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毛蚶生产性育苗试验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毛蚶[Scapharcd suberenata (Lisehke)]隶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蚶目,蚶科,毛蚶属。为探索人工孵化毛蚶苗种技术,作者于2002年在500m^3的室内育苗池进行了生产性育苗实验,共培育出壳长1.2-0.82mm、壳高0.8—0.55mm的毛蚶稚贝31000万粒,单位水体出苗62万粒;经中间育成至第2年4月初共获壳长4—4.5mm的稚贝9000万粒。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人工育苗技术,在滨州无棣沿海开展毛蚶人工育苗试验,摸索出了适合本地区的毛蚶亲贝培育、催产孵化、幼体培育和稚贝培育的技术方法。采自滨州海区的毛蚶亲贝经过一个月的培育,95%个体性腺发育成熟,经过阴干流水刺激后自然产卵,在水温25.0~28.0℃的条件下,孵化率90%以上,毛蚶幼体18 d左右平均壳长320μm,进入变态附着期。附着阶段采用海泥作为附着基,附着效果好,附着变态率在50%以上,稚贝最适生存盐度为20‰~35‰。育苗试验共获得毛蚶稚贝5 980万粒。  相似文献   

3.
王丰  温尚明  杜尚昆 《河北渔业》2011,(4):30-31,41
<正>毛蚶(Scapharca suberenata)人工升温育苗是在非毛蚶繁殖季节提前采捕种贝,人工升温促熟培育的育苗方法。1材料与方法1.1设备条件2008年、2009年利用两年时间研究毛蚶升温育苗。蓄水池6.67 hm2;稚贝暂养池4.67 hm2;无阀式自动滤池2个  相似文献   

4.
在毛蚶的人工育苗过程中,有两个阶段幼体死亡率比较高。一是幼体培育过程中的8~13d,幼体突然大量“下沉”死亡;二是变态期间幼体附着变态率很低,大量幼体解体死亡。这些情况的发生,直接影响到毛蚶苗种的正常生产。如何提高毛蚶幼体成活率与变态率,是毛蚶人工育苗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我们从2003年开始进行毛蚶人工育苗的生产性实验研究,就上述情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1影响毛蚶幼体成活与变态的原因分析幼体产生“下沉”死亡以及变态期变态质量低等情况不是瞬时产生的,而是人工育苗过程的反映,这些情况的发生是一个综合因素,往往与多种因素有关。1.1亲蚶质量亲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毛蚶人工育苗的生产过程。亲蚶质量好,性腺色泽鲜艳,雌性呈橘红色,雄性为乳白色。厚度超过3mm,卵子个体之间发育整齐。反之,如果亲蚶质量差,卵子的个体小,卵子个体大小不均匀,到幼体培育期就表现出幼体发育不整齐,大小悬殊,而且随着幼体的培育进程,导致幼体在某一阶段死亡。1.2亲蚶培育一方面,在人工培育条件下,自然排放得到的精卵质量比较好,受精率与幼体发育成活率都比较高,产生的畸形幼体少。另一方面,亲蚶个体之间卵细胞发育整齐一致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因为亲蚶排...  相似文献   

5.
毛蚶作为我国重要的海产经济贝类,其自然资源在不断下降,而其市场价格和需求量在不断上涨,这就使毛蚶的人工养殖悄然兴起。为了加速毛蚶人工养殖的发展步伐,2003年,我们进行了毛蚶人工育苗试验,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将毛蚶人工育苗技术的要点总结如下:一、相关的生物学特性1.繁殖  相似文献   

6.
1.1试验条件 试验在浙江省乐清市南塘镇对虾育苗室中进行,试验水体600m^3,其中育苗水体400m^3,共10个相同的培育池;饵料培育水体200m^3,共20个培育池。供水系统采用二级沉淀后经高位水池砂滤供水。使用2台罗茨鼓风机轮换连续充气,散气石均匀地摆放于池底,经常进行调整,保持充气均匀。室内光照控制在800-1000lx。盐度在24—26,水温28—32℃,pH8.2—8.6。  相似文献   

7.
<正>毛蚶俗名瓦楞子,是我国重要的海产埋栖型经济贝类。为恢复毛蚶资源,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滨州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在毛蚶苗种育苗、生态养殖以及底播增殖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将规格较小的稚贝通过强化培育后进行生态养殖与底播,是保证苗种成活率的重要环节。近年我们在无棣海旺贝类增养殖有限公司采用工厂化养殖车间结合室外虾池培育进行工厂化毛蚶稚贝强化培育技术研究,在规格达到20毫米以上再进行  相似文献   

8.
毛蚶(Arca(Anadana)snbcrenata)原是辽东湾渔业资源中数量最大的经济贝类。随着捕捞强度的日益增加,其资源量急剧减少。1975年,辽东湾毛蚶蕴藏量为53.2万吨,捕捞4.1万吨^*,1981年蕴藏量下降到8.6万吨,仅捕0.8万吨^*。目前已引起了生产者的日益不安。如何尽快地恢复毛蚶资源,已成为辽东湾毛蚶渔业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在1982-1983年两年中先后做了毛蚶生物学(未发表),  相似文献   

9.
毛蚶俗称毛蛤,是一种大型浅海滩涂经济贝类,在我国沿海都有分布,以渤海及黄海北部较多。渤海湾历史上毛蚶产量曾超过7万t,但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野生资源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毛蚶属广温、广盐性半埋栖型贝类,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等优点,是浅海底播的优势品种。为恢复毛蚶资源,2008年我们进行了毛蚶室内控温育苗和室外中间培育试验,取得了成功,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褐毛鱨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发育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褐毛鱨受精卵在水温25.8℃-26.5℃,盐度32的条件下,孵化时间为17h 30min,胚胎发育分为28期;在室内人工育苗,培育水温为23.8℃~26.2℃,盐度23-28,饵料依次为牡蛎幼虫、经营养强化的轮虫、卤虫幼体、桡足类的条件下,4日龄全长2.80mm进入仔鱼后期,18日龄全长10.50mm进入稚鱼期,25日龄全长23.00mm,全身鳞被完整进入幼鱼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