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描述了广西淡水鱼类两新纪录 ,一种为武昌副沙鳅Parabotiabanarescui (Nalbant) ,隶属于鲤形目鳅科沙鳅亚科副沙鳅属 ;另一种为鳗尾鱼央LiobagrusanguillicaudaNichols隶属于鲇形目钝头鱼危科鱼央属  相似文献   

2.
2003年5月~2008年4月,对李仙江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采集鱼类标本7195号。结合历史记录,李仙江共记录鱼类64种(亚种),分属于6目14科43属,其中6种为外来种。李仙江鱼类区系中种类最多的是鲤形目的鲤科,共24属31种;其次为鲤形目爬鳅科和鲇形目鮡科,各为4属7种。近年考察数据显示,李仙江土著鱼类资源呈下降趋势。为保护李仙江土著鱼类资源,应建立鱼类自然保护区和鱼类人工增殖放流站,加强李仙江流域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监测和渔业管理。  相似文献   

3.
李仙江鱼类资源的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5月~2008年4月,对李仙江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采集鱼类标本7 195号.结合历史记录,李仙江共记录鱼类64种(亚种),分属于6目14科43属,其中6种为外来种.李仙江鱼类区系中种类最多的是鲤形目的鲤科,共24属31种;其次为鲤形目爬鳅科和鲇形目鮡科,各为4属7种.近年考察数据显示,李仙江土著鱼类资源呈下降趋势.为保护李仙江土著鱼类资源,应建立鱼类自然保护区和鱼类人工增殖放流站,加强李仙江流域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监测和渔业管理.  相似文献   

4.
正宽体沙鳅又称龙鳅,隶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辐鳍鱼纲、鲤形目、沙鳅科、沙鳅属,与中华沙鳅一并俗称"玄鱼"。宽体沙鳅为我国特有鱼类,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等流域,因其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近年来由于水环境污染、水利工程的修建及人为过度的捕捞,导致野生宽体沙鳅的数量  相似文献   

5.
秦岭黑河流域鱼类资源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秦岭黑河流域鱼类资源现状,分别于2014年4、8、11月调查了黑河库区和上游水源地流域鱼类组成及其多样性。结果显示:调查共发现鱼类3目5科14属15种。其中鲤形目2科11属12种,占总种数80%;鲇形目2科2属2种,占总种数13.3%;鲑形目1科1属1种,占总种数6.7%。流域内优势种鱼类有拉氏(Phoxinus lagowskii)和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稀有种有中华鳑鲏(Roodeus sinensis)、高体鳑鲏(Roodeus ocellatus)和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黑河库区(海拔549 m)鱼类物种多样性高,群落结构稳定,而上游流域(海拔649~1 323 m)鱼类物种多样性急剧降低,群落结构脆弱。  相似文献   

6.
2010年3-12月对小江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7个采样点共采集鱼类标本1701尾,隶属于6目9科47属56种,其中小江汉丰湖坝上水域采集鱼类28种,坝下水域采集鱼类42种.鲤形目和鲇形目分别占种总数的69.5%和12.5%.宽鳍(鲻)(Zaco platypus)、黑尾(鳖)(Hemiculer tchangi)、鲇...  相似文献   

7.
正似鮎高原鳅(Triplopysa siluroides)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鳅科(Cobitidae)、条鳅亚科(Nemacheilinae),高原鳅属(Triplophysa),俗称老虎鱼、黄河鲢鱼、土!鱼,是鳅科个体较大的鱼类。其主要国内分布于青海、四川、甘肃的黄河干流中上游及其支流中,宁夏黄河干流也偶有分布,是黄河上游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其头部及体前躯平扁,后躯近圆柱形,眼小,口裂大;唇窄,唇面常  相似文献   

8.
2017年4月,我们对汝州市鱼类资源开展调查。本次调查共收集鱼标本37种,隶属于5目13科35属。其中鲤形目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72.97%,其次是鲇形目和鲈形目均4种,占总种数的10.81%,其它目种类较少,只有1-2种。调查结果显示:汝州市鱼类在摄食、繁殖及栖息习性等方面呈现多样化特征。根据鱼类区系复合体学说,汝州市鱼类资源主要以江河平原区系复合体种类为主。  相似文献   

9.
2016年7月下旬对陕西周至国家级保护区鱼类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鱼类有1纲(硬骨鱼纲Osteichthyes)2目(鲤形目Cypriniformes、鲑形目Salmoniformes)3科(鲤科Cyprinidae、鳅科Cobitidae、鲑科Salmonidae)5属(鱥属Phoxinus、荷马条鳅属Homatula、高原鳅属Triplophysa、突吻鱼属Varicorhinus、细鳞鲑属Brachymystax)5种,其中优势种为拉氏鱥(Phoxinus lagowskii),中间种和稀有种数量较少.总体而言,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组成较为简单,群落结构脆弱,丰富性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10.
2016年12月对南阳市社旗县鱼类资源开展调查,共收集鱼标本34种,隶属于5目11科32属。其中鲤形目种类最多24种,占总种数的70.59%,其次是鲇形目和鲈形目,分别占总种数的11.76%和8.82%,合鳃目2种,占5.88%,鳉形目仅1种,占总种数的2.94%。社旗县鱼类物种较丰富,群落较复杂,鱼类在摄食、繁殖及栖息习性等方面呈现多样化特征。根据鱼类区系复合体学说,社旗县鱼类资源主要以江河平原区系复合体和南方平原区系复合体为主。  相似文献   

11.
东北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地方名又称华子鱼,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雅罗鱼属,是黑龙江土著鱼类,多生活在江河、湖  相似文献   

12.
2013年8月和12月,对陕西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有鱼类1目(鲤形目)2科(鲤科Cobitidae、鳅科Cyprinidae)8属9种,其中鲤科5种,鳅科4种,保护区优势种为拉氏(Phoxinus lagowskii)和红尾荷马条鳅(Homatula variegata),稀有种为宽口光唇鱼(Acrossocheilus monticolus)和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鱼类物种多度格局近似正态分布,海拔900~1 000 m区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海拔1 000 m以上鱼类物种数急剧下降。总体而言,陕西米仓山保护区鱼类组成相对简单,群落结构脆弱,多样性程度不高,近年来渔业资源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3.
水泥池培育泥鳅夏花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泥鳅隶属于鲤形目,鳅科,泥鳅属,俗称"粉鳅",其分布广,适应性强,是一种杂食小型淡水经济鱼类。泥鳅肉质鲜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深受国外和国内消费者的喜爱。目前对泥  相似文献   

14.
正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 yarkandensis)地方名狗头鱼,属鲤形目、鳅科、条鳅亚科、高原鳅属、鼓鳔鳅亚属;曾广泛分布于塔里木河水系。近年来,随着塔里木河生态环境的破坏,致水量减少、盐碱加剧、资源锐减,亟待增殖保护,其苗种培育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池塘鱼菜共生模式开展土著鱼类的苗种培育,效果颇佳,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陈量  李正友  卢宗民  卯卫宁  杨兴 《水利渔业》2007,27(2):69-70,81
牛栏江象鼻岭库区江段计有鱼类63种,隶属5目24科(亚科)44属,其中鲤形目有13科(亚科)39属(亚属)50种,鲇形目有4科5属7种,鲈形目有3科3属4种,合鳃目有1科1属1种,鳉形目有1科1属1种。鲤形目和鲇形目为主,占调查河段鱼类种数的90%,数量较多的有裂腹鱼、墨头鱼、盘鮈、圆口铜鱼、长鳍吻鮈、白缘鱼央、叉尾鮠。分析了资源现状,提出了保护和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16.
2016年4月16日-4月19日,我们对焦作市博爱县的鱼类资源开展调查。本次调查共收集鱼标本19种,隶属于4目7科18属。其中鲤形目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68.42%,其次是鲈形目占总种数的15.79%,鲇形目占总种数的10.53%,合鳃目只有黄鳝一种占总数的5.26%。调查结果显示:博爱县鱼类在摄食、繁殖及栖息习性等方面多样化程度较低,根据鱼类区系复合体学说,博爱县鱼类资源主要以江河平原区系复合体种类为主。  相似文献   

17.
东莞淡水和河口鱼类资源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1月至2009年8月,通过实地调查和采集标本的方法,调查记录了东莞鱼类共计98种,分别隶属于14目34科。其中鲤形目最多,共3科43种,占总数的43.88%;其次为鲈形目和鲇形目,分别占27.55%和9.18%。调查发现,东莞鱼类分布的特点主要为鲌亚科、雅罗鱼亚科、鲿科和鲇科等河道性鱼类主要分布于东江干流;平鳍鳅科、鳅科、野鲮亚科和亚科鱼类等喜流水性鱼类则主要分布于东莞东部及东南部的溪流中;而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七丝鲚(Coilia grayi)、凤鲚(C.mystus)、花(C lupanodon thrissa)等咸淡水鱼类主要分布于珠江口至石龙一带。调查还显示,东莞的鱼类资源出现了衰退,主要表现为名贵、特色鱼类的减少及鱼类小型化的出现。文章还对东莞鱼类资源衰退的原因及保护对策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正异尾高原鳅(Triplophysa stewartii)隶属鲤形目、鳅科、条鳅亚科、高原鳅属,为小型底栖鱼类,常栖息于河流湖泊浅水处的草丛或砾石之间,主要以剑水蚤、摇蚊幼虫和底栖介形虫为食。高原鳅属分布于海拔5 000米以上的高原,与裂腹鱼共同组成了青藏高原区系鱼的主体,是青藏高原渔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原鳅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邻近区域的河流湖泊中。  相似文献   

19.
2016—2018年利用流刺网、定置刺网、撒网、地笼、罾网及饵钩等渔具对天津市蓟县城东4 km蓟运河左支流州河上游出山口处的于桥水库(北纬40°20',东经117°25')的鱼类进行了多次采集调查。共采集到鱼类24种,隶属于5目10科24属,其中鲤形目15种,鲇形目2种,鲈形目4种,鲑形目2种,合鳃目1种。与历史资料相比,于桥水库新增鱼类6种,其中鲤形目2种,鲈形目1种,鲑形目2种,合鳃目1种;消失10种,其中鲤形目9种,刺鱼目1种。根据生物操纵理论,提出保护水库生态平衡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云南裂腹鱼(Schizothorax yunnanensis Norman),小裂腹鱼(Schizothorax parvus Tsao)均隶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裂腹鱼属、弓鱼亚属。前者主要分布于澜沧江中游洱海上游的弥苴河、剑湖等水域,为云南四大名鱼之一,2011年被列为云南土著鱼类繁育推广鱼类品种,是大理洱海增殖鱼类;后者主要分布于金沙江支流的漾弓江流域水体,为云南特有裂腹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