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保护地栽培蔬菜的温光环境、土壤环境等条件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果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尤其是施肥技术,将会使土壤条件恶化,对蔬菜生产造成不良影响。每到保护地蔬菜换茬之际,菜农朋友不知如何进行选择及施用肥料才能实现蔬菜高产和延长保护地持续高产时间,减缓保护地土壤疲劳现象的发生。为此笔者针对蔬菜保护地土壤及施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并提出施肥建议。1保护地土壤存在的问题保护地土壤酸化、盐渍化及碳氮比失调同时发生,并随种植年限延长日趋严重;保护地土壤中的硝态氮累积和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露地土壤,其含量随种植年限的延长而增加;土壤供钙强度随种植年限的递增逐渐增加,但土壤钙容量却在逐渐减少;表层土壤紧实板结,土壤团聚体的机械稳定性低于露地土壤;保护地蔬菜根结线虫及根部病害(根疫霉病菌、枯黄萎病菌、立枯病菌、菌核病菌等)发生有加重的趋势。2保护地肥料施用存在的问题肥料施用不合理、不对路,或片面强调大量元素肥料(氮磷钾)施用,或施用未腐熟有机肥,或施用含盐量较高的肥料,或过量施肥等造成土壤板结引起肥害、盐害和造成生理性病害及根部病害加重等。如:片面使用氮肥造成蔬菜生长前期氮钾比例失衡,中后期脱肥,影响蔬菜健康生长和产量下降。老...  相似文献   

2.
<正>上海市民对绿叶蔬菜的需求量较大,目前上海地区保护地蔬菜种植面积已超过6666.7hm2,是蔬菜生产的重要保证。但连年耕作以及不科学施肥导致土壤生产障碍问题日趋严重,土壤生产效率低、设施菜地连片死苗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土壤中病虫害不断繁殖和传播严重破坏了蔬菜正常的生产环境,导致蔬菜种植难度越来越大。目前,保护地内土壤盐渍化和根肿病是蔬菜生产的主要障碍,我们希望通过夏季高温土壤消毒处理技术,达到改良土壤、杀灭  相似文献   

3.
平衡施肥技术在保护地番茄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保护地蔬菜生产的迅速发展和栽培年限的增加,保护地的土壤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农民对自己土地的土壤养分含量状况缺乏了解,而为了提高保护地蔬菜单产,增加效益,盲目加大化肥(主要是氮、磷肥)用量,或只施用氮、磷肥,而根本不施钾肥,造成土壤养分之间比例严重失调,肥料利用率降低.同时,由于现在保护地蔬菜生产采用的多年连作的栽培模式,即在同一块保护地上连续多年栽培同一种蔬菜或同种蔬菜的同一品种,在极易产生各种病害的同时,也造成土壤中某一营养元素被过量吸收,严重缺乏,却又不能通过施肥及时得到补偿,这些都是造成目前保护地蔬菜生产投入产出比下降,产品质量降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宋金荣 《北方园艺》2011,(17):85-86
随着保护地蔬菜面积的逐年增加,作为北方保护地蔬菜生产的重要部分—日光温室,经多年生产后问题逐渐产生,主要问题为以下几个方面: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保护地内二氧化碳浓度低;地温和室温不能同步升高,低温冷害时有发生;土壤生态系统恶化,土壤处于亚健康状态,土壤板结,透气性差等原因,制约了保护地的增产增收.“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把大量的农作物秸杆埋入种植行的土层中,接种特定的有益微生物菌群,有益微生物菌群施入土壤后,迅速活化、大量繁殖,在作物的根际形成优势的有益菌群,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促进作物生长健壮,进而获得早熟、优质、高产符合标准的绿色农产品.  相似文献   

5.
科技文摘     
《中国园艺文摘》2014,(4):227-236
草酸和腐殖酸对蔬菜保护地土壤磷素活化效果研究 以种植年限为25年的蔬菜保护地黑土为供试土壤,通过室内培养方式,研究不同浓度的草酸和腐殖酸对蔬菜保护地土壤磷素的活化效果。结果表明,草酸、腐殖酸在活化以Ca-P为主的石灰性黑土中,10 g/500 g土浓度的草酸处理活化效果最佳。草酸可以同时活化土壤中的Ca2-P、Ca8-P,及有效性较低的Ca10-P、Al-P和Fe-P。供试土壤在不同浓度草酸、腐殖酸作用下,各形态无机磷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增加幅度为Al-P〉Ca8-P〉Fe-P〉Ca2-P〉Ca10-P〉O-P。  相似文献   

6.
常有菜农反映说随着保护地蔬菜种植年限的增加,虽然施入的肥料增多了,但蔬菜不仅没有长得更好,反而色淡叶小,表现出缺肥症状,且长势越来越差、病害越来越多,特别是生理性病害逐年加重,导致蔬菜产量及经济效益下降。这是由于在保护地栽培情况下,土壤长期得不到雨水的淋洗和阳光直射,加之蔬菜连作引起自毒等原因,出现了土壤障碍,成为生产发展的一大威胁。  相似文献   

7.
李金坤 《蔬菜》2014,(10):83-83
保护地蔬菜种植日趋广泛,是邢台市蔬菜种植的主要模式,对满足蔬菜周年供应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田间调查发现,棚室内空气湿度偏高是造成保护地蔬菜病害严重的重要因素,对其症状和预防措施进行了分析总结,旨在为保护地蔬菜生产提供技术指导,达到提高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土壤是传播病虫害的主要媒介,也是病虫繁殖的主要场所,许多病菌、虫卵和害虫都在土壤中生存或越冬。近年来,随着蔬菜面积迅速扩大,特别是保护地生产温室大棚面积不断增加,设施农业高密度栽培,土地连年种植一种蔬菜助长了土传病害病原  相似文献   

9.
对目前冀东地区保护地蔬菜生产的形式、栽培模式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冀东地区保护地蔬菜种植形式以温室和拱棚为主,而且出现了以露地--保护地相结合的周年生产模式.节能温室的投入较高,而且其生产规模及生产效益均优于拱棚.在种植模式上,以菜菜、粮菜周年生产体系为主,冀东地区主要保护地栽培模式是一年一茬和一年两茬.经济效益分析表明:以节能温室生产的一年一茬模式较优.但在周年生产中,冀东地区保护地蔬菜种植模式中的复种指数较低,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适当提高复种指数的基础上,调整种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蔡桂荣 《蔬菜》2000,(9):19-20
随着保护地蔬菜生产的大面积推广,本区蔬菜保护地土壤的次生盐渍化现象逐年加重,年限在3年以上的保护地作物已不同程度地出现盐害,严重地制约了蔬菜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近几年来笔者对盐城市保护地面积较大的盐都县便仓镇、建湖县上冈镇等地的保护地次生盐渍化形成的原因、症状和克服途径进行了大量的试验调查,现总结如下。 一、蔬菜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形成原因 1.过量施肥增加了土壤盐分含量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菜农为了追求高产,追肥量往往是露地蔬菜栽培的几倍,远远超过蔬菜的需要量,使大量剩余肥料及其副成分在土壤中…  相似文献   

11.
保护地蔬菜土壤连作障碍的调控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保护地蔬菜栽培面积日益扩大,蔬菜基本实现了周年供应,但由于特殊的环境条件和管理上的盲目性(如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及高度地集约化种植等)及蔬菜种植品种相对单一等原因造成保护地土壤生产力退化现象(如土壤板结硬化、酸化、盐渍化、根结线虫病及土传病害等)日趋严重,导致蔬菜产量和效益降低,或为解决连作障碍而投入大量农药使蔬菜的食用安全性降低,  相似文献   

12.
蔬菜保护地土壤养分变化趋势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对黑龙江省四个中心城市蔬菜保护地土壤养分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保护地年限的增加,各市保护地土壤养分含量均有较大幅度提高。新保护地在剖面层次上土壤养分变化比老保护地显,老保护地则趋于平缓,说明土壤养分状况朝着适于蔬菜生长发育方向发展。但是,过量施用无机肥料,致使一些保护地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过高,部分土壤含盐量高达0.567%,出现盐渍化现象。土壤酸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3.
李霄 《中国果菜》2019,(7):41-44
为解决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种植模式单一、连作障碍严重、品质下降等问题,在夏季日光温室种植闲置期,种植一茬草菇,收获后,栽培料经耕作成为后茬蔬菜生产的有机肥料。本试验测试了菜菌轮作措施对土壤、蔬菜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研究表明,该技术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20%;土壤容重减少5%左右,交换性钙含量增加70%,能增加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pH值约1.0,减轻土壤酸化问题。此外,土壤环境的改善和地力的提高,可减少化肥、农药的投入,提高蔬菜品质,同时增加黄瓜的产量和效益,增收70%以上。  相似文献   

14.
蔬菜保护地是蔬菜集约化栽培的场所,可以充分利用小气侯、土地和时空增加产出,提高效益。但是由于特殊的环境条件,土壤盐类易产生积聚,严重危害蔬菜的生长发育。因此,研究保护地土壤盐类积聚原因及防止对策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种植年限对设施蔬菜土壤养分和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设施蔬菜地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研究了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蔬菜地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变化,以露地土壤为对照(CK),采集种植1 a(年)、3 a、5 a、7 a、9 a、11 a、13 a、15 a、17 a、20 a以及20 a以上的0~20 cm设施蔬菜土壤样品,采用常规土壤理化性质检测方法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采用平板计数法,分析土壤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设施菜地种植年限与土壤容重呈正相关,与土壤孔隙度呈负相关;设施菜地土壤pH值随种植年限的增加逐年降低,两者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土壤EC值、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都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年增高,并与种植年限呈显著的正相关性;与CK相比,种植13 a的蔬菜样地土壤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地增加;连续种植20 a以上,设施蔬菜土壤含盐量比对照土壤显著地增加了486.49%。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都在种植年限为11~13 a时达到最大;真菌数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而土壤脲酶活性则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转化酶活性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保持不变。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关系,其中土壤真菌数量与土壤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最为显著。综上所述,种植年限不同的设施菜地,土壤养分失衡,呈现酸化趋势,盐分含量逐年增加,土传真菌病害潜在发生,对设施蔬菜生产不利。  相似文献   

16.
1 重施有机肥 有机肥肥分低、养分全、肥效迟、供肥时间长,可以提供蔬菜所需的各种养分,能增强土壤养分的缓冲能力和保肥能力,防止和延缓土壤盐渍化的过程;能改善土壤的结构和理化性能,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改善土壤微生物生存环境,增加微生物的种类和活性,促进各类微生物均衡生长.实践证明,施用有机肥是防治保护地蔬菜因连作障碍而产生的土传病害的有效方法.同时,在有机质的分解过程中会释放出二氧化碳,可弥补保护地蔬菜二氧化碳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随着河南省保护地蔬菜面积的不断增加.各种蔬菜市场供应量也逐渐出现了供大于求的不良局面,加之目前农民外出打工收入相当可观.部分农户已开始担心种植效益的问题。根据笔者的实际调研和测算.认为在各种模式保护地蔬菜种植中.越冬温室黄瓜间作苦瓜种植模式效益稳定且相对较高.平均667m2种植净效益在3.5万-4万元.  相似文献   

18.
蔬菜保护地土传病害的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保护地蔬菜的连年栽培,保护地土壤传染病害越来越突出,其发病率高,危害性大,已成为保护地蔬菜生产的主要土壤障碍因素之一,很多蔬菜保护地因土壤传染病危害严重而不得不改作露地栽培,严重制约着蔬菜保护地的发展。因此,加强保护地土壤传染病的预防势在必行。l蔬菜保护地常见的土壤传染病上传病害是指由生活在土壤中的病原体从作物根部或茎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蔬菜保护地中常见的土壤传染病主要有:番茄的青枯病、枯萎病、黄萎病、褐色根腐病、摔倒病、溃疡病,黄瓜的蔓枯病、疫病,茄子的枯萎病、黄萎病,辣椒的青…  相似文献   

19.
刘峰 《上海蔬菜》2009,(5):67-68
20世纪80年代后我市保护地农业蓬勃发展,尤其近年来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引导和扶植广大菜农进行保护地蔬菜生产,我市保护地蔬菜发展较快,主要以种植春提早辣椒、西瓜、番茄、黄瓜等,不仅丰富了老百姓的菜篮子,也增加了农民收入。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蔬菜消费趋势及效益驱动,保护地蔬菜生产主要局限于几种经济效益相对较高的果菜类,导致蔬菜重茬现象日益严重。有些保护地集中的地区,连续几年甚至十几年栽培同种蔬菜,导致土传病害十分严重,造成损失少则20%、多则40%,甚至绝产,有些地区不得不种植大田作物。土传病害已严重制约了设施蔬菜栽培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保护地蔬菜土传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传病害是保护地蔬菜生产中的一类主要的植物病害,随着保护地种植面积不断增加,轮作倒茬越来越困难,病害发生越来越重,导致保护地蔬菜产量、质量大幅度下降,土传病害已成为影响保护地蔬菜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为害较严重的有番茄枯萎病、茄子黄萎病、辣(甜)椒枯萎病和晚疫病,番茄根结线虫病、多种蔬菜作物苗期立枯病、猝倒病、茄科蔬菜青枯病、瓜类枯萎病和瓜类疫病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