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红皮红心、绿皮红心、红皮白心和白皮白心4种不同肉质颜色的32份萝卜品种为材料,室内检测红色肉质萝卜的色素含量及镜检观测不同颜色肉质萝卜的核型.结果表明,供试红色肉质萝卜色素含量变幅为3.4‰~28.8%,基因型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颜色肉质萝卜品种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x=18,且未见随体,红皮红心萝卜核型公式为2n...  相似文献   

2.
不同肉质颜色萝卜DFR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DFR基因的表达量与萝卜红色素含量之间的关系,以16个色素含量不同的萝卜品种为研究材料,测定肉质根色素含量和DFR基因的表达量,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萝卜品种间色素含量存在真实的差异,16个萝卜品种间色素含量变幅在0.01‰~25.43‰,平均值为7.40‰。采用RT-PCR法定量分析DFR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DFR基因在16个品种萝卜中的表达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DFR基因表达量在0.077 9~6.639 3之间,平均值为1.574 1。对16个萝卜品种的DFR基因表达量与色素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DFR基因相对表达量与色素含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9,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说明DFR基因的表达量越高,萝卜红色素的含量越高。推测DFR基因可能是萝卜红色素合成的关键基因,可将其作为萝卜或其他作物色素生产基因工程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3.
萝卜又名"莱菔",中药"莱菔子"就是萝卜籽.萝卜有白皮、红皮、青皮、红心、白心以及圆形、长形等品种,生熟食用皆宜.生用味辛,性寒,熟用味甘,性微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民间对萝卜有"小人参"之美称.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小麦籽粒颜色的遗传特性,配制了2个红皮小麦品种和2个白皮小麦品种正反交,计8个杂交组合,观察了F1、BC11(红皮品种×F1)、BC12(白皮品种×F1)、F2植株上籽粒颜色的分离表现.结果表明:籽粒颜色为细胞核遗传,红皮对白皮呈显性.扬麦158与白皮品种杂交后的F2分离符合15红∶1白,说明扬麦158籽粒颜色受2对显性基因控制;宁麦8号与白皮品种杂交后的F2分离呈3红∶1白分离,说明宁麦8号籽粒颜色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5.
红心萝卜色素分布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7个红心萝卜品系主要部位的色素含量、积累量分析表明,红心萝卜色素在不同部位的分布,具有非均一性和较明显的正相关性。肉质根是色素积累的主要部位,其皮在植株各个部位中色素含量最高,与肉同为积累色素的重要组织。  相似文献   

6.
以源自江苏的板叶型红皮红心萝卜(代号JS01)稳定自交系为母本,以重庆涪陵地方品种(代号FB05)的稳定自交系(花叶型)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品种间杂交种F1(JS/FB),杂交后代经过系谱选育而成。选育的红皮红心萝卜符合育种目标,采收期相对较早;皮色紫红色,肉色红色,色泽均匀,花青素含量高,硫苷含量低,不糠心,不花心,耐抽薹,性状稳定,抗病性强,适宜于色素提取加工,适宜江苏沙土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不同皮色和肉质颜色萝卜间的亲缘关系,以6份不同皮色和肉质颜色的萝卜及6份外类群为材料,进行 Chs 基因克隆、测序,研究不同皮色和肉质颜色的萝卜间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6份不同皮色及肉质颜色萝卜 Chs 基因序列长度变异为1427~1430 bp,其中变异位点占0.6491%。可将12个Chs 基因序列分成3个分支。第一分支全部为不同肉色萝卜,说明不同肉色萝卜间亲缘关系较近;不同皮色及肉质颜色萝卜品种及其近缘植物间不仅存在树状的进化关系,还存在非树状的进化史,未存在明显的星状结构。单拷贝的 Chs 基因可作为一个较好的候选基因用于研究不同皮色和肉质颜色的萝卜系统发育关系。  相似文献   

8.
萝卜中莱菔子素含量及其在冷藏过程中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43份萝卜材料肉质根中莱菔子素的含量,并分析了4份不同皮色和肉质色萝卜材料冷藏过程中莱菔子素含量和黑芥子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43份萝卜材料肉质根中均可检测到莱菔子素成分,其含量范围为43.26~468.27μg/g,平均含量160.23μg/g。冷藏4个月后,萝卜肉质根中黑芥子酶活性和莱菔子素含量均显著下降,与采收时相比,16Q1、16Q56、16Q62和16Q154中黑芥子酶活性分别下降了61.41%、68.96%、44.60%和81.39%,莱菔子素含量分别下降了26.74%、74.77%、50.04%和81.71%。通过本试验检测发现,莱菔子素含量较高的种质为红皮白肉类型,这为萝卜新品种选育及品种改良提供了依据和材料;明确了冷藏超过2个月后,萝卜肉质根中的莱菔子素含量和黑芥子酶活性大幅下降,今后需要发展新的贮藏技术以满足长期贮藏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中国萝卜皮色遗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中国萝卜(RaphanussativusL.var.LongipinnatusBailey)不同皮色试材的杂交,F1、F2自交,研究了皮色遗传表现。初步结果表明,皮部绿色(即绿皮)依不同杂交组合,可能有不同的遗传模式,即可由1对基因控制,也可由2对连锁的基因或独立分配的基因对控制。若为连锁的2对基因控制时,它们还受到细胞质基因组(可能主要是质体基因组)的互作,表现出明显的偏母遗传现象。皮部红色(即红皮)似有3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这3对基因还有相互作用,其中1对可能与绿色控制基因连锁。这样,红皮与绿皮试材杂交时,参与遗传的基因可达4~5对,它们之间出现复杂的相互作用,而使F2代出现暗紫、洋红、绿色、紫绿等众多不同颜色。其中有的基因还可能影响到肉质色的遗传,使暗紫色F2代个体自交,F3代分离出少数紫皮红心萝卜,将其再自交,则能分离出绿皮红心萝卜,从而在实验过程中证实和重演了绿皮红心萝卜的起源。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洋葱不同层肉质鳞片花青苷含量的区别,以及花青苷合成相关基因与含量之间的关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不同层鳞片花青苷含量,以及与花青苷合成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花青苷含量与洋葱鳞片颜色深浅呈正相关,洋葱鳞片颜色越深,花青苷含量就越高.第2层花青苷含量最高,第4层和第6层含量差异不明显.在第2层鳞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查耳酮合成酶基因(CHS)和查耳酮异构酶基因(CHI)的相对表达量较高,与花青苷的含量表现一致.黄烷酮-3-羟化酶基因(F3 H)、二氢黄酮醇还原酶基因(DFR)、花青素合成酶基因(ANS)和类黄酮-3-O-糖基转移酶基因(UFGT)的表达量在第6层鳞片中较高,这与后期洋葱内部鳞片颜色逐渐加深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甜瓜抗感材料中内源激素含量及其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分析,了解甜瓜抗蔓枯病的抗性机制。[方法]以抗蔓枯病甜瓜抗源PI420145和感蔓枯病甜瓜‘白皮脆’(对照)为材料,在接种蔓枯病菌后的不同时间(0、1、2、3、5、7 d)进行取样,测定内源激素乙烯、茉莉酸及水杨酸的含量,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叶片中乙烯、茉莉酸、水杨酸等防御信号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表达特征。[结果]抗蔓枯病甜瓜材料PI420145叶片中的乙烯含量整体低于感蔓枯病材料‘白皮脆’,但在接种0和7 d时茉莉酸含量均高于‘白皮脆’,并且水杨酸含量也基本高于‘白皮脆’。在接种前期(0~3 d),PI420145叶片中乙烯途径相关基因ACS、EIN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白皮脆’,接种后期(5~7 d)ACS在PI420145中下调表达并且表达量显著低于‘白皮脆’。PI420145叶片中茉莉酸途径相关基因COI1、PDF1.2的表达量分别在接种后期和接种前期基本显著高于‘白皮脆’,而AOS表达量在接种后期则极显著低于‘白皮脆’。在PI420145叶片中除接种后1 d外,水杨酸途径相关基因EDS5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白皮脆’,而ICS、NPR1的表达量分别在接种后期和接种前期基本显著高于‘白皮脆’。[结论]PI420145叶片中低浓度的乙烯以及高浓度的茉莉酸和水杨酸提高了其对蔓枯病的抗病能力,PI420145叶片中EIN2、PDF1.2、EDS5和NPR1在接种早期的高表达促使其比‘白皮脆’更早一步对蔓枯病菌的侵染作出反应。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叶色茶树嫩梢中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并比较各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桂皮酸-4-羟化酶(C4H)、类黄酮-3′-羟化酶(F3′H)和花青素合成酶(ANS)等结构基因在紫化茶树品种(系)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白化茶树和常规绿叶茶树.紫化茶树因富含花青素呈紫红色,因此可推测C4H、F3′H和ANS等基因可能正向调控茶树花青素的合成与积累.  相似文献   

13.
<正> 1.品种特性 不同品种种皮的颜色及厚薄不同,一般红粒品种种皮较厚(也有相反的),含色素较多,透气性较差,吸水慢,呼吸强度弱于白皮品种,发芽较慢,出苗率较白皮低。但白皮品种比红皮品种休眠期短,成熟期遇雨易发芽受损。蛋白质含量高的角质型或硬粒型小麦吸水慢发芽也慢,但种子吸水膨胀力较粉质型弱,因而出苗顸土力强,出苗率相应提高。某些品种在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4.
圆果黄麻含花青素细胞主要分布在皮层组织最外一层细胞中。含花青素细胞的相对数量和颜色深浅决定着植株外部色素的强度与分布。遗传上不带有色素原基因C的全绿色品种,任何时候任何部位都不存在花青素细胞。六个品种(永安黄麻、闽侯白皮、红铁骨、平和竹蒿麻、古农红皮和快早红)的五个杂交组合试验表明,回果黄麻古农红皮褐红色的色素表型由复等位基因A~B所决定,其作用强度位于A~D与A~L之间,即A~D—A~B—A~L—A—a。古农红皮、红铁骨和闽侯白皮的基因型分别为CCA~BA~Brr、CCAArr和CCaarr。圆果黄麻花青素的遗传除了受C、A、R三对主效基因控制外,还涉及到修饰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揭示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硝酸还原酶基因(RsNR)的分子特征,降低硝酸盐含量,对萝卜RsNR基因进行分离与表达特性研究。[方法]基于本实验室转录组测序所得unigene序列分离RsNR基因cDNA,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序列分析,采用RT-qPCR方法对不同浓度KNO3(0、5、20、30和50mmol·L-1)和不同时间(0、4、8、12和24h)处理的萝卜中RsNR基因表达进行检测,并测定硝酸盐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NRA)。[结果]获得萝卜RsNR基因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KM272859),开放阅读框为2742bp,编码913个氨基酸,RsNR与油菜NR基因(D38219)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5%。在30mmol·L-1NO-3-N诱导下,萝卜叶片和根中RsNR基因表达量最高。在30mmol·L-1NO-3-N诱导初期,叶片和根中RsNR表达量4h达到最大值,随后呈下降趋势;随着硝酸盐处理浓度升高,NRA、硝酸盐含量和RsNR基因表达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0~4h内叶片和根中三者均上升,4~24h内NRA和RsNR基因表达下降,而硝酸盐含量呈上升趋势。[结论]NO-3-N可能在转录水平上调控萝卜RsNR基因表达,进而影响其硝酸盐含量和NRA。  相似文献   

16.
烤烟成熟期质体色素含量和颜色值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研究了成熟期烤烟质体色素含量和颜色参数值的关系。【方法】以云烟87和红花大金元为试验材料,定量测定了成熟期烟叶颜色参数值和质体色素含量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成熟期烟叶绿色素含量和颜色参数H*值整体均呈下降趋势,其余颜色参数值整体均呈增加趋势,黄色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相关分析表明,成熟期烟叶绿色素含量与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其余颜色参数值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烟叶黄色素与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绿色素的决定系数R~2值较大(R~20.990),紫黄质值最小(R~2=0.663),但模型预测不同品种烟叶质体色素含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结论】颜色参数a*和C*值是反映成熟期绿色素含量的较佳指标,C*、H*值是反映成熟期黄色素含量的较佳指标。  相似文献   

17.
红心萝卜肉质根性状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个红心萝卜品种(系)为试材,对9个肉质根性状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肉质根产量主要受地上部长度的影响,其丰产性育种应以增大地上部长度为主攻目标;横径越大和肉质根产量越高则肉质根色素含量越低;肉质根产量、皮厚和地上部长度是影响肉质根色素产量的重要性状,决定了色素产量变异的98.53%,分析提出色素丰产性育种应在肉质根产量保持适当而又相对稳定的条件下,选择地上部较长的品种,而直接选择肉质根皮越厚的品种,色素改良效果会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来源洋葱品种的各项性状优劣,对其多样性和特异性进行分析,并筛选出性状优良的品种。【方法】分别在乌鲁木齐安宁渠和阜康试验田,对引进的不同洋葱品种进行试验,并进行农艺性状调查。利用主成分分析与相关性分析方法对不同品种洋葱的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现良好的品种有金秋白皮、春园红皮、芦丰白皮、夕阳红白皮,其生物学特性表现良好,产量较高。而豫园红星和金秋红皮综合性状表现不佳。相关性分析表明,单个鳞茎重与单产、鳞茎纵径、鳞茎横径存在显著相关性;叶片数与假茎粗、肉质鳞片数存在显著相关性;叶长与株高、开展度、叶横径存在显著相关性;蜡粉与盘状茎横径、肉质鳞片厚有显著负相关性。【结论】金秋白皮、春园红皮、芦丰白皮、夕阳红白皮适应性强,可作为新疆洋葱栽培品种的改良资源。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胭脂萝卜不同生长时期主要形态性状的动态变化过程,测定不同生长时期的肉质根根长、肉质根根粗、肉质根鲜质量、肉质根干质量、肉质根含水量、叶鲜质量、色素含量及色素总量等性状。结果表明,8个性状在不同生长时期均差异极显著,除肉质根含水量外,其余性状生长均呈上升趋势。多数性状在膨大初期至膨大后期增长较快。膨大初期肉质根含水量最高,为93.28%;抽薹期肉质根鲜质量、肉质根干质量、肉质根根粗、肉质根色素总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21.166 g、23.616 g、17.567 cm、4.051 g/株;开花期肉质根根长和叶鲜质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6.051 cm、252.452 g。因此,在膨大初期至膨大后期可以适当施用肥料,以促进胭脂萝卜的生长。抽薹前期多数性状测定值较高,为最适宜的采收期。  相似文献   

20.
以‘潍县萝卜’为试材,研究常温(15℃)和低温(4℃)贮藏0 d、10 d、20 d、30 d、40 d时‘潍县萝卜’肉质根皮和肉中纤维素、木质素、果糖、葡萄糖、蔗糖和淀粉的含量及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的变化规律,以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与蔗糖代谢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贮藏温度下‘潍县萝卜’肉质根的糠心程度及皮和肉中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淀粉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不断下降;果糖、葡萄糖、蔗糖含量及SS和SPS活性则在贮藏前期(10 d或20 d)显著下降,贮藏中后期(30 d~40 d)又略有增加。与常温贮藏相比,低温贮藏能有效减缓萝卜肉质根中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生成,减慢蔗糖和淀粉的降解,促进果糖、葡萄糖含量的增加,增强SS和SPS活性。而相同贮藏方式下,萝卜皮中纤维素、木质素、果糖、葡萄糖、蔗糖和淀粉的含量显著低于萝卜肉,SS和SPS活性则显著高于萝卜肉。相关分析表明,‘潍县萝卜’肉质根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均与蔗糖及淀粉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以上结果表明,萝卜肉质根(特别是萝卜肉)采后新陈代谢仍然十分活跃,而低温贮藏能有效减缓萝卜肉质根纤维化、木质化;维持高蔗糖和高淀粉含量可能是降低萝卜糠心,延长其贮藏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