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盆栽平邑甜茶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向盆土浇灌液体植酸酶,探讨了外源植酸酶对根区土壤植酸酶活性、磷酸酶活性、速效磷含量、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及平邑甜茶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施入外源植酸酶制剂后,根区土壤植酸酶活性、磷酸酶活性、速效磷含量均显著提高,且提高幅度随着外源植酸酶用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土壤植酸酶活性迅速下降后趋于平稳,磷酸酶活性总体呈逐渐上升趋势,速效磷含量快速上升后缓慢下降。外源植酸酶也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在植酸酶浓度为40000U/kg时,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分别比对照增加30.98%-69.00%、35.78%-249.18%和11.14%-271.28%。施人外源植酸酶第50天,平邑甜茶幼苗根系活力、株高、茎粗、叶面积、光合速率及叶绿素含量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探索水杨酸在苹果生根和养分吸收中的作用,以期为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提供理论参考。以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Pamp) Rehd.]幼苗为试材,采用砂砾盆栽方法,研究了叶面喷施不同浓度水杨酸对平邑甜茶幼苗新根发生及养分吸收的影响。叶面喷施水杨酸能够提高平邑甜茶幼苗侧根原基密度和根系活力,其中较高浓度水杨酸(100mg·L~(-1)和75 mg·L~(-1))处理的侧根密度、根鲜重及根系活力均显著增加,而低浓度(25 mg·L~(-1))处理不明显。叶面喷施水杨酸还提高根系对磷、钾、钙、亚铁及锌在短期内(1~2 h)的吸收速率,较高浓度水杨酸(100 mg·L~(-1))叶面喷施处理的效果最显著。叶面喷施较高浓度水杨酸促进了平邑甜茶幼苗侧根的发生和根系生长,提高根系活力和根系主动吸收养分的能力,促进植株根系对离子的吸收。  相似文献   

3.
外源NO对连作条件下平邑甜茶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外源NO对连作条件下平邑甜茶幼苗生长、根系构型、土壤环境、叶片保护酶活性和氧化损伤的影响,探讨NO减轻连作障碍的机理,为生产上采取减轻苹果连作障碍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0—1 000μmol•L-1不同浓度的硝普钠溶液,浇至栽植平邑甜茶幼苗的营养钵中,定期取样测定植株株高、叶面积、根系体积、根尖数、土壤主要微生物数量、酚类物质含量、SOD、POD、CAT、APX酶活性、MDA含量和 释放速率等生理指标。【结果】试验范围内以200μmol•L-1 SNP 处理减轻连作障碍的效果最好,该浓度显著提高了平邑甜茶幼苗株高、鲜重、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与对照一相比,分别增加了59.69%、74.25%、45.70%和116.58%;该浓度显著增加了根系平均直径、总体积和根尖数等根系构型指标;提高了SOD、POD、CAT、APX等4种保护酶活性;降低了MDA含量、 释放速率,对根际土壤主要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和酚类物质含量影响不大。【结论】外源NO 可减轻平邑甜茶幼苗连作障碍现象。外源NO对连作土中主要微生物数量和酚类物质含量有一定影响,但二者不是NO 缓解平邑甜茶幼苗生长胁迫的主要原因,SOD、POD、CAT等酶活性提高与MDA含量、 释放速率的显著下降是NO 缓解平邑甜茶幼苗生长胁迫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陈伟  周波  束怀瑞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8):3850-3856
【目的】研究生物炭和生物有机肥处理对平邑甜茶根系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等指标的影响,为果园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添加生物炭和生物有机肥处理,分析不同生物炭和生物有机肥处理对植株根系、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施用生物有机肥和生物炭均可增加细吸收根量、细吸收根面积、土壤和根际可培养微生物量,提高土壤FDA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二者联合施用效果最佳。生物炭处理对细吸收根面积的改善效果优于生物有机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改善效果则不如生物有机肥处理;10%生物肥+6%生物炭、10%生物肥+3%生物炭处理细吸收根面积分别是CK的6.6和10倍,10%生物肥处理是CK的2.5 倍,6%和3%生物炭处理是CK的3.3和3.1倍,生物炭和生物有机肥处理土壤细菌数量为CK土壤的3.32—10.23倍,放线菌数量为CK土壤的1.2—1.97倍,真菌数量为CK土壤的3.24—5.26倍,根际放线菌数量在生物有机肥处理后最高,根际真菌数量则在3%生物炭处理后最高。【结论】增加土壤炭可以增加植株根系、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以平邑甜茶幼苗为试材,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连作土壤浇灌微酸性(p H6.0)电解水对土壤环境和平邑甜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土壤中浇入微酸性电解水能够显著提高平邑甜茶幼苗的生物量,与连作土对照相比,幼苗根长度、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系呼吸耗氧速率分别提高了47.03%、141.79%、101.31%和37.31%,连作土壤中真菌数量降幅达48.1%,细菌/真菌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生物炭与甲壳素配施对连作条件下平邑甜茶幼苗生物量、根系呼吸速率、根系保护酶和土壤环境的影响,为防治苹果连作障碍提供依据。【方法】盆栽条件下,以苹果常用砧木-平邑甜茶为试材,试验设苹果连作土壤作为对照(CK),用1‰甲壳素(w/w,T1)、2%生物炭(w/w,T2)、1‰甲壳素+2%生物炭(T3)以及溴甲烷灭菌(T4)处理苹果连作土壤,共5个处理。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不同处理对平邑甜茶幼苗生物量、根系呼吸速率及根系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同时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不同处理土壤中真菌群落结构和尖孢镰刀菌数量。【结果】T3和T4可显著增加平邑甜茶幼苗株高、地茎和干鲜重,T3使平邑甜茶幼苗的株高、地径、鲜重、干重分别增加了44.6%、33.0%、76.8%和77.1%,T4各指标分别增加了73.1%、76.9%、117.0%和123.7%;与对照相比,不同处理均使根系呼吸速率明显提高,T1、T2、T3和T4处理的幼苗根系呼吸速率分别是对照的1.37、1.70、1.87和2.02倍;T4处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最高,其次为T3处理,T2和T1处理也增加了SOD活性,所有处理都与对照达到了显著差异;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与SOD变化趋势一致,T4处理根系POD和CAT活性分别为对照的2.68和2.64倍,其次为T3,3种酶活分别为对照的2.52和2.18倍;与对照相比,T2、T3和T4均可显著降低根系丙二醛(MDA)的含量,分别为对照的82.0%、61.9%和43.1%。T2和T3明显提高细菌数量,细菌/真菌比值分别是对照的1.7和2.2倍,溴甲烷灭菌(T4)则使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显著降低,但是真菌降低的数量大于细菌的,因此,细菌/真菌比值高于对照;T4具有最高的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4.4%、41.3%和13.6%,其次是T3处理;溴甲烷灭菌、生物炭配施甲壳素处理土壤中尖孢镰刀菌基因拷贝数均显著低于连作土,说明连作土壤中尖孢镰刀菌为主的有害真菌数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相比,T3土壤中根皮苷、根皮素、肉桂酸、对羟基苯甲酸和间苯三酚含量分别降低了28.1%、30.6%、50.8%、33.6%和46.2%。【结论】生物炭与甲壳素配施相较于单施生物炭或者甲壳素,能更好的提高连作条件下平邑甜茶幼苗的生物量、根系呼吸速率和根系保护酶活性。并且二者配合施用优化了连作土壤的真菌群落结构,增加了土壤细菌/真菌比值,降低了土壤中尖孢镰刀菌基因拷贝数,减少了酚酸类物质含量。因此,生物炭配施甲壳素能更好地缓解苹果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7.
石灰用量对酸性土壤酸度及大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胡敏  向永生  鲁剑巍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20):3896-3903
【目的】研究生石灰用量对酸性土壤(pH3.9)降酸效果和大麦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明确适宜的生石灰用量,为酸性土壤改良及生石灰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于华中农业大学盆栽场进行,采用土壤培养和盆栽试验方法,依据Ca(OH)2滴定法计算出石灰需要量,设置不施生石灰和生石灰用量0.3、0.9、1.8、2.4和4.8 g·kg~(-1)等6个处理,分别于培养后10、20、30、40、50、60、70和90 d取样8次,监测土壤p H、土壤交换性酸总量、土壤交换性H+含量和土壤交换性铝含量动态变化;于培养后第90天播种大麦,2周后进行观测,研究不同生石灰用量改良后的土壤对大麦幼苗生物量、根系形态指标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土壤培养试验结果表明,生石灰施入初期(前30 d)可明显提高土壤p H,降低土壤交换性酸总量和土壤交换性铝含量。石灰用量越高,潜在酸的含量越低,以至于石灰用量4.8 g·kg~(-1)处理的土壤交换性酸总量、土壤交换性H+和交换性铝含量均降为零。但受土壤缓冲性能的影响,其降酸效果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到培养第90天,低石灰用量(1.8 g·kg~(-1))对于提高土壤p H已没有明显效果,而对降低土壤潜在酸效果显著。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生石灰可以显著提高大麦株高和生物量,促进大麦根系生长发育。在生石灰用量1.8 g kg~(-1)的范围内,大麦幼苗株高、生物量、根系总根长、总表面积和根系活力均随生石灰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大麦幼苗根系平均直径随生石灰用量的增加而降低;用量超过1.8 g·kg~(-1)后,生石灰对大麦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明显减弱。尤其是当生石灰用量为4.8g·kg~(-1)时,大麦根系活力显著低于石灰用量0.9 g·kg~(-1)处理,过量生石灰的施用,抑制了根系的生长。这表明生石灰用量1.8 g·kg~(-1)的改良效果最佳,与采用Ca(OH)_2滴定法计算出的石灰需要量1.76 g·kg~(-1)相吻合。【结论】在酸性土壤上施用生石灰能明显中和土壤酸性,显著促进大麦幼苗生长。在本试验条件下,酸性土壤(p H3.9)最佳生石灰施用量为1.8 g·kg~(-1)(相当于4 t·hm~(-2)生石灰用量),与采用Ca(OH)_2滴定法计算出的石灰需要量一致,证实该方法确定的石灰用量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8.
外源有机酸对土壤pH值、酶活性和Cd迁移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筛选植物修复土壤Cd污染适宜的外源有机酸,采用盆栽试验,在温室内以油菜为试验材料,在模拟重度Cd污染的土壤(原土Cd含量为0.838 mg·kg~(-1),人工喷洒CdCl_2水溶液,制备成Cd含量为4.838 mg·kg~(-1)的试验土)中加入5种有机酸:乙酸、草酸、柠檬酸、苹果酸和酒石酸,设置6个浓度:1、2、3、4、5、6 mmol·kg~(-1),以不加有机酸为对照(CK),测定了油菜收获时的土壤pH值、酶活性和油菜干物质量以及Cd累积量,并分析了土壤理化指标与土壤Cd形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3、4、5、6 mmol·kg~(-1)乙酸处理,4、5、6 mmol·kg~(-1)柠檬酸处理,3 mmol·kg~(-1)苹果酸处理,3、6 mmol·kg~(-1)酒石酸处理可显著增大土壤pH值(P0.05),草酸处理pH值与CK差异不显著;但施加有机酸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不明显。1、4、6 mmol·kg~(-1)乙酸处理显著提高了油菜地上部干物质量,1、6 mmol·kg~(-1)乙酸处理根干物质量较CK增加了1倍以上,差异显著(P0.05),4、6 mmol·kg~(-1)苹果酸处理根干物质量较CK显著增加了77.13%和88.30%(P0.05),其余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1 mmol·kg~(-1)乙酸处理地上部Cd累积量较CK增加了51.52%,2mmol·kg~(-1)草酸处理根系Cd累积量较CK增加了1.58倍,1 mmol·kg~(-1)柠檬酸处理地上部+根系Cd吸收总量高于CK,差异均显著(P0.05);增加苹果酸量有利于提高根系Cd吸收总量,1、2 mmol·kg~(-1)酒石酸处理也提高了根系Cd累积量,但与CK差异均不显著(P0.05)。施加乙酸时,土壤pH值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d和土壤总Cd显著负相关,施加柠檬酸时,土壤pH值与碳酸盐结合态Cd和试验结束时土壤中的总Cd量显著正相关,施加苹果酸时土壤pH值与可交换态Cd显著正相关,其余处理土壤pH值与Cd形态相关性不显著。在碱性土上种植油菜,施加5种有机酸均会增大收获时土壤的pH值,且不同有机酸施加量对土壤Cd形态的影响不同。5种有机酸中乙酸最有利于提高油菜干物质量和油菜Cd累积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生物有机肥在盐碱土上的作用,揭示其对玉米叶片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生物有机肥对玉米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及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影响。【结果】在不同盐碱程度胁迫条件下,玉米穗位叶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均随着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呈依次升高的趋势,其中(添加1.0%有机肥)T3处理在低、中盐碱胁迫上显著高于对照,说明生物有机肥在渗透调节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土壤微生物数量也随着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T3处理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比对照增加差异显著;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增多,改善了土壤微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壤肥力;利于根系下扎,提高根系活力,各施肥处理玉米根系活力由大到小依次为T3T2T1。【结论】生物有机肥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功能叶片渗透调节物质,改善盐碱土的微生物环境,促进玉米根系生长,提高玉米耐盐碱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以缺铁营养液进行沙培的平邑甜茶幼苗为试材,研究了苹果发酵液稀释300倍+FeSO4对土壤pH值、根系Fe3+还原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发酵液稀释300倍+FeSO4可显著地降低土壤的pH值,增加细菌、酵母菌和放线菌的数量;苹果发酵液稀释300倍+FeSO4可提高Fe3+还原酶活性,并且显著地高于FeSO4处理和去离子水处理。综合分析认为,苹果发酵液稀释300倍+FeSO4可有效地降低土壤pH值,增加有益微生物的数量。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容器大小及不同大小容器间转换对平邑甜茶实生苗木的影响,试验设置了相同土壤质地的不同容积的育苗容器处理.结果显示,不同容积容器对平邑甜茶苗木地上部生长量、根型参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力产生显著影响.生长前期,T2(中号容器)处理的平邑甜茶苗木地上部生长量、根型参数指标、细菌数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均明显高于T1(大号容器)处理和T3(小号容器)处理,真菌数量相反.生长中后期T1处理的苗木地上部生长量、根型各项参数指标和细菌数量均最大,而真菌数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呈降低趋势.容器转换结果表明,移栽后栽培基质中细菌数量显著增多,而真菌数量明显减少.T4处理(中号容器中生长的幼苗移栽到大号容器)中期苗木和根系生长量高于T2处理,低于T1处理;生长后期,T4各项参数达到最大.T5处理(小号容器中生长幼苗移栽到中号容器)中期苗木加粗较多,后期加高生长较快.本试验表明,中号容器适合苗木前期生长,移栽至大号容器后苗木生长加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探明间作白三叶对苹果园土壤碳循环的影响机制。【方法】设置平邑甜茶幼树间作芳香植物白三叶处理,清耕为对照,在种植白三叶120 d后,分别取清耕处理平邑甜茶根际土(CF)、间作白三叶处理平邑甜茶根际土(TF)和白三叶根际土(TT),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微生物生物量、碳循环相关酶以及不同形态碳等养分指标进行检测。【结果】结果表明,间作白三叶能够显著降低平邑甜茶幼树根际土的pH和含水量,提高微生物总生物量,降低真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生物量,提高纤维素酶和脲酶活力,降低转化酶和淀粉酶活力,提高可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和碳库活度指数,进而提高了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以及锰含量,降低C/P比以及钙和钠含量。【结论】结果表明,间作白三叶可以通过改变平邑甜茶幼树根际土微生物生物量来影响转化酶活力,从而提高土壤中易氧化有机碳含量,促进果树根际土壤碳循环和养分供应。  相似文献   

13.
表层土壤调控措施对苹果根系形态及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甘肃省陇东旱塬苹果园缺乏有效的表层土壤管理措施的现状,通过优化表层土壤管理方式,研究了优化化肥施用条件下,不同覆盖材料和不同有机肥对陇东红富士苹果根系形态及活力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常规管理(T1)与表层土壤调控措施(T2:覆膜+普通有机肥;T3:覆膜+微生物有机肥;T4:覆草+普通有机肥;T5:覆草+微生物有机肥)对苹果根系形态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T5比T1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各增加了766.61cm、118.51cm2、6.64cm3和2216条,T5的根系活力比其他处理高,最高值达364.7μg/(g·h);相同有机肥条件下覆草处理效果优于覆膜处理;相同覆盖方式下微生物有机肥效果优于普通有机肥.  相似文献   

14.
重金属铅镉对玉米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采用温室盆栽土培方法.研究了土壤中不同浓度重金属铅(Pb,0-800 mg·kg~(-1))、镉(Cd,0-50 mg·kg~(-1))单一及其复合处理对玉米(Zea mays L.)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重金属Pb、Cd单一及其复合处理下,玉米的株高、干重均低于对照,重金属Pb、Cd处理对玉米的生长存在负面影响.重金属Pb、Cd单一处理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中低浓度Pb(<300mg·kg~(-1))、Cd(≤10mg·kg~(-1))单一处理促进放线菌数量的增加,高浓度(Pb≥800mg·kg~(-1)、Cd≥50mg·kg~(-1))则呈现抑制效应;Pb、Cd复合在高中低浓度下都抑制土壤微生物生长,减少微生物数量.玉米株高同土壤微生物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玉米干重同土壤细菌、真菌显著相关,同土壤放线菌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纳米银在土壤中的微生物毒性,采用室内培养方式,探究纳米银(0、10、50、100 mg·kg~(-1))对4种不同性质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多样性、呼吸作用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低剂量(10 mg·kg~(-1))纳米银对土壤微生物影响较小,中高剂量(50、100 mg·kg~(-1))纳米银处理下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显著降低。随着纳米银剂量的增加,黄褐土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蓝菌门(Cyanobacteria)、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厚壁菌门(Firmicutes)群落丰度显著下降;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群落丰度显著增加。纳米银处理土壤呼吸作用减弱,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显著抑制,而荧光素二乙酸酯酶(FDA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受纳米银剂量影响没有显著变化。同剂量纳米银处理下黄褐土、砖红壤中微生物性状因子对纳米银的响应强于水稻土和黄棕壤。多变量主成分分析显示,纳米银对真菌、FDA酶、过氧化氢酶的抑制与土壤有机质、砂粒含量正相关,对脲酶、蔗糖酶、呼吸作用的抑制与土壤pH值、阳离子交换量(CEC)正相关。综上分析,纳米银进入土壤后会对土壤微生物产生毒性作用,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但不同门类微生物对纳米银的敏感程度不同,且纳米银的毒性受土壤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轮作和有机肥处理对连作土壤的修复作用,以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Makino var.communis Tsen et Lee)连作土壤为对照,比较玉米轮作,玉米秸秆还田,玉米秸秆有机肥等对连作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活性、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小白菜光合速率、根系活力、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轮作和有机肥处理不同程度地增加了连作小白菜光合速率、干物重、根系活力和根系ATPase活性,降低了根系MDA含量,同时提高了连作土壤酸性磷酸酶、脲酶、转化酶活性和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其中长期轮作及施用发酵有机肥的促进作用较大。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根系活力、活性有机碳含量、碳源利用AWCD值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采用合适的有机肥投入方式可以缓解连作对作物生长造成的抑制。  相似文献   

17.
黑麦草根系分泌物对根际微生物降解有机氯农药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黑麦草Lolium multiforum的根系分泌物对根际微生物降解有机氯农药(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OCPs)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在供试OCPs含量(0~343.61 mg·kg~(-1))范围内,根系分泌物介导下植物-土壤-微生物系统(TR~2)对OCPs污染物的去除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3个处理中,TR~2对OCPs的去除率最高(77.57%),较对照组(CK)高出33.49%,较土壤微生物活性被抑制的植物-土壤系统(TR1)高出58.16%。借助细菌计数法对根际微生物数量的检测结果则显示,相同污染水平下,TR~2系统里微生物数量最多,CK次之,TR1最少。说明黑麦草的根系分泌物对OCPs去除效果的促进作用可能与根际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有关:根系分泌物的存在提高了根际微生物的种群数量,其降解效能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18.
采用正交设计,通过土培盆栽试验,研究水、肥、氮、镉耦合条件下,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及玉米生长和镉吸收的响应。结果表明,在高镉(2 mg·kg~(-1))条件下,施用有机肥并低量(常规用量的50%)灌溉时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最高,而蔗糖酶活性最低。未添加外源镉时,高氮(0.2 g·kg~(-1))条件下的土壤脲酶活性最低,而中性磷酸酶活性最高。在高氮高镉条件下,玉米生物量骤减。随着施氮量(0~0.2 g·kg~(-1))增加,玉米生物量有提高的趋势。随着外源镉添加量(0~2 mg·kg~(-1))增加,玉米地上部镉含量整体呈增大趋势。高氮条件下,添加中量(0.1 mg·kg~(-1))外源镉时,玉米生物量最大,且地上部吸镉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水磷耦合对藜麦根系生长、生物量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水肥是旱地农业作物高产的主要限制因素,研究水磷耦合对藜麦根系生长、生物量积累以及产量的影响,探明适合藜麦高产的水磷耦合配比,从而为旱地农业藜麦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藜麦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对藜麦整个生长期进行不同灌水(W1、W2、W3分别按照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35%—45%、55%—65%、75%—85%),不同施磷(P0、P1、P2、P3分别为0、0.1、0.2、0.4 g P_2O_5·kg~(-1))耦合处理,测定藜麦根系形态和生理指标、生物量积累以及成熟期产量。【结果】(1)在相同灌水处理下,不同根系参数(根系表面积、根系总长度、最大根长、根系直径、根体积)均在P2(0.2 g P_2O_5·kg~(-1))水平下达到最大;在相同施磷水平下,根系最大根长与根系总长均在W2(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55%—65%)下达到最大,根系表面积在低磷水平(P0、P1)下,均表现为W2P0W3P0,W2P1W3P1,高磷水平(P2、P3)下,均表现为W2P2W3P2,W2P3W3P3,根系直径与根系体积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逐渐增加;在重度干旱胁迫(W1)下,根系活力在P1(0.1 g P_2O_5·kg~(-1))水平下达到最大,其他灌水处理下,根系活力均在P2(0.2 g P_2O_5·kg~(-1))水平下达到最大。在3种灌水处理下,根系POD、SOD活性均在P2(0.2 g P_2O_5·kg~(-1))水平下达到最高,而根系MDA含量、可溶性糖与脯氨酸含量降到最低。(2)适宜的水磷耦合配比(W3P1、W3P2)有利于藜麦各营养器官生物量(茎重、叶重)的积累以及后期产量的形成,而根重、序重在W2P3组合最优。高水处理更有利于植株对茎、叶生物量的分配,低水处理有利于植株对根、序生物量的分配,在重度干旱胁迫(W1)下,高的施磷量(P2与P3)均显著提高了植株对根重与序重的生物量分配。(3)在3种灌水处理下,施磷量均在P2(0.2 g P_2O_5·kg~(-1))水平下有利于植株顶穗的形成。分枝数、穗数、单株粒重与千粒重均表现出低磷促进,高磷抑制的单峰曲线,均在P2(0.2 g P_2O_5·kg~(-1))水平达到峰值;各施磷水平下,单株粒重与千粒重均在正常灌水(W3)达到最大。【结论】适宜的施磷量P2(0.2 g P_2O_5·kg~(-1))可以促进藜麦根系生长,增大根系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提高根系活力,增强根系抗氧化能力,从而提高藜麦的抗旱能力;适宜的水磷耦合配比(W3P2)有利于藜麦各营养器官生物量的积累以及后期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生物有机肥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效研究及机理初探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以有机废弃物堆置腐熟后添加枯草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等功能菌制成两种生物有机肥FBOF1和FBOF2,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上述生物有机肥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效,同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后,番茄青枯病病情指数降低,防病效果达27.6%~69.0%,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同时植株中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提高.96 h时施用FBOFI和FBOF2处理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为5.78、4.98 U·g~(-1)·min~(-1),比对照高53.7%和32.4%;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96 h时分别为1.56、0.77 U·g~(-1)·h~(-1),比对照高205.9%和51.0%;对过氧化物酶活性而言,96 h时差异更为明显,施用生物有机肥后其活性分别为0.79、0.42 U·g~(-1)·min~(-1),而对照仅为0.14 U·g~(-1)·min~(-1).此外,施用生物有机肥后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提高,从培养48 h的结果看,15、25、40 d的AWCD值都高于对照,其中FBOF2第40 d时的AWCD值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分别为1.010 7和0.505 3.从试验结果还可看出,生物有机肥影响根围土壤中青枯菌和主要微生物类群数量,施用生物有机肥后,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而青枯菌数量则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