量的变化会影激素之间的动态平衡,与对照相比,2个品种的GA_(1+3)/ABA和IAA/ABA比值降低,而ZR/ABA和(ZR+GA_(1+3))/ABA比值呈现升高趋势,由激素含量及其比值之间的变化可以看出,初花后短日照诱导使ZR含量升高,促使小豆植株细胞分裂旺盛,生长迅速,营养物质快速转移至果荚中,提前成熟,但较初花前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3.
短日照诱导对小豆花芽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短日照诱导对小豆花芽分化的影响,以早熟品种白红2号、中熟品种冀红9218和晚熟品种唐山红小豆为材料,分别设置SD-12 h-1 WK(12 h光/12 h暗处理1周)、SD-12 h-2 WKS(12 h光/12 h暗处理2周)和SD-12 h-3 WKS(12 h光/12 h暗处理3周)3种短日照处理,研究不同短日照对小豆生长、开花特性以及不同部位花芽分化的影响。研究表明,短日照诱导降低3个小豆品种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和地上部干质量,降低程度为唐山红小豆冀红9218白红2号。短日照诱导缩短小豆的生育进程,且诱导时间越长,生育进程加速就越快,同样,小豆的花芽分化进程加快。3个品种相比较:白红2号冀红9218唐山红小豆。不同部位分析发现,顶部花芽发育速度最慢,中部次之,基部较快。以上结果说明,短日照诱导抑制小豆植株生长而促进小豆的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4.
以晚熟品种‘唐山红小豆’为试验材料,设置短日照(10 h光/14 h暗)和长日照(16 h光/8 h暗)两种光周期处理,研究不同日照处理对小豆顶端花序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日照处理下,小豆分别于出苗后26 d和43 d开始和结束顶端花序分化,花序分化时间为17 d;长日照处理下,分别于出苗后42 d和53 d开始和结束顶端花序分化,花序分化时间为11 d。对长、短日照处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研究表明,长日照处理下,小豆单株荚数较短日照处理的单株荚数显著增多(增加162.81%),但单荚粒数和百粒重无显著差异。本研究表明,在日照长度较长的高纬度地区,晚熟小豆品种通过在较短花序分化期内提高小花分化强度,增加单株结荚率和单株粒数,进而增强小豆的产量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小豆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中晚熟小豆品种冀红4号为材料,在出苗到开花阶段进行 SD-14(光/暗,14 h/10h)、SD-12(光/暗,12 h/12h)和 SD-10(光/暗,10 h/14h)3个短日照试验,观察了小豆开花和结荚情况。结果表明:短日照处理加速了植株的生育进程,花期缩短了9~10 d,荚期缩短了3~7 d,总花荚期缩短了5~6 d,差异达显著水平;植株的开花期提早,开花高峰期提前18~20 d,日开花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植株的初花节位降低1~2节,单株总荚数达最大值时间提早12 d,结荚数集中于1~10节位,占88.49%以上;各短日处理单荚粒数差异不显著,百粒重均高于对照,单株荚数则低于对照,产量均低于对照,差异不显著。综合比较,短日照处理以 SD-12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生育时期短日照诱导对小豆籽粒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小豆早熟品种白红2号和晚熟品种唐山红小豆为试验材料,于出苗-分枝、分枝-开花和出苗-开花3个生育时期进行短日照(10h光/14h暗)诱导,研究其对小豆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2个小豆品种出苗至开花和鼓粒至成熟期的时间均较对照(自然光照)提前,白红2号的处理Ⅰ(出苗-分枝)、处理Ⅱ(分枝-开花)开花至结荚期分别提前3和1d,所需积温和累积日照时数减少,处理Ⅲ(出苗-开花)延迟1d;唐山红小豆3个处理的开花至结荚期及2个品种结荚至鼓粒期的时间都延迟,所需积温和累积日照时数增加。白红2号各处理的籽粒长、籽粒宽、单粒质量、单粒体积及千粒质量较对照升高,但差异不显著;唐山红小豆处理Ⅱ(分枝-开花)的籽粒长、籽粒宽和单粒体积较对照稍有增加,其余处理都降低,单粒质量和千粒质量各处理都降低,其中处理Ⅰ(出苗-分枝)和处理Ⅲ(出苗-开花)与对照差异显著,处理Ⅱ(分枝-开花)与对照差异不显著。2个品种的发芽率较对照升高且晚熟品种更明显。经短日照处理后,2个小豆品种籽粒中的可溶性糖、蛋白和总氨基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白红2号的淀粉含量较对照升高,唐山红小豆降低,但差异均不显著;不同生育时期经短日照诱导后的累积日照时数与2个小豆品种籽粒中的可溶性糖和蛋白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总氨基酸含量显著正相关,与白红2号籽粒中的淀粉含量达到显著相关,而与唐山红小豆籽粒中的淀粉含量相关性不显著。【结论】短日照诱导使2个小豆品种在不同生育时期的积温和累积日照时间不同,籽粒品质下降,分枝-开花这一生育时期对小豆籽粒品质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选用生育期不同的2个品种作为试验材料,设置自然光照(CK)、处理Ⅰ(出苗-分枝)、处理Ⅱ(分枝-开花)、处理Ⅲ(出苗-开花)4种日照处理,在开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采用酶联免疫技术(ELISA)测定小豆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研究短日照诱导对小豆叶片内源激素含量及其平衡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GA1+3和IAA含量在3个生育阶段都降低,且处理Ⅲ降低最多,处理Ⅱ降低最少;处理Ⅰ和处理Ⅲ的ABA含量都升高且后者升高较多,处理Ⅱ降低;ZR含量在3个生育阶段都升高,且处理Ⅲ升高较多,处理Ⅱ升高最少。此外,短日照诱导也影响了小豆叶片GA_(1+3)/ABA,ZR/ABA,IAA/ABA和(ZR+GA_(1+3))/ABA的动态平衡,短日照诱导使2个品种ZR/ABA呈升高趋势,但白红2号在开花期低于对照,GA1+3/ABA,IAA/ABA和(ZR+GA1+3)/ABA呈降低趋势,但处理Ⅱ在某些时期会升高。短日照诱导使小豆的开花期和成熟期提前是由于叶片内的ABA和ZR含量升高、GA1+3和IAA含量降低所导致的,且激素之间的动态平衡也起着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短日照处理对小豆生长、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熟品种白红2号、中熟品种冀红9218和晚熟品种唐山红小豆为试材,在苗期、分枝期、开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测定不同短日照处理下小豆植株的生长指标、干物质积累、光合和荧光参数以及产量形成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短日照降低株高、茎粗、节间长度和叶柄长度并减少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和叶片数,同时抑制植株各部位干物质的积累,处理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大.净光合速率(Pn)和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的高峰期出现在开花和结荚期,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呈现苗期和分枝期降低,开花至鼓粒期升高的趋势,但因不同品种而稍有差异.各个生育时期的最大荧光(Fm)、PSⅡ的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在不同生育时期呈现升高趋势且短日照时间越长,升高越多,3个品种相比较,唐山红小豆升高幅度较大,白红2号升高幅度较小.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呈降低趋势且短日照处理时间越长降低越多.短日照不利于小豆的植株生长和干物质积累,虽可以提高小豆叶片的光合特性并加速电子传递过程,但对小豆产量均表现为负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光周期处理对油桃芽休眠诱导及发展进程的影响,并探讨休眠诱导期内桃芽呼吸速率的变化规律。【方法】以曙光油桃(Prunus persica var. nectariana cv. Shuguang)为材料,设置3个光周期处理:短日照(8 h)、长日照(16 h)和自然日照,结合测定枝梢的生长和桃芽萌芽能力界定桃芽休眠状态,利用氧电极测定桃芽呼吸速率的变化。【结果】短日照能够诱导曙光油桃新梢提前停长,使桃芽提前7 d进入休眠诱导期,且促进休眠迅速向深度发展,较对照提前21 d进入自然休眠期;长日照明显延迟油桃新梢停长,并且延缓桃芽休眠诱导及发展的进程。呼吸速率随着休眠诱导而降低,桃芽进入休眠诱导期7 d后出现呼吸速率低谷,休眠诱导期内呼吸速率出现回升后降低并在休眠诱导期结束时维持在较低水平。另外,短日照明显减弱芽体的呼吸速率,并维持其在较低水平,长光照略使呼吸速率上升。【结论】短日照对休眠的产生具有明显诱导效应,长日照可推迟休眠诱导的发生,呼吸速率变化与休眠的诱导与发展进程相关,也与光周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适合广西种植的小豆新品系,为广西发展小豆生产提供优良品种。【方法】以小豆大粒品种京农6号为对照(CK),对13个小豆新品系进行两年引种试验,综合评价各品系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抗性等。【结果】13个参试品系均表现早中熟,生育天数78.0~83.5 d;株高28.58~46.98 cm,主茎节数11.5~14.1节,主茎分枝1.0~2.0个,单株荚数20.5~31.2个,荚长7.3~9.8 cm,单荚粒数6.1~7.7粒,百粒重12.96~18.19 g。各参试品系两年干籽粒平均产量为1348.60~1992.79 kg/ha,有6个品系干籽粒产量高于CK,其中冀红0007-5、冀红0004-10和品红05203比CK增产10.00%以上;有7个品系干籽粒平均产量低于CK,其中保200424、唐红2009-73、苏小豆12-1、龙28-324和唐红0809-1较CK减产超过10.00%。所有品系均为直立株型,不裂荚;豆粒除保红200624为黄色外,其余均为红色;粒形除龙27-096为长圆柱形外,其余均为短圆柱形;两年试验中各品系均表现出较好的抗旱性、抗倒伏性及抗花叶病毒病性。【结论】小豆新品系冀红0007-5、冀红0004-10、冀红0001-15和同红2号产量较高、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且抗性较好,适合在广西南宁及周边生态环境相似的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