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皮削利(Picholine)、莱星(Leccino)、佛奥(Frantoio)3个油橄榄品种进行了盛花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BN-2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反应不同:盛花期施用BN-23#(25μl/L)可显著提高皮削利的座果率;BN-24#(5μl/L显著提高莱星座果率;BN-23#和BN-24#均不能显著提高佛奥的座果率。  相似文献   

2.
正1基本情况1.1发展规模初具形象按照"农户出地、业主出资、双方共管、收益共享"的产业发展模式,在甲高、五马、羊市、鹤峰、朱衣、康坪、汾河、康乐、青莲等乡镇累积种植油橄榄面积8万余亩,今年挂果面积1.7万亩。在鹤峰乡、甲高镇等9个乡镇打造了"1+10"油橄榄示范基地。1.2品种选育基本完成经过十年试种时间,莱星、鄂植8号、奇迹、科拉蒂、豆果、皮削利等6个品种在该县表现良好的适生性。2016年,安  相似文献   

3.
应用电导率法及Logistic 方程测定油橄榄品种的抗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个油橄榄品种进行低温胁迫(5、0、-5、-10℃)处理,应用电导率法及Logistic方程测定不同油橄榄品种的抗寒性.结果表明,油橄榄叶片相对电导率随着处理温度的不断降低而呈“S”型曲线变化,叶片伤害率变化趋势与叶片相对电导率基本一致;在相同处理温度下叶片伤害率和相对电导率有较大差异,间接反映了不同品种的抗寒性强弱,结合Logistic方程可计算油橄榄的半致死温度(LT50);油橄榄叶片SOD、POD、CAT酶活性随胁迫温度的降低总体上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皮削利的3种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6个品种的油橄榄抗寒性差异显著,由强到弱依次为皮削利>配多灵>莱星>阿斯>鄂植8号>佛奥.  相似文献   

4.
以油橄榄(Olea europaea L.)叶片为原料,以芦丁为对照品,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再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总黄酮提取工艺,确定分光光度法作为测定方法,其选用Al Cl3作为显色剂,在波长415 nm、显色时间15 min条件下,对5个油橄榄品种叶片中的总黄酮提取量进行测定比较。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90%(体积分数)乙醇、提取温度60℃、料液比1∶19、回流时间1.5 h。不同品种油橄榄叶片中总黄酮的提取量并不相同,在皮瓜尔(O.europaea cv.Picual)、科拉蒂(O.europaea cv.Coratina)、莱星(O.europaea cv.Leecio)、佛奥(O.europaea cv.Frantoio)、配多灵(O.europaea cv.Pendollin)5个品种中,以科拉蒂的叶片总黄酮提取量最高,莱星的含量最低。通过比较不同品种油橄榄叶片中总黄酮提取量的高低,为油橄榄叶片总黄酮的生产和应用提供了试验基础支撑,也将为当地的油橄榄综合开发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5.
吴玲娟 《特种经济动植物》2022,(11):113-114+121
油橄榄属于木本油料作物,种植经济效益较高,具有高产、高附加价值的特点。经选育试验,优选出“佛奥”“九峰6号”“莱星”“城固32号”“皮削利”“钟山24号”“鄂植8号”等品种,总结油橄榄科学栽培技术,以期为油橄榄的种植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根据石泉县气候特点,引进佛奥、莱星、皮削利、阿斯、成固32号、鄂植8号、配多灵7个纯正的优良品种,共2 146株。试种结果表明:佛奥、成固32号、配多灵抗寒冷性较强;成固32号、阿斯、鄂植8号生长势比较突出,第二年的发芽展叶时间较上一年提前10~15d。综合考虑认为:成固32号适于当地推广,佛奥为次适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7.
油橄榄扦插基质配比影响扦插穗条成活率和油橄榄育苗质量,试验中主要基质为:珍珠岩、河沙、红壤、发酵腐熟后的松树锯末,依照差异性的基质配方比例培养油橄榄(莱星)扦插苗。通过对比试验的方法进行油橄榄(莱星)扦插育苗,得到适宜西昌地区的油橄榄(莱星)扦插育苗基质配方。通过对比试验分析,可以得出差异性基质配v方处理的油橄榄(莱星)穗条生根率、根长、根干重有明显差异。其中又以T5(红壤:珍珠岩:发酵后松树锯末=45%:30%:25%)为扦插基质的油橄榄(莱星)穗条生根率、根干重及根长均高于其他5组,可以作为主要的油橄榄(莱星)扦插育苗基质配方应用在凉山州地区或与其气候环境、地理条件相近似的地区。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土壤层厚度对不同品种油橄榄(Olea europaea)生长的影响,为促进油橄榄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观测种植在5个土壤层厚度(分别为20.00~30.00、60.00~80.00、40.00~50.00、120.00~150.00和30.00~40.00 cm,即A1~A5处理)中的5年生油橄榄品种豆果(Arbeqina)、鄂植8号(EZHI-8)和柯基(Koroneiki)的生长指标(平均须根数、平均胸径、平均新梢长度和平均生理落叶率)和挂果指标(平均单株鲜果产量),并对油橄榄品种的生长指标和挂果指标与土壤层厚度进行交互效应分析,对受品种与土壤层厚度交互效应影响显著的指标进行边际均值分析.[结果]油橄榄品种豆果、鄂植8号和柯基在不同土壤层厚度中平均须根数、平均胸径、平均新梢长度、平均生理落叶率和平均单株鲜果产量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下同),说明土壤层厚度对3个油橄榄品种的生长指标和挂果指标均具有重要影响;5个处理对豆果、鄂植8号和柯基平均须根数、平均胸径、平均新梢长度和平均单株鲜果产量的影响排序均表现为A4>A2>A3>A5>A1,对平均生理落叶率的影响排序均表现为A1>A5>A3>A2>A4,即土壤层越厚,3个油橄榄品种的平均须根数、平均胸径、平均新梢长度和平均单株鲜果产量越高,平均生理落叶率越低.油橄榄品种与土壤层厚度的交互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鲜果产量受品种与土壤层厚度交互效应的影响存在极显著差异,平均须根数、平均新梢长度和平均生理落叶率受品种和土壤层厚度交互效应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边际均值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层厚度越厚,油橄榄生长越好,产量越高,其中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鲜果产量在品种间均表现为柯基>豆果>鄂植8号.[结论]土壤层厚度对油橄榄品种豆果、鄂植8号和柯基的平均须根数、平均胸径、平均新梢长度、平均生理落叶率和平均单株鲜果产量均具有极显著影响,其中土壤层厚度120.00~150.00 cm更适宜3个油橄榄品种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油橄榄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比较云南省永仁县8个油橄榄品种的果实性状及含油率。[结果]果实质量变异系数最大(40.79%),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8.36%)。鲜果含油率最大的是佛奥(22.77%),最小的是小苹果(12.08%)。[结论]通过各项指标的测定,8个油橄榄品种的果实外部性状有着明显的差异,含油率较高的品种是佛奥、鄂植8号、科拉蒂和米提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试验测定了叶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等9个生理指标,并对抗寒性进行了综合评价,以期为油橄榄抗寒性研究和生产活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陇南武都的6个油橄榄品种幼苗为试验材料,应用隶属函数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6个品种油橄榄幼苗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抗寒指标和抗寒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隶属函数值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的结果相一致,6个油橄榄品种幼苗的抗寒性强弱顺序为:皮削利配多灵莱星阿斯鄂植8号佛奥,各项抗寒指标与平均隶属函数值(抗寒性)的关联顺序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过氧化氢酶(CAT)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结论】SOD、可溶性蛋白质含量、CAT和叶绿素含量可作为油橄榄抗寒适应性鉴定的首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在甘肃南部白龙江河谷区域,以10年生油橄榄品种‘莱星’、‘佛奥’、‘鄂植8号’、‘城固32’为试材,花期(5月)分别采集孕育花芽叶片,孕育叶芽叶片及花序轴,借助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赤霉素(Gibberellin A3,GA3)、玉米核苷素(Trans-Zeatin-riboside,ZRs)、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和生长素(Indol-3-ylacetic acid,IAA),并在花期统计雄花分化比例,收获季节统计单株产量.4个品种中‘鄂植8号’和‘城固32’表现出典型的雄全同株现象,‘莱星’和‘佛奥’极少或没有分化雄花,连续2年的雄花比例分别为:‘城固32’(37.5%±18.91%,31.74%±13.24%)、鄂植8号(18.73%±8.74%,21.31%±6.66%)、‘莱星’和‘佛奥’均无雄花分化.花期内源激素含量测定显示,除了GA3没有检出,其他3大类激素花序轴中的含量都高于叶片含量.花序轴上分化出一定比例雄花的品种‘鄂植8号’和‘城固32’在3个采样部位都表现出较高的IAA和ZR水平,较低的ABA水平,花序轴中高的ZR/IAA和ZR/ABA值促进雄花分化.测产结果显示,具有雄全同株现象的品种‘城固32’和‘鄂植8号’表现得更加稳产.  相似文献   

12.
对陇南主栽的6个油橄榄品种进行不同程度的Na Cl胁迫处理,测定与抗盐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叶片相对电导率随盐浓度的升高而呈"S"型曲线变化,叶绿素含量随盐浓度升高而降低,可溶性糖含量随盐浓度的升高基本呈增加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MDA)、SOD活性、POD活性和CAT活性随盐浓度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不同油橄榄品种的平均隶属度即抗盐性综合评价值,最终确定6个油橄榄品种抗盐能力依次为:莱星(0.683)鄂植8号(0.556)配多灵(0.514)阿斯(0.487)佛奥(0.362)皮肖利(0.276).  相似文献   

13.
两个油橄榄品种的开花特性及橄榄园花粉流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明甘肃省武都区油橄榄坐果率低、产量低的原因,以当地主栽品种‘莱星’和‘鄂植8号’为试验材料,观察油橄榄花期物候、单花特征及开放进程,检测花粉/胚珠比、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并进行油橄榄园花粉散布时空变化规律及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油橄榄园5月进入花期,花期持续约12d,散粉盛期约3d;油橄榄单花微小,花瓣4枚,雄蕊2枚,雌蕊1枚,单花开放约3d;油橄榄花粉流密度分布在水平方向无显著差异,垂直方向随高度增加显著减少.温度是影响油橄榄园花期的主要气象因子,与开花植株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860**、r=0.827**);日照强度是影响油橄榄散粉的主要气象因子,与花粉流密度呈显著正相关(r=0.791*).油橄榄单花花粉量约90 000粒,胚珠4枚,P/O值约22 500;散粉初期‘莱星’和‘鄂植8号’花粉活力分别为(97.23±2.05)%和(95.21±1.05)%,散粉后24h下降至(60.41±1.54)%和(60.11±1.63)%;花后24h内,两品种柱头具有强可授性,花后约48h柱头可授性显著下降.甘肃省武都区油橄榄坐果率受花粉限制,不受传粉限制,花后24h内是最佳授粉期.  相似文献   

14.
利用‘城固32’、‘鄂植8’、‘莱星’和‘皮削利’4个油橄榄品种杂交获得F1代实生苗,对实生苗2年生生长性状与生理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综合选择生长势强的优良单株。结果表明:除了最大光化学效率的变异不大之外,其他性状均存在较大变异,Ⅰ级分枝总长变异系数最大。苗高、地径、主干节间长、净光合速率、最大光化学效率和光合性能指数在母本间和母本内父本间差异均不显著,Ⅰ级分枝数和分枝总长在母本间差异不显著,但母本内父本间差异显著。最大光化学效率和光合性能指数与生长性状间相关性不显著。第1、2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81.88%。因此,母本基因型不是实生苗性状差异的主要来源,父本基因型是I级分枝总长和分枝数变异主要来源,I级分枝总长和分枝数变异主要来自于父本基因型或者父本与母本基因型交互作用。实生苗生长势的早期选择指标不仅仅为苗高和地径,Ⅰ级分枝数及分枝总长、主干节间长和净光合速率均可以作为早期选择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中第1、2主成分选择生长势和发枝能力表现优良的子代实生苗19个。  相似文献   

15.
《浙江农业科学》2000,(6):310-312
一、总论 浙江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特点、经验和发展对策 赵伟明,等1(6) 加强农作物“南繁”工作若干问题的探讨 张吕望,等2(61) 加入WTO对浙江省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卫新,等3(105) 近20年来浙江省晚粳稻和晚糯稻品种推广应用 概况及今后育种方向 姚海根,等4(155) 浙江省发展草莓、马铃薯等脱毒种苗业的前景 何伯伟5(211) 山区与丘陵旱地新型多熟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 顾宏辉,等6(274) 二、粮食作物 水稻旱育秧的发根力优势及对地上部植株生育特 性的影响 温怀楠,等1(1) 单季杂交稻覆膜栽培技术应用研究 陈叶平,等1(9) 杂交稻协优9308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戴成满,等1(12) 春玉米/秋大豆+晚稻秧苗的旱育秧技术初探 金天寿,等1(14) 早稻应用广增素802的效果试验 黄洪明,等1(17) 早籼糯越糯1号的特征特性和栽培要点 刘明放,等1(19) 不同类型粳稻在杭、琼性状表现及其相关性 沈圣泉,等2(51) 协优9516产量7.5 t/hm\+2的适宜秧龄研究 许德海,等2(54) 早稻浙9521在湖南湘乡的试种表现 汪汉林,等2(57) 早稻转bar基因效果研究初报 钟汉春,等3(111) 聚合回交法提高杂交稻农艺性状的育种效果 薛石玉,等3(114) 电子流注入水稻幼穗组织改良稻米品质的效果 叶阿宝,等3(118) 中熟晚粳浙农大402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黄伟荣,等3(120) 甬粳18在鄞县的种性表现及栽培要点 宣裕吉4(160) 水稻机械喷播的特点及技术环节 吴庆法4(165) 不同收获期对早籼稻种子质量的影响 俞法明,等5(214) 中熟晚粳甬粳18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肖浩永,等5(216) 早、中熟晚粳稻不同抛栽期对产量的影响 许国平,等5(219) 晚粳稻越粳2号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谢杏松,等5(222) 迟熟早籼竹菲选的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朱伯衡,等5(224) 使用壮秧剂提高秧苗素质及增产效果试验 林飞荣,等5(226)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系)的辐射敏感性研究 徐锡虎,等6(261) 应用浙38A配组选育连作晚稻轻型栽培组合的 探讨 李春寿,等6(264) Bt转基因水稻在回交一代的抗虫性表现 李金军,等6(267) 杂交早稻香两优68直播密肥试验 唐卫国,等6(269) 小麦苏93-56在嘉兴市试种表现及栽培要点 徐美玲,等3(123) 小麦新品种临麦32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叶利维,等5(229) 套播小麦优化农艺方案的探讨 程兵,等5(231) 育苗方式对春玉米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 陈润兴,等3(121) 杂交玉米新品种浙单10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郭章贤,等4(162) 大棚栽培马铃薯地膜覆盖对比试验 黄冲平6(271) 三、经济作物 免耕直播油菜的密度试验 张培杰,等4(164) 甘蓝型油菜黄籽与褐籽发芽率及相关性状的比较 董遵,等6(278) 甜叶菊黑膜覆盖增产机理与栽培技术初探 许开华,等5(253) 四、土壤肥料 施用西湖淤泥对菜地土壤及蔬菜生长的影响 朱本岳,等1(21) 乐清市农田和水资源状况及改善的措施 赵丽芳,等1(25) 草莓施用植物多功能增效剂808、起土产效果试验 丁长命,等1(41) 暗管排水改造山区冷浸田的效果 陈士平,等2(59) 污泥复合肥在水稻上施用效果的研究 景金富,等2(63) 辣椒冷床育苗营养土配制试验 施彩仙2(68) 油菜施用硫肥的增产效果 赖国苓2(70) 有机菌肥的研制及在白菜上的应用 王慧中,等2(72) 爱多收对香菇的增产效果试验 石春华,等2(74) 红壤团聚体力学和酸碱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胡国成,等3(125) 基肥用量对一串红花前生长的影响 周江华,等3(142) 旱地多熟间套秸秆还地覆盖的效果 金天寿,等4(167) 单季晚粳稻3个氮肥用量下的运筹方法比较 吴岳千,等4(170) 施肥对红竹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蒋式洪,等4(172) 新造泥砂田土壤养分变化初探 徐祖祥5(243) 早稻施用磁化复合肥试验简报 章建强,等5(245) 盆花喷施全效有机复合营养液的效果 俞信英,等5(246) 底泥化肥复混肥的加工及其在蔬菜上的应用效果 朱本岳,等6(281) 不同施肥水平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李祖士,等6(284) 五、植物保护 禾枯灵防治春玉米纹枯病试验 邓曹仁,等1(34) 中稻旱育秧地化学除草试验 刘福明1(35) 东南沿海棉区棉铃虫发生规律变化及主要影响因子 韩敏晖,等1(37) 锐劲特、卡死克防治小菜蛾效果试验 吴全聪1(44) 强无螟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试验 彭建新,等2(76) 频振式杀虫灯对棉铃虫的诱杀效果 凌小明,等2(78) 35%毒死威乳油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简报 吴春赞,等3(128) 40%乙*扑可湿性粉剂防除棉田杂草药效试验 何锦豪,等3(129) 番红花花叶病的发生与防治 陈集双3(132) 晚稻旱育秧田化学除草试验 包焕正,等4(175) 宁波市晚稻生理性青枯病的调查研究 肖浩永4(178) 虫螨光对几种螨类害虫的生物活性 贝亚维,等4(181) 冬作改变对冬后二化螟发生的影响 诸茂龙4(184) 雪菜病毒病介体昆虫消长及防虫网覆盖试验 陈庭华,等4(186) 金叶女贞轮纹病的初步研究 王国良4(189) 50%草除灵悬浮剂防除油菜田阔叶杂草试验 陆剑飞,等4(192) 病毒类生物农药对斜纹夜蛾田间种群的控制作用 应霞玲,等5(233) 水稻纹枯病的空间分布型及序贯抽样技术的应用 郑永敏5(236) 晚稻穗期蚜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祝小祥,等5(238) 杭州市郊直播稻田杂草种类及优势种调查 任永发,等5(241) 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浙中的回升流行原因分析 陈声祥,等6(287) 套种春玉米地化学除草试验 朱金庆,等6(290) 20%灭锈胺乳油防治水稻纹枯病药效试验 朱亚红,等6(293) 六、园艺 结球白菜春栽品种与播种期选择试验 林太云1(27) 使用减花剂和疏花剂调控杨梅结果大小年的初报 宋文君1(29) 涂园春豇豆品种比较试验 郑金和,等1(31) 压条在葡萄品种更新应用上的研究 吴月燕,等2(81) 春萝卜CR9646试种表现及主要栽培技术 陈静福,等2(85) 菜用大豆品比试验及示范 史书军,等2(87) 西瓜浙蜜4号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鲍维巨,等2(89) "新红奇”辣椒在萧山市试种的表现及其栽培技术 陈叶爱2(90) 欧亚种葡萄大棚栽培试验 王其松2(92) 不同砧木对西瓜嫁接的影响 胡繁荣3(135) 河姆渡双季茭白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黄伟兴3(138) 滨海涂园花椰菜品比试验 饶立兵,等3(140) 蒜瓣不同处理对大蒜出苗和生长的影响 韦海忠,等4(195) 电子流注入甜椒种子对发芽和成苗的影响 董玉明,等4(197) 梅花硬枝扦插繁殖与贮藏养分的关系 吕明霞4(200) 玫瑰茄引种试种表现 梁红,等5(248) 丝瓜无土栽培营养液配方初探 徐坚,等5(250) 小西瓜的生育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徐满君,等6(294) 梨树篱壁式栽培试验简报 王其松,等6(297) 温联果蔗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王文华,等6(298) 七、畜牧兽医与蚕桑 饲用酸性蛋白酶活性测定优化程序的探讨 许少春,等2(96)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防治试验 龚新明3(144) 家畜数量性状基因位点定位的常用统计方法 徐宁迎,等3(146) 支原净(泰妙菌素)对治疗断奶仔猪腹泻和增重 的效果 涂国众,等5(255) 饲料添加维生素A、D3、E及微量元素Se对母猪 繁殖性能的影响 赵江,等5(257) 高麸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对仔猪血液中几种激 素水平的影响 夏枚生6(300) 5龄蚕不同饲育方式的试验 陈梅芳,等2 (94) ID对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效果及对蚕体的生理影响 骆承军,等3(150) 桑树多倍体育种的回顾与展望 杨新华,等6(304) 八、其它 浙江省主要优势农产品评判与分析 毛晓红,等2(100) 具有火腿风味的干腌肉块用盐量对品质指标的影响 张春荣,等4(203)  相似文献   

16.
粉质南瓜夏季高山栽培技术 1 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耐高温、结果力强、耐旱性好、适合高山栽培粉质南瓜品种。经试种甘栗、锦栗、东升和桔红南瓜适宜高山栽培。 2 地块选择 粉质南瓜种子发芽适温为25~27℃,35℃以上花器不能正常发育,结果停歇。光照充足生长良好,一般海拔550~1 300 m均可种植。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灌良好的砂质壤土或壤土为好。为减轻病虫害发生,选择2~3年未种过瓜类的地块,以水旱轮作最为理想。 3 播期 粉质南瓜高山栽培适播期为5月上旬~7月上旬,播种至始收为50~60 d,采收期约为1~1.5个月。海拔低的地块播期适当推迟,海拔高的地块可稍早。 4 培育壮苗 培育壮苗的营养土选用2~3年内未种过瓜类的菜园土,施入腐熟有机肥、过磷酸钙和草木灰。在播前要精选种子、消毒和浸种催芽。种子消毒:①温汤浸种。温汤水温55℃,用水量是种子体积的5~6倍。保持水温15 min。②药剂处理分药液浸种和药粉拌种。药液浸种先用水浸种2 h,沥干种子浸到一定浓度药液中,10 min后取出洗净晾干。药粉拌种将药剂和种子混合粘附在种子表面。用量为种子重的0.1%~0.5%,常用药剂有敌克松、多菌灵、克菌丹、拌种双等。催芽是将浸种后的种子搓净种皮上的粘液,于25~30℃催芽36~48 h当芽长3~4 mm,即可播种(如不经催芽直接播种亦可)。 5 整地定植 粉质南瓜主侧根发达,要求深翻土地,深沟高畦,利于排灌。粉质南瓜为蔓生,茎蔓粗壮,分枝少,结瓜部位低,适宜密植。爬地栽培,畦宽1.5 m,种一行,株距1 m;搭架栽培畦宽2.2 m,种双行,株距0.8 m。 6 田间管理 粉质南瓜施肥要注意N、P、K配合,基肥在定植前1周沟施饼肥100 kg或腐熟栏肥1.5 t,三元复合肥15 kg,过磷酸钙40 kg。生长前期要避免植株徒长,如蔓叶繁茂,无需追肥。座瓜后,应重施追肥,一般施复合肥20 kg。果实膨大前期对水分需求量大,应及时灌溉。定植活棵后,应进行中耕除草,疏松土壤并结合培土,以利根系的生长发育。用稻草覆盖畦面以降低土表温度,保水,防止雨水冲刷和土壤板结。粉质南瓜以主蔓结瓜为主,生长前期应及时摘除侧枝、子蔓,使主蔓第1只瓜生长良好,第2只瓜座果后,可留1、2枝子蔓,以提高中后期瓜量。 南瓜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病毒病、蔓枯病、疫病等。白粉病可用40%杜邦福星6 000~8 000倍液、20%粉锈宁乳油1 000倍液或50%加瑞农600倍液等喷雾防治。病毒病由蚜虫、叶甲传毒,应及时防治蚜虫、叶甲。发病初期用20%病毒A 500倍液、病毒灵500倍液喷雾防治,隔7~10 d用1次,连续防治3次。蔓枯病一般通过轮作、选用抗病品种、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来预防。发病初期可用40%杜邦福星8 0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400倍液或47%加瑞农700倍液喷洒。疫病发病初可用72%杜邦克露8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69%安克锰锌1 000倍液喷洒。南瓜的主要虫害有蚜虫、蓟马、茶黄螨、瓜螟等,蚜虫和蓟马可用10%吡虫啉、1%杀虫素或20%康福多等药剂防治。 7 采收 一般座瓜后15~20 d,瓜重达750 g左右,瓜皮由淡绿色转为墨绿色即可采收。 (金华市蔬菜技术推广站王惠娟) 穗期高温影响单季稻Ⅱ优2070结实率 杂交籼稻组合Ⅱ优2070具有穗大粒重、产量高、米质优、耐肥抗倒等特点,适宜我县大部分地区作单季稻种植,一般单产达7.6 t/hm\+2,比汕优63增产6.9%。近几年来,生产中发现Ⅱ优2070存在年度间结实率差异较大现象,正常年份为83.1%,低的年份只有65.4%。为此我们对横村、桐庐、富春江3个镇结实率低的田块进行了调查。播种期4月30日至5月3日,始穗期8月11~13日,齐穗期8月15~18日,抽穗扬花期8月中旬的旬平均温度达37.7℃,超过历年3.5℃。由此可见,穗期高温是影响结实率的主要原因。 为避开抽穗扬花期高温,Ⅱ优2070在我县可适当迟播,平原地区以5月20日左右播种较为适宜,这样8月下旬至9月上旬抽穗扬花,可避开8月上中旬的高温,而且这段时间日夜温差较大,有利于籽粒的灌浆结实,同时也有利于米质的改善。山区由于小气候的原因,以5月15日播种为宜,盲目过早播种会导致结实率和千粒重的下降,影响产量及品质。 (桐庐县种子公司龚辉) 稻板榨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余姚市自1992年开始对棉区的榨菜在稻区进行试种并获得成功。平均666.7 m2产3 000 kg以上,最大单个重0.5 kg,且瘤茎病斑少,空心率低,效益比种植油菜高。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品种选用 适应性强、耐肥、迟抽薹、抗病性强、产量高的品种,如缩头种、波萝种和浙桐1号。 2 栽培季节 在宁绍平原,播种期为10月1~5日,秧龄35~40 d可移栽定植,4月上中旬抽薹5~10 cm时收获。如单季稻收割早,播种可提前2~3 d。 3 播种与育苗 (1)育苗地的选择。宜选择土质疏松,保水保肥性好的育苗地作苗床。如前作是十字花科的芥菜地、白菜地、萝卜地等,须在前作收获后杀蚜,防止病毒病的传播。 (2)播种及管理。用种量每666.7 m2为60~80 g,选择苗床60~80 m\+2,用过磷酸钙3~4 kg撒施后整地筑畦,畦宽1.2~1.3 m,畦高25 cm,然后均匀播种并将每畦面用脚踏实,用60%丁草胺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杂草。如天气干旱要适量浇水或用遮阳网覆盖,防止苗床干旱。一般3~4 d即可出苗。出苗后用稀薄的人粪料泼浇作黄芽肥,注意及时删苗、施肥和蚜虫防治。 4 大田移栽 (1)田块选择。宜选择排水畅通,土壤疏松,交通便捷的田块。晚稻收获后用100倍液草甘膦清除田间杂草,每666.7 m\+2用40~50 kg过磷酸钙加15 kg氯化钾或三元复合肥50 kg全田撒施。开宽为1.0~1.2 m畦,2天后定植。 (2)合理密植。一般行距20~24 cm,株距10~12 cm,每666.7 m2种足1.8~2.0万株,秧苗须带肥带药下田。拔秧前3 d施好起身肥,拔秧时浇湿秧苗地,力争根系带泥移栽促早成活,种下当天浇施0.5%尿素液,加快返青早发。 (3)化学除草。稻板榨菜定植后3 d内早晨用60%丁草胺100~125 ml对水40~50 kg均匀喷雾,在元旦前后至农历年内,每666.7 m2用60 ml高效盖草能除草。 5 田间管理 移栽定植后,一要及时查苗补缺,同时做好清沟排水。二要施冬壮肥,稻板榨菜成活后半个月内,每666.7 m2用碳酸氨铵30~40 kg加过磷酸钙15~20 kg对水2 000 kg浇施,元旦前后和农历年各施浇一次,力争冬壮春发。三要重施膨大肥。2月中下旬瘤茎膨大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期,每666.7 m2用碳酸氢铵40~50 kg加过磷酸钙30 kg对水2 500 kg浇施,隔7~10 d 666.7 m2用尿素40 kg加氯化钾15 kg,对水2 500 kg浇施。 6 病虫防治 稻板榨菜的病虫害主要有蚜虫、小菜蛾、病毒病、黑斑病、白粉病等。应重点抓好苗期蚜虫防治,播种前用5%辛硫磷1 000倍液浇苗床,呋喃丹打底防治地下害虫。密材型品种定植前后要特别注意蚜虫防治,每666.7 m2用高效大功臣20~30 g对水40 kg喷雾。小菜蛾可用5%抑太保2 000倍液防治。白粉病用25%粉锈宁2 000~3 000倍液喷雾防治。黑斑病用25%百菌清600~800倍液喷雾防治。 (余姚市泗门镇农技站单州海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