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提高我国盐碱水域生产性能,引进了国外大型经济鱼类——大鳞鲃(Barbus capito)。文中报道了国外鲃类鱼(Barbel)的研究进展,系统阐述了大鳞鲃引入我国后,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大鳞鲃在淡、咸水域养殖、繁育的主要技术参数,大鳞鲃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后的研究方向以及开发利用前景,旨在为大鳞鲃规模化养殖、繁育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牛膝提取物对大鳞鲃Barbus capito生长性能、部分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抗病性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选取450尾体质量为(98.92±2.25)g的大鳞鲃,随机分成5组,分别投喂牛膝提取物水平为0(对照)、0.05%、0.10%、0.20%、0.40%的5种试验饲料,养殖周期为60 d。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0.20%的牛膝提取物,能够显著提高大鳞鲃体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添加0.10%的牛膝提取物,可显著增加大鳞鲃的头肾体指数和脾体指数(P0.05);与对照组相比,0.20%、0.40%牛膝提取物添加组大鳞鲃血清溶菌酶(LZM)和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均有显著提高(P0.05);用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后,0.20%牛膝提取物添加组大鳞鲃存活率最高。研究表明,牛膝提取物可提高大鳞鲃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性,建议饲料中牛膝提取物的添加水平为0.20%。  相似文献   

3.
大鳞鲃网箱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鳞鲃属广温性鱼类,生长发育温度在0~30℃,最适宜温度为13~28℃,属于鲤科鱼类中的鲤亚科鲃属,又称鳕鱼、银鳕鱼。经济效益好,水质要求不高,生长速度快,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较为丰富。经了解,该新品种在贵州省网箱养殖几乎还是空白,为引进这一新品种在金沙县库区进行试养,经金沙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积极推荐,于2016年3月上旬,金沙县网箱养殖大户陈福华从广东省引进大鳞鲃在金沙县乌江库区进行网箱高产试养,养殖效益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投喂不同饵料鱼对翘嘴鳜鱼苗生长的影响,用鲤鱼(水花、乌仔)、大鳞鲃(水花)和二者混合(1∶1)3种方式分别喂养鳜鱼苗[(1.61±0.03)g]。为期3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组间末质量均差异显著(P0.05),混合组鳜鱼苗的体质量为6.10 g,高于鲤鱼组(5.82 g)和大鳞鲃组(4.91 g);增质量率(WG)依次为混合组(288.22%)鲤鱼组(256.72%)大鳞鲃组(197.58%),且差异显著(P0.05);各处理组间的特定生长率(SGR)差异显著(P0.05),混合组最高,大鳞鲃组最低;各处理组间成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肥满度(CF)结果显示摄食鲤鱼组(2.48%)和混合组(2.83%)饵料的鳜鱼苗肥满度高于大鳞鲃组(2.26%),但各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3个试验组鳜鱼苗的日摄食量和体质量随饲养时间的增加而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结果显示,单独投喂大鳞鲃组的鳜鱼苗生长效果最差。综上所述,作为翘嘴鳜鱼苗养殖的配套饵料鱼,可以考虑采取不同饵料鱼搭配投喂,兼顾饵料鱼的可得性、适口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维生素C(Vc)对大鳞鲃幼鱼抗氨氮胁迫能力的影响,在水温(23.50±0.41)℃、pH值8.03±0.07条件下,选取体质量(3.71±0.60)g的大鳞鲃幼鱼,测定了氨氮对大鳞鲃幼鱼的24、48、7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析了水体添加Vc对大鳞鲃幼鱼死亡率以及鳃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氨氮对大鳞鲃幼鱼的24、48、7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LC_(50))分别为34.95、33.84、31.42、30.02 mg/L,安全质量浓度(SC)为3.00 mg/L。在96 h氨氮全致死质量浓度胁迫下,大鳞鲃幼鱼死亡率随水体Vc添加量增加呈显著下降趋势。在1/2的96 h LC_(50)氨氮胁迫下(胁迫组),水体添加50 mg/L Vc后,大鳞鲃幼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24、96 h显著高于胁迫组(P0.05),且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在48~96 h显著高于胁迫组(P0.05);水体添加80 mg/L Vc后大鳞鲃幼鱼SOD活性在24~96 h显著高于胁迫组(P0.05),且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CAT和GSH-px活性在48~96 h均显著高于胁迫组(P0.05),其中GSH-px活性在24~96 h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氨氮胁迫下,大鳞鲃幼鱼的死亡率随氨氮质量浓度增加和胁迫时间延长呈线性增加,水体添加Vc可提高大鳞鲃幼鱼鳃抗氧化酶活性,增强其耐氨氮胁迫能力,降低大鳞鲃幼鱼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描述采集自广西融安县沙子乡地下暗河的一个金线鲃属(Sinocyclocheilus Fang)鱼类种,为完善金线鲃属鱼类分类学及其物种保护研究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在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沙子乡麻山村开展渔业资源调查时,从当地地下暗河采集获得一批洞穴金线鲃属鱼类,通过形态学分类描述及近似种比较的方法进行鉴定.[结果]经鉴定该金线鲃种有别于其他已记载种,命名为融安金线鲃(S.ronganensis Luo,Huang et Wen sp.nov.),其眼正常,侧线弯曲,与广布种类大鳞金线鲃及邻近柳江水系龙江支流的多斑金线鲃、宜山金线鲃相似.融安金线鲃的背鳍末根不分支鳍条下半段为硬刺,其后缘有弱锯齿,上半段纤细柔软分节,第一鳃弓外侧鳃耙9,侧线下鳞8或9,围尾柄鳞28~32,胸鳍可伸达腹鳍起点,体侧中轴侧线附近、背上部两侧散布明显黑色斑点,可区别于大鳞金线鲃;侧线鳞59~64,侧线上鳞12~13,侧线下鳞8或9可明显区别于除大鳞金线鲃外的属内其他种.[结论]融安金线鲃在形态特征上明显区别于分布在广西邻近地区的其他驼背类金线鲃,为一新种.  相似文献   

7.
耐盐碱鱼类大鳞鲃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内陆有大量的低洼盐碱水资源,但由于盐碱度高、缓冲能力差、某些离子严重缺乏,这些地区的渔业生产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改善这些盐碱地区的生态环境,拓宽宜渔水域是保持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我国盐碱水域渔业的开发利用意义、国外引进耐盐碱鱼类品种大鳞鲃的研究现状、大鳞鲃在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以期推动我国盐碱水域渔业经济的健康、持续和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鳞鲃耗氧率和窒息点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测定了不同温度、不同规格大鳞鲃(Barbuscapito)的耗氧率和窒息点。水温16~34℃范围内,大鳞鲃1龄鱼[(24.78±2.19)g]和2龄鱼[(185.94±5.53)g]的耗氧率和窒息点随温度的升高都表现出上升的趋势。水温26℃时,随着体重规格(10 g、30 g、180 g)的增大,大鳞鲃的耗氧量逐渐升高,耗氧率逐渐下降。1龄大鳞鲃[(34.61±3.75)g]白天的耗氧率显著高于夜间耗氧率,白天12:00~14:00最高,平均耗氧率为(0.195 8±0.037)mg/(g.h),夜间22:00~24:00最低,平均耗氧率为(0.145 9±0.029)mg/(g.h)。测得1龄大鳞鲃在水温26~32℃时的窒息点为0.180 5~0.525 2 mg/L,2龄大鳞鲃的窒息点为0.292 1~0.588 8 mg/L。  相似文献   

9.
采用静水试验方法,研究了硫酸铜、敌百虫、高锰酸钾、漂白粉对大鳞钯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得出4种药物对大鳞鲃96h的LC50值分别为0.65,0.76,4.00,1.12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129,0.234,1.620,0.326 mg/L,对大鳞鲃的毒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硫酸铜、敌百虫、漂白粉、高锰酸钾.除高锰酸...  相似文献   

10.
苏北池塘养殖大鳞鲃的生长特点及生长曲线拟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苏北池塘人工养殖条件下,测定了不同年龄大鳞鲃(Barbus capito)的体长和体质量,分析了体长-体重关系和肥满度指数的变化,并应用Logistic、Gompertz、Von Bertalanffy及Von Bertalanffy扩充方程拟合了大鳞鲃生长曲线。结果表明,1~5龄鱼体长-体质量关系为W=0.0045 L~(3.2997),R~2=0.9938,属正异速生长。随着养殖时间增加,体长生长率(LRGR)和体质量生长率(WRGR)逐渐降低且显著相关(P0.001),体长增长的能力相对体质量增长下降。肥满度在0.46~0.61之间,3龄以后变化逐渐减小。对比4种生长方程拟合结果表明,Logistic方程对大鳞鲃鱼体长和体质量生长的拟合效果最好,但结合实际测量结果和综合评价来看,大鳞鲃的生长过程还是应用VB扩充方程来描述较为合适,体长、体质量生长方程分别为L_t=100.46[1-e~(-0.11(t+0.1997))]~(0.7694),W_t=18268.34[1-e~(-0.11(t+0.1997))]~(2.5388),生长拐点在8.3年龄,为衰老拐点,落后于性成熟年龄,相应的体质量为5152.13 g。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了北方稻田大鳞鲃鱼种的养殖技术,包括选鱼种与选田、稻田改造、消毒、鱼种投放、饲料及投喂、水质调节、农药施用等。经调查可知,收获时大鳞鲃全长9.0~17.0 cm,平均重量达52 g/尾,产量为340.5~361.5 kg/hm~2。稻田养鱼不仅能够提高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还能提高水稻品质。稻渔双收,综合增收达到9 000元/hm~2以上。  相似文献   

12.
大鳞鲃生长、血清性激素水平和性腺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大鳞鲃Luciobarbus capito F1代生长、血清性激素变化、性腺发育规律和后备亲鱼的初次性成熟时间,采用形态学、组织学和生物化学方法,对养殖条件下1~5龄大鳞鲃的生长特点、血清性激素含量和性腺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鳞鲃体质量和体长显著增加(P0.05),体长与体质量的关系式为W=0.012L2.99(R2=0.99),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107.43[1-e-0.15(t+0.067)]、Wt=12939[1-e-0.15(t+0.067)]2.99;1~5龄雄鱼血清中雌二醇(17β-estradiol,17β-E2)含量均低于雌鱼,1~4龄雌鱼血清中17β-E2含量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在4龄时达到最高值,为(713.00±424.89)pg/m L;5龄雄鱼血清中的睾丸酮(Testosterone,T)含量最高,为(1.12±0.81)ng/m L,其余各龄组血清中T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鳞鲃精巢为典型的小叶型结构,精小叶间有间质细胞,小叶内有支持细胞及精小囊结构,精子发育可分为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成熟精子5个时相,5龄雄鱼成熟系数(GSI)达到最大值(0.83%);大鳞鲃卵巢中卵母细胞发育可分5个时相,GSI为0.51%~8.90%,5龄雌鱼成熟系数最大(8.90%)。研究表明,大鳞鲃雌鱼性腺4龄时部分成熟,5龄时完全成熟,雄鱼性腺比雌鱼早成熟一年,在人工繁殖过程中,大鳞鲃后备亲鱼在雄鱼4龄、雌鱼5龄时适合人工药物催产。  相似文献   

13.
在苏北池塘人工养殖条件下,测定了不同年龄大鳞鲃(Barbus capito)的体长和体质量,分析了体长-体重关系和肥满度指数的变化,并应用Logistic、Gompertz、Von Bertalanffy及Von Bertalanffy扩充方程拟合了大鳞鲃生长曲线。结果表明,1~5龄鱼体长-体质量关系为W=0.0045 L(3.2997),R(3.2997),R2=0.9938,属正异速生长。随着养殖时间增加,体长生长率(LRGR)和体质量生长率(WRGR)逐渐降低且显著相关(P<0.001),体长增长的能力相对体质量增长下降。肥满度在0.46~0.61之间,3龄以后变化逐渐减小。对比4种生长方程拟合结果表明,Logistic方程对大鳞鲃鱼体长和体质量生长的拟合效果最好,但结合实际测量结果和综合评价来看,大鳞鲃的生长过程还是应用VB扩充方程来描述较为合适,体长、体质量生长方程分别为L_t=100.46[1-e2=0.9938,属正异速生长。随着养殖时间增加,体长生长率(LRGR)和体质量生长率(WRGR)逐渐降低且显著相关(P<0.001),体长增长的能力相对体质量增长下降。肥满度在0.46~0.61之间,3龄以后变化逐渐减小。对比4种生长方程拟合结果表明,Logistic方程对大鳞鲃鱼体长和体质量生长的拟合效果最好,但结合实际测量结果和综合评价来看,大鳞鲃的生长过程还是应用VB扩充方程来描述较为合适,体长、体质量生长方程分别为L_t=100.46[1-e(-0.11(t+0.1997))](-0.11(t+0.1997))](0.7694),W_t=18268.34[1-e(0.7694),W_t=18268.34[1-e(-0.11(t+0.1997))](-0.11(t+0.1997))](2.5388),生长拐点在8.3年龄,为衰老拐点,落后于性成熟年龄,相应的体质量为5152.13 g。  相似文献   

14.
倒刺鲃俗称光鱼,粗鳞等,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是我县野生重要淡水经济鱼类.该品种肉质鲜美,蛋白质含量高,并且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抗病力强,易于养殖和运输,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优良品种.据消费者反映,我县境内野生的芦溪倒刺鲃与浙江、江西产的倒刺鲃对比,不但体形和外观较鲜艳,且口感肉质均好,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特别是在闽粤...  相似文献   

15.
大鳞鲃幼鱼氨基酸需要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体质量为(11.29±0.07) g的健康大鳞鲃,共分2个处理组(蛋白饲料组和无蛋白饲料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20尾鱼。根据试验前后鱼体氨基酸变化分别得到大鳞鲃日增加氨基酸和日维持氨基酸需要量,并根据两者之和得到氨基酸日需要量。结果表明:1)从大鳞鲃生长状况看,与蛋白饲料组相比,无蛋白饲料组鱼体末质量及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降低(P<0.05)。2)从体成分变化情况看,与蛋白饲料组相比,无蛋白饲料组鱼体水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3)如大鳞鲃饲料蛋白水平为43%,饲料利用率为90%,日投饵率为3%,大鳞鲃氨基酸日需要量为(mg/100 g):苯丙氨酸25.54,蛋氨酸15.80,精氨酸36.08,赖氨酸53.76,亮氨酸49.95,苏氨酸25.05,缬氨酸25.99,异亮氨酸25.33,组氨酸 19.94;大鳞鲃饲料中氨基酸含量为(g/100 g):苯丙氨酸0.85,蛋氨酸0.53,精氨酸1.20,赖氨酸1.79,亮氨酸1.67,苏氨酸0.84,缬氨酸0.87,异亮氨酸0.84,组氨酸 0.66。  相似文献   

16.
在一定实验条件下采用静水试验方法,探究了高锰酸钾、食盐和复合碘3种消毒剂对大鳞鲃(Barbus capito)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3种药物对大鳞鲃的72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6.09、15170mg/L和6.573mg/L,而安全浓度分别为1.46、4586mg/L和1.715mg/L。3种消毒剂对大鳞鲃的毒性从大到小依次为高锰酸钾、复合碘、食盐,其安全浓度均高于实际生产使用浓度,说明3种消毒剂可结合实际情况放心使用。  相似文献   

17.
稻田大鳞鲃鱼种养殖试验,在5亩、8亩、10亩、15亩4块稻田中进行,投放全长3 ~4cm鱼种进行养殖,亩投放密度500尾、600尾,经过近4个月的养殖,用浮性膨化颗粒饲料,蛋白含量分别是35.2 %、28.8 %,粒径分别是0.5 mm、1 mm,补充天然饵料不足,用微生态制剂-光合细菌调节水质、预防疾病,收获时,大鳞鲃全长9.0~17.0cm,平均尾重52g,成活率87.6~89.4%,亩产量22.7~24.1kg。稻田养鱼,不仅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而且提高了水稻的品质,稻渔双收,亩综合增收6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大鳞鲃Barbus capito仔鱼的最佳开口饵料,采用豆浆、蛋黄、丰年虫和轮虫投喂仔鱼,并对仔鱼的生长性能和鱼体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4日龄后,各试验鱼体质量和体长迅速增加;轮虫组大鳞鲃仔鱼生长情况最佳,14、19、24日龄时,其体质量、全长和成活率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蛋白质含量为16.45%,脂肪含量为8.79%;其次是丰年虫组,24日龄时仔鱼体质量、全长和成活率分别为1545.2mg、22.509 mm和88.7%,显著高于蛋黄组和豆浆组(P0.05);蛋黄组仔鱼14日龄之前全长和体质量增长较快,后期增长不明显;豆浆组仔鱼生长速率和成活率最低。研究表明,14日龄可能是大鳞鲃仔鱼开口的关键点,用小球藻培育的轮虫最适合作为大鳞鲃仔鱼的开口饵料,前期可配合使用蛋黄等人工饲料。  相似文献   

19.
对池塘养殖条件下的大鳞鲃(Barbus capito)经人工培育获得成熟亲鱼。2017年6月进行人工催产、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对其胚胎及仔鱼发育过程进行系统观察,并详细描述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结果表明,大鳞鲃的成熟卵为灰白色,属沉性卵,弱粘性,卵径(1.3±0.1)mm,吸水后平均卵径为4.5mm。胚胎发育过程分为24个时期,仔鱼发育主要有4个时期。在孵化水温(26±0.5)℃,保持充氧状态下,从受精至出膜需50h12min。初孵仔鱼全长(7.11±0.26)mm,至平游摄食需128h。  相似文献   

20.
为摸清大鳞鲃在碱性水域推广的可行性,对大鳞鲃( Barbus capito)、草鱼( Ctenopharyngodon idllus)、镜鲤( Songpu mirror carp)、鲫鱼( Carassius auratus)和白鲢(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幼鱼进行96 h急性NaHCO3碱度毒性试验,测定了水体中NaHCO3碱度对5种鱼的致死浓度,以及对鳃、肾组织的影响。结果显示,大鳞鲃、草鱼、镜鲤、鲫鱼和白鲢5种幼鱼NaHCO3碱度96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23.325 mmol/L,91.825 mmol/L,114.262 mmol/L,134.045 mmol/L,86.246 mmol/L,其耐受能力大小顺序依次为:鲫鱼,大鳞鲃,镜鲤,草鱼,白鲢。观察了NaHCO3碱度对鳃和肾脏的病理组织切片,在高碱胁迫下,鳃小片缩短,细胞间隙增大,鳃小片上皮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甚至脱落;肾组织中肾小管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肾小管管腔变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