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新盛玉’甜瓜为接穗,‘甜砧一号’为砧木,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浓度防落素处理对保护地甜瓜叶片生理指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防落素处理表现有差异;随着防落素处理浓度的增加,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现出先升后降趋势,以20 mg/L处理含量最高; POD、SOD、CAT和PPO活性均呈现先升后降趋势,以20 mg/L处理活性最高;MDA含量呈先降后升趋势,以20 mg/L处理含量最低;防落素处理提高了果实蔗糖、还原糖含量,降低了果实VC、粗纤维含量。叶片生理指标可作为确定甜瓜生产上应用防落素的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
氨基酸微肥对日光温室黄瓜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用量氨基酸微肥对日光温室黄瓜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为其在黄瓜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日光温室内,黄瓜定植后进行6个氨基酸微肥施用量5、10、15、20、25、30 L/667 m2的灌根处理,以清水作为对照.处理40 d后,取相同果位的黄瓜进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VC、硝酸盐含量的果实品质测定,并调查记载产量.[结果]与清水对照相比,施用氨基酸微肥可以显著提高日光温室栽培黄瓜果实品质.随着氨基酸微肥施用量的增大,黄瓜果实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VC含量均逐渐增加,且表现出低浓度增加幅度大,高浓度增加幅度下降的趋势;硝酸盐含量随施用浓度的增加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但施用量超过20 L/667 m2时,硝酸盐含量降低幅度减小.各处理中,以施用20 L/667 m2氨基酸微肥提高果实品质效果最佳(T4处理),该处理下的黄瓜果实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VC含量分别较对照高出92.85;、96.77;、120.93;,硝酸盐含量较对照降低了32.77;.同时,施用氨基酸微肥还不同程度提高了黄瓜产量,尤以T4处理效果最显著.[结论]施用氨基酸微肥可以提高日光温室栽培黄瓜果实品质及产量,且以施用20L/667 m2氨基酸微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孔雀草(Tagetes patula L.)在不同浓度镉(0、100、300、500 mg/kg)胁迫及不同时间(50 d、70 d)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第50 d时,随镉胁迫浓度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升高,在500 mg/kg镉处理下,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最大,为6.736 mg/g;可溶性糖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脯氨酸含量先降低后升高;随时间延长,在第70 d时,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脯氨酸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镉胁迫下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升高为镉耐性相关蛋白的合成提供物质基础,增强了孔雀草耐受重金属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六堡茶的推广栽培提供参考,以六堡茶群体种扦插苗为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不同浓度(0mg/L、50mg/L、100mg/L、150mg/L)NaCl胁迫对六堡茶生理指标的影响,探明六堡茶对NaCl胁迫的生理适应性。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增加,六堡茶的MDA含量逐渐增加,POD、CAT、SOD 3种抗氧化酶活性均呈先升后降变化趋势,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均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先升后降变化趋势。叶绿素含量与MDA含量间呈显著负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POD活性间呈显著正相关,可溶性蛋白含量与CAT活性间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氮磷钾对水培生菜(Lactuck sativa L.var.ramosa Hort.)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别对氮磷钾设置5个浓度梯度,在收获时测定生菜的产量和维生素C、硝酸盐、可溶性糖以及可溶性蛋白等品质指标.结果发现,随着氮素水平从3.0 mmol/L增加到9.0 mmol/L,生菜的产量、维生素C、硝酸盐、可溶性糖以及可溶性蛋白都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磷素水平从0.2 mmol/L增加到1.0 mmol/L,生菜的产量和硝酸盐先增大后减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逐渐增大,维生素C逐渐减少;钾  相似文献   

6.
康云艳  黄爱政  杨暹  刘晓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765-13767,13792
[目的]以菜心品种油青四九(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var.utilis Tsen et Lee cv.Youqing 49)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脱落酸和烯效唑,分别在2~3、4~5、6~8叶期3个时期,单一和混合施用对菜心菜薹品质特性的影响。[方法]对菜薹VC、可溶性蛋白、硝酸盐、可溶性糖、还原糖及游离氨基酸总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所有处理中,以6~8叶期脱落酸15 mg/L+烯效唑300 mg/L处理菜薹VC含量最高,以4~5叶期烯效唑400 mg/L处理菜薹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除3个时期的脱落酸20 mg/L处理、6~8叶期烯效唑400mg/L以及脱落酸20 mg/L+烯效唑400 mg/L外,其余处理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菜薹的硝酸盐含量。脱落酸和烯效唑处理对菜薹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增加作用在2~3叶期效果较好。菜薹可溶性糖和还原性糖含量以2~3叶期的脱落酸20 mg/L+烯效唑300 mg/L处理和4~5叶期脱落酸15 mg/L+烯效唑300 mg/L处理较高。[结论]综合而言,以2~3叶期脱落酸20 mg/L+烯效唑300 mg/L处理菜薹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7.
以宽、窄叶型2种茖葱为供试材料,探索摘叶处理对其品质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摘叶程度的加大,宽、窄叶型茖葱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还原性糖含量、VC含量均有所降低;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大值出现在出苗后第37天,宽叶型最大值为45.48mg/100g、窄叶型为39.14mg/100g;可溶性糖含量最大值出现在出苗后第43天时,宽叶型最大值为48.61mg/100g、窄叶型为48.12mg/100g;还原性糖从出叶开始到5月10日前后,其含量达到最大值(宽叶型为634.1mg/100g、窄叶型为679.7mg/100g);纤维素含量也呈梯次递减。  相似文献   

8.
特色叶菜品质比较及硝酸盐累积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种特色叶菜为材料,研究不同品种特色叶菜产量、营养品质的差异及生长期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以期筛选出品质好、硝酸盐含量低的特色叶菜品种,并为硝酸盐含量的降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特色叶菜的产量、营养品质及硝酸盐累积存在显著差异。芝麻菜6个品种中,‘板叶芝麻菜1号’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VC和叶绿素含量最高,硝酸盐含量最低;苦苣4个品种中,‘北京花叶苦苣’的含水量、VC、总氨基酸含量最高;京水菜3个品种中,‘白梗千筋京水菜’的单株鲜质量、叶片数、含水量、可溶性蛋白和VC含量最高。在整个生长过程中,3种特色叶菜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及硝酸还原酶活性呈现不同变化规律;硝酸盐含量与硝酸还原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通过对3种特色叶菜及其品种间产量、品质比较,筛选出‘板叶芝麻菜1号’‘北京花叶苦苣’和‘白梗千筋京水菜’3个最优品种。  相似文献   

9.
锌对硫磺菌菌丝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添加不同浓度的锌盐对硫磺菌菌丝生理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锌培养前后,培养液的电导率变化与pH值变化呈一定的反比关系;低浓度的锌可促进硫磺菌菌丝生长,锌浓度高至500mg/L后则抑制菌丝生长,在培养液中添加锌,可显著提高菌丝的含锌量,当锌浓度为400mg/L时,单位菌丝的含锌量最大,为88.5μg/g干菌丝;随着锌浓度的增加,菌丝可溶性蛋白、多糖含量的变化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则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培法对镉(Cd)胁迫下黄菖蒲幼苗叶片细胞膜损伤及丙二醛(MDA)、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10 mg/L相对低浓度Cd处理下,幼苗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叶绿素a/b比值则持续升高;叶细胞相对电导率、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持平或略高于对照。在120 mg/L相对高浓度Cd处理下,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及叶绿素a/b比值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叶细胞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及脯氨酸含量与对照比,于处理后7 d出现大幅度升高,而可溶性糖含量于7 d达到最高值后下降。  相似文献   

11.
以绿航绿萝和金边吊兰为试验材料,测定Pb2+胁迫下植物叶片的生理生化变化,探讨绿航绿萝和金边吊兰对重金属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绿航绿萝可溶性糖含量随着铅处理时间的延长和铅处理浓度的升高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叶绿素含量总体上呈现升高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呈降低趋势。金边吊兰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随着铅处理时间的延长和铅处理浓度的升高表现为升高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降低趋势;叶绿素含量总体上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运用隶属函数法对绿航绿萝和金边吊兰抗重金属铅污染能力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 金边吊兰优于绿航绿萝。  相似文献   

12.
彭诚  丁莉  罗红艺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9):1860-1861
研究了堇叶碎米荠不同生长期营养成分、含硒量及两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堇叶碎米荠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6.31 mg/g、0.57%1、3.42 mg/100 g,硒的含量为200.34μg/g。堇叶碎米荠各营养成分和含硒量随着生长期的不同呈现由低到高再降低的趋势。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苔期达到最高,游离氨基酸含量在苔期—花期最高;含硒量的变化与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苔期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灌水量处理对枇杷生理代谢的影响,为枇杷栽培中的科学水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4年生"长崎早生"枇杷,从2013年8月底现蕾期开始,对每株枇杷分别灌水0,10,20,30,40kg,每月灌水1次,11月底测定树干50cm周围地下15~2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同时从树冠外围采集叶片,进行叶片含水量、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及抗氧化酶(SOD、POD、CAT、GSH-Px)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枇杷树周围土壤含水量和叶片含水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及SOD、POD活性呈下降趋势,MDA含量及脯氨酸含量呈先降后升趋势,CAT、GSH-Px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不灌水和灌水量为10kg/株时,由于处于干旱胁迫状态,枇杷叶片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较高,分别为16.67±0.29和16.08±0.44μmol/g,35.60±0.86和32.37±0.82μg/g,275.18±3.50和269.44±3.86mg/g;灌水量为20kg/株即土壤含水量为18.49%时,枇杷受到轻微的干旱胁迫,其MDA、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分别为12.26±0.55μmol/g,265.04±4.97mg/g,27.09±0.61μg/g,CAT、GSH-Px活性均高于其他处理;灌水量为30kg/株即土壤含水量为20.89%左右时,MDA、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较低,分别为10.30±0.55μmol/g,249.92±4.27mg/g,22.27±0.57μg/g;当灌水量达40kg/株时,枇杷的整体表现较灌水量30kg/株处理差。【结论】枇杷具有一定的抗逆能力;灌水量30kg/株即土壤水分20.89%左右为其生长的最佳水分含量。  相似文献   

14.
黄腐酸对基质栽培番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品种"金鹏11-8号"为材料进行基质盆栽试验,在营养液中各元素供应水平一致的条件下,设置6个黄腐酸添加浓度(0、50、100、150、200、250 mg/L),研究黄腐酸对番茄产量、地上部生长以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0~250 mg/L的黄腐酸添加量下,番茄单株产量显著提高。当黄腐酸浓度为100~150 mg/L时,能促进番茄植株的生长发育,株型粗壮。当黄腐酸浓度在100~200 mg/L范围时,番茄的可溶性糖、维生素C以及番茄红素含量有显著提升,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因此,本试验条件下100~200 mg/L为黄腐酸最佳添加浓度,可为设施栽培番茄的优质高效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茎瘤芥采收期营养和安全品质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茎瘤芥采收期,每3 d采收1次,分析测定瘤茎Vc、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含量,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和Vc含量在采收期均呈先降后升的规律,面游离氨基酸、硝酸盐则一直呈下降趋势,亚硝酸盐变化较复杂;考虑产量和品质因素,建议茎瘤芥在雨水节6 d(现蕾前2 d)后收获.  相似文献   

16.
采用液体培养方法研究不同浓度铅胁迫对马蔺幼苗叶片叶绿素、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b2+浓度的升高,马蔺叶片叶绿素a、b含量逐渐下降,丙二醛、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加,其中Pb2+浓度为1 500 mg/L时马蔺叶片脯氨酸含量为对照的4.1倍;而马蔺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Pb2+浓度的升高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Pb2+浓度为1 000 mg/L 时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增加64.9%,Pb2+浓度为1 500 mg/L时可溶性糖含量仅比对照增加20.0%,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Pb2+浓度为0~1 000 mg/L范围内变化不明显,只在1 500 mg/L时才出现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7.
水培芥蓝时常遇到缺铁造成植株矮小、品质降低的现象,但高铁浓度培养易引起铁中毒产生生理障碍而抑制芥蓝生长。以EDTA-Fe为铁源,研究了不同铁浓度水平(2.8 mg/L、5.6 mg/L、8.4 mg/L、11.2 mg/L和14.0 mg/L)对水培芥蓝生长、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芥蓝植株鲜重和株高随营养液供铁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铁浓度超过8.4 mg/L后植株鲜重无显著增加,株高则下降。芥蓝薹叶与薹茎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都随铁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超过8.4 mg/L后薹叶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不再显著增加,超过11.2 mg/L时薹茎的可溶性蛋白、薹叶与薹茎的可溶性糖含量都不再显著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薹叶CAT和POD活性均随铁浓度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至8.4 mg/L时达到最高。根系活力随着铁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至8.4 mg/L时达到最高。植株全铁含量也随着铁浓度增加而先升高后下降,薹叶全铁含量至8.4 mg/L处理达到最高,薹茎与根全铁含量11.2 mg/L时最高。本试验条件下水培芥蓝最适合的铁浓度是8.4 mg/L,可获得最佳的生物量和经济性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聚马来酸(PMA)对甜瓜品质的影响。[方法]设4组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测定不同处理对棚室甜瓜的Vc、总可溶性糖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处理③(260 g/m2PMA)对甜瓜的Vc含量有较大影响,该组的Vc含量最高,达131.195μg/g,其次为处理②(130 g/m2PMA),Vc含量为114.565μg/g;处理③的硝酸盐含量最高,达319.416 mg/kg,其次为处理④(B、Zn、Fe复合微肥1 g/m2),为292.942 mg/kg;处理④的可溶性糖含量最大,达9.66%,其次为处理②,为9.44%。[结论]PMA对甜瓜Vc、总可溶性糖及硝酸盐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提高甜瓜的Vc和总可溶性糖含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L)和白星花金龟Protaetia (Liocola) brevitarsis (Lewis)的幼虫虫粪都含有较丰富的营养成分,研究2种虫粪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及品质上的应用潜力。【方法】选定辣椒为试验对象,以盆栽的方法分别设置添加0.5%、1%、2%、4%、8%的黄粉虫幼虫虫粪和2.5%、5%、10%、20%、40%、80%的白星花金龟幼虫虫粪10个处理,以不添加虫粪为对照,分别测定辣椒的株高、叶绿素含量和果实VC、总糖和硝酸盐含量。【结果】添加黄粉虫幼虫虫粪时,8%处理的辣椒全部死亡;在辣椒定植第90 d后,1%处理的辣椒株高、叶绿素含量和产量均最高,分别为71.40 cm、73.39和278.23 g/株,其果实品质也表现最佳,VC、总糖和硝酸盐含量分别为117.15 mg/kg、4.21%和299.60 mg/kg;以白星花金龟幼虫虫粪为添加对象时,20%处理的辣椒株高最高,为72.83cm,80%处理的辣椒叶绿素含量最高,为67.14,40%处理的辣椒产量最高,为291.45 g/株,都显著高于对照组,添加20%虫粪的辣椒果实品质最好,VC、总糖和硝酸盐含量分别为144.78 mg/kg、4.01%和247.82 mg/kg,其中VC和总糖含量显著高于対照组。【结论】添加1%的黄粉虫幼虫虫粪或20%的白星花金龟幼虫虫粪对辣椒的株高、叶绿素含量、产量以及果实品质的提高效果最佳,2种虫粪的推荐施用量范围为1%~2%和20%~4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硅对迷你椒草试管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为提高高温季节移栽成活率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方法】以迷你椒草不定芽为材料,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探究不同硅源(硅酸钾、硅酸钠、硅酸钙、二氧化硅)及硅浓度(0、0.2、0.4、0.6、0.8、1.0 g/L)对迷你椒草不定芽增殖系数、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硅源及硅浓度,并用于不定芽生根培养,移栽后进行高温、高湿胁迫,研究其对迷你椒草抗逆特性的影响。【结果】除添加硅酸钾 0.6 g/L 的迷你椒草不定芽增殖系数与 CK 相比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均显著低于 CK;添加硅酸钾、硅酸钠培养 25 d 各处理的不定芽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 CK,0.4 g/L 硅酸钠处理后可溶性糖含量较 CK 增长 97.92%。添加二氧化硅后,各浓度处理的不定芽可溶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 CK,涨幅 13.49%~26.63%。添加硅提高了迷你椒草不定芽的 POD、SOD 活性,硅酸钙和二氧化硅处理后不定芽 SOD 活性较 CK 分别增长 13.49%~62.87%、0.86%~75.85%;添加 0.2 g/L 硅酸钠后不定芽 SOD 活性较 CK 提高 45.43%。所有施硅处理不定芽的 MDA 含量均显著低于 CK,其中添加硅酸钾 0.6 g/L 时各指标表现最佳,迷你椒草不定芽增殖系数为 2.67,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比 CK 增长 95.39%、27.34%,POD、SOD 活性分别提高 137.67%、39.01%,MDA 含量降低 56.20%。高温高湿胁迫 5 d 后,0.6 g/L 硅酸钾处理不定芽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以及 POD、SOD 活性均显著高于 CK。【结论】在 MS+6-BA 4.0 mg/L+NAA 0.2 mg/L+AD 10.0 mg/L+ 硅酸钾 0.6 g/L 时,迷你椒草不定芽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 POD、SOD 活性均显著高于CK,可增强迷你椒草苗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