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旱作地区保护性耕作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耕作制度,对保护农田、减少土壤风蚀和水蚀、防治沙尘暴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我国得到较快发展.介绍保护性耕作在我国推广应用情况,提出旱作地区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先进的现代农耕技术,宽甸县2005年开始实施保护性耕作。介绍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宽甸地区推广应用的现状,提出适合当地实际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并对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田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阐明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先进的现代农耕技术,宽甸县2005年开始实施保护性耕作。介绍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宽甸地区推广应用的现状,提出适合当地实际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并对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田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阐明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介绍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宽甸地区推广应用的现状,提出该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选择的依据,并对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田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阐明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宽甸地区应用的作用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概念和内涵,阐述了山西省长治市郊区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性耕作技术在长治市郊区的应用效果,提出了促进长治市郊区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保护性耕作在宽甸地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宽甸地区推广应用的现状,提出该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选择的依据,并对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田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阐明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宽甸地区应用的作用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保护性耕作技术已得到青海省各级组织的重视并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到2012年底,全省已累计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达8.07万hm2。保护性耕作技术逐步进入示范推广阶段,及时总结各地一些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对促进大面积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已趋完善,我国平作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已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为研究垄作区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提出了玉米产区和杂粮产区的一深两免耕作模式.通过与传统垄作耕作对比试验,其土壤含水量高于传统耕作条件下的含水量;平均地温在8:00时比传统耕作高,而在14:00和20:00时比传统耕作低,有利于作物生长;作物产量高于传统垄作区,实现了农民增收节支.  相似文献   

9.
保护性耕作具有防治农田水土流失、蓄水保墒、培肥地力等作用,对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在研究和分析国外先进保护性耕作做法经验的基础上,介绍我国保护性耕作推广应用情况,并从应用面积、应用范围、装备水平、技术模式和应用效果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指出保护性耕作发展过程中在农艺技术、机具性能、农民认识和投入保障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保护性耕作在适宜区域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涛  盛国成 《农业工程》2014,4(3):17-18
针对甘肃省中东部地区和河西地区保护性耕作特点,分析了技术模式、机具研发和推广应用措施等,对大力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