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应用辽宁省森林资源林地变更数据,采用蓄积量-生物量转换模型法和平均生物量法,结合不同树种含碳率,对辽宁省主要树种的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估算,并分析不同林种的碳储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天然林的碳储量为防护林>用材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经济林,其中防护林占比达66.7%;碳储量针叶林<阔叶林,碳密度阔叶林<针叶林。人工林碳储量为用材林>防护林>特种用途林>薪炭林>经济林,其中用材林占比达58.3%;其次是防护林(38.2%);碳储量针叶林>阔叶林,碳密度是针叶林>阔叶林。全部森林资源碳储量中,防护林与用材林占全部林种的95.1%,用材林的碳密度比较大,而经济林的碳密度最小。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国家公园考察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基本情况 澳大利亚的森林面积为1.64亿公顷,其中99%为天然林。森林类型以阔叶林为主,主要乔木为桉树和槭树。阔叶林分布很广,主要树种有巨桉、柳桉、蓝桉,针叶林主要树种为南洋杉和辐射松。在澳大利亚海岸地带和东南部高海拔山区,年降雨量在800mm以上,主要森林类型为热带雨林和硬叶林,呈不连续的镶嵌型分布,主要  相似文献   

3.
湖南天然林生物因子与土壤养分、物理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天然林林地土壤资源及特性的调查,采样,化验分析,获得了64个森林类型306个天然林标准地林地土壤资料,分析测试土壤样品1465个,测定理化指标26780项次,对天然林土壤剖面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和分析,研究出天然林生物因子与其土壤理化因子相关紧密,总结出天然林林地土壤粗腐殖质,有机质,氮,磷的全量及速效量的含量,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与水文特性均是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雨雪冰冻灾害对荔浦县森林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荔浦县的雨雪冰冻灾害的调查,得出初步的结果:外来树种比本土树种受灾严重,针叶林比阔叶林严重,人工林比天然林严重,纯林比混交林严重,同龄林比异龄林严重,受灾最重的是速生桉、杉木及马尾松。正逢花芽分化期、开花期的果树,当年减产严重。除气象因子外,主导灾情的自然因子是地貌、海拔及坡向。对于灾后林木自然恢复能力,阔叶树萌芽指数大于针叶树,天然林大于人工林。  相似文献   

5.
<正> 高山松(Pinus densata Mast)是滇西北高山针叶林区的主要成林树种之一。分布面积约17万公顷,占我省针阔叶林面积的2.5%;蓄积量有1650万立方米,占针阔叶林蓄积的2.8%,仅次于高山针叶林区冷杉、云杉的蓄积。它具有适应性强,分布广,生长较迅速的特点,是高山针叶林区迹地更新的先锋树种之一。现以我们调查、观察收集的材料对它的发  相似文献   

6.
通过选设代表性标准地,运用样地调查法对广西钦州浦北县的森林植被乔木层的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浦北县森林植被乔木层碳密度的特征为阔叶林针叶林小乔木林(油茶林);从森林类型分布来看,天然林的比例大于人工林;浦北县乔木层的总碳储量为3.221×10~7t。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天然阔叶林集中分布在东部山区,是我省工农业生产重要绿色屏障。当前,森林采伐更新主要采取采阔造针方式,天然林面积减少过猛,人工更新树种单一化。通过化森林经营体制改革;调整树种、林种结构,采取人工更新与与天然更新相结合的方式,封山育林以及科技兴林措施,达到天然阔叶林合理利用、保护和发展目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永顺万坪乡30个不同类型群落的实地调查,结合TWINSPAN来进行梯度分析和分类,识别了7种天然林植被类型:楠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Pubescens')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灌木林;从而制作出万坪乡天然林植被生态系统模型,揭示其演替规律,预测天然林群落的演替发展方向,以便于更好地对万坪乡天然林进行生态系统模式的经营、管理与保护。  相似文献   

9.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M apInfo技术,选取斑块密度、边缘密度、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等指标,分析塞罕坝地区不同地貌下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和空间格局特征,深入探讨了森林景观的林分类型、起源和分布特点,结果显示塞罕坝山地的斑块密度、边缘密度、破碎度,分别都高于沙地和曼甸,但山地的景观多样性低于曼甸和沙地。森林景观以落叶针叶林面积最大,为38 306.7 hm2,其次是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分别为16 470.5hm2,9 455.5hm2,灌木林和混交林面积最小。曼甸以落叶针叶林景观优势度最高,且多为落叶松人工纯林;山地以落叶针叶林和阔叶林景观优势度较高,其中,阔叶林多为天然次生林,树种以桦树为主;沙地以落叶针叶林和常绿针叶林优势度较高,其常绿针叶林多为人工樟子松纯林。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专题调查遂川县天然林的树种分布,研究得出在天然林中的乔木树种分布络局及种间关联度,为人工更新、人工林近自然经营提供理论指导与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枫香在针阔混交林中的作用及其开发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优良速生用材、著名秋色叶观赏树种──枫香的生物学特性,地理分布、种群分布特征及其在针叶林中恢复常绿阔叶林所发挥的作用。对枫香遗传资源的保护途径与更新、造林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为保护陕西秦岭西部林地资源,针对近年来时有严重发生的鼠害,2017—2020年,在宝鸡市马头滩林业局林区采用捕鼠器捕捉法,调查研究了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的鼠类种类、种群数量与结构,危害树木种类、时期,不同诱捕器诱捕效果等,结果为该林区鼠类主要有大林姬鼠、黑线姬鼠、褐家鼠等3种,其中大林姬鼠是优势种,黑线姬鼠是次优势种,鼠类群落结构和种群数量基本稳定;害鼠数量天然林多于人工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鼠害春季重于秋季,主要危害椴树、槭树、华北落叶松、华山松等树种,啃食树木基部树皮等;陷阱法捕鼠效果好于笼捕法。  相似文献   

13.
三明地区常绿阔叶林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常绿阔叶林现状和针叶林化问题;常绿阔叶林顶极群落的作用;三明地区发展常绿阔叶林的有利条件,并列举了该地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及其分布情况;介绍七种繁殖成功的珍贵用材阔叶树种的繁殖方法和用途。  相似文献   

14.
英国现有森林面积242.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0%,森林绝大部分是人工林,天然林只占国土面积2%~3%。森林中针叶林占70.5%,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占29.5%。森林主要分布在北部的苏格兰和西部的威尔士,南部英格兰的森林面积较少,主要为阔叶树且零星分布。  相似文献   

15.
以黄龙山林区为研究对象,以其1986年、1997年、200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为数据源,运用GIS空间分析模型、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对该林区三期林地面积变化及水平空间格局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运用马尔可夫(Markov)模型对2015年林地类型分布状况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研究区林地类型结构以阔叶林和针叶林为主;1986-1997年间,针叶林、阔叶林、农田等面积增加,荒地剧烈减少,反映出该区域天然更新、人工抚育和植树造林以及垦荒造田的发展过程;1997-2006年间,退耕还工程的实施,使农田和荒地减少,阔叶林和灌木林地,特别是针叶林的大幅增加,主要变化趋势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转向有林地和灌木林地,土地利用类型向着更加理想的方向转移。Markov模型模拟结果表明,今后9年内阔叶林面积将会由增加转为减少,针叶林面积和针阔混交林面积有所增加,这一结果将在2015年林地变化调查中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6.
小陇山油松天然林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固定样地每木定位调查数据和相关分析统计软件,对小陇山林区油松天然林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松天然林树种组成丰富,群落中共出现18个树种,油松占绝对优势,但样地树种隔离程度较低,属于弱度混交。油松天然林的直径分布为多峰山状曲线,油松种群的直径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可用3参数Weibull分布拟合;树高随胸径的增大而增加,胸径与树高的关系可运用幂函数进行拟合。林分中油松个体的胸径、树高和冠幅的大小分化差异明显,整体上表现为中庸状态;油松天然林林木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油松种群分布格局也为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17.
云南黄家河流域天然森林植被的主要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黄家河流域的天然林面积为1 854.93 hm2,占该流域总面积的66.18%。依据2001~2003年10~12月共4次调查所获的样地资料和野外记录,按《云南植被》(1987)的植被分类原则,将黄家河流域的天然森林植被分为3个植被型,4个植被亚型和6个群系。其天然森林具一定的垂直分布规律,海拔高度从低到高,形成了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滇石栎林-黄毛青冈林-元江栲林)、暖温性针叶林(云南松林)、落叶阔叶林(圆叶杨林)(海拔高度为1 570~2 750 m)-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多变石栎林)(海拔高度为2 650~3 320 m)的亚热带山地森林植被垂直分布系列。其中以暖性针叶林的面积最大,占黄家河流域天然林总面积的60.50%,而常绿阔叶林占36.69%,落叶阔叶林占2.81%。并对这些森林植被类型的基本特征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千岛湖地区森林土壤类型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千岛湖地区森林土壤类型及其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森林土壤有3个土类、5个亚类、10个土属。分布以黄红壤为主,占86.8%;钙质紫砂土次之,占7.8%;侵蚀性红壤占2.7%;石灰岩土占2.5%;黄壤面积最小,仅占0.2%。研究了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理化性质,认为不同湖区林场的天然林土壤养分差异较大,从整个地区角度看各种林型间土壤养分无差异性,但从每个林场单独分析,无论是天然林,还是人工林,阔叶林地养分明显高于针叶林和混交林地。因而,实施针叶林阔叶化改造,对千岛湖地区林地的持续发展,提高其水源涵养、保持水土、景观生态等效益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将保护区鸟类主要栖息活动的生境分为夏绿阔叶林、稀树灌丛草丛、人工针叶林、农田居民区和溪流水域等5个类型。通过调查,分布于溪流水域生境的鸟类种数最多,占保护区鸟类总种数的21.35%,其次为夏绿阔叶林+人工针叶林生境,占保护区鸟类总种数的17.98%;无鸟类只栖息生活在人工针叶林1个生境中。  相似文献   

20.
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IPCC提供的方法对云南省针叶林的碳储量进行估算,并以成熟林或过熟林的平均碳密度为基准水平对固碳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针叶林碳储量389.247Tg,以中龄林的碳储量为主,以天然林的碳储量为主,优势树种云南松、思茅松、冷杉、华山松、高山松和铁杉的碳储量之和占针叶林碳储量的91.02%。云南省针叶林平均碳密度38.9t/hm~2,人工林平均碳密度仅为天然林平均碳密度的68.71%。全省针叶林固碳潜力为287.631Tg,相当于现有针叶林碳储量的73.89%,有很大的固碳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