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前言江苏省徐州市是平原农区.农田林网建设是绿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的农区综合防护林体系多次被评为全国、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单位。为了加强农田杯网在平原绿化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提高农田林网建设标准和水平。该市打破强调林带机械走向的造林模式,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坚持林带少占耕地,依托农田水利工程和道路配置林带,实行沟、渠、路、林相结合;坚持多林件、多树种、多功能、高效益的复层林结构。建设以农田林网为骨架,村庄绿化、小片丰产林、经济林、农林间作为主要内容的网、带、片、点相结合的平原农区综合防护林体系…  相似文献   

2.
农田林网是平原林业的主体。随着平原绿化的发展和完善,农田林网建设已由防止自然灾害为主向建立稳定的多功能、高效益的农林复合经济系统发展,以获得最佳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践证明农田林网的发展是振兴平原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合理选择农田林网责任制形式是加速平原林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为此我们经过长期的调查与研究,并通过对现有农田林网采取的不同责任制形式进行综合的利弊分析,从中探讨平原林业持续稳定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3.
《徐淮平原区农田林网建设工程技术标准》的制定及其应用推广梁波,葛成立(徐州市多管局徐州221003)农田林网是农田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减轻农业自然灾害,保障农作物高产稳产有显著作用,在平原农区的林业生产中占有主导地位。本文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农林复合经营的意义,分析了德州平原农区林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认为在以生产粮、棉为主的平原农区发展林业,实行农林复合经营是必然趋势;目前已经营造起来的综合防护林体系,是典型的农林复合经营形式。笔者还认为农林复合经营将是地少人多的平原农区农林生产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所谓平原绿化,就是指平原农区的林业建设。我国平原农区有600多个县,约3亿人口,6亿多亩耕地。建国38年来,特别是1978年以来,平原绿化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为了推动平原绿化更快更好的发展,我们对平原绿化的理论和实践的一些问题作些初步探讨。一、平原绿化的伟大实践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平原绿化大体经历了由四旁植树、沙荒造林,到兴建农田林网、农林间作和营造小片速生丰产林的发展过程,近儿年平原绿化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其主要特点是: 1.速度快。据统计,我国平原农区最集中的华北、中原8省市,近3年来新增农田林  相似文献   

6.
六十年代以来,我省平原地区以农田林网为主的平原绿化逐步发展起来,到八十年代中期,全省大多数平原县实现了农田林网化。1991年,全省94个平原县全部实现平原绿化初级达标,成为全国平原绿化达标县数最多的省。全省平原四旁树株数达13.6亿株,活立木蓄积量达到3424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以解放初期的1.5%提高到11%,初步形成了以农田林网为主体,以防护林带、农林间作、四旁植树、成片造林为主要内容的带网片点相结合的综合农田防护林体系。平原林业的发展,缓解了平原农区木材的供需矛盾,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平原农区多年来营造农田林网的试验研究和大量典型调查,结合本地科研成果及外地经验,提出了平原农区高级林网化的概念及标准,并总结出平原农区建立高级林网化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为平原农区营建高级农田林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论平原林业     
平原林业,亦可称谓平原农区林业(下同)。它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建国初期的五十年代,平原林业主要是“四旁植树”的形式,六十年代形成了第一个高潮。进入七十年代,由于农田林网和农林间作(主要是桐粮间作)的发展,平原林业开始由“四旁植树”迅速地转向“平原绿化”。经过八十年代的奋斗与实践,我们开始掌握了平原农区林业发展的规律,并初步把握了它发展的方向、路  相似文献   

9.
平原农区森林资源内部结构与功能的研究鲁法典,王彦文,谷建才(山东农业大学,泰安271018)(河北农大林学院,保定071000)平原农区森林资源是由农田林网、林粮间作、经济林、四旁树和片林组成。各组成部分在大农业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平原、丘陵广大农区和林区内条件好的荒山荒地,植树造林潜力大,见效快,各地应当采取有力措施,尽快地把这些地方绿化起来”。赵紫阳总理在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当前植树造林的重点,应该放在广大平原和丘陵地区”。这是极为重要的振兴林业的部署。最近,我们到山东、江苏两省就平原绿化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的情况看,近几年来,以农田林网为主体的平原绿化发展较快,成效显著。截至1982年,江苏省已有2000多万亩耕地实现了农田林网化,占可以实现农田林网化农田的三分之一强。全省林木总蓄积量为1586万立方米,而“四旁”植树和林网林木蓄  相似文献   

11.
建设平原农区生态林业,是平原绿化的高级阶段。平原农区实现农田林网和农林间作以后,还需要向科学化、合理化、效益化发展,需要在“以农为主,多种经营”的思想指导下,改变用材林为主的单一结构,调整农、林种植比例,探索农业、林业协调发展的结合点,使之“密度合理,以农为主,农林兼顾,提高效益”。睢县大部分村庄周围,都形成了面积不少的密林,群众称之为“围村过密林”,这些围村过密林突出存在的问题是缺乏统一规划,过于稠密,多者每亩达80多株,少者20多株,而且树种混杂,树龄不一,通风透光条件差,林木长势衰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平原农田林网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浙江省平原地区的特点,依照农作物对农田林网控制的要求,提出了平原农田林网化的规划设计原则、要求和浙江省的分区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3.
农田林网是平原地区重要的防护林形式,是平原社会林业的主要内容,对形成有利于农作物和牲畜生长繁育的环境,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各平原地区都在稳定粮食总产的情况下,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挤出大量耕地来发展优势经济型产业,诸如蔬菜、  相似文献   

14.
一、怀安县区域概况 怀安县县区境内农田林网基本形成,林网以小美旱杨树,柳树为主,林网多栽植在渠道两侧的堰埂之上。林粮间作以苹果或李子一农作物、地埂杏一农作物等形式为主。现已形成了一个林粮间作,林网庇护完善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并已取得较好的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豫东平原农林复合系统土壤有机碳时空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3、9、13、17 a农林间作和5、10、13 a农田林网2种模式的农林复合系统不同层次土壤中有机碳的时空特征及其与土壤pH值、全氦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3、9、13和17 a农林间作复合系统土壤各层的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随着农林间作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长;0~2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最高,为1.58~2.09 g·kg-1,而40~60 cm层的最低,为0.75~1.51 g·kg-1;5、10和13 a农田林网复合系统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农林间作复合系统有相似的变化规律;3个林龄的农田林网复合系统不同层次有机碳含量的分异表现都为0~20 cm土层(10.67~12.30 g·kg-1)20~40 cm土层(7.89~9.11 g·kg-1)40~60cm土层(6.21~7.60 g·kg-1);2种农林复合系统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pH值存在一定的线性负相关,与土壤全氮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赣榆县平原农区近20 a的农田林网营造技术调查研究,从规划设计、树种配置、管理措施及效益分析等方面系统地、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平原农区高标准农田林网营造技术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 平原农区造林是我国森林中一个重要类型,是林业布局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在以防护为主,兼顾用材的经营方针指导下,以农田林网为主体与道路、水渠、河川、村庄以及小城镇建设等工程设施互相结合,建立起带(林带)、网(林网)、片(成片林)、点(居民点)相互联系的人工林网,形成一个统一的综合体系和新的生物地理群落,并构成农林结合的农业景观,建立农田生态系统新的平衡,达到促进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同时,它可增加平原农区的森林覆被率,充别利用多块小面积的集中,建立速生丰产林基地,以提高平原农区木材自给的能力,缓和木材的供需矛盾,减轻老林区对木材供应的压力,有利于改  相似文献   

18.
<正> 毛白杨是河南省平原农田林网的主要造林树种,具有生长快、干形园满、通直、高大、冠幅小、材质优良、繁殖容易等特点。为加速我省平原农田林网建设,提高造林质量,使“适地适树”原则建立在更加可靠和科学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博爱县农田林网经营方案调查设计,根据农田林网的特点,利用数量化理论Ⅰ的混合模型,编制了农田林网毛白杨数量化立地质量评价表,并对编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博爱县农田林网形成后在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所产生的显著效益。总结了实现农田林网永续经营的具体方法。为平原地区农田林网的经营与管理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董福 《陕西林业》2001,(5):21-22
渭南平原面积大,黄、谓、洛三河穿境,渠路密布,营造农田防护林有着丰富的渠路资源。因而平原绿化是林业工作的重头戏,也是渭南林业的主战场。近年来,全市已实现林网化的农田面积达562.1万亩,占应建农田林网的82.5%;完成农林间作61.83万亩,占应建面积的50%;完成道路、渠坝、河堤绿化2万余公里,绿化率达80.1%,村庄林木覆盖率达66%,防田林网逐步恢复,平原绿化初级达标目标基本实现。初步形成以农田林网为主体,网、带、片相结合的区域性平原防护林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