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犊牛沙门氏菌病主要是由都柏林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又称犊牛副伤寒。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和胃肠炎,胃肠炎以下痢为临床典型症状,故又称为犊牛拉稀病[1]。自2019年6月份以来在祁连县的央隆乡、野牛沟乡、默勒镇、峨堡镇、八宝镇等5个乡镇放牧牦牛群陆续出现犊牦牛顽固下痢、体温升高、腹式呼吸、迅速衰竭为主要症状,期内死亡57头,占犊牦牛总数的22.27%,经临床诊治、病料检验等方法,综合诊断为犊牛副伤寒。  相似文献   

2.
牛副伤寒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以牛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为主要症状的急性或慢性消耗性传染病。本病牦牛发病率最高,特别是犊牦牛,成年牦牛、肉牛、奶牛和黄牛也发病。犊牛发病以腹泻、体温升高和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病理变化表现为出血性、卡他性肠炎和间质性肺炎,成年牛有时临床表现不明显有时会突然倒毙。20世  相似文献   

3.
犊牛及成年牦牛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的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多见于1月龄左右的幼犊。以引起败血症和肠炎为特征,本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一般呈地方流行性,给我县犊牛的繁殖和犊牛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我们在临床诊疗中。共诊疗这方面的病例多起,治疗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牦牛沙门氏菌病也叫副伤寒,主要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犊牛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废绝,腹泻,有恶臭味,成年牦牛大多呈现隐性经过或者症状不明显,妊娠母牛可出现流产,给牦牛产业带来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就病原学、临床症状及诊断、治疗等方面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5.
牛副伤寒病病原及其免疫学特性兀征,张晓明(甘肃省动物检疫总站兰州730030)(甘肃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牛副伤寒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牛的以消化道和呼吸道症状为主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本病牦牛发病率最高,主要感染牦犊牛,肉牛和奶牛也有发病,黄牛则很少发生。...  相似文献   

6.
正犊牛副伤寒主要是由沙门氏菌属的柏林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主要侵害犊牛,病牛以下痢为主。1流行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主要经消化道传染,常呈地方性流行,各年龄牛对本病都易感,特别是二月龄以下的犊牛。病牛和带菌牛是主要传染源,柏林沙门氏菌在病牛胆囊内长期存在,并不断随粪便排出体外,鼠伤寒沙门氏菌可来自于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和其他动物。犊牛未饮初乳  相似文献   

7.
正牛副伤寒也称牛沙门氏菌病,主要是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和都柏林沙门氏菌所引起的一种牛的传染病。本病的特征为,发热、腹泻、败血症、肺炎、关节炎和母牛流产。各种年龄的牛对本病都有易感性,特别是1月龄左右的犊牛最易感。本人治疗病牛98例,其中,成年牛41例,犊牛57例,成年病牛全部痊愈,犊牛死亡4例,治愈率95.9%,取得了确切的治疗效果。1流行特点各种年龄的牛对本病都有易感性,特别是出  相似文献   

8.
正牦牛犊牛腹泻是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也是影响牦牛犊牛繁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多发生于出生后一月龄内的新生的牦牛犊牛,在青藏高原、川藏高原、滇藏高原、新藏高原地区均有发生。该病的发生严重影响着牦牛犊牛的生长发育和成年后的生产性能,造成了高原地区牦牛养殖业不容忽视的经济损  相似文献   

9.
1 病原 犊牦牛大肠杆菌病原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其中多数为O8、O78、O119;犊牦牛副伤寒病原为沙门氏菌属的肠炎杆菌和伤寒杆菌. 2 流行病学 2.1 沙门氏菌病 对产后30~40 d以后的犊牦牛最易感,病畜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他们可由粪便、尿液、乳汁以及流产胎儿、胎衣及羊水排出病菌经消化道而感染或牦牛与带菌牦牛交配感染.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呈一定的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当环境污秽、潮湿、圈舍拥挤、粪便推积;饲料或饮水供应不足,饲养管理不佳均可诱发此病.  相似文献   

10.
犊牛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是由鼠伤寒沙门氏菌或都柏林沙门氏菌所致.副伤寒病畜和带菌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带菌牛的胆囊内常长期存有病原体,并不断随粪便排出,污染水源和饲料而散播本病。本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传播迅速,常呈地方性流行。各种年龄的牛均可感染,但幼年牛较成年牛易感,特别是1月龄左右的犊牛最易感。成年牛放牧季节,常呈散发。环境污秽潮湿、粪便堆积、犊牛未饮初乳或饮初乳不足、饲料不足、管理不善,卫生不良及患其他疾病时,均能诱发本病。患病牛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和胃肠炎的症状。  相似文献   

11.
沙门氏菌病又名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多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也可使孕畜发生流产。病畜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病菌通过消化道、粪、尿、乳及流产胎儿等排出。犊牛副伤寒主要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多发于1月龄以内的犊牛,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新生牦牛犊牛容易产生大肠杆菌性腹泻疾病,其会影响牦牛犊牛的食欲,促使其精神不振.在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牦牛犊牛死亡.所以,提出有效的牦牛犊牛大肠杆菌性腹泻诊治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将主要从牦牛犊牛大肠杆菌性腹泻基本概念、牦牛犊牛大肠杆菌性腹泻诊治的方式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为减少牦牛犊牛受到大肠杆菌性腹泻疾病的影响而提供合理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全哺乳和限制哺乳对牦牛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国庆 《中国畜牧兽医》2008,35(10):126-127
试验根据月龄相近的原则选择100头牦牛犊牛,研究全哺乳对牦牛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各阶段试验组犊牛体重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因此,在牦牛产区,对犊牛进行全期哺乳对犊牛的生长发育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 多年来,草地牦牛犊发生一种血钙降低所引起的散发性疾病,导致初生犊牛的急性死亡,给草地牦牛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危害。本病临诊以渐进性的阵发痉挛、抽搐为特征,民间藏兽医称此病为“直布卡”,又叫“神经病”。本病的发病率为1.3—3.9%,有的牛群可高达13.4%。对发病犊牛采用一般药物和针灸疗法,效果不确实,病犊  相似文献   

15.
<正>犊牛传染性肠炎是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2周至1月龄犊牛,成年牛也有感染。1病原病畜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通过粪尿、乳、流产胎儿、胎衣和羊水排菌,污染食料、水源。经消化道传染,也可由交配和分娩时子宫内感染。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相似文献   

16.
牦牛犊牛培育是牦牛生产中的重要环节,犊牛培育不仅在于培养优良的群体而且对于提高育种质量都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高寒地区实际情况,阐述了木里牦牛优质犊牛培育的关健技术及要点。以期能为木里牦牛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培育模式(随母哺乳与饲喂代乳粉)对牦牛犊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日龄[(30±1)日龄]和体重[(22.5±0.9) kg]接近的牦牛犊牛60头(母犊牛40头、公犊牛20头),按照体重接近原则随机分为2组,每组母犊牛20头、公犊牛10头。对照组牦牛犊牛随母哺乳,试验组牦牛犊牛与母牛分离并饲喂专用代乳粉,试验共持续120 d。结果显示:试验组牦牛犊牛在30~150日龄的生长性能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牦牛犊牛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3.3%vs. 46.7%,P0.05)。试验组牦牛犊牛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丁酸摩尔比例以及血清总蛋白质、球蛋白、免疫球蛋白G、胰岛素、β-羟丁酸和生长激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30日龄断母乳饲喂代乳粉的牦牛犊牛在随后4个月的生长性能与随母哺乳的牦牛犊牛无显著差异,但饲喂代乳粉显著提高了牦牛犊牛的存活率。基于瘤胃发酵参数和血清生化指标,可能是因为采食代乳粉能够保证牦牛犊牛摄入的营养浓度一致,有利于维持其正常的生理代谢功能,最终提高了牦牛犊牛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8.
就西藏牦牛犊牛集中饲养管理进行综述,以期对牦牛养殖企业和牦牛养殖农牧民合作社开展牦牛犊牛集中饲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沙门氏菌病又名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多表现败血症和肠炎,也可使孕畜发生流产。病畜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病菌通过消化道、粪、尿、乳及流产胎儿等排出。犊牛副伤寒主要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多发于1月龄以内的  相似文献   

20.
犊牛副伤寒病的诊治报告李国江丛国生高福堂秦风歧邹风驰李国贞翟连友王国民(黑龙江安达市畜牧局·151400)犊牛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引起的、对生产危害比较严重的一种传染病。此前,在我市牧业生产中还未见有本病的报道,1996年1~4月间,某养殖场发生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