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7 毫秒
1.
采用代谢组学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单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对铁棍山药和太谷山药的代谢成分进行分析,以期为山药的功能评价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利用Masslynx软件能将铁棍山药和太谷山药正离子模式下检测到的代谢物进行很好的分组,这表明,铁棍山药和太谷山药代谢物差异较大;进一步对其差异代谢物质进行S-Plot分析,发现有8种差异代谢物质,通过数据库比对,其中3种为植酸、麦角甾醇和豆固醇,分别属于酸类和醇类,有5种代谢物需要进一步鉴定。由此可见,通过对山药代谢物的差异化分析,可以对山药的药效属性进行评估,这为保持山药的地道性提供了重要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2.
5个山药品种资源的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比较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对 4个山药栽培品种太谷山药、铁棍山药、花籽山药、日本白山药和 1个野生山药资源进行了农艺性状调查 ,结果表明 ,花籽山药生长势强 ,产量最高 ;其次是日本白山药 ;太谷山药生长势和产量水平中等 ;嵩县野山药产量水平居中等 ,生长势强 ;铁棍山药生长势较弱 ,产量水平最低。营养品质测定结果表明 ,铁棍山药的可溶性总糖、淀粉、粗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均表现最高 ,分别比其他 4个品种高 12 .8%~ 2 96 .8% ,5 9.7%~ 85 .8% ,5 5 .4 %~ 10 8.7% ,114 .3%~2 0 8.8% ,74 .8%~ 135 .7% ,品质最好 ,且含水量最低 (71.8% ) ;太谷山药的淀粉、粗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略高于日本白山药、花籽山药和嵩县野山药 ,但可溶性总糖含量最低。因此 ,可利用上述品种资源的优良性状 ,采用常规杂交和细胞工程技术 ,对现有的栽培品种进行改良 ,以选育出优质、高产、抗病的山药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比较青树坪山药、铁棍山药、白玉山药淀粉性质的差异.【方法】以青树坪山药、铁棍山药和白玉山药为原料,用碱法提取淀粉,测定了3个样品的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含量,并比较分析了淀粉性质的差异.【结果】3种山药的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的含量之间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铁棍山药淀粉的透明度明显低于青树坪山药和白玉山药,且3种山药淀粉的透明度之间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3种山药淀粉的沉淀体积随着时间的延长,都呈现下降趋势;在相同时间里,3种山药淀粉糊液的凝沉性变化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凝胶能力强弱依次为铁棍山药>青树坪山药>白玉山药;3种山药淀粉的溶解度相对较低,最高值未达到20%,但3种山药淀粉在不同的温度时相差较大.3种山药淀粉的膨润力最低值在40%左右,最高值将近80%,且随温度的变化相对较小;3种山药淀粉的冻融稳定性依次为白玉山药>青树坪山药>铁棍山药,青树坪山药与铁棍山药,青树坪山药与白玉山药淀粉的冻融稳定性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青树坪山药、铁棍山药、白玉山药3种山药品种的淀粉性质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4.
不同产地山药主要生化成分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产地山药(江西瑞昌山药、河南铁棍山药、江西南城淮山药)的蛋白质、脂肪、多糖、氨基酸和淀粉等主要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不同产地的山药成分类型基本一致,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多糖和18种氨基酸(包括人体必需8种氨基酸)。  相似文献   

5.
3种不同类型山药品种的性状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3种不同类型山药品种紫山药、铁棍山药、白山药的性状差异。结果表明:3种山药均富含淀粉,淀粉颗粒形状及尺寸不一,铁棍山药所含淀粉颗粒尺寸相对较小;相比铁棍山药,紫山药和白山药的红外谱图和X射线衍射图中的特征峰基本一致,但白山药结晶度最高,为16.5%;铁棍山药熔融热焓值为(12.97±0.15)J/g,是紫山药的1.1倍、白山药的1.4倍。综上所述,3种山药在微观形貌、结晶性、热学性质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3种不同类型山药品种紫山药、铁棍山药、白山药的性状差异。结果表明:3种山药均富含淀粉,淀粉颗粒形状及尺寸不一,铁棍山药所含淀粉颗粒尺寸相对较小;相比铁棍山药,紫山药和白山药的红外谱图和X射线衍射图中的特征峰基本一致,但白山药结晶度最高,为16.5%;铁棍山药熔融热焓值为(12.97±0.15)J/g,是紫山药的1.1倍、白山药的1.4倍。综上所述,3种山药在微观形貌、结晶性、热学性质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7.
山药品种资源白涩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 36个山药品种资源进行了田间白涩病接菌鉴定 ,结果表明 ,采自河南省栾川县的野山药对白涩病免疫 ,采自偃师、嵩县、修武县云台山的 5份野山药 ,及栽培品种铁棍山药和日本圆山药表现高抗。沁阳野山药等 9份材料表现中抗 ,其余 1 9份材料表现为中感和高感 ,其中包括当前生产上的主要栽培品种如太谷山药。  相似文献   

8.
李方良  梁潇  张凤银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678+21703-21678,21703
[目的]比较佛掌山药和铁棍山药主要营养成分,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方法]用常规方法测定佛掌山药和铁棒山药的干物质、矿物质、氨基酸、蛋白质、可溶性糖以及粗纤维含量。[结果]佛掌山药的干物质、磷和钾的含量分别比铁棍山药高7.0%、19.5%和26.0%,而铁棒山药铁、钙和锌的含量分别比佛掌山药高4.0%、7.8%和7.3%;佛掌山药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以及婴儿发育的必需氨基酸、蛋白质及可溶性糖的含量均高于铁棍山药,而粗纤维含量低于铁棍山药。[结论]佛掌山药的营养价值高于铁棍山药。  相似文献   

9.
山药多糖(Rhizoma dioscorea polysaccharide,RDP)的提取、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等对山药多糖的深度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近年来有关山药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山药多糖的提取方法有热水浸提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酶法、超声波-酶辅助提取法;含量测定方法有苯酚-硫酸法和蒽酮-硫酸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离纯化方法有离子交换树脂法、凝胶过滤柱色谱法。不同提取和分离纯化方法之间存有利弊,建议科研工作者对自身研究的目的、条件及研究结果对其合理选择;RDP的生物活性研究虽已取得一定进展,但更多局限于RDP粗提物,对于开发更多符合临床需求的药物制剂及相关保健产品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运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山药中挥发性成分,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选用70μm PDMS/DVB(聚二甲氧基硅烷/二乙烯基苯)涂层纤维头,样品在50℃恒温水浴中萃取1 h,250℃下脱附2 min,在非极性柱TG-5MS上分离,共分离并鉴定出3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烷烃类8种、醇类8种、酸类1种、酯类7种、酮类2种、酚类2种、醌类1种、醛类1种。4-羟基丁酸(25.62%)和乙基卡必醇(32.52%)是山药中最主要的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11.
铁棍山药PPO的最适底物、热稳定性及褐变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铁棍山药多酚氧化酶(PPO)的最适底物、热稳定性及不同抑制剂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铁棍山药PPO最适底物为邻苯二酚;在较低温度(20~40℃)下其PPO能保持较稳定的活性,较高温度(40~80℃)下其活性快速下降,80℃下保温10 min,PPO活性几乎为零;抑制剂对PPO活性的抑制效果依次为:L-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盐酸盐>植酸>柠檬酸。  相似文献   

12.
铁棍山药水溶性粗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凤  程道梅  金虹  舒晓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556-4557
[目的]研究铁棍山药水溶性粗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总多糖含量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经正交试验优化了山药水溶性粗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并对提取的粗多糖进行了初步纯化。[结果]最适工艺条件为12∶0的料水比、100℃提取3 h,在浓度90%乙醇体系中沉淀;该条件下的总糖含量达到了1.40%。[结论]该研究可为铁棍山药的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铁棍山药POD特性及褐变抑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铁棍山药为试材,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与其褐变相关的过氧化物酶(POD)的特性以及抑制剂对POD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铁棍山药POD对愈创木酚的最适反应pH为5.0,温度为50'℃,在80℃下温育5 min基本失活,酶促反应的最佳底物为愈创木酚,且最适浓度为0.04 mol/L,Km值为 0.012mol/L;L-半...  相似文献   

14.
铁棍山药片护色工艺与无硫护色剂的筛选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了解决铁棍山药片加工过程中的褐变问题,寻找安全有效的无硫护色剂,在对其护色工艺(厚度及处理方式)研究的基础上,以柠檬酸、乙酸、植酸、次氯酸钠、EDTA二钠、氯化钙对铁棍山药片进行单一和复合护色处理,并研究其护色效果。结果表明:经0.25%柠檬酸+0.1%植酸+0.25%氯化钙处理的山药片感官质量最好,可替代含硫护色剂,护色工艺关键是将铁棍山药切成2mm左右厚的薄片,室温下在含0.25%柠檬酸和0.1%植酸的溶液中浸泡2h后,放入0.25%氯化钙溶液中浸泡1h,40℃烘干。  相似文献   

15.
植物生长延缓剂多效唑和比久对怀山药离体保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找怀山药种质资源缓慢生长离体保存的有效方法,以铁棍山药、47号山药和B号山药为试材,研究了植物生长延缓剂多效唑(PP333)和比久(B9)对其试管苗在常温(25℃)和低温(4℃)下的保存效果。结果表明:常温和低温下,PP333、B9均可延缓各怀山药试管苗的生长,PP333的保存效果优于B9的,低温的保存效果优于常温的。在MS+KT 2mg/L+NAA 0.02mg/L培养基上,铁棍山药、47号山药和B号山药低温保存的适宜PP333质量浓度分别为5.0mg/L、2.5mg/L、1.0mg/L,在此条件下,各怀山药无需继代可保存6个月,保存6个月的存活率分别为100%、100%、95%。在试验范围内,怀山药种质资源缓慢生长离体保存的有效方法为:将不同怀山药带芽节段接种在添加各自适宜质量浓度PP333的MS+KT 2mg/L+NAA 0.02mg/L培养基上,常温下培养7d,再转入4℃低温、自然光下保存。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广丰千金薯驯化移栽苗的耐旱生理机制,测定了干旱胁迫下广丰千金薯驯化移栽苗的多项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50和100 g·L-1 PEG-6000可显著促进广丰千金薯移栽驯化苗的生物量和根冠比,而150和200 g·L-1 PEG-6000则显著减少其生物量和根冠比。当PEG-6000浓度为50和100 g·L-1,其叶片相对含水量、气孔开度、Tr、Fo、Fv/Fm、ΦPSⅡNPQ和ZR含量无显著变化,叶绿素含量、气孔密度、Pn、Gs、Ls、WUECUEFm、Fv/Fo、Fv'/Fm'、qP、GA3和ABA含量显著增加,Ci显著下降。当PEG-6000浓度达到150和200 g·L-1,其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气孔开度、Pn、Gs、Ls、Tr、WUECUEFo、Fm、Fv/Fo、ΦPSⅡFv'/Fm'、Fv/Fm、qP、GA3、ZR和IAA显著下降,气孔密度、Ci、NPQ和ABA含量显著增加。在干旱胁迫下,广丰千金薯移栽驯化苗叶片ZR/ABA和ZR/IAA随着PEG-6000浓度的增大而显著下降,而ABA/(IAA+GA3+ZR)则随PEG-6000浓度的增大而显著提高。在干旱胁迫下广丰千金薯移栽驯化苗叶片倍性稳定,但当PEG-6000浓度达到200 g·L-1,电泳图谱上出现了明显的DNA ladder。因此,广丰千金薯驯化移栽苗能适应一定程度的干旱胁迫,但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和内源激素的调控机制,导致细胞程序性死亡。  相似文献   

17.
铁棍山药内生菌的分离及对白菜软腐菌拮抗菌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涂布平板法从铁棍山药(Dioscoreaopposita Thunb. CV. Tiegun)中分离得到32株内生菌菌株。用抑菌圈法测定其对白菜软腐菌(Erwiniacarotovora var. carotovora)的拮抗作用,共得到11株对该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占菌株总数的34.4%。其中抑菌圈直径大于或等于10mm的菌株有4株,分别是B-2、B-5、B-6和F-8,占菌株总数的12.5%,抑菌圈直径最大的可达15mm。对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和芽孢染色,结果表明:这11株菌株全为细菌,均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G+)的有4株,革兰氏染色阴性(G-)的有7株;有3株菌株为球菌,其余为杆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山药(Dioscorea opposita Thunb.)总多酚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山药总多酚含量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经正交试验对山药总多酚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山药中总多酚提取的最佳试验条件:提取溶剂为50%丙酮水溶液,料液比为1∶15(W/V),提取时间为80 min,提取温度为55℃,提取次数为2次。[结论]该研究可为山药多酚的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山药富含淀粉、多糖、黏液蛋白、矿物质及其它营养物质,但营养繁殖导致山药病害积累、产量下降、品质退化,通过组织培养获得脱毒种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以铁棍山药为材料,研究山药的茎尖脱毒及茎段侧芽成苗。结果表明:最适宜的茎尖诱导成苗培养基为MS+0.5mg·L~(-1) 6-BA+0.5mg·L~(-1) NAA,成苗茎尖率达到77.8%;茎段侧芽成苗培养基以MS+0.5mg·L~(-1) 6-BA+0.1mg·L~(-1) NAA为最好,成苗时间短;1/2 MS+0.05mg·L~(-1) NAA为最适宜的生根培养基,这对无毒种苗的繁殖及防治山药品种退化、提高品种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广丰千金薯和铁棍山药在分子水平的差异,以广丰千金薯(QJS)和铁棍山药(TGSY)试管苗的微型块茎为试验材料进行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QJS组和TGSY组样本间相关系数为0.42。QJS组和TGSY组表达量FPKM的对数值在0~1.5,表达量密度在0~1.0。与TGSY组相比,QJS组有4 765个基因下调,有5 112个基因上调。QJS组和TGSY组表达的共有基因有25 207个,QJS组单独表达的基因有5 261个,TGSY组单独表达的基因有3 571个。QJS组和TGSY组共发现611 49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和12 056个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与TGSY组相比,QJS组的淀粉合成酶3、α-淀粉酶3、β-淀粉酶、类黄酮3'-单加氧酶、类黄酮3'-羟化酶、花青素合酶等基因上调,而颗粒结合淀粉合酶2、蔗糖合酶1、扩展蛋白2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等基因下调。这可能是广丰千金薯微型块茎肉质绵密粉嫩、软糯爽口、胁迫防御、食后易胀的内在原因。结果可以为广丰千金薯的品种鉴定和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