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徐子成 《中国蜂业》2007,58(1):24-24
蜜蜂春繁好坏是养蜂夺取丰收的基础,特别是定地养蜂,一年只有2~3个蜜源能创收,如果春繁未抓好,那么全年只有投入而无收入。我根据近几年在蜜蜂春繁中的具体做法和蜂友们的经验,将蜜蜂(主要指西蜂)春繁中的几个重点方法向初学养蜂的蜂友们做几点提示,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笔者从1970年养蜂至今,发现有2位蜂友在使用蜂扫时不沾水,干扫,而问题出现在老养蜂员。一位是与笔者同村的养蜂员,今年75岁,1980年6月我回家看望父母时,让我给他组织育王群,发现他在扫蜂时使用蜂扫不沾水。今年3月15日,笔者去附近县蜂友家去看蜂,有位蜂友今年73岁,养蜂超过40年。这天最高温度达14℃,蜜蜂飞翔很好,他紧了几群准备春繁,我也发现他使用蜂扫不沾水,干  相似文献   

3.
谭健生 《蜜蜂杂志》2005,25(11):42-42
我要说的是我们这里的养蜂大户、具有30多年养蜂经验的乔银恒师傅。他今年52岁,18岁时就随父亲走南闯北养蜂,积累了很多养蜂技术和经验,是我们这里一位很出名的养蜂能手。这些年来,不管气候如何,丰年也好,欠年也罢,他所养蜂始终没有垮过场,亏损过钱。乔师傅很爱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钻研养蜂技术,更可贵的是他能无私地把自己的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别人,让蜂友们少走弯路,增加效益。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他曾经在《蜜蜂杂志》等刊物上发表过数篇文章。他蜂养好了,经济收入高了,可他却忘不了那些养不好蜂,年年见不到效益,已经失去养蜂信心的蜂友,…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我和当地蜂农多有往来,听到不少令人兴奋的丰收喜讯,也碰到过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故,令人心痛。其中有的是新养蜂户,也有老养蜂员。特介绍如下,以供鉴戒。一、受赠病蜂,因福得祸此例是已有五年养蜂经历的养蜂户。他由于冬前螨害严重,致使来春群势弱小,春繁缓慢,而向一养蜂朋友求援。朋友慷慨送他数张老熟封盖蛹脾,加速了春繁。但入夏后,全场普遍发生美洲幼虫腐臭病,损失严重。原来那位朋  相似文献   

5.
蜂友何国进,50岁,是广西灵山县石塘镇白云麓人。他饲养中蜂多年,养蜂经验十分丰富。2011年2月份,他出售中蜂100群,自己留70多群春繁。3月份,他的蜂群到浦北县乐民采荔枝蜜。4月份到灵山县平  相似文献   

6.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惠远乡榆树村养蜂专业户、回族青年张建国八五年养蜂纯收入11,000元。但他致富不忘乡亲,几年来无私传授养蜂技术,被人们称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好带头。张建国养蜂五年多,他勤奋好学,为了养好蜂,他不辞辛苦到外地向有经验的养蜂老农虚心请教,还订了许多有关养蜂方面的书刊,认真钻研学习。他不断总结、勇于探索科学养蜂,他引进优良蜂种进行杂交,培育出一种兼有多种特性的新蜂种。使其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年收入由五千多元提高到万  相似文献   

7.
上海郊区出现了一位设计并制作蜂具的专家,近四年来向全国二十六个省、市、自治区出售了各种蜂具数万件。为我国的养蜂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就是上海市上海县杜行乡勤俭村农民邢泉鑫。邢泉鑫今年64岁,是一位解放初期参加工作的老共产党员,从1962年开始养蜂。他既有一套养蜂的经验,还有一手制作蜂具的  相似文献   

8.
对于很多养蜂的人来说,冬天是最让他们头疼和棘手的季节。特别是经验少、养蜂技术不佳的蜂农,在这个季节也许只投资,没有回报,不但如此,弄不好,还会全群覆没。别说新蜂农,就是养蜂很多年、有经验蜂友也会出现这种悲惨的现象。比如,蜂农检查蜜蜂不及时、蜂王传递信息不灵,就会工蜂产卵,这样蜜蜂活动量大,消耗饲料就会很多,不到春繁季节,很多蜜蜂就会饿死。  相似文献   

9.
《中国蜂业》2015,(3):26-27
<正>春繁是一年的开始,蜂群发展好坏直接关系到当年的养蜂效益。黑龙江双鸭山地区地处北国边疆,属高寒地区,数十年养蜂的失败教训极其深刻,总结起来也算是一点经验,现将春繁中的一些相关问题与蜂友们切磋。  相似文献   

10.
额右旗拉布大林农牧场三队刘凡玉同志,今年45岁,家里养了100箱西蜂,已有20年的养蜂史了。他勤于思考,认真观察,总结出当地气候特点、越冬蜂怎样春繁才能优质高产、蜂  相似文献   

11.
贵州习水县土城区青年农民袁志远,1981年春购买30群蜂,开始了他的养蜂生涯。8年来,他共收蜂蜜2万斤,王浆150公斤,出售蜜蜂180群(他现仍养蜂80多群),总收入达8万元以上,其中仅1987年收入就达1.5万元以上,成为我县第一位养蜂万元户。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名退休干部,年已古稀,休闲无事。2003年冬一位养蜂者住我村放蜂,我每天总到放蜂地观望,不论白天还是晚上,听他介绍养蜂经验和好处,从此引起了我的兴趣和爱好。我决心通过养蜂欢度晚年,就这样我买了3群蜂,随即订阅《中国养蜂》,通过精心管理,蜂群安全越冬,第2年立春,进入春繁阶段,不幸蜜蜂全染上了白垩病,经反复多次交替用药喷治,方控制病势,这种蜂病,治疗起来真让人头痛。我从《中国养蜂》上看到,中国农科院蜜蜂所育种中心培育出的抗病优种王“美意”出售,  相似文献   

13.
蜂友何国进,50岁,是广西灵山县石塘镇白云麓人。他饲养中蜂多年,养蜂经验十分丰富。2011年2月份,他出售中蜂100群,自己留70多群春繁。3月份,他的蜂群到浦北县乐民采荔枝蜜。4月份到灵山县平山采晚熟荔枝蜜和龙眼蜜。  相似文献   

14.
荆楚养蜂第一家──赵溶养强蜂夺高产的经验介绍湖北省当阳市的养蜂佼佼者,今年40岁的赵溶师傅,出身于养蜂世家。他专业养蜂25年以来,以强群为本,精湛的饲养技术、较高的效益、对徒弟、蜂友真诚的帮助,誉满荆楚大地。1993年他养蜂70群,纯利3万元;199...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和当地蜂农的交往中,听到了不少令人兴奋的丰收喜讯,也碰到了数例重大事故,损失惨重,令人心痛。事故发生后,笔者曾赶往现场,协同研究,采取对策。现介绍如下,作为鉴戒。 1.此例是已有五年养蜂经历的养蜂户。由于冬前螨害严重,致使来春群势弱小,春繁缓慢。他向一养蜂朋友求援,朋友慷慨送  相似文献   

16.
邱汝民 《中国蜂业》1999,50(3):12-12
去年《中国养蜂》第2期刊登了《王浆高产新秀》一文后,得到许多蜂友庆贺,我表示感谢。大家纷纷要求介绍王浆高产技术。说来我并没有什么丰富经验,但希望与蜂友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充分利用《中国养蜂》杂志互相交流经验,共同提高养蜂技术。一、培育好越冬蜂,春繁有...  相似文献   

17.
蜜蜂春繁是一个老话题,各地养蜂 同仁说法不一,使初学养蜂者无所适从。其实各地、各人的技术根本不能雷同;再者近几年气候反常,大气、水质污染,使养蜂人收益渐少。为此我将养蜂 40 年的点滴经验写出来,供广大养蜂同仁参考。1 春繁前关王与否 春繁前关王效果好,但有时关王、 放王都会伤王。我的方法是不关王,去除包装,箱内覆布也拿掉,放宽蜂路,凉蜂限繁。2 治螨与否 春繁前治螨对当年繁蜂效果好,但更好的方法是上年秋繁前狠治螨,春繁前不治螨。如果对蜂群螨害了解不详,可先治螨 1 次,如果不落或落螨极少就不要再治了,反之视具体情况再治一二…  相似文献   

18.
苏治业同志是山西省沁水县端氏公社养蜂场的养蜂员。20多年来,他长期生活在山沟里,刻苦钻研养蜂技术,取得了定地饲养强群高产的经验。1980~1981年他定地饲养的60群蜂,平均每群蜂每年产蜜115斤,为集体增加了上万元的财富,受到了当地领导和群众的称赞。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清水河县杨家窑乡养蜂专业户甄虎元,是个远近闻名的双万元户,他今年31岁,1975年6月跟朱小平师傅学习养蜂技术,经过两年多的刻苦学习、掌握了防治蜂螨、培育适龄越冬蜂、造脾和养王等养蜂技术。1980年他花1,500元买了杨家窑大队蜂场的50群蜂和蜂具,办起了家庭养蜂场,走上了专业养蜂之路。由于他认真总结经验,蜂场越办越好,收入年年增加,1982年以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云阳县白龙村社员黄全春,全家六人,承包土地6亩,以养蜂为主。八二年早春养蜂135群,采蜜蜂发展到300群,全年产蜜14842斤,仅蜂蜜一项收入11720元。总结黄全春养蜂的经验,四个字:“两繁、两改”。“两繁”:即春繁、秋繁。抓春繁,夺春蜜。早春,狠抓越冬蜂的更新和蜂群增殖两个环节。采取了一系列科学管理办法:用稻草加强保温,趁春季防病治螨,加强奖励饲喂,快速繁殖。同时采收春蜜,做到蜂、蜜双丰收。抓“秋繁”,为越冬打基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