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二十世纪末,鸡法氏囊病(IBD)的爆发,给养鸡生产造成了不小的损失,有称为“禽肾病”、也有称“甘保罗病”。“囊病”等由于重视免疫接种,发病率得以控制,近几年随着病毒的漂移,标准株的突变,血清Ⅰ型的亚型变异株不断出现,使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由侵害幼鸡、青年鸡转向成年鸡,使开产鸡发生免疫抑制,出现产蛋率低,死亡率高的特征。本文以口子鸡厂开产蛋鸡群发生法氏囊病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3~12周龄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病毒传染病,会造成鸡的主要免疫器官——法氏囊损伤,导致机体的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其它疾病的易感性增加,对其它疫苗免疫的应答能力下降,给养鸡业造成严重危害。近年来,鸡法氏囊病病毒血清亚型或变异株和超强毒株的出现,使该病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流行特点。传统的标准Ⅰ型弱  相似文献   

3.
鸡法氏囊病(IBD)是影响养鸡业发展的重要病毒性传染病之一。由于鸡法氏囊病病毒变异株的出现,尚无理想的预防疫苗和治疗药物。自1990年起使用鸡法氏囊病高免灭活血清治疗鸡法氏囊病,疗效迅速确切,深受广大养鸡场(户)的青睐,大有供不应求之势。为了做到高效价、大批量的贮存鸡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发生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与以往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是由法氏囊炎病毒(IBDV)变异株引发的传染.  相似文献   

5.
从一个免疫失败鸡场中分离到一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野毒株,命名为SD株.经血清学试验、鸡胚接种、病毒形态观察等证实了分离物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测定病毒效价ELD50达到10-6.5/0.2 mL;动物回归试验表明,该SD株接种4周龄鸡后引起鸡群发病率为100%,病死率达85%,剖检可见法氏囊呈"紫葡萄样...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研究从江苏某疑似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鸡场采集病料,通过观察临床症状、病理变化、RT-PCR检测、基因测序、SPF鸡胚接种、琼脂扩散试验和雏鸡攻毒等试验,证实了该鸡群发生了传染性法氏囊病,且分离到一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JSXY株),该病毒有较强的致病力,VP4基因比较分析发现其与变异株亲缘关系最近,序列同源性为95%。本研究为江苏地区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鸡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其病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能破坏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造成免疫抑制,影响其它疫苗免疫质量,使鸡极易感染其它疾病。近年来,法氏囊病毒超强毒株(VVIBD)和血清亚型或变异株的出现使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更为严重。一九九九年,周口地区发生的传染性法氏囊病与往年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是由法氏囊病毒变异株引发的传染,现就其发病特点及防治做一介绍:一、发病特点1、多发生于免疫鸡群,病程延长,死亡率降低,发病日龄范围变大。前几年,IBD多见于未…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3~12周龄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病毒传染病,会造成鸡的主要免疫器官-法氏囊损伤,导致机体的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其他疾病的易感性增加,对其他疫苗免疫的应答能力下降,给养鸡业造成严重危害。近年来,鸡法氏囊病病毒血清亚型或变异株和超强毒株的出现,使该病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病程短.幼鸡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本病病原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破坏鸡法氏囊为特征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热性传染病.1流行特点鸡法氏囊炎是传染性强、传播快、感染率和发病率高、发病急、病程短.鸡最易感染,小至11周龄,大至开产鸡群均有发生,成年鸡因法氏囊已退化,故呈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