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细叶巴戟天2年生苗为试验材料,设置油茶种植带面与种植带间2种套种位置,打穴、开沟、全垦+开沟共3种整地方式,在郁闭度为0.1~0.3、0.3~0.5、0.5~0.7的油茶林下套种,研究套种位置、整地方式及油茶林郁闭度对油茶林下套种的巴戟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茶林的种植带间套种效果最好;以全垦+开沟整地方式下的套...  相似文献   

2.
岑溪市大隆镇石脚村的葵山上,2013年春季种植的2000亩油茶长势很好,树高已经有0.8米,枝头上布满了花蕾。58岁的石脚村农民林汉生,正在拔除地上的杂草。石脚村农民已经是第三次在葵山种植油茶了。第一次是在解放前,第二次是上世纪60年代。前两次都失败了:不是油茶树被疯长的野草淹没,就是挂果少。2013年,石脚村第三次种起了油茶。  相似文献   

3.
选择赣无、长林与华硕等6个南方主要油茶品种进行引种适应性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油茶品种的生长量差异较大;6个品种中,华硕和赣70生长较好,其树高年生长量分别达31 cm和27.8 cm,地径年生长量分别达2.56 cm和2.16 cm;赣无1、赣84-3、长林53和长林166生长量较小。6个品种种植后第1年树高生长量均高于第2年的,不同品种种植后第1年和第2年的生长量均有较大差异。油茶幼林期树高和地径的生长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夏季,秋季生长基本停止;4月中下旬与6月上旬各有1次生长高峰,7月中旬以后生长十分缓慢,8月生长几乎停止,直到9月上旬以后有少量生长。本研究可为油茶品种选择与种植经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油茶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目前,大部分油茶林经营粗放,品种良美不齐,病虫害滋生,地力下降,致使油茶产量低、经济效益差,是近年出现的油茶生产逐年萎缩的重要原因。因此,对现有油茶林要实行分类经营,重点抓住生态条件好,优良品种类型比例高(50%以上),林相整齐,树龄不老,增产潜力大的一类林分,把有限的资金、劳力、技术投放到占总面积的10%~20%的这一类林分上,使各生产要素得以优化组合,以达到比较少的投资,获得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本文主要讨论一类林分的丰产栽培技术措施。1垦复油茶成林大面积丰…  相似文献   

5.
王小云 《绿色科技》2011,(12):23-24
针对我国各地普遍存在的油茶林低产现状,探讨了影响油茶林生长培育的原因,从改造技术入手提出了油茶林发展更新策略,为改善油茶林低产现状,提升培育种植技术水平,促进油茶林以有限的投入最大化产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三分造,七分管”是造林工作的指导原则。为了确保造林成林,尽快将传统幼林抚育方式进行改革,向所需资金少、抚育效果好的方式转变是当前造林工作迫在眉睫的任务。  传统抚育方式有全垦锄抚和刀抚两种。全垦锄抚是对新造幼林每年进行2次全垦锄抚,连续抚育3年。主要对象是杉木人工林、经济林。每公顷全垦抚育1次耗费15个工作日,每次投资150元,3年共需投资900元。全垦抚育有利于幼林生长,但会造成林地水土大量流失。刀抚是用刀对新造林地内的杂草每年进行2次全面砍除,连续抚育3年,达到抚育目的。主要对象是新造松林和竹林,平均…  相似文献   

7.
杉木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特有的珍贵用材树种,材质好,用途广,深受群众喜爱。溧阳市丘陵山区地处杉木自然分布区的北缘,大部分人工栽植的杉木林,因受北亚热带气候条件限制和立地条件影响,加之经营水平低,进入中龄林后期,生长迟缓,顶端优势不明显,树梢呈现平头状,开始进入生理衰老期。为充分利用地力,缩短杉木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应加速对此类杉木林的改造。试验表明,利用杉木萌芽性能强的特点,采取平地砍伐,合理定株,全垦抚育,埋青施肥等一系列技术措施,10年可培育成椽材林,平均树高71m,平均胸径95cm,树…  相似文献   

8.
油茶低改工程是我国农业综合开发的一项重要工程,油茶低产林改造效应的研究,为油菜低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从低改后的生长效应、结实效应、生态效应方面论述了油茶低改增产机理,分析了效应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油茶低改措施组合进行决策分析,结果表明:综合改造效应最显著。  相似文献   

9.
秦文学 《林业调查规划》2006,31(A01):163-165
师宗县在营造速生丰产杉木林过程中,采用全垦抚育并进行农作物间作的实验。结果表明,全垦抚育间作农作物对杉木林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全垦抚育间作使杉木林高增长22.29%,胸径增长20.53%。提高了土地及劳力的利用率,增加了林农的收入。  相似文献   

10.
三江县油茶低产林改造的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茶低产林改造,是改变原有低产油茶林的生态环境,调整茶林的树体结构。使油茶林获得充分的阳光、有效地利用土壤肥力,增加肥料,便使油茶高产稳产。据试验要求,连续三年测产,每公顷总产茶油657.45kg,年均每公顷产219.15kg,每公顷总增产茶油269.4kg,增产46.67%。是解决当前食用油料的主要途径,也是山区茶农脱贫致富的好门路。  相似文献   

11.
以湖南引进的6个优良油茶(Camellia oleifera)品种(湘林1号、湘林3号、湘林4号、茶陵166号、德字1号和德字2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观察测定各品种的物候期、植物学特性、生长结果习性、果实性状及产量,对其在云南省广南县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以期筛选出适宜西南高原地区种植的油茶新品种,支撑油茶产业的高效、健康、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茶陵166号果大,皮薄,出仁率较高,较丰产,5年生树株产7.19kg,较对照增产86.75%,适应性及抗性较强,综合性状最好;湘林3号果较大,皮薄,出籽率较高,丰产性好,5年生树株产5.86kg,较对照增产52.21%,适应性及抗性强,综合性状优良;湘林1号和德字1号皮较薄,果中等,出籽率及出仁率高,丰产性好,5年生树株产分别较对照增产29.35%、21.82%,适应性强,综合性状优良;湘林4号和德字2号综合表现欠佳,不适宜推广种植。表明茶陵166号、湘林3号、湘林1号和德字1号适宜在高原地区云南广南及相似生态环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油茶产业发展中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论述我国发展油茶的7个关系。①发挥自然能力与采用人工措施的关系。要充分认识、利用和发挥自然力发展油茶产业;②数量和质量的关系。要高质量地数量扩张",又好又快"地发展油茶产业;③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关系。要充分认识发展油茶三大效益综合的自然属性;④科学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的关系。研究要"深入",推广要"浅出";⑤资源培育与加工利用的关系。以提高油茶产品的规格和附加值来推动油茶资源的培育;⑥用地和养地的关系。养好地才能使油茶林经营可持续,只有林地地力维护好,才能保持油茶林的高产、稳产、高效;⑦新建油茶林与改造低产林的关系。要对油茶低产林进行分类,利用已有科技成果,根据条件先易后难逐步、稳妥地推进低产林改造。7个问题的相对两面是发展油茶产业的必然关系,因地制宜的处理好7个关系,是在发展油茶产业中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3.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福安市油茶选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福建省福安市培育的12个油茶优良家系进行综合评选,通过油茶优良家系多性状的关联度分析,评选出安优11、安优2、安优10、安优5计4个适应性强、生长好、投产早的油茶优良家系,种植6a后,年产油量达156kg/hm^2以上,比对照(CK)增产243.6%-322.65%.  相似文献   

14.
油茶的科学修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进行油茶修剪 ,是促进高产稳产的一项重要措施。成年油茶树性喜光 ,一年到头花果不离枝 ,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和充足的阳光 ;而自然生长的油茶林 ,树冠郁闭紊乱 ,枝头密生 ,交叉重叠 ,光照不足 ,容易衰老 ,树冠内枯枝增多 ,结果量少 ,且常发生落果和大小年现象。实践证明 ,经过修剪的油茶植株 ,树体结构合理 ,营养集中 ,通风透光 ,一般树形好 ,树势强 ,枝梢健壮 ,花蕾粗大 ,结果均匀 ,病虫害少 ,落果率降低 ,产果量和出油率提高 ,据试验显示 ,修剪的油茶树比不修剪的增产 30 %到 1倍。一、修剪时间油茶修剪一年四季都可进行 ,但以油茶收…  相似文献   

15.
我场共有油茶林2100多亩。近几年来,通过学习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发动职工,反复实践,不断摸索油茶增产规律,使油茶产量逐年得到提高。今年1800亩收获面积,产茶油43,000多斤,平均每亩24斤多。党支部试验山120亩,亩产茶油由1960年的1斤,一跃而达到53斤9两,高额丰产油茶林30亩,亩产茶油达到73斤。我们在培育管理上的作法是:  相似文献   

16.
滇南高山峡谷地区立体小气候对油茶幼林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集约管理和粗放管理2种模式在不同海拔条件下油茶幼林生长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滇南高山峡谷区立体小气候对油茶幼树的生长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集约管理条件下,海拔1 500 m地段的油茶幼林,其平均地径、株高、春梢生长量分别比海拔1 600 m地段的增加了64%、28%、67%.集约管理与粗放管理相比,地径、株高、春梢生长量分别增加了37%、44%、128%.但海拔对粗放管理的幼林影响较小.建议在种植技术和管理措施设计时充分考虑因海拔变化而导致的小气候对油茶幼林生长的影响,更好地做到因地制宜,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7.
油茶林施肥效应研究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分布广泛,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油茶林的经营管理,不断地由粗放经营向高效经营管理转变,施肥作为油茶重要的管理措施,对油茶有明显的增产、增益效果。综述分析了油茶林施肥对油茶生长指标、经济性状、生理特性以及土壤性状的影响,总结油茶施肥方法,并探讨今后研究的方向,为油茶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油茶选优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茶选优栽培试验上,应用多目标决策方法,对22种油茶品系的生长、开花、结果、产油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优良无性系安无4综合评价最好,其次为油荼优良家系安优11,综合评价较好的油茶品系有安优2、安优10、安优5,以上优选的5个优良品种具有生长好,早实丰产等特点,定值6年后每公顷年产油量达150kg以上,比CK增产7.41~9.35倍,是值得推广的油茶优良品系。  相似文献   

19.
以0.5 a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苗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肥料种类及浓度对油茶容器苗成活率、抽梢率及抽梢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后油茶嫁接容器苗的成活和生长均好于施用化肥的处理,其中以0.5%的有机肥(即第1、2次施5%沤制过的人粪水,第3、4次施5%腐熟鸡粪水,第5、6次施5%腐熟麸饼水)处理效果最好,成活率、抽梢率和抽梢长度分别达96.5%、81.3%、10.1 cm。可作为油茶容器苗培育较好的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世行贷款造林项目环境监测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坡度较陡的轻壤质山地红壤上,用全垦整地营造杉木林,地表径流系数在4.2%以下,土壤侵蚀模数仅第1年有少量发生;施用磷酸铵后,土壤中的有效磷头3年均比对照区高,林木高生长比对照区增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