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西南桦人工林的林木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4、7和16年生西南桦人工林林木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的分析结果表明:其林分林木个体间胸径的极差分别达8.30 cm、13.60 cm和15.00 cm;7年生林分林木个体间的材积极差为0.13692 m3。聚类分级结果,4、7和16年生林分林木的组间胸径极差分别达6.17 cm、12.82 cm和12.90 cm;7年生林分林木的组间活立木蓄积量极差达45.86012 m3/hm2。揭示了用实生苗营造的西南桦人工林其林木个体间强烈分化及其早期表现的客观存在,据此提供了对西南桦进行遗传改良和早期优良无性系选育的信息,同时也预示着西南桦无性系林业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桂西北秃杉人工林的生长特性,以广西南丹县山口林场20年秃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解析木法测定其生长规律。结果表明,秃杉在桂西北具有较强的生长适应性,20年平均胸径、树高和蓄积量分别达到19.0 cm、17.3 m、0.235 2 m3;秃杉造林初期生长较慢,其树高和胸径平均生长量均在10年生时达到峰值,此后开始下降但仍然保持较高的年生长量。其材积生长在12年生时进入速生期,至20年生时,仍然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3.
桂西南地区黑木相思生长规律、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标准地平均木树干解析法对桂西南地区9年生黑木相思人工林的生长规律、生物量、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木相思人工林树高、胸径的生长高峰期出现在2~4年生时,树高、胸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相交年龄分别是在4、5年生,材积的数量成熟期在8年生以后。9年生时,胸径(带皮)、树高、单株材积、立木蓄积分别为14.9 cm、15.8 m、0.13368 m3、189.15 m3.hm-2;平均木单株各器官的生物量所占比例大小分别为树干枝根干皮叶,干材所占比例达到58.18%;乔木层总生物量为173.32 t.hm-2,净生产力为19.26 t.hm-2.a-1。  相似文献   

4.
楠木人工林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四川农业大学实习林场50~58年生的楠木人工林实验样地数据和树干解析资料,研究楠木人工林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14年生楠木人工林的树高连年生长量达到最大为0.63 m,20年生时树高的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为0.57 m,与树高的连年生长量曲线相交;16年生时胸径的连年生长量最大为0.64 cm,22年生时胸径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为0.56 cm,与胸径的连年生长量曲线相交;54年生时材积的平均生长量最大为0.008 9 m~3,与材积的连年生长量曲线相交,此年龄可认为是楠木的数量成熟年龄;楠木人工林的树高、胸径、材积与树龄之间的生长关系可用三次多项式y=a_0+a_1t+a_2t~2+a_3t~3(y表示树高、胸径、材积,t表示树龄,a_0、a_1、a_2、a_3分别为模拟曲线的系数)描述,其适合优度99%.  相似文献   

5.
广西望天树优树选择标准和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现有望天树林分状况基础上,分析望天树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的生长特性,实测了5个县150株望天树的数量性状、质量性状和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望天树天然次生林年均生长量标准线分别为:3135龄级:树高≥0.81m,胸径≥0.82cm;3635龄级:树高≥0.81m,胸径≥0.82cm;3640龄级:树高≥0.79m,胸径≥0.85cm;4140龄级:树高≥0.79m,胸径≥0.85cm;4145龄级:树高≥0.74m,胸径≥0.89cm;4645龄级:树高≥0.74m,胸径≥0.89cm;4650龄级:树高≥0.73m,胸径≥0.90cm。(2)人工林采用"5株优势木对比法",其优树选择标准为:树高≥优势木平均树高的13%、胸径≥优势木平均胸径的14%、材积≥优势木平均材积的51%。(3)共选出优树18株,其中,天然次生林10株,人工林8株。旨在为望天树的遗传改良和创新利用奠定科学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10年生连香树人工群落平均个体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0年生连香树人工群落平均木个体的地径、胸径、树高、材积和生物量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为:10年生连香树人工群落平均木的带皮地径、带皮胸径、树高、带皮材积和生物量分别为12.07cm、7.79cm、6.82m、0.017869m^3和47000g;其平均生长量分别为0.418cm/a-1.146cm/a、0.073cm/a-0.721cm/a、0.451m/a-0.708m/a、0.000041m^3/a-0.001576m^3/a和2.5g/a-4700.0g/a;其连年生长量分别为0.550cm/a-1.195cm/a、0.325cm/a-1.250cm/a、0.330m/a-1.330m/a、0.000119m^3/a-0.0001835m^3/a和157g/a-14673g/a。材积和生物量生长高峰期在第8-9年龄、树高生长高峰期在第4-5年龄、地径的在第6-7年龄、胸径的在第5-6年龄。  相似文献   

7.
白龙江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过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白龙江林区20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进行了33块样地调查,并对35株样本进行了树干解析,以研究其生长过程。结果表明:(1)6-10年分别是胸径和树高的速生期;胸径高峰值出现在第8年(1.11cm),树高高峰值出现在第7年(0.87m);胸径和树高的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分别相交于14年。(2)建立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树高、材积、生长率、形数的数学模型,并经对胸径、树高、材积生长进行模拟得出,它们符合理查得(Richards)生长曲线。(3)18年生材积生长量比云杉、华山松、油松3个树种的材积生长量高2倍以上,生长速度的次序为:落叶松>华山松>油松>云杉。  相似文献   

8.
在普文林场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山桂花人工林,应用标准木树干解析法,对14年生山桂花人工林开展生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4年生山桂花人工林平均胸径14.10 cm,平均树高16.40 m,密度1 140株/hm2,林分蓄积量达144.78 m3/hm2。林木胸径生长分化在2~3年即开始,5年生以后差别更加增大,树高生长的分化在14年生时仍不明显,表现出速生特性,林分密度调整可从5年生时开始。林中优势木树高比平均木高5.25 m,胸径比平均木大6.70 cm,单株材积为平均木的3.10倍,说明山桂花优树选择有较高的增益。胸径与材积回归曲线方程为V=0.116 439-0.020 579 D+0.001 449D2,树高与材积回归曲线方程为V=2.342 4-0.290 614 H+0.009 286H2。  相似文献   

9.
对一平浪煤矿林场大叶桉人工林标准地调查和树干解析的结果表明该地大叶桉人工林的树高、胸径、材积的生长量比低海拔热量充足地区小。其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分别以4~12年、2~8年和4~14年最快,总平均生长量分别为0.78cm、1.03m和0.0029m3,连年生长量分别在5年、3年和8年左右达到高峰,平均生长量分别在7年、5年和10年左右达到最大值。材积的数量成熟龄为10年。大叶桉人工中幼林林木的直径、树高、断面积和材积的分布近似正态分布,各因子间存在着相互对应关系,当自然径阶为1时,相对树高、相对断面积和相对材积也接近或等于1。大叶桉人工林的材积与断面积成直线相关关系,其形高可视为1个常数,占蓄积量95%左右的林木相对形高接近于1。  相似文献   

10.
《福建林业科技》2015,(4):33-36
以广西南宁市10年生灰木莲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生长过程和生物生产力特征。结果表明:110年生灰木莲人工林平均胸径(去皮)、树高、单株材积分别达到13.4 cm、12.9 m、0.0909 m3;灰木莲树高和胸径生长均以前6 a最快,随后随林龄的增长而下降;材积生长在10年生时仍未达到峰值。210年生灰木莲人工林林分生物量为104.73 t·hm-2,其中乔木层、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生物量依次为93.54、0.24、10.95 t·hm-2,分别占89.31%、0.23%、10.46%。林分乔木层年净生产力为11.80 t·hm-2·a-1,不同器官净生产力大小顺序为树干、树叶、树根、树枝、树皮。  相似文献   

11.
桂西南地区擎天树人工林生长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树干解析的方法对桂西南地区擎天树人工林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2年生擎天树人工林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为23.1 m、23.4 cm0、.516 53 m3。树高、胸径连年生长曲线和平均生长曲线均出现多次相交,且变动幅度剧烈,连年生长量在24年前后均出现明显的下降过程。而材积的变动幅度相对要小,在数量上还未达到成熟。胸径的高生长期、低生长期与树高的年份基本一致,反映了从西双版纳地区引种的擎天树在桂西南地区生长对当地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所拟合的生长预测模型具有很高的精确度,其中,树高、胸径的最优生长模型是理查德模型,材积最优生长模型为考尔夫模型。  相似文献   

12.
对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ulla)与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不同混交处理3a生林分生长调查结果表明:在相同密度1727株/hm2时,尾叶桉纯林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为9.27cm,14.50m,0.0514m3,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以1∶1.6比例混交,尾叶桉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为13.50cm,15.97m,0.1098m3,比纯林高45.6%,10.1%,113.6%;纯林和混交林林分每公顷蓄积分别为88.83m3和98.00m3,混交林比纯林高10.3%。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不同混交处理林木胸径、树高、材积生长及径高比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明马尾松人工林的生长规律,在桂西北乐里林场设置了3个固定样地,对马尾松人工幼林(4~11a生)的胸径、树高等进行了连续8年的监测研究,得出如下结果:1)胸径逐年总生长为5.50~12.27cm,与林龄的关系式为YDBH/cm=3.9383Ln(X林龄)+3.7132,连年生长和年平均生长分别为0.77~2.23cm和1.10~1.31cm。2)树高逐年总生长为3.53~11.73m,与林龄的关系式为YH/m=1.2186 X林龄-1.5443,连年生长和年平均生长分别为0.73~1.47m和0.88~1.08m。3)林分逐年总蓄积量为6.5~137.8m3/hm2,与林龄的关系式为YV/m3/hm2=0.0932X3.1119林龄,连年生长和年平均生长分别为5.0~25.0m3/hm2和1.6~12.5m3/hm2。研究充分说明,该区马尾松人工幼林生长较为缓慢,林分蓄积量较低。  相似文献   

14.
不同坡位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下属的孟滦林场的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借助Excel和ForStat统计分析软件,分析不同坡位华北落叶松树高、胸径以及材积变化规律,以掌握树木个体生长的基本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各生长因子在生长过程中都会出现二次生长,树高和胸径的连年生长量在10年达最大值,而材积连年生长量在20年达最大值,在25年各因子同时出现二次生长。华北落叶松平均树高生长量最大为0.7m,平均胸径生长量最大为0.78cm,平均材积生长量为0.00629m^3。  相似文献   

15.
对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1994年营建的杉木无性系测定林的生长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16年生时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为13.19 m、14.59 cm、0.1339 m3;无性系树高、胸径、材积重复力达0.6873以上,生长性状受到中等强度的遗传控制。以16年生时材积为指标选出4个速生无性系,平均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分别为14.30 m、16.30 cm、0.17696 m3,遗传增益均值分别为13.03%、12.26%、33.26%。  相似文献   

16.
对西双版纳景洪市景哈试验点团花与马占相思混交林4年生的统计分析证实,团花纯林树高年均生长量为2.73 m,是混交林树高的1.26倍,纯林胸径年生长量为3.24 cm,是混交林胸径的1.44倍.混交林伴生树种马占相思对团花树高和胸径的生长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7.
对九峰试验林场的辐射松、马尾松、长叶松及晚松人工林生长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 :长叶松生长最慢 ,而不宜大面积发展 ;辐射松、马尾松与晚松均表现较好 ,且辐射松与晚松材积生长速率高于马尾松 ,至 2 2a后 ,辐射松材积的生长速率将超过晚松 ;辐射松 4a时胸径连年生长量最大 ( 1 85cm) ,树高速生期为 1 2~ 1 6a,材积速生期为 1 4~ 1 7a,数量成熟龄在 40a之后 ;马尾松 4a时胸径连年生长量达最大 ( 1 30cm) ,1 3a树高连年生长量达最大 ( 3 5 0m) ,材积连年生长量 2 8a最高 ( 0 0 1 60 1m3) ,数量成熟龄为 35~ 40a ;晚松胸径连年生长量在第 3年达最大 ( 1 85cm) ,平均生长量 9a时达最大 ( 1 0 8cm) ,树高速生期为 3~ 8a ,材积速生期为4~ 1 5a ,数量成熟龄为 2 5a。  相似文献   

18.
洞庭湖区不同立地杨树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洞庭湖区的岳阳市君山区、沅江市、临澧县、常德市鼎城区,选择2008年春造林的杨树人工林,按平原、滩地、丘陵平地与丘陵坡地4种立地类型设立标准样地,对洞庭湖区不同立地杨树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平原、滩地、丘陵平地、丘陵坡地等4种立地,6年生杨树林的年均树高生长量分别为2.8m、2.3 m、2.6 m、1.5 m,年均胸径生长量分别为2.6 cm、2.6 cm、2.3 cm、1.9 cm,年均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为0.024 0 m3、0.018 0 m3、0.018 0 m3、0.006 3 m3,年均单位面积蓄积生长量分别为20.0 m3/hm2、15.5m3/hm2、15.5 m3/hm2、7.8 m3/hm2;4种立地以平原地的杨树生长最好,并且立地条件越好,杨树进入快速生长期也越早;在平原,6年生杨树的胸径生长已经因林分过密而放缓,但树高、单株材积、单位面积蓄积生长量都还处于快速生长期。  相似文献   

19.
于2004年在龙山县八面山海拔1 200 m地段用1年生华榛实生苗造林,2013年调查造林成效。结果表明:11年生华榛人工林植株保存率84.4%;平均树高6.68 m,树高生长量0.61 m/年,变异系数11.8%~20.6%;平均胸径7.18 cm,胸径生长量0.65 cm/年,变异系数11.4%~32.1%;冠幅面积8.16 m2/株,变异系数68.1%;11年进入初果期,结实率8.1%。分析认为,华榛造林易成林,适宜八面山规模化栽培。光照是影响华榛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