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树木水分胁迫生理与耐旱性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01,自引:5,他引:101  
水分亏缺是一制约树木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尤其是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水分胁迫的影响表现在树木生长发育的许多方面,阐明在这些表现背后的生理生化、遗传、耐旱机制无疑有助于耐旱性品种选育。本文从DNA转录及表达、光系统Ⅰ、Ⅱ(PSⅠ、PSⅡ)、气孔运动、树木生长适应与响应、水分利用效率、抗旱机制、耐旱性指标筛选及转基因耐旱植物等方面,对近几年来国内外一些试验结果进行了评述和探讨,并对耐旱性指标筛选、耐旱性工程植物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利用抗旱性较高的乡土植物用于边坡生态修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滇中地区常见的密蒙花和千里光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抗旱性,对干旱胁迫下植株的生长状况及各种酶活性、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等有关生理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断水干旱胁迫下,千里光幼苗忍耐干旱环境的能力强;密蒙花幼苗在断水干旱胁迫前期调节能力较好,在后期抗旱能力减弱,植株生长受到严重抑制。  相似文献   

3.
陕林3号等杨树水分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 P—V 曲线技术,对新引进及当地主栽杨树品种的抗旱机理及各生理参数做了一些研究分析,旨在为干旱、半干旱地区选择造林树种提供较为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复杂的人类活动和特殊的地上与地下二元结构水文系统以及碳酸岩丰富的节理裂隙导致了土壤水分渗漏强烈,地表干旱缺水,临时性干旱严重,使该区植物普遍遭受干旱胁迫,影响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文中通过综述干旱胁迫对喀斯特地区植物的影响,从植物形态特征、光合作用、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系统等方面分析植物应对干旱胁迫的机理机制,得出喀斯特地区植物一般具有发达的叶片表皮毛、较厚的角质层、强壮发达的根系特征并通过叶片的气孔调节应对干旱。此外,植物体通过积累脯氨酸、可溶性糖等渗透调节物质,增强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来抗旱。提出通过抗旱锻炼、矿质肥料、化学和微生物调控以及抗旱品种的选育等途径来提高植物的抗旱性。建议今后的研究应加强模拟实验与野外验证实验相结合、分析植物对多种逆境的交叉响应,综合分析生长生理生态基因等特征,建立符合当地植物的抗旱评价体系,以及研究喀斯特和非喀斯特环境中植物对干旱胁迫适应的差异性来分析植物对干旱胁迫适应的机理机制,以期为深入研究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物的抗旱性能提供参考,并为植被恢复及物种选择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全球性资源问题,水分缺失引起的干旱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林木抗旱性研究已成为现阶段林木生产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对林木抗旱生理研究,即林木体内发生的应对干旱胁迫的生理代谢变化。林木在干旱逆境下,正常的生理生化过程受到干扰,林木为保护自身而启动一系列调节机制以抵御不良环境。该文详细总结了我国北方林木在干旱胁迫下的生长发育及生理代谢变化,并作以展望,旨在为林木抗旱遗传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4个品种核桃砧木幼苗进行抗旱性评价,旨在筛选适合干旱、半干旱核桃产区的优良抗旱核桃砧木。【方法】以4个常用核桃砧木品种为试材,研究干旱对其盆栽幼苗生长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旱条件下,核桃砧木幼苗间存在显著的品种间差异,其中,‘鸡爪绵’的相对生长速率(R)、长期水分利用效率(RLWUE)、净光合速率(P_n)和光系统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最高,分别为0.92 mg/d、70.24 g/L、15.22 μmol/(m^2·s)和0.79。干旱显著降低了核桃砧木幼苗的R、P_n和F_v/F_m,其中‘鸡爪绵’的降低幅度最小,分别为30.30%、22.78%和7.06%。干旱显著提高了核桃砧木幼苗的RLWUE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RIWUE)。‘核桃楸’的RLWUE增幅最大,为16.20%,其次是‘鸡爪绵’,为15.70%。‘鸡爪绵’的RIWUE增幅最大,为16.61%。‘鸡爪绵’‘香玲’‘核桃楸’和‘黑核桃’的隶属函数平均值分别为0.99、0.68、0.48和0.07,表明核桃砧木幼苗抗旱性存在较大的品种间差异。【结论】‘鸡爪绵’和‘香玲’抗旱性强,且种子易获得,适合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广泛应用,‘黑核桃’和‘核桃楸’抗旱性弱,且种子较难获得,不适宜在干旱地区应用。  相似文献   

7.
水分胁迫是制约林木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在深入研究林木耐旱机制的基础上培育抗旱林木是摆在当代林学家面前艰巨的任务。本文从林木对干旱胁迫信号传导,林木在干旱胁迫下生理生化反应以及启动的防卫机制几个方面进行了评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以金银忍冬(Lonicer maackii(Rupr.)Maxim.)为对照树种,在阜新地区进行了金银花(Loncera japonicaThunb.)抗旱生理指标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人为模拟水分胁迫下,金银花保持了较高的保护酶活性和较强的渗透调节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植物对干旱胁迫的调整适应,说明金银花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叶片含水量、水势、蒸腾作用及土壤含水量等方面综合阐述了裸子植物在干旱胁迫下的水分代谢活动,鉴于植物的各种代谢活动相互影响,需综合多因素共同探讨植物的抗旱机制,以期为裸子植物的抗旱资源选育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国外苗圃栽培措施对树种抗旱性影响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干旱是阻碍全球林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故各国对树木抗旱性的研究非常重视。在育苗阶段, 通过不同栽培处理, 如水分胁迫、施肥、生长抑制剂、菌根菌、光周期等, 研究苗木对干旱的形态适应性和生理适应性, 为培育抗旱树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对增强苗木抗旱性, 提高造林成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群众杨为对照,探讨干旱胁迫下碧玉杨的叶形态、结构和光合、水分生理特性的关系及其影响植株生物量积累的内在成因,进一步揭示碧玉杨和群众杨的抗旱机制,为区域造林绿化杨树的抗旱生理研究和品种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以碧玉杨与和群众杨1年生扦插苗为研究对象,应用盆栽控水法模拟干旱条件,对比分析不同干旱胁迫程度下2个品种的叶面积、叶脉密度、叶氮素利用效率、光合特性及叶水分输导能力的响应,及其对植株生物量和抗旱能力的影响。【结果】干旱胁迫程度加剧,2个杨树品种的叶脉密度(LVD)和单位干质量叶氮含量(Nmass)上升,碧玉杨的LVD增幅大、Nmass增幅小;净光合速率(P_n)、植株总光合速率(PTL)、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合日累积量、蒸腾日累积量、叶导水率(Kleaf)、水分利用效率(WUE)、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叶面积(LA)以及植株生物量(TB)均下降,碧玉杨的降幅均小。相较群众杨而言,碧玉杨的LA、LVD、PNUE、TB和日均耗水量在干旱胁迫前后均高,P_n、Kleaf、WUE和Nmass在干旱胁迫前后均低,PTL和Tr日累积在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高,Pnmax、P_n日累积和Tr在重度干旱胁迫下高。PTL较Pn与TB相关关系更紧密,PNUE较Nmass与TB相关关系更紧密。【结论】干旱胁迫下碧玉杨的叶形态结构与生理特性呈现出低效水分利用、高效叶形态结构调整、高效氮素利用和高效光合固碳的平衡制约关系。2个品种的抗旱机制不同,抗旱能力强的碧玉杨其叶结构调整更高效,抗旱能力弱的群众杨其光合特性对干旱更敏感,叶结构与抗旱性关联最大,其次是光合特性。  相似文献   

12.
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低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要提高造林成活率、实现植被恢复,首先必须合理利用十分紧缺的水资源,于是使用各种抗旱材料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科学地解决植物赖以生存的水分环境,成为很多科技工作者的重要研究内容。该文对固体水、保水剂、蓄水渗膜3种抗旱造林材料从其研究历史、功能机理、应用效果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今后的应用研究提出了问题和展望,以期为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存活难的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不同地理环境下酸枣叶的形态解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资源短缺是目前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问题,全球约有43%的耕地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在自然条件下,干旱是决定植被地理分布和限制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Schulze,1986)。提高植物的抗旱能力已成为现代植物研究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物长期处于干旱的影响下  相似文献   

14.
PEG干旱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我国特别是北方,水资源越来越贫乏。干旱条件下,植物的生理代谢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来尽量适应干旱环境。聚乙二醇(PEG)是研究植物干旱胁迫的最好材料。本文就PEG胁迫或水分胁迫条件下,植物的生理生化反应,植物内源激素的变化,对酶的变化的影响以及PEG对愈伤组织的生理生化反应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西藏野生花卉资源概况及在园林园艺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自然条件独特,生态环境独具一格,其野生花卉种质资源相当丰富。西藏野生花卉大约有1000多种,其中地方特有种和世界范围的稀有种有320~350种左右。并且西藏野生花卉以高山花卉最具特色,其中杜鹃、报春、龙胆是举世闻名的三大高山野生花卉。本文依西藏高原水分序列上的干旱、半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半湿润-湿润以及高湿分区,在许多相关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将西藏野生花卉按其生境分为干旱高原区、半干旱高原及高山区、半干旱半湿润河谷区、半湿润高山及高原区、湿润高山区及亚高山区山地区、高湿山地及湿地区六大区。同时,本文针对西藏野生花卉独特的观赏特性,对其在园林园艺中的应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10种生态恢复树种盆栽苗木的光合、荧光以及水分生理特征等的比较,分析了不同植物在干旱地区的光合运作情况以及光合生理特征和水分生理特征,及其间的相关关系,揭示了各类植物的抗旱特征,以期为干旱河谷区植被恢复树种材料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白杨双交杂种无性系抗旱性鉴定指标分析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3  
以白杨双交杂种无性系为材料 ,在水分胁迫条件下 ,对无性系生理和生长差异进行研究的基础上 ,建立了抗旱性筛选的指标体系 ,对无性系进行了抗旱性鉴定 ,并对代表干旱适应能力指标及抗旱生产力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 ,筛选出了叶片失水率、渗透调节能力、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苗高和单叶面积 6项指标 ,用于无性系对干旱适应性和抗旱生产力的综合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8.
西藏柏木抗旱生理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本研究采用人工干旱对比盆栽试验方法,探讨在水分胁迫下,西藏柏木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规律及其抗旱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叶水势降低,水分饱和亏缺增加,失水速率减小;电解质渗透率略有降低,脯氨酸累积增加,叶绿素a/b值变大;生长阻滞含水量是田间持水量的57%。综合分析表明,西藏柏木属于抗旱植物,抗旱机制是低水势忍耐脱水。  相似文献   

19.
锦鸡儿属植物是极具开发价值的生态经济型灌木,也是我国西北生态建设的重要植物资源.干旱引起的水分胁迫,对植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长发育及生理代谢过程等方面.文中概述了干旱胁迫条件下的锦鸡儿属植物种子萌发情况,叶片、茎和根的形态结构特征,以及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植物组织水分、光合作用、细胞膜系统、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  相似文献   

20.
水分胁迫对早实核桃生长和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分胁迫对早实核桃生长和结果的影响谷瑞升,郗荣庭,刘万生(河北农业大学园艺系保定071001)(辽宁经济林研究所大连116031)关键词早实核桃,水分胁迫,生长和结果核桃是重要的经济林树种,早实核桃品种具有很高的栽培价值。然而我国的核桃产区集中于干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