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安溪茶叶生产制作用电特点特点一:季节性强。安溪茶叶生产具有非常明显的季节性(一般为春、夏、秋三季,每个制茶期大概持续时间20天,全年共约55~60天),2008年以来,随着电烘箱等大功率电器(单机功率8~12 kW)被大量采用,制茶业用电量大幅攀升,2011年春茶期间(集中在4月26~5月15日)23万户茶农制茶用电负荷达到228 MW。  相似文献   

2.
1安溪茶叶生产制作用电特点 特点一:季节性强。安溪茶叶生产具有非常明显的季苛眭(一般为春、夏、秋三季,每个制茶期大概持续时间20天,全年共约55~60天),2008年以来,随着电烘箱等大功率电器(单机功率8~12kW)被大量采用,制茶业用电量大幅攀升,2011年春茶期间(集中在4月26~5月15日)23万户茶农制茶用电负荷达到228MW。  相似文献   

3.
基于安徽省1965-2014年15个气象站点的降水资料,以降水距平百分率(Pa)为干旱指标,从年和季(3个月)时间尺度定量地分析安徽省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干旱在空间尺度上分布不均,北部和西南地区干旱发生频率高,中部和东南地区发生频率较低,自北向南干旱频率逐渐降低。通过对季节尺度干旱结果的比较可知,秋旱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干旱范围最广,其次是夏旱、冬旱和春旱。其中春旱和秋旱有加重趋势,而夏旱和冬旱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正夏茶占全年茶叶产量的60%~70%,采摘任务繁重。近几年由于劳动力价格提高,夏茶价格又低,茶农采一天茶的收入低于外出打工的收入,因此许多茶农放弃夏茶采摘,影响了种茶的经济效益,有的甚至弃茶进城务工或退茶还林。为探讨夏茶机械采摘的方法和采摘后茶产品的加工,自2012年6月至2020年8月对夏茶机械采摘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连续两年在遮雨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程度干旱对夏玉米不同生育期地上部生长和根系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产量对干旱最敏感,其次是叶面积、株高和根系数量,作物茎粗对干旱不敏感。连续干旱不超过12 d有利于作物生长,否则不利于作物生长。夏玉米生长前期遇到干旱较前后期干旱的减产风险更大,而作物根系响应可能是干旱减产的原因之一。调整作物种植时间和促进根系下扎将是缓解南方红壤区季节性干旱危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南口农场2000年购进凯斯2555型采棉机5台,种植机采棉面积133.3hm2。2006年全场机采棉面积扩大到6666.7hm2,对机采棉加工设备、厂房进行改造,加快了采棉机械化的步伐。1机采棉的株行距配置根据2555型5行采棉机的作业要求,棉花种植行距为66cm 10cm,棉花株高控制在65~75cm,第一果枝节位高地面15~18cm,株距9.3~13cm。2机采前期田间作业准备(1)棉花吐絮率在45%以上,喷施脱叶催熟剂,喷脱叶剂最佳时间在采收前18~20天进行,外界气温应稳定在20~23℃时喷施,中35品种一般在9月15~25日喷施脱叶剂。(2)开沟棉田在采前7~10天平整田埂、引渠。滴灌…  相似文献   

7.
探究气象水文干旱传播规律对水文干旱的提前预警和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赣江流域1960~2018年逐月降水量、气温和径流量资料,分别计算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和标准化径流指数(Standardized Runoff Index,SRI),利用游程理论和Copula函数条件概率方法对比分析气象水文干旱特征及其干旱传播规律。结果表明:赣江流域年和季节尺度上的气象干旱与水文干旱变化过程相似,变化趋势一致,干旱指数反映流域春旱和冬旱呈现加重趋势,而夏旱和秋旱呈现减弱趋势,SPEI指数描述的夏旱强度要重于SPI和SRI指数,而反映的冬旱强度则弱于其他两种干旱指数;SPEI和SPI评估的赣江流域气象干旱事件分别为87和75次,SRI评估的水文干旱事件为65次,虽然气象干旱事件多于水文干旱,但水文干旱事件有着更长的历时和更高的烈度;干旱传播时间年内波动较大,雨季传播时间在1~2个月间...  相似文献   

8.
选用吉林省地区45个气象站近45 a逐月降水资料,以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为干旱指标,详细分析吉林省范围内干旱强度、影响范围和发生频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过去的45 a中,吉林省地区干旱整体呈增强的趋势。吉林西部和中部地区是年、季尺度干旱高发地区,干旱发生频率明显高于东部地区。从站次比上来看,年尺度干旱站次比呈阶段性先减后增的变化形式,且全省范围内多发全域性干旱。不同季节中,春、冬两季中的站次比出现下降,夏、秋两季中站次比有所增加。夏旱多为局域性干旱,其余季节中则均为全域性干旱。年尺度干旱强度变化呈增强趋势,且以中旱为主。不同季节中干旱强度和站次比变化形式有所不同,春、夏两季中干旱的作用强度减弱,秋、冬季中干旱强度呈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9.
0 引 言自有历史记载以来 ,湖南几乎年年发生旱灾 ,只是范围不同 ,程度不一而已。湖南的旱灾多以夏秋旱为主 ,若遇全省性的特大旱年则可贯穿于春、夏、秋、冬四季。据湖南省统计资料 :195 0~1998年的 48年中 ,全省累计受灾面积 314 4 .2万hm2 ,年均 6 4 .2万hm2 ,累计成灾面积 13 82 .2万hm2 ,年均 2 8.2万hm2 。 1949~ 1999年的 5 0年中 ,共发生旱灾 41次 ,平均 1.2年一次。局部干旱年年都有 ,特大旱年平均 15年一遇 ,大旱年平均 4年一遇 ,中旱年平均 3年一遇。特别是 196 0、196 3、1972年和 1978年的大旱 ,损失十分惨重。 19…  相似文献   

10.
张家口市地处河北北部 ,离首都北京不足2 0 0km ,属于干旱少雨地区。海拔高度在 130 0m以上的坝上地区 ,无霜期仅为 90~ 10 0天 ,主要作物有春小麦、马铃薯、莜麦、亚麻等 ;坝下地区无霜期 110~ 15 0天 ,主要作物为玉米、谷子、豆类等 ,均属于一年一收的山地冷凉农业区 ,年降雨量 4 5 0~ 6 0 0mm。尤其是坝上地区 ,过度的开垦使得植被破坏严重 ,生态系统非常脆弱 ,秋收后的土地要经过漫长的秋、冬、春三个季节 ,土地闲置期长达七八个月 ,使闲置的土地耕层严重失墒 ,风蚀沙化严重。近年来京、津、冀地区频繁发生沙尘暴天气 ,该市坝上…  相似文献   

11.
基于SPI指数的内蒙古地区干旱演变特征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内蒙古地区历年干旱演变特征及其趋势,利用内蒙古地区43个测站51 a(1960—201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计算各站的标准化降水指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全年及各季节的干旱发生频率、干旱站次比及干旱强度的年际变化,并通过Hurst指数对内蒙古地区的干旱化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年尺度上干旱频率在10.46%~33.66%,其中呼伦贝尔的干旱频率最高,位于阿拉善盟的额济纳干旱频率最低,干旱发生不明显,各月、季与年的干旱频率基本一致.年尺度干旱站次比最高为45.74%,最低为15.50%,51 a中分别有11,26和14 a发生区域性、部分区域性和局域性干旱.干旱强度以轻度干旱和中度干旱为主,其中有15 a出现中度干旱,干旱强度最大值是1.14.内蒙古地区春季、夏季和秋季干旱发生频率相对较高,平均为30%左右,冬季干旱频率平均为25.41%,并且冬旱各测站干旱频率分布不均,额济纳等4个测站冬旱的干旱频率为0.干旱站次比夏季和秋季分别以0.177/10 a和0.006/10 a的趋势增加,春季和冬季以0.033/10 a和0.156/10 a的趋势减少.季尺度干旱强度的变化趋势与干旱站次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内蒙古地区的SPI序列呈明显的Hurst现象,指数值0.568 7大于0.500 0,表明该区干旱化程度还有可能持续一段时间,中旱及以上发生的频率有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介绍江苏省徐州地区水利局水利试验站和雎宁县城北井灌区农田基本建设指挥部在雎宁县刘场大队,进行喷灌抗御干旱风的试验进行情况及试验观测成果,刊于《农业科技通讯》1979 年第4期第6页。有曲线图六张。文章介绍从出现干旱风的第一天开始,连续4天,在每天上午10~12时,每次喷灌10~15分,三个品种各喷洒980米~2,喷水量为5毫米,在12~16时高温阶段,对  相似文献   

13.
为制定宁夏中部干旱带日光温室秋冬茬黄瓜生产水分灌溉管理参数,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灌溉频率对嫁接黄瓜产量及根系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日光温室黄瓜秋冬茬栽培中,黄瓜根系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中,0~10 cm土层根系生物量超过80%,结果期不同灌溉频率对黄瓜根系生长量影响显著,其中每7 d灌溉1次的处理(TR3)0~15 cm土层根系生物量最高,灌溉频率对15~30 cm土层分布影响不显著,减少灌溉频率,能够促进0~15 cm土层黄瓜根系生长量的增加,有利于黄瓜坐果,产量增加以及果实中糖含量的积累,因此在宁夏地区中部干旱带日光温室黄瓜冬季生产中,平均日均温18℃左右,、灌水定额1 500 m~3/hm~2的条件下,黄瓜结果期的灌溉间隔7 d为宜。  相似文献   

14.
干旱对夏玉米需水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玉米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高产作物,在我国南北方均有种植。河南由于气候条件优越和轮作倒茬的关系,多种植夏玉米,生长期约90天上下。目前由于工农业发展的要求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节约用水,经济用水成为农业生产上一个中心问题。研究干旱对夏玉米需水量和产量的影响,提出夏玉米干旱减产百分数和各生育期土壤水分指标,作为节约用水和经济用水的科学依据,也是实现高、稳、优、低的依据。三年试验,高产夏玉米需水量为250~300立方米/亩。干旱减产百分数其趋势为苗期<拔节期<抽雄开花期>灌浆期  相似文献   

15.
冀中平原冬小麦—夏玉米一体化节水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涛  方日华 《灌溉排水》1995,14(4):20-25
实验表明:冬小麦的灌水量直接影响下茬玉米的土壤水分;冬小麦耗水量与产量、冬小麦加夏玉米的总耗水量与产量均呈抛物线关系。因而减少非关键生育期的灌水对产量影响不大,根据天然降水分布规律,选用全生育期90天左右的玉米杂交种,6月20日以前播种,8月上旬抽雄,主使主要需水期与降水高峰相吻合,尽量减少夏玉米的灌水。通过作物干旱胁迫试验,找到作物不同生育期的减产系数,为制定节水型灌溉制度提价依据,通过对土壤水分的观测发现,在和物播前、收后土壤内均有部分速效水,充分利用土壤水是节水栽培技术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6.
干旱是安徽省淮北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已经成为制约区域社会经济、农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在对安徽省淮北地区干旱特征、干旱原因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气象干旱指标(降水量距平百分率、降水排频和连续无雨日数)、农业干旱指标(土壤相对湿度)和水文干旱指标(地下水埋深)建立了干旱评价指标体系,并主要采用频率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对应春旱、夏旱、秋旱和冬旱不同干旱等级(轻度干旱、中度干旱、严重干旱和特大干旱)的划分标准。最后对安徽省淮北地区典型干旱年份的干旱状况进行评判和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干旱评价指标体系等级划分标准能够真实地反映区域干旱状况,弥补了单一干旱指标评价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冬春干旱是云南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对云南冬春干旱变化规律的研究,可为减灾防灾提供依据。利用云南120个气象站1960-2010年的月降水量计算11月至翌年4月6个月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值,分析各站点50 a间不同程度干旱的频率和站次比,采用EOF、REOF、M-K方法分析云南冬春干旱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滇中是云南冬春干旱的主要发生区域,滇西北的冬春干旱频率相对较小;中旱和重旱是云南冬春干旱的主要类型,其影响范围呈缓慢增加的趋势;轻旱和特旱影响范围较小且呈减小的趋势;云南冬春干旱具有一致的特征,滇中是主要的干旱中心,滇东南和滇西北的冬春干旱互为旱涝反向对应的结构;可把云南分为滇中、滇东南、滇西北3个冬春干旱区,滇中和滇西北冬春季有向多雨转变的趋势,尤以滇中多雨趋势较为显著,滇东南冬春季则有向少雨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吕梁市在遭受历史罕见冬春连旱的基础上,2009年入夏后又遭受了持续高温干旱,形成了冬、春、夏3季持续干旱的局面,受旱时间之长、范围之广、程度之重均为历史罕见。针对这种情况,丘陵旱垣区推广应用综合旱作农业模式,平川旱垣区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我旗的农民总结出这样一条经验:"见苗三分收",所以干旱的北方,如何抓春苗,是获得农业稳产高产的一个关键环节.在当地气候干旱、水源短缺的情况下,大力开展秋冬浇地,是扩大灌溉面积,增强农业后劲的有力措施.我旗的气候特点是干旱少雨、冬天寒冷、夏季酷热,多年平均降水量仅330毫米,多年平均气温4.5℃,最高气温39.4℃,最低气温-30.1℃,无霜期137天,降水量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指导设施蔬菜生产中科学合理地利用滴灌技术进行灌溉。【方法】采用小区试验的方法,以冬春茬番茄为研究对象,布置了7个不同土壤基质势阈值的试验,在番茄开花坐果期和结果期分别控制滴头正下方20 cm深度土壤基质势在-15和-15 kPa(S1)、-15和-30 kPa(S2)、-15和-45 kPa(S3)、-25和-25 kPa(S4)、-30和-15 kPa(S5)、-30和-30 kPa(S6)以及-30和-45 kPa(S7),研究了日光温室滴灌土壤基质势调控下土壤水分随时间变化及空间分布的规律,以及番茄产量、畸形果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等。【结果】①控制滴头正下方20 cm深度土壤基质势可以明显影响0~100 cm深度土壤水分状况。②在番茄开花坐果期,当土壤基质势阈值控制在-30 kPa或更高时,番茄根系主要吸收利用0~60 cm深度以上范围的土壤水分,70 cm深度以下土壤水分基本不变,0~60 cm深度土壤体积含水率平均为28.6%,为田间持水率的84%,60~100 cm土壤体积含水率平均为36.2%,为田间持水率的90%。③番茄进入结果期后,当土壤基质势阈值控制在-25~-15 kPa时,整个土体土壤含水率基本保持在田间持水率的77%~91%,根系主要吸收利用0~60 cm深度以上范围的土壤水分,70 cm深度以下土壤水分消耗缓慢;当土壤基质势阈值降低到-45~-30 kPa时,根系吸收利用到80~100 cm深度的土壤水分,整个土体土壤含水率不断降低,降低到田间持水率的60%~66%。④不同处理番茄产量、畸形果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有明显差异,其中S3和S7处理番茄产量高,S5处理产量低;S1、S3和S4处理的畸形果率大,S6和S7处理的畸形果率低;S1处理的灌溉水利用效率最低,S7处理的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结论】日光温室少量高频滴灌条件下,当滴头正下方20 cm深度土壤基质势阈值开花坐果期控制在-30 kPa、结果期控制在-45 kPa时,整个土体土壤水分状况基本良好,番茄的产量高,畸形果率低,灌溉水利用效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