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家猫和家犬主要是作为伴侣动物。在一些研究机构和私人公司都建立了犬科动物精子库( Farstad,1 996) ,在猫上则仅限于研究机构的实验室之间的动物交换 ,冷冻精液的商业交易还很少。通过辅助繁殖技术保持野生犬科动物的数量 ,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大多数的犬科动物在野生或圈养状态下都能够很好地繁殖 ,而繁殖生物技术又面临着一些问题 ,尤其是有关配子和胚胎的体外模型问题。36种野生猫科动物中的大多数被划分为受威胁的、易濒危的和濒危的 3种类型 ( Nowell等 ,1 996)。在野生猫科动物中 ,通过建立保护计划等生物技术研究正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2.
圈养东北虎FPV感染情况的初步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是由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近些年来该病严重影响着我国圈养大型野生猫科动物的健康.至今,国内外对大型野生猫科动物的FPV流行状况研究甚少.鉴于此,本研究分别于2006年11月、2007年2月和2007年7月随机收集62份、36份、45份虎粪便,利用PCR方法对其带病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FPV的阳性率分别为54.8%,25%和0.在以上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圈养大型野生猫科动物群体中FPV的感染带毒情况和流行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鸳鸯的地栖繁殖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鸳鸯(Aix galericulata)属雁形目(Anseriformes)鸭科(Anatidae),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分布于中国东部,印度、斯里兰卡、马来半岛、印尼等地。鸳鸯是一种小型鸭类,雌雄颜色不同,雄鸟羽毛华丽多彩,头具羽冠,眼后有白色的眉纹,翅上有一对栗黄色的羽状帆羽。圈养条件下如果人工提供巢箱,鸳鸯能够自然繁殖,但圈养时地栖繁殖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4.
人工圈养珍稀野生动物在温度、环境等应激源下更能引发野生动物的应激性,致使野生动物患有应激性疾病。我国国宝大熊猫以及珍稀野生动物金丝猴等在人工圈养环境下的应急刺激更能引发大肠埃希菌肠炎和传染性的应激性疾病。对于这些珍贵的野生动物来说是致命的。野生动物生性凶猛,更加不便于人工对其的诊断和治疗。所以对于人工圈养条件下野生珍稀动物的应激性疾病如何更好地预防和治疗,成为圈养珍稀野生动物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大连森林动物园圈养条件下黑猩猩的饲养管理、繁殖及幼仔人工育幼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与分析,为黑猩猩在动物园的饲养繁殖,尤其在人工育幼方面提供了技术支持,希望对黑猩猩的圈养繁殖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例人工圈养繁殖的马来穿山甲胎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富华  杨立  吴诗宝  李韶山  张莉 《野生动物》2013,34(5):289-290,303
一例人工圈养繁殖的马来穿山甲胎儿在华南师范大学穿山甲人工驯养与繁育研究基地出生。不幸的是2011年8月11日胎儿的母亲在胎儿快要临产时因病而亡,胎儿也因母兽病亡而夭折。雌性,全长19.8 cm,重120 g,已基本发育成熟,估计不久就会出生,已制作成标本与母兽标本一起保存在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标本馆。胎儿的父亲仍饲养在华南师范大学穿山甲人工驯养与繁殖研究基地,健康状况良好。这是有报道的全球第一例人工圈养繁殖的马来穿山甲胎儿资料,十分珍贵。表明马来穿山甲在人工圈养条件下能够进行成功的繁殖交配,采取的人工驯养方法适合。  相似文献   

7.
濒危物种金丝猴位列世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U,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川金丝猴是金丝猴家族成员之一,圈养川金丝猴有助于其种群延续,维持物种多样性。本文从环境设置、食物配置、种群繁殖及疾病预防与控制4个角度简述了圈养川金丝猴的饲养管理要点,旨在为川金丝猴人工饲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圈养条件下北极熊的饲养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延台  于淼  姚琳  韩晶晶 《野生动物》2010,31(3):121-123
对大连森林动物园圈养条件下北极熊的饲养管理、发情交配、繁殖及幼仔人工育幼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为北极熊在动物园的饲养与繁殖,尤其在人工育幼方面取得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希望对北极熊的圈养繁殖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野生东北虎的驯养与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生东北虎的驯养与繁殖林万植,金光洙,契钟源(延吉市人民公园)(延边农学院)该虎是于1984年12月19日,在珲春某地区被夹子捕捉的野生东北虎(经上级批准)通过精心的治疗,人工驯养与饲养管理,已繁殖2胎。到目前为止对野生东北虎的驯养与繁殖,尚未见报导...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圈养条件下小熊猫对人工环境的选择和行为习性,为笼舍的设计和改进提供理论依据,在春夏两季对圈养的10只小熊猫进行了行为观察。结果表明,与野生小熊猫白天主要以活动行为为主不同,圈养小熊猫白天以睡和卧等安静行为为主(68.32%),对行为发生的地点具有明显的选择性(P〈0.001),而且几乎不受气温和天气的影响(P〉0.05)。自然生长的树为圈养小熊猫的首选地点(53.6%)。小熊猫在地面主要以活动行为为主(83.06%),对笼箱的结构和材料没有明显的选择性(P〉0.05)。因此,圈养小熊猫笼舍内最好能种植树木,而笼箱的结构和材料则依景观的需要进行设置。  相似文献   

11.
杭州动物园川金丝猴消化道疾病的防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随着原始森林的砍伐、生存环境的影响及过度捕猎等因素导致川金丝猴物种数量的显著减少。通过建立人工条件下的金丝猴圈养种群,进而适时开展圈养个体放归野外准备工作,最终建立移地保护与就地保护的良性互动,对金丝猴保护有着积极作用和十分重要的意义。杭州动物园于1969年引进和展出野生川金丝猴后,通过川金丝猴在该园的圈养、繁殖,经40多年的饲养和疾病治疗,已对圈养川金丝猴中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有了一定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特种野猪是经过人工驯化改良后的野猪品种。公母猪可长期做种繁殖而基因不变,它不同于家猪,形似野猪,故取名为特种野猪。特种野猪保持了野猪瘦肉率高、适应性强、野味浓厚的优点,又克服了野生母猪仅在春季发情和人工圈养下难以发情等缺点,  相似文献   

13.
豚鹿是十分濒危的动物,在中国野外已宣布绝迹。为了弄清圈养豚鹿繁殖成活率低的原因,分别对成都动物园近年来圈养豚鹿的繁殖情况及死亡规律,豚鹿血清中的部分矿物质元素及维生素,以及豚鹿死亡个体的器官组织进行了切片分析。结果发现天气寒冷及母体的弃子行为是引起幼子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肺炎是导致豚鹿幼体死亡的直接原因,矿物质元素铜(Cu)、硒(Se)及维生素E测定值偏低与豚鹿繁殖成活率也有一定的关系。为切实提高豚鹿繁殖成活率应适当改善现有的环境条件,采取防寒保暖措施;加强对豚鹿产子期间的观察,及时发现弃子幼体施行人工辅助育幼;加强消毒工作,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加强营养研究,适当调整饲料矿物质及维生素水平。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是紫貂的主要分布区,野生紫貂资源量约为100~130万只,且人工饲养紫貂技术先进、圈养紫貂规模较大。据统计,近年来俄罗斯每年产30~40万张野生紫貂皮、10~20万张圈养紫貂皮。相对而言,中国紫貂资源状况堪忧,启动我国对紫貂保护和发展资源的措施已经刻不容缓。本文从俄罗斯与中国野生及圈养紫貂种群现状及利用的角度出发...  相似文献   

15.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是体型最大的猫科(Felidae)动物之一,是极具代表性的珍稀野生动物。现有研究表明,我国野生东北虎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近交水平较高。尽管目前我国野生东北虎的数量在逐步增长,但通过人工干预来提高野生东北虎的遗传多样性会更利于其数量的恢复,通过野化放归进行遗传拯救是一种关键策略,但实施遗传拯救之前,必须确定圈养个体与现存野生个体间的遗传关系。采用粪便DNA的高通量测序数据组装了51只横道河子圈养东北虎和13只完达山、老爷岭等地的野生东北虎的线粒体基因组,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评估线粒体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圈养东北虎的遗传多样性高于野生种群,所有遗传变异均为无害。部分圈养个体与野生种群同属一个进化支,且具有野生种群所不包含的遗传变异,可用于实施遗传拯救。此外,圈养种群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一个与当前野生种群关系很远的分支可能代表未知的地理种群,因此,建议对该远缘分支开展野外来源的追溯,确定其谱系地理学地位和保护价值,使其成为恢复野外历史遗传多样性的后备资源。  相似文献   

16.
东方白鹳国内圈养种群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珺 《野生动物》2011,32(5):273-276
应用种群管理软件SPARKS 1.5及PM 2000 v1.214对东方白鹳的国内圈养种群进行统计分析。在有记录的36 a人工圈养的历史中,野外捕获个体在1975~1999年间是构成圈养种群的主要部分,自1984年首个圈养个体出生后,圈养出生个体数量以年平均增长率15.10%速度增长,至2000年取代野外捕获个体数量,成为目前种群发展的主要力量。截至2009年12月31日,我国共有61家动物园或机构圈养了375只东方白鹳个体。种群周期增长率λ=1.0311,性别比例为雄性:雌性=0.927 8,现有种群中能够繁殖的个体共25只(雄性13只,雌性12只);种群遗传多样性指标GD=95.44%,平均近亲系数F=0.031 6。为了保证东方白鹳国内圈养种群的自我维持,促进种群的健康发展,建议开展未知性别个体的性别鉴定工作、建立种群发展规划并进行合理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7.
《吉林畜牧兽医》2012,33(1):11-12
1.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猫产地检疫的检疫对象、检疫合格标准、检疫程序、检疫结果处理、检疫记录和防护要求。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猫的产地检疫。人工饲养、合法捕获的野生猫科动物的产地检疫参照本规程执行。2.检疫对象狂犬病、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猫瘟)。  相似文献   

18.
根据野生猫科动物的体重、年龄、身体状况差异和不同的手术目的等特点,选取2种或2种以上药物研制个性化的复合麻醉剂,进行联合麻醉,为科学保定野生猫科动物服务,已逐渐成为动物医学麻醉领域的重要趋势。近年来,动物学界就野生猫科动物以右美托咪啶、舒泰、异氟醚、布托啡诺等药物相互联合麻醉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临床数据不断丰富,为我们深入探究野生猫科动物复合麻醉方式提供了有益参考。综合近年研究成果,在野生猫科动物的疾病诊断、治疗、运输临床操作中,用舒泰50和右美托咪啶混合肌注,视情况辅以异氟醚或布托啡诺,能够确保稳定的麻醉效果,同时尽量减少用药剂量,复合麻醉具有镇痛、肌松效果良好,毒副作用减少的实际效用,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9.
美洲虎的饲养与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洲虎 (PantheraoncaL .)隶属于食肉目、猫科、豹属 ,又名美洲豹〔1〕,是西半球最大的猫科动物〔2〕,体色有花色和黑色 ,是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的动物。它原产于北美和中南美广大地区〔1〕,现野生数量日趋减少 ,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CITES)附录Ⅰ里。在我国只有北京、哈尔滨、广州等大型动物园有饲养繁殖。因此 ,对该美洲特产动物的野生保护及人工饲养繁殖具有重要意义。我园从 1979年开始饲养美洲虎 ,1994年香港动植物公园赠送我园 2只雌性美洲虎“大黑”和“小黑” ,1996年我园又从哈尔滨动物园引进 1只雄性美洲虎“哈…  相似文献   

20.
花冠皱盔犀鸟在动物园人工圈养的圈舍面积有限,在昆明自然环境下繁殖颇有难度。2014年云南野生动物园对饲养的1对花冠犀鸟圈养笼舍改造,人工模拟原生环境,并通过犀鸟对人工环境的适应,经过2年的研究成功繁殖2次花冠皱盔犀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