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富含农药的农业废水生态危害大,且难以降解.本研究分别采用铁碳法和光催化氧化法处理该废水,同时以铁碳质量比、TiO2投加量和pH作为因素,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富含农药农业废水pH值为9,铁碳质量比为1∶1,1L富含农药农业废水TiO2投加量为1g时,铁碳法和光催化氧化法对富含农药农业废水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改性粉煤灰处理生活污水的实验条件。[方法]用正交实验法对用改性粉煤灰处理生活污水的实验条件进行优化选择,研究在最佳条件下,此絮凝剂对生活污水中COD、总磷与总氮的去除情况。[结果]在粉煤灰与磁介质的比例,pH值,粉煤灰投加量,搅拌时间4个因素中,粉煤灰投加量对COD去除率的影响极显著,粉煤灰与磁介质比例的影响显著,而搅拌时间和pH值的影响不显著。当粉煤灰与磁介质的比例为1∶1,pH=7,投加量为300 mg/L,搅拌时间3 min时,对COD的去除率最高。在此最佳实验条件下,生活污水COD、总磷与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5%、45%和80%。[结论]该研究为生活污水的处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含油污泥堆腐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含油污泥主要来源于原油的勘探、开采和运输过程,在回收石油过程中由于采用加热后助剂提取方法,使油泥中大量微生物失活,为生物修复处理带来新的困难。针对这种含油污泥,采取投加固体菌剂的方法增加微生物种群,通过投加客土、肥料、水分及改变pH,调控微生物的营养和生存环境。利用正交实验L934方法选择了较理想的含油污泥生物修复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处理含油污泥时投加客土是影响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较理想的处理条件为:在自然温度条件下,客土投加量10% ̄20%、肥料5%、菌剂5%(湿重)、水分30%(烘干基)和pH7.0。当TPH初始浓度为20.6 ̄22.3g·kg-1时,60d后其去除率>49%。在实验过程中,堆料的O2含量的变化能够反映出生物降解过程中微生物的活性及总石油烃(TPH)的处理效果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原油胁迫下改性生物质炭对苏丹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在土壤含油率4%的原油污染土壤中分别添加硝酸和芬顿试剂改性的棉花秸秆生物质炭,采用土培发芽试验研究两种改性生物质炭不同添加量(炭土质量比为2%和4%)对苏丹草发芽率、胚芽长、胚根长、生物量和土壤总石油烃降解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施用生物质炭和改性生物质炭均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P<0.05),未改性生物质炭添加会提升土壤pH值,硝酸和芬顿试剂改性生物质炭添加会降低土壤pH值.相比于未加生物质炭处理,添加生物质炭可以显著提高苏丹草发芽率、胚芽长和植株生物量,改性生物质炭对种子生长的促进效果更好,4%硝酸改性生物质炭处理的胚芽长和生物量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67.83%和80.26%.生物质炭和改性生物质炭添加均能显著提高土壤中总石油烃降解率,与未加生物质炭处理相比,添加4%生物质炭和4%芬顿改性生物质炭处理的总石油烃降解率分别增加了23.86、20.89个百分点.研究表明,在原油胁迫下,添加改性生物质炭有助于减缓原油污染对苏丹草种子萌发的负面效应,生物质炭的改性方法和添加量会影响苏丹草与生物质炭共同作用下土壤中石油烃的短期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单因子试验,初步探讨了赤泥改性温度、煤矿废水pH值、固液比,振荡频率、MnO2投加量等5个因素对赤泥去除煤矿废水中Fe,Mn,Cu,Zn,Cd等污染物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赤泥对煤矿废水中污染物均有较高去除效率;当固液比为50 g/L,MnO2投加量为3 g/L,振荡频率为185 r/min,振荡时间为1 h,煤矿废水pH为4.0,赤泥改性温度为700℃时,废水中Fe,Mn,Cu,Zn,Cd的去除效率分别为99.86%,99.09%,93.62%,94.04%和93.05%.  相似文献   

6.
采用单因子试验,初步探讨了赤泥改性温度、煤矿废水pH值、固液比、振荡频率、MnO2投加量等5个因素对赤泥去除煤矿废水中Fe,Mn,Cu,Zn,Cd等污染物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赤泥对煤矿废水中污染物均有较高去除效率;当固液比为50 g/L,MnO2投加量为3 g/L,振荡频率为185 r/min,振荡时间为1 h,煤矿废水pH为4.0,赤泥改性温度为700℃时,废水中Fe,Mn,Cu,Zn,Cd的去除效率分别为99.86%,99.09%,93.62%,94.04%和93.05%.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快对分散性生活污水的有效治理,利用过氧化钙、过氧化镁及过氧化锌与Fe2+形成不同类芬顿体系,通过亚甲基蓝溶液在被氧化过程中的色度变化,考察了体系的氧化能力,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体系对于生活污水中COD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Fe2+/过氧化物为1∶2的最佳摩尔比下,pH越低,Fe2+/过氧化物的氧化能力越强;同时,过氧化物氧化亚甲基蓝过程可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来拟合,比较过氧化钙、过氧化镁和过氧化锌,Fe2+/CaO2体系的氧化反应速率最大,其速率常数k可达2.55 min-1。用修正的Gompertz模型拟合表明,3种过氧化物在生活污水中释氧速率也是Fe2+/CaO2体系最快。摩尔比为1∶2的Fe2+/过氧化物体系在污水初始pH为3时,CaO2对污水COD的去除效果最好,COD的去除率达到74.9%;随着溶液pH的提高,MgO2、ZnO2对COD的作用受pH影响比CaO2更明显;Fe2+/过氧化物体系在自然酸度条件下对COD的去除表现为Fe2+的絮凝作用为主,当初始酸度调节至pH=5时,这一体系对COD的氧化作用明显加强。通过对Fe2+/过氧化物类芬顿体系作用与性能之比较,明确了Fe2+/CaO2更适合用于生活污水中COD的去除。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改性甘蔗渣在处理印染废水脱色中的实际效果,以刚果红和亚甲基蓝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镁盐改性甘蔗渣在吸附剂不同投加量、pH值、反应时间、初始染料浓度、温度等实验条件下对刚果红和亚甲基蓝的吸附脱色效果。结果表明,DMDAAC-Mg~(2+)改性甘蔗渣对溶液中刚果红和亚甲基蓝均具有良好的脱色作用。吸附剂投加量、pH、反应时间是影响改性甘蔗渣脱色性能的主要因素。正交实验结果显示,DMDAAC-Mg~(2+)改性甘蔗渣对刚果红和亚甲基蓝脱色率分别达到97.96%和91.89%,在相同脱色条件下,与单因素改性甘蔗渣及原材料相比,DMDAAC-Mg~(2+)改性甘蔗渣脱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蒋皎梅  杨丽  洪颖  高旬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688-15689
利用Fenton试剂预处理有机磷农药废水,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H2O2投加量、[Fe2+]/[H2O2]、初始pH值、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Fenton试剂预处理甲胺磷模拟废水的反应符合一级反应模型,优化条件为H2O2投加量为9/5理论投加量,[Fe2+]/[H2O2](摩尔浓度比)=1∶3,pH=4,反应时间为40min。此条件下,废水COD去除率可达88.1%。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生物刺激法修复不同污染时长的土壤,比较了向新污染(污染7 d)和陈旧性污染(污染5 a以上)土壤中加入有机肥、有机肥+KNO_3复合物(C∶N=100∶10)、脱硫石膏等处理剂对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对于新污染黄绵土,向土壤中加入有机肥、有机肥+KNO_3对土壤中石油烃去除效果较好,修复150 d时土壤中石油烃去除率分别为60.13%、56.09%;对于陈旧性污染土壤,施入有机肥+KNO_3、脱硫石膏对石油烃去除效果较好,修复150 d时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率分别为36.62%、36.61%;生物刺激对新污染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效率高于陈旧性污染土壤。两种不同污染时长土壤中的石油烃生物降解均符合伪一级动力学。生物刺激修复使土壤的pH值由8.50~8.56降低至7.35~7.91。新污染土壤中石油烃的降解率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89),与微生物数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49);陈旧性污染土壤中石油烃降解率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83)。研究表明,土壤受到石油污染后立即进行生物刺激修复有利于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影响不同污染时长土壤中石油烃生物降解的关键因素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
采用柠檬酸改性稻草秸秆作为生物吸附剂,探讨了吸附时间、温度、亚甲基蓝初始浓度和吸附剂投加量对亚甲基蓝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对其等温吸附特性、吸附热力学进行了系统的探讨。结果表明:在50 ml亚甲基蓝初始浓度为0.01 g/L染料溶液中,加入0.2 g改性稻草秸秆,25℃下振荡30 min,吸附率达到99.08%,且吸附平衡符合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相关系数均达到98%以上。热力学计算结果显示,改性稻草秸秆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属自发的放热过程。上述结果表明,柠檬酸改性稻草秸秆作为一种能够有效去除印染废水中亚甲基蓝的生物吸附剂具有较高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改性硅藻土提高氨氮废水处理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智文  袁东  耿安锋  陈琳  莫小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410-16411
通过选用无机絮凝剂(硫酸亚铁)和高分子有机絮凝剂(聚丙烯酰胺)对硅藻土进行改性,用改性后的硅藻土处理氨氮废水。结果表明,吸附过程中改性剂种类及用量、硅藻土用量、溶液pH值、溶液中氨氮初始浓度等是影响硅藻土对氨氮吸附的主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改性硅藻土的投加量、延长吸附作用时间、提高pH值均可改善对氨氮的去除效果。通过改性试验提高了硅藻土吸附氨氮的能力,氨氮去除率提升10%~20%。  相似文献   

13.
高级氧化法预处理抗生素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涛  任昭  刘智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124-4126
本文利用高级氧化法中的Fenton试剂预处理抗生素废水,先通过单因子分析法确定实验的初步操作条件,研究了pH、H2O2投加量、Fe2+投加量、搅拌时间对废水COD去除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正交实验,确定Fenton反应的最佳处理条件,结果表明,Fen-ton试剂氧化可使废水COD去除率达到92%。其中Fe2+投加量对实验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4.
以Fe Cl3为混凝剂,聚丙烯酰胺(PAM)为助凝剂,研究了混凝剂投加量、p H和温度等对采油废水化学需氧量(COD)和浊度去除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混凝条件:温度为室温(20℃),Fe Cl3、PAM投加量分别为300.00、0.50 mg/L,p H=7。在此条件下,采油废水的浊度去除率为95.89%,COD去除率为54.50%。采用芬顿氧化法对废水作进一步处理,COD的去除率达到64.80%。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UV/Fenton/TiO2光催化氧化降解供水水源深水湖库水体中微囊藻毒素MC-RR和MC-LR的效果。[方法]以Fen-ton-TiO2作为光催化剂,考察不同反应时间、初始pH值、H2O2浓度、Fe2+浓度、TiO2投加量、光照强度、藻毒素起始浓度对UV/TiO2/Fen-ton多相光催化氧化降解微囊藻毒素的影响,并对多相光催化氧化与UV光分解对藻毒素的去除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在H2O2起始浓度为0.1mmol/L、[H2O2]/[FeSO4]为15∶1、pH值为4.0、反应液距UV灯管1cm、TiO2投加量为0.05g/L和反应温度为(16±2)℃的条件下,反应3min后,浓度为0.35mg/L的MC-RR和浓度为0.29mg/L的MC-LR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1.5%和90.2%。[结论]UV/Fen-ton/TiO2光催化氧化法能高效降解微囊藻毒素。  相似文献   

16.
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微波氯化锌改性玉米秸秆、NaOH改性玉米秸秆和纤维素酶改性玉米秸秆的最佳改性条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对改性前后的结构、组成进行了测定;试验对比了不同改性秸秆投加量、溶液pH对亚甲基蓝吸附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改性条件下的3种改性玉米秸秆,对亚甲基蓝溶液吸附1 h,吸附率可分别达到84.67%、98.76%和99.63%;3种改性玉米秸秆皆暴露出更多内部结构,表面变得粗糙蓬松;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投加量和pH增大,吸附速率提高。3种改性玉米秸秆的吸附过程都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是单层吸附且吸附速率由化学吸附主要控制。  相似文献   

17.
改性沸石去除农村生活污水中有机物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静态方法研究了浙江缙云斜发沸石对农村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考察了沸石投加量、接触时间、沸石粒径和污水pH值对有机物去除率的影响,采用350、450和550℃焙烧对沸石进行加热改性,采用NaCl、KCl和CaCl2对沸石进行无机盐改性。结果表明,沸石对有机物的吸附很好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改性沸石的最适条件是:投加量20g/L,接触时间8h,粒径为36-65目,pH值6.0-7.5,焙烧温度550℃,改性盐类2.0mol/L的钙盐。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有机物去除率达64.71%。  相似文献   

18.
针对稠油废水成分复杂、可生化性差、毒性大,使用常规处理方法难以使出水COD达标排放的问题,采用Fenton氧化对其进行深度处理。探讨了H2O2和Fe2+投加量、废水初始pH值、反应时间、药剂投加方式对稠油废水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摩尔比n(H2O2):n(Fe2+)=1:1、质量比m(H2O2):m(COD)=1:1、反应时间2 h、废水初始pH=3、反应温度18~20℃、一次性投加药剂的条件下,废水COD去除率为74.2%,出水COD值为58.9 mg/L,完全满足油田废水达标排放的要求。在药剂投加总量相同的情况下,相比一次性投加,分两次或三次投加药剂可降低COD值。  相似文献   

19.
以附着有生物膜的颗粒化有机粘土作为地下水修复中反应栅的反应载体,以柴油为对象,利用有机粘土对油料的吸附以及降解石油菌的协同机制,对石油烃污染水体进行了修复实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了微生物降解柴油的最佳生长条件水平组合,即C∶N∶P为100∶15∶1,投菌量为15mL,氧化剂浓度为1%,初始pH为5。通过海藻酸钠(SA)与HDTMA改性的蒙脱土(HDTMA-modifiedmontmorillonite,HMM)颗粒化制备,并复合石油烃降解菌,研究了不同质量比SA∶HMM、不同SA浓度及CaCl2浓度下HMM颗粒的水稳性和吸油性、降解菌活性等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在SA浓度为1%~2%,CaCl2浓度为2%~4%,SA∶HMM=1∶10时,获得的HMM颗粒粒径为2.5~4.0mm,对HMM表面结构影响不大,吸油率可达原始HMM的80%;将HMM颗粒与石油烃降解菌复合可形成稳定的生物膜,膜厚度为300μm左右,生物量为40~50mg·g-1。HMM颗粒复合生物膜为石油烃污染地下水的化学吸附-生物降解联合修复提供了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20.
消石灰处理含氟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氢氧化钙处理含氟废水,通过试验分析氢氧化钙投加量、pH值、振荡时间、沉淀时间对去除反应的影响,并设计正交实验以寻找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氢氧化钙投加2.5 kg/t、pH为11、搅拌20 min,沉降60 min等条件下,对含F-量达1 000mg/L的废水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达97.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