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诱集植物被广泛应用于棉花、大豆、花椰菜、马铃薯、玉米等作物的栽培中,具有不污染环境、对天敌安全、节约生产成本等特点。本文通过开展对比试验,表明了青菜和结球甘蓝作为诱集植物在不使用任何农药的条件下能降低结球生菜病虫害的发生率,说明诱集栽培是1种值得推广的结球生菜有机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喷施农药对不同蔬菜产品营养品质的影响,以芹菜、花椰菜、小白菜、生菜4种蔬菜为材料,设置喷药与不施药2个处理,测定蔬菜营养品质指标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喷药后,大棚和露地栽培的4种蔬菜的可溶性糖(芹菜、生菜露地栽培除外)、可溶性蛋白(芹菜除外)、脯氨酸、VC含量均显著降低;露地栽培与大棚栽培相比,露地栽培各营养品质指标降低幅度小于大棚栽培;各蔬菜间比较,农药对芹菜品质影响最大,小白菜次之,花菜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不同栽培月份对生菜、不结球白菜综合品质的影响,并建立对应生长周期的综合品质模型,作者开展了相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生菜3个主成分与不结球白菜2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分别为72.903%和62.220%,可用于建立模型以评价两者的品质状况;与不结球白菜相比,生菜综合品质模型随季节变化差异较明显,但两者均可以月份为自变量建立三次方程模型。通过拟合各项模型参数数据对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合基本模型框架与各参数变异模型,即可对不同月份与生长天数生菜、不结球白菜的综合品质进行模拟预测。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日光温室周年生产叶菜效益较低的问题,选择5种叶类蔬菜(小白菜、油菜、生菜、芹菜、菠菜)进行周年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小白菜、油菜、散叶生菜的周年生产情况和效益较好,从这3种叶菜的每个茬口中选择效益较高的叶菜品种进行组合,总结出了效益较高的叶类蔬菜周年生产茬口组合。此外,通过将2011-2013年4-6月批发价格较高的叶菜种类进行汇总后发现,散叶生菜、结球生菜和芹菜的价格较高,因此建议在春季种植散叶生菜、结球生菜和芹菜。  相似文献   

5.
邢万明 《蔬菜》2004,(8):16-16
生菜又名叶用莴苣,适宜于春季栽培。夏栽生菜具有良好的补淡作用,经济效益高。但夏季栽培生菜,生长前期温度高,植株生长缓慢,且易感受高温长日照引起花芽分化,造成先期抽薹,同时,病毒病发生严重,栽培难度很大。安阳市蔬菜研究所根据多年的观察试验,摸索出一套生菜越夏的高产栽培模式,现将其栽培技术简述如下。一、选择适宜品种生菜喜温暖环境,夏季栽培的生菜正值高温期,宜选择耐高温、抗抽薹能力强、抗病、商品性好,适于夏栽的品种,如奥林匹亚、皇帝、大湖336等,或选择抗性较强的不结球类型。二、低温催芽夏季播种时正值高温季节,种子发芽困…  相似文献   

6.
结球生菜作为出口蔬菜,在我区已有一定的栽培面积,但结球生菜到结球中后期,特别采收后期软腐病发生严重,对产量影响较大。为有效防治此类细菌性病害,筛选安全、高效、低残留的药剂,我们开展了33.5%喹啉铜悬浮剂(海正必绿)防治结球生菜软腐病田间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特色生菜是奶油生菜、紫叶生菜、玻璃生菜、散叶生菜、直立生菜、野生生菜、花叶生菜等多种不结球生菜的总称。鲜嫩爽口、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经济价值和独特的保健功能。 这种生菜适应性广,生育期短,播种后50天可采收,适宜露地和保护地加茬赶茬,间作套种栽培。 1 对环境的要求 属半耐寒性蔬菜,喜冷凉,忌高温,最适宜生长温度为白天16~22℃,夜间10~12℃,能耐30℃高温和-1℃的低温。品种间对温度要求差异很大,玻璃生菜、奶油生菜、紫叶生菜、野生生菜等适宜在较低的温度下生长,不  相似文献   

8.
随着南菜的引入,结球生菜在我省的栽培面积逐年扩大,1993年结球生菜的栽培面积占总特菜栽培面积的15%。由于栽培环境的限制,结球生菜的病害日渐突出。下面介绍生菜的几种主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生菜即叶用莴苣,系菊科一二年生蔬菜,它以生长期短,复种指数高,生长均匀整齐,清洁无污染、无虫害,商品率高而倍受青睐.1998~1999年在山东农业大学教学基地元土栽培温室内以"意大利全年耐抽薹"、"美国中兴"等生菜品种为材料,在自行设计和建造的无土设施中栽培试验,学习和掌握了生菜DFT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0.
高亮 《蔬菜》1995,(3):8-9
结球生菜抗热丰产栽培技术261041山东省潍坊市农科所高亮夏秋季节高温多雨,正值蔬菜淡季,结球生菜夏秋栽培,收获期正赶上淡季市场,且叶球大而紧实、脆嫩甘甜、品质优于其他茬口,颇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但结球生菜播种后的整个生长期间正值高温和旱涝交替的恶劣气...  相似文献   

11.
笔者选用了3种微生物菌剂开展其对结球生菜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寡雄腐霉素处理结球生菜的出苗率较高(达88.4%),枯草芽胞杆菌处理结球生菜的出苗率较低(为81.3%);在结球生菜苗中期,寡雄腐霉素对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较大,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对幼苗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结球生菜苗后期,枯草芽孢杆菌对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较大,木霉菌和寡雄腐霉素对幼苗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验证不同微生物肥料在结球生菜上的应用效果,特开展了本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喷施宝处理结球生菜单球重较复合肥(ck)处理提高72%;天農一禾和喷施宝处理结球生菜生长均匀一致,结球性好;各参试微生物肥料较常规肥料均可提高结球生菜的抗性,降低结球生菜的死株率,增加单球重。  相似文献   

13.
黄卫 《上海蔬菜》2010,(2):48-48
结球生菜以脆嫩叶球供食用,又称西生菜、美国生菜,喜冷凉气候,忌高温,稍耐霜冻,适宜生长温度为15-20℃,超过25℃,叶片变小、叶球生长不良、叶片卷曲畸形,早期易抽薹开花、后期多病腐烂。针对结球生菜的生育特性,根据多年来金山区生菜种植实践经验,本着要达到球形圆整、无黄斑、无病虫、单球重500g以上的质量要求,现提出如下栽培管理意见。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以结球生菜射手101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基质土对其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进口基质土(IM)培育的结球生菜生长性状较好,高温灭菌的普通基质土(CM)培育的次之,普通基质土(ck)培育的结球生菜长势较差。  相似文献   

15.
为掌握和预测结球生菜生长情况,以露地栽培结球生菜为材料,构建生长模型。通过分析结球生菜的田间表型数据的匹配温度,建立了山东地区春季和秋季露地栽培结球生菜的植株最大直径、株高、叶片数、叶长、叶宽、球高和球宽的生长模型;为了提高田间调查效率,对生长指标间的相关系数进行分析后,确定仅调查植株最大直径、叶长、球高这3项生长指标即可掌握生菜的生长情况。通过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和生长天数来预测结球生菜生长情况,当预测值与实际值差异高于5%时,需要及时调整种植管理方案,以确保生菜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6.
以芹菜和菜豆为试材,采用大棚田间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菜豆单作、芹菜单作、菜豆与芹菜间作1∶1处理和2∶2处理;研究了不同间作模式对菜豆和芹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改善温光环境、提高蔬菜品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与芹菜单作(QCK)相比,与菜豆间作处理的芹菜显著提高了株高和鲜质量;与菜豆单作(CCK)相比,与芹菜间作处理的菜豆产量分别提高了22.4%(1∶1)和3.0%(2∶2);2∶2间作处理显著降低了芹菜硝酸盐含量,显著增加了菜豆的可溶性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总之,菜豆/芹菜间作促进了芹菜的生长,提高了菜豆的产量以及菜豆和芹菜的品质,在农业生产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上海蔬菜》1995,(2):11-11
一、生菜生菜有6个类型,但本市宾馆仅需其中的结球、散叶、奶油、红叶4种类型,其中奶油、红叶生菜新品种,在全国来说仅我们能供应.黑核 属结球生菜类型,1986年由亚培尔和大湖156杂交选育而成.株型开展,株高22cm,株展38cm.外叶深绿色,叶形为宽扇形,外叶少,排列紧凑.莲座叶和叶球几乎同步生长,给球快,结球率高,定植后60天开始收获,叶球重0.55kg,最大叶球可达1kg,亩产3000kg.适于春秋两季栽培,冬季需用保护地栽培.适应性强,育成以来未发生过叶缘焦边现象.  相似文献   

18.
为快速、有效地筛选出耐热优质叶用莴苣品种,实现夏季耐热栽培,搜集国内外36个叶用莴苣品种进行人工模拟高温栽培试验,测定各品种的热害指数、根系活力、叶片相对电导率及氧自由基含量等指标。初步筛选出卡斯特奶油生菜、苦细叶、西班牙、双子结球生菜、美国结球生菜等5个较耐高温叶用莴苣品种。  相似文献   

19.
结球生菜的栽培,采用先育苗后定植的栽培方法,本文着重介绍结球生菜对环境和栽培技术的要求,为生菜种植农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微生物菌剂对结球生菜的影响,选用"润雨"微生物菌剂,开展其在张家口坝上地区对结球生菜产量、品质和抗病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施肥相比,在结球生菜整个生育期每667 m~2追施4 kg微生物菌剂,植株的株高、株幅和最大叶质量显著增加,一级品产量和一级品率也有明显提高,分别为82 245 kg/hm~2、94.6%;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提高;植株抗病性增强,软腐病、霜霉病、菌核病的发生率降低,尤其是软腐病和霜霉病,发病率仅为5.39%、8.54%。综合考虑,推荐在生产上推广使用微生物菌剂,促进作物生长的同时实现农药减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