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安豆203,2016年通过山东省审定,2017年在河南省开展引种试验。在濮阳、洛阳、许昌、黄泛区和南阳5个试验点的产量分别为165.68 kg/667m~2、200.55 kg/667m~2、147.42 kg/667m~2、172.70 kg/667m~2、185.20 kg/667m~2,分别较对照豫豆22增产6.08%、13.06%、39.54%、11.40%、11.20%,增产点率达到100%。各承试单位通过对安豆203的田间观察、室内考种及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认为:安豆203是一个中早熟、高产、抗逆、籽粒较大,成熟时不裂荚,落叶完全,综合性状优良的大豆品种,非常值得在河南引进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不同栽培调控措施对马铃薯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马铃薯》2017,(3):144-148
通过播期、密度及栽培试验,分析不同播期、密度及栽培调控措施对马铃薯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5月5日结合3 200株/667m~2播种,能够提高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2年平均产量达到1 517.5 kg/667m~2,产值为1 521.8元/667m~2;覆膜栽培方式平均产量为1 830.6 kg/667m~2,产值为1 831.7元/667m~2,较露地栽培方式提高270.6元/667m~2;马铃薯套种萝卜产值达到1 663.2元/667m~2,较不套种模式提高263.9元/667m~2。说明5月5日覆膜播种配套间套作栽培技术在甘肃省陇东地区能够促进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验证新美洲星、噻呋酰胺、枯草芽孢杆菌三种药剂单用和混用对水稻纹枯病的防病和增产效果,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从防病效果上看,喷施噻呋酰胺20 g/667 m~2+新美洲星100 mL/667 m~2发病率最低为12.1%,防治效果最好为89.6%,其次是喷施噻呋酰胺20 g/667 m~2,发病率最低为12.9%,防治效果最好为89.3%。从产量上看,与清水对照相比,喷施枯草芽孢杆菌25 g/667 m~2+新美洲星100 mL/667 m~2增产效果最好,增产31.5 kg/667 m~2,增产5.9%,其次是喷施噻呋酰胺20 g/667 m~2+新美洲星100 mL/667 m~2,增产25.9 kg/667 m~2,增产5.0%,其它处理增产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对水稻喷施中科牌农用微生物菌剂与灭活基质、常规施肥、喷施清水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孕穗期喷施中科牌农用微生物菌剂,可使单位面积成穗数增加,结实率提高,千粒重增加,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产量为566 kg/667 m~2比清水对照增产74 kg/667 m~2,增产率15%,比常规区增产52 kg/667 m~2,增产率10.1%,比灭活基质区增产36 kg/667 m~2,增产率6.8%。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单株、双株、三株栽培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单株栽培秧苗健壮,叶色较绿,带蘖率86.3%,发根力为2.8条,充实度为0.318g/cm;单株栽培产量达513.64kg/667m2,较双株和三株栽培分别增产26.68kg/667m2、53.36kg/667m2。  相似文献   

6.
为了给高产栽培提供试验依据,以不同旱作类型的春小麦高产(≥350kg/667m~2,呼盟;≥200kg/667m~2,赤峰)为目标,通过四因素最优组合设计试验,以对春小麦生育影响较大的基本苗数、施磷量、施钾量、施氮量四项主要农艺栽培措施为决策变量,以产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内蒙古不同旱作区春小麦主要农艺栽培措施与产量关系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数学模型,通过频数寻优,定量化提出了不同旱作地区春小麦实现高产的综合农艺栽培措施优化方案。即施磷量、施钾量、施氮量和基本苗在呼盟地区分别为4.02~4.70 kg P_2O_5/667m~2、3.26~4.39 kg K_2O/667m~2、3.66~4.80 kg N/667m~2和45.3×10~4~47.8×10~4株/667m~2;赤峰地区则分别为5.13~5.74 kg P_2O_5/667m~2、3.50~4.02 kg K_2O/667m~2、7.49~8.86 kg N/667m~2和3.06×10~4~32.2×10~4株/667m~2。  相似文献   

7.
通过选用常规粳稻、杂交粳稻和杂交籼稻三种不同类类型水稻品种,分别设置钵苗机插株距12、14、16、18 cm四种不同移栽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常规粳稻以株距12 cm产量最高,为671.9 kg/667 m~2;杂交粳稻以株距18 cm产量最高,为737.0 kg/667 m~2;杂交籼稻以株距14 cm产量最高,为681.4 kg/667 m~2。目前钵苗机插方式十分有利于中、大穗型杂交粳稻或杂交籼稻高产或超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8.
开展硅钙肥对水稻的生育性状及产量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硅钙肥对水稻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使用本地常规硅肥相对于对照产量略有提高,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施用硅钙肥5 kg/667 m~2产量最高,为483 kg/667 m~2,较对照增产5.7%,增效益59.8元/667 m~2。  相似文献   

9.
进行水稻测土配方个性化施肥,探讨其对水稻的增产和化肥减量使用上的影响。结果显示:个性化施肥下,水稻产量比常规施肥区增产20.2 kg/667 m~2,节约肥料12.7 kg/667 m~2(折纯),节约成本59.6元/667 m~2,增产带来的收益增加54.5元/667 m~2,合计节本增效114.1元/667 m~2,该示范区120 hm~2,共节本增效20.54万元。  相似文献   

10.
于2009年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开展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法不同栽植方式小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抛栽和品字形移栽的水稻返青快、分蘖早,且在分蘖盛期和灌浆期根系发达并具有较强活力:栽植方式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依次为每667m~2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品字形移栽和抛栽分别比对照(常规手插)每667m~2增产81.22kg和41.60kg,增幅分别达15.46%和7.92%。  相似文献   

11.
在大田条件下,以强筋小麦品种郑麦9023和豫麦34、中筋小麦品种豫麦18以及弱筋小麦品种豫麦50为试验材料,采用10、15和20 kg/667m2三种施氮水平,研究了氮肥用量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籽粒灌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施氮处理中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籽粒灌浆过程均呈“S”型变化,但模型参数因氮肥用量而不同。郑麦9023和豫麦18的各项灌浆参数均表现为15 kg/667m2>20 kg/667m2>10kg/667m2;豫麦34籽粒灌浆持续期、理论最大粒重、最大灌浆出现时间、有效灌浆持续期、有效灌浆持续期增加值、有效灌浆持续期灌浆速率均表现为15 kg/667m2>20 kg/667m2>10 kg/667m2,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表现为20 kg/667m2最大,15 kg/667m2次之,10 kg/667m2最小。豫麦50籽粒灌浆持续期、有效灌浆持续期以20 kg/667m2最长,15 kg/667m2次之,10 kg/667m2最小;最大籽粒灌浆出现时间、最大灌浆速率、有效灌浆持续粒重增加值、有效灌浆持续期灌浆速率以15 kg/667m2最高(早),20 kg/667m2次之,10 kg/667m2最低(晚);而理论最大粒重、平均灌浆速率则表现为10 kg/667m2>15 kg/667m2>20 kg/667m2。同时,郑麦9023、豫麦18和豫麦34粒重与各灌浆参数均呈正相关,郑麦9023粒重与籽粒灌浆持续期、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与有效灌浆持续期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豫麦18粒重与最大灌浆速率和有效灌浆持续期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与平均灌浆速率之间达显著水平;豫麦34粒重与籽粒灌浆持续期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豫麦50粒重与籽粒灌浆持续期呈负相关,与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有效灌浆持续期和有效灌浆持续期灌浆速率均呈正相关,差异均不显著。豫麦18和豫麦34在15 kg/667m2下产量最高,且差异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郑麦9023和豫麦50在20 kg/667m2下产量最高,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水稻优化施肥技术主要依据土壤供肥能力和水稻的目标产量来确定N、P、K肥的总用量,利用叶龄来确定水稻生育期,在主要生育期,根据叶色卡的数值确定N肥追施量,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水稻高产群体各个时期对养分的需求,达到目标产量。超高产试验(SSNM_2)达到716.7 kg/667 m~2,比农民习惯施肥增产173.8 kg/667 m~2,增加效益234.3元/667 m~2。  相似文献   

13.
水稻应用不同壮秧剂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对6个品牌壮秧剂产品进行了试验对比,结果表明供试的6个壮秧剂品种均能较好的防治水稻苗期病害,达到调酸育壮苗的目的,其中沃必达、硫酸锌及沃尔壮等几个品牌的壮秧剂产品,效果稍好。施用沃必达的处理产量最高,为559 kg/667 m~2;其次为硫酸锌555 kg/667 m~2。  相似文献   

14.
水稻应用配方肥料试验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娟 《北方水稻》2011,41(2):44+59
选用水稻品种辽河5号进行了配方肥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施用配方肥与当地常规施肥相比增产73.4 kg/667 m2,增加效益136.8元/667 m2,最佳施肥量为N-16.9 kg/667 m2、P2O5-4.0 kg/667 m2、K2O-6.4 kg/667 m2。  相似文献   

15.
高海拔稻田养鱼与常规粳稻新品种选择试验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往试验的基础上,结合稻田养鱼的成功经验,通过不断完善试验方案,在高海拔养鱼稻田开展了粳稻新品种选择试验。结果为,养鱼稻田新品种比较试验田稻谷产量575.1 kg/667 m^2,鱼产量40.6 kg/667 m^2,周边非养鱼稻田稻谷产量645.2 kg/667 m^2,试验田稻谷价高,养鱼增收1497.3元/667 m^2。  相似文献   

16.
2005年在江苏武进水稻超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攻关。试验实施前,针对武进试验点粳稻新品种武运粳7号生育规律、产量形成特性,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运用精确定量栽培的技术原理,以产量800 kg/667 m~2为目标设计栽培方案,包括穗粒结构、播栽期、栽插基本苗数、氮肥用量与运筹比例等关键栽培技术进行了定量化设计,并在试验过程进行了严格的实施。结果表明,试验保证了武运粳7号超高产量潜力的表现,平均产量达803 kg/667 m~2。  相似文献   

17.
臧兴旺 《北方水稻》2009,39(4):22-24,39
在常规施化肥基础上对稻秸及不同用量还田、稻草造肥及不同用量还田、高茬还田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处理区产量均高于对照,处理4的产量最高,为568.2 kg/667 m2,处理3的产量次之,为550.7 kg/667 m2。处理4的成本增加51元/667 m2,增收70.5元/667 m2,处理3的成本增加30元/667 m2,增收60元/667 m2;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两系杂交小麦品种的高产优质栽培措施,就两种密度(6万及12万基本苗/667m~2)、3种施氮量水平(5、10、15 kg N/667m~2)及其互作对绵杂麦168部分品质性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密度与施氮量对容重、密度对弱化度、密度与施氮量互作对形成时间的影响不显著外,密度与施氮量及其互作对降落数值、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稳定时间,密度与施氮量互作对容重,密度与施氮量对形成时间,施氮量及密度与施氮量互作对弱化度的影响都达到极显著水平;除吸水率与降落数值外,密度为6万基本苗/667m~2的品质性状优于密度为12万基本苗/667m~2的.无论是在低用种量(6万基本苗/667m~2)或者常规用种量(12万基本苗/667m~2)下,绵杂麦168的各品质性状均有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改善的趋势,绵杂麦168各品质性状(除吸水率、湿面筋含量外)在施氮量为15 kg N/667m2下都能达到中筋小麦标准.同时对各品质性状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弱化度与其余品质性状都呈极显著负相关;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这五个性状间互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综合考虑用种成本、产量与品质等因素,绵杂麦168的高产优质栽培应在配合其他栽培措施的基础上,以密度6万基本苗/667m~2、施氮量15 kg纯氮/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19.
为更有效的防治水稻稻瘟病和褐变穗,特进行此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最好的药剂为2%加收米液+3.5%多抗霉素+25%咪鲜胺,并通过降低此类病害的发病率达到增产的目的,采用2%加收米液+3.5%多抗霉素+25%咪鲜胺的处理实际产量为658.9 kg/667 m~2,较空白对照增产10%。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的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影响。为明确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马铃薯加工品种‘大西洋’为试验材料,设5个密度处理,试图找出合适的种植密度。5100株/667m2处理马铃薯地上部与地下部生物量最高为106.57和156.58 kg/36m2,此时地下部与地上部生物量比达到最小,为1.47。5100株/667m2处理块茎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为2710 kg/667m2,此时经济效益为3504元/667m2。5400和4800株/667m2处理产量分别为第二与第三,分别为2418和2277 kg/667m2,此时经济效益分别为3033与2888元/667m2。5100株/667m2处理干物质与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20.41%和14.61%。研究表明,当地‘大西洋’的种植密度以5100株/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