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用八块不同密度林分的资料,分析了太岳山人工油松林的生物量,22年生油松林地上部现存量平均为57.5吨/公顷,24年生的平均为79.6吨/公顷,年生长量为9.8吨/公顷,净同化率平均为0.885吨/公顷/年,相对生长率平均为16.8%,生产力属于中等水平。根据树干解析及回归估计确定的生长量,对油松林进行生长分析试验,分析的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油松林的相对生产率不同,密度在6000/公顷时,相对生长率最大,2000/公顷林分的相对生长率较小,即相对生长率因密度的增加而减少,相对生长率与叶面积比及净同化率的关系可由下式表达:RGR=3.5028NAR-0.1488 r=0.997 RGR=0.1859LAR-0.1746 r=0.989“过密”已不利于太岳油松林现阶段的生长,从生长过程分析中可以推断,太岳山穴播的油松林在13-15年时即应进行抚育。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光照梯度(55.44%自然全光照、21.12%自然全光照、3.47%自然全光照和0.86%自然全光照)的人工遮荫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对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后约3个月的臭椿幼苗株高、基径、复叶数、主根长、单株叶面积、总干质量、根冠比、相对生长率和净同化率等生长参数均以55.44%自然全光照处理最大,分别为77.30 cm、13.82 mm、17.80、67.20 cm、4 852.22 cm2、60.57 g、0.24、49.76×10-3g.d-1和5.62×10-5g.cm-2d-1,而且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减小。研究结果可为臭椿苗木繁育与造林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下氮沉降对毛竹实生苗生长的影响,揭示不同氮沉降水平下毛竹实生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为在大气氮沉降背景下的毛竹经营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置2种水分条件(正常供水W、干旱胁迫D)和4个氮沉降水平(无氮CK、低氮LN、中氮MN和高氮HN),分析不同处理条件下毛竹实生苗生物量、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及保护酶活性的差异。【结果】干旱胁迫导致毛竹实生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比正常水分条件下分别增加16.8%和35.1%,进而抑制苗木生长,显著降低苗木生物量;但同时,苗木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49.5%,且保护酶活性显著提高,一定程度上缓解干旱胁迫对苗木的损害。不同氮沉降水平对上述指标的影响规律因水分条件而异。正常水分条件下,随着氮沉降水平的增加,苗木生物量显著增大,叶片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呈先降后增的趋势,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趋势愈加明显;氮沉降对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无显著影响,但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干旱胁迫条件下,随着氮沉降水平的增加,苗木生物量逐渐增大,但当氮沉降浓度大于60 kg·hm~(-2)a~(-1)时,生物量不再增大甚至有减小的趋势;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正常水分处理相同,而3种保护酶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D-HN处理组最小。【结论】干旱胁迫抑制毛竹实生苗的生长,LN(30 kg·hm~(-2)a~(-2))和MN (60 kg·hm~(-2)a~(-1))氮沉降水平提高了保护酶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减轻了干旱对其生长的抑制,毛竹实生苗抗旱能力提高。而HN(90 kg·hm~(-2)a~(-1))氮沉降水平不能缓解干旱胁迫对毛竹实生苗的膜脂过氧化,反而有加剧干旱胁迫伤害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前言树木光合作用的研究虽进行较长时间,但大多是在一定的标准条件下单独的光合测定,或是研究不同树种的比较光合;而对在树木年生长周期中,测定其光合作用则注意不够。至于研究林木年生长中干物质生产、分配与器官生长的关系则更少。但这种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是重要的。本文目的在于研究马尾松一年生实生苗干物质生产、分配与器官生长的关系,为揭示松苗的净同化率、干物质生产分配以及生长的规律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5.
光强对无瓣海桑幼苗的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实地测定人工无瓣海桑红树林不同环境下的光照强度,研究了不同光强环境对无瓣海桑幼苗的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无瓣海桑幼苗的生长和光合特性指标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且不同光强处理间差异显著.在光照强度为全光照的80%和40%时,幼苗的各项生长指标下降,长势较全光照环境下的幼苗差;在荫蔽初期(2~4个月),弱光环境对幼苗的茎高、叶面积和叶片长宽比的增加有促进作用,随着荫蔽时间的延长,则产生抑制作用,不利于幼苗的生长;当光强达全光照的20%时,幼苗生长极为缓慢.在荫蔽处理180 d时,Sa80、Sa40、Sa20的幼苗死亡率分别为42%、70%、100%;在弱光环境下,无瓣海桑幼苗根、茎、叶的生物量分别下降了90%、80%、91%;随着环境光强水平的下降,无瓣海桑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等生理参数均呈下降趋势,各处理间差异显著.试验说明光强不足是造成无瓣海桑幼苗生长和光合水平低下及死亡率较高的主要原因,并对无瓣海桑幼苗的天然更新与自然扩散和人工造林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锥栗Castanea henryi人工林在未结果期、结果初期和盛果初期3个不同的发育阶段的生产力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林分生长年龄的增大,生产力上升,未结果期,结果初期,盛果初期年净生产量分别为1.109 t/hm2.*a,3.823 t/hm2*a和8.930 t/hm2*a;经济产量的增加与生物量增加趋势一致;叶面积指数至盛果初期可增至1.963 2;未结果期R值(相对生长率)较大,盛果初期较小;NAR值(净同化率)在结果初期最大,然后又下降,表明其随着树冠生长而变化.  相似文献   

7.
<正> 阿拉伯种或罗巴斯塔种咖啡是热带、亚热带高海拔森林中的多年生植物,植后大约10年成龄,保持生产能力好多年。依海拔和其它因素变化,它要求中等到轻度荫蔽。阿拉伯种最适生长温度为15—35℃,罗巴斯塔种20—30℃,相对湿度60—90%。在结构疏松、有机质含量高,保持水份性能好,呈微酸性反应(pH6.5)的土壤,咖啡生长良好。咖啡从开花到果实成熟要8—10个月时间,每公顷种植1000—3000株,净咖啡产量一般为1—3吨。每生产1吨咖啡豆,连同果  相似文献   

8.
红松在不同光环境下的生长及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红松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冠下红松树高是全光下树高的47.5%-70.1%;胸径是全光下的18.2%-40.7%;叶面积是全光下的35.8%-43.6%。在树高、胸径、叶面积3个指标中,光照对胸径和叶面积影响较大。高径比:强光区(平均相对照度15.21%,相对照度幅度13.10%-17.50%。)为121.2、弱光区(平均相对照度5.82%,相对照度幅度3.20%-8.50%。)为183.3、全光区为70.4,林冠下红松是全光区红松的1.5—2.5倍,说明林冠下红松属细高型。林冠下红松近3a树高平均生长量只有全光的19.5%-27.1%,说明随着树龄的增加,树高生长量在下降,同时也说明红松耐荫性下降。胸径和生物量近3a平均生长量也和树高的规律一样。叶干物质强光区是全光区的81.7%,弱光区只有全光区的33.1%。全光区c/f比值大,即非同化部分比重大,弱光区c/f比值小,即非同化部分比重相对较小,而同化部分相对较大,说明叶片生产能力低下。冠根比,弱光区相对较大。枝干比,强光区是全光区的1.5倍,弱光区是全光区的2.3倍,弱光区的红松同化产物主要用于侧枝生长。  相似文献   

9.
通过设定在7种不同梯度光照处理(H、M、L、HML、HLL、HLS、HMS),研究文冠果不同长度(8 cm、10 cm、12 cm)根插穗成活率以及幼苗形态、质态性状。结果表明:(1)在同一光照处理下,10cm、12 cm根插穗的成活率及幼苗生长明显高于8 cm;(2)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幼苗表现出较强的可塑性,并采取不同生长策略。在250~350 lux中等光照强度范围内,3种根插穗幼苗形态性状、生物量均达到最大;在100~250 lux范围内,随光照强度增加,幼苗通过增加根、叶质量比,增大叶面积比加强植物同化能力,在350~500 lux范围内,随光照强度增加,文冠果幼苗通过减少叶片数、增加茎质量比来平衡光强过大对自身生长造成的抑制。因此,在实际生产中最好选用10~12 cm根插穗,给予适度的中等光照强度处理,以其更好的发挥文冠果生态学意义及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卵叶玉簪(有走茎)、波状玉簪(无走茎)、地被大师玉簪(有走茎)和蓝色酒窝玉簪(无走茎)为材料,采用盆栽方法进行了复合肥(NPK)与光照强度互作对玉簪生长和光合特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肥与光照强度对4种玉簪的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存在互作,3种光照(自然光照的100%、70%和50%)条件下,NPK3(3 g复合肥)、NPK4(4 g复合肥)处理能够显著提高4种玉簪在抽葶期和开花期的总干物质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E)和叶绿素含量,并且显著降低胞间CO2浓度(Ci);而NPK2(2 g复合肥)、NPK5(5 g复合肥)处理并非所有参数都是如此。上述结果表明,适量的复合肥(NPK)供给能提高4种玉簪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从而增加干物质量的积累,这可能与提高叶片的叶绿素合成和叶片在较长生长期内气孔、排气孔状况的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1.
印度小粒种咖啡种植者日历一月收获进行采收和加工。月底前摘光所有成熟果实。种植园收获之后,开始修剪和管理咖啡植株和荫蔽树,在新开垦地里进行除草和覆盖。虫害防治粉蚧为害严重的植株喷杀虫剂(每200L水中加入300ml喹恶磷、25%乳油或300ml杀螟松、...  相似文献   

12.
《林业科学》2021,57(8)
【目的】研究杨树人工林种间混交对自身生长性状和对食叶害虫抗性的影响,探索杨树人工林优质、高抗、高效的栽培方式,为丰富和提升人工林经济和生态价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年在黑龙江选取3年生银中杨、小黑杨-14、小黑杨、迎春5号杨,以每种(品种)单独栽植及4种(品种)混合栽植进行造林,建立5个处理、4个重复区组共2 880株、占地18 150 m2的样地。2016―2019年连续4年抽样调查不同处理的树高、胸径和冠幅等生长指标。2017―2019年随机抽取不同栽植方式中各树种(品种) 40棵样树,剪取4个方向、长度40 cm的枝条,将受杨树食叶害虫危害的叶片归为4类,按1/4、1/2、3/4、1这4个参数计算受害率。【结果】2016―2019年各处理的树高和胸径生长率存在显著差异,树种(品种)间的差异大于栽植方式影响。其中银中杨在混交林中的胸径生长率比纯林显著增加(P0.05),迎春5号杨在混交林中的胸径生长率比纯林显著减小(P0.05)。2017至2019年各处理间冠幅的生长率存在显著差异,各树种(品种)纯林冠幅生长率要大于混交林中对应树种(品种)的冠幅生长率,但差异不显著。各处理间叶片受害率存在显著差异,各树种(品种)的抗虫性强弱依次为银中杨小黑杨小黑杨-14迎春5号杨。混交林中叶片受害率介于4个纯林树种(品种)之间,连续3年银中杨纯林与混交林叶片受害率相对稳定;小黑杨-14与小黑杨在2017、2018年的混交林中差异显著(P0.05)。【结论】杨树混交种间(品种)间差异显著大于栽植方式的影响,银中杨是4树种(品种)中的优势树种,迎春5号杨是相对弱势树种。混交林中杨树各树种(品种)间表现出加性效应,种间的生长竞争存在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现象。小黑杨-14与小黑杨在混交林中的抗虫表现有差异。混交林叶片受害率连续3年相对稳定,与优势树种银中杨纯林相似,其他3种(品种)杨树叶片受害率变化较大,迎春5号杨在混交林中叶片受害率最大。除银中杨外,混交林中各树种(品种)的叶片受害率低于纯林,表现出联合抗性的非加性效应。杨树人工林造林要加强树种或品种的多样化配置,最好是在优势树种(品种)间混种,这可以提升联合抗性,降低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率,提升林分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3.
在珍珠岩中培育辐射松实生苗,从种子开始到生长过程中施五种剂量的氮肥:100、20、5、0.5PPm和对照.不管是提高生长率或是改变实生苗干物质的分布,施氮量都必须在0.5PPm以上。增加氮的剂量结果:①根颈与高的比率增大;②枝条数增多;③枝条重与茎重的比率增大;④地上部分与根重的比率增大。用20PPm氮,5PPm氮和0.5PPm氮处理的实生苗枝和根的氮含量都很相近似。  相似文献   

14.
对20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的研究表明,全林生物量38.42吨/公顷,间伐后年生产量6.49吨/公顷林木根量5.73吨/公顷,相对生长率19.0%,净同化率0.253公斤/米~2·年,生产力水平偏低。林分抚育间伐后,林木的生物生产力得到提高。建立了林木各器官干重与直径树高的8个相关方程,相关系数均在0.92以上。通过叶面积及其生长函数分析,林分密度过高,生长速率降低,建议及时合理地调节林分密度。  相似文献   

15.
在大棚温室条件下,采用盆栽控水试验,通过测定4个咖啡品种在3个土壤水分梯度(30%,30%~70%,70%)下的光合生理指标,探讨了不同咖啡品种叶片光合作用在土壤干旱逐渐加重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DTARI 398、卡蒂姆7963、DTARI 595三个品种的净光合速率随土壤水分降低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德热-3号在土壤水分低于70%后净光合速率无明显变化。3个土壤水分梯度下各品种间的净光合无显著差异。运用隶属函数的方法评价4个小粒种咖啡品种叶片光合生理指标的抗旱性,卡蒂姆7963的抗旱性可能最强,其次是DTARI 398和DTARI 595,德热-3号的抗旱性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6.
五台青杨平均木各器官生物量与年龄的关系符合Logistics生长方程;全林及各器官净生产力随年龄增长呈抛物线型变化;年龄增加主干的组成比例也增加,而枝、叶和皮则呈下降趋势;平均木及全林各器官年均生物量和净生产力均在31~33年生时达最大值,年间最大值出现在20~27a;叶片干材净同化率在24a达最大值,33a后同化率极低,主伐年龄不宜扭过33a;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以Ca最高,N和K其次,P和Mg最低;各元素含量叶片普遍高,主干最低;80%以上养分集中于枝、叶、皮和根中,主伐时宜尽量将其留在采伐迹地上,以维护地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树种叶片的呼吸作用特性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呼吸作用的差异量化叶片碳通量估计的影响,以期揭示不同树种叶片呼吸作用的差异以及光对暗呼吸产生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北美地区温带针阔混交林中的尖叶扁柏、刚松、脂松、乔松和铁杉5个常绿树种叶片为试验材料,测量叶片的光响应CO_2响应和呼吸温度响应曲线及叶片结构和生化指标;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叶片呼吸特性同结构、生化及生理指标间的关系,并运用气孔-光合作用耦合模型和测量得到的参数模拟试验期间叶片碳同化速率。【结果】1)不同树种间叶片比叶面积(SLA)和单位面积氮含量(N_(area))呈显著差异,但单位质量氮含量(N_(mass))差异不显著。叶片单位面积呼吸速率(R_(area))呈现明显种间差异,但同样受到叶片结构性状的调控;2)叶片呼吸同叶片氮含量、净碳同化速率(A)以及SLA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3)光对5个树种叶片暗呼吸作用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光下线粒体呼吸速率(R_L)同暗呼吸速率(R_n)的比值在0.39~0.90之间。R_L/R_n同Rubisco酶的最大氧化速率(v_(o1500))和最大羧化速率(v_(c1500))均呈显著正相关。此外R_L还和R_n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4)物种间呼吸作用的Q_(10)为1.44~2.24,不同树种间呼吸作用的总活化能(E_0)虽有差异,但变化幅度较小;5)使用固定的Q_(10)(2.0)并假定R_L=R_n对5个树种叶片碳同化量的模拟均造成一定影响,但影响的方向和大小在物种间各不相同。而此种简化对叶片碳同化量之和造成的影响较小。【结论】不同树种的呼吸生理特性存在种间差异。呼吸速率的种间差异不仅和叶片氮含量有关,同时还和叶片结构形状关系密切。光对暗呼吸的抑制作用受到Rubisco酶羧化和氧化的调控,反映出叶片光合生理和呼吸生理的内在联系。忽视叶片呼吸特性的种间差异及光对暗呼吸的抑制作用将可能导致错误的估计叶片的碳通量,此类误差将会在冠层、生态系统及全球尺度上增大。  相似文献   

18.
Crom.  RN  余倩珠 《桉树科技》1989,(1):34-41
大桉(Eucalyptus delegatensis R.T Bak.,斑皮桉(E.maculata Hook),和布罗韦桉(E.brockwayi C.A.Gardn)的幼苗在一种具生根介质的土壤中生长十个星期,以五种不同营养液分别处理,每天淋灌,经一段时间后测定相对生长率和氮含量。在养分调节期间,幼苗的相对生长率和相对养分吸收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根同化物的分布,在低浓度养份为0.35(根重量/总重量)而在高浓度养份则降至0.10。  相似文献   

19.
植物功能性状由生境条件和遗传因素共同决定,田间控制实验能够揭示植物功能性状在种内和种间的变异程度.采集南北样带温带区8个地点6种栎属树种的种子,通过田间栽培试验,以均一环境下1年生幼苗为对象,研究比较种内及种间比叶重、单位叶面积光合速率、单位叶重量光合速率、总干物质含量和根冠比5种功能性状的变化差异,并且分析幼苗功能性状与种子性状的关系.结果发现:栎属树种种间幼苗的功能性状变异系数高于种内,并且种内功能性状的差异较小,种间差异性较大,而比叶重和叶片光合速率无论在种间还是种内,其变异率都较小;总干物质量和根冠比与种子质量显著相关,随种子质量增加幼苗的总干物质量和根冠比呈现增加的趋势,比叶重和叶片光合速率与种子质量的相关性较小.  相似文献   

20.
小粒种咖啡原属热带雨林下层植物,其生长和产量与光、热、水及土壤等,有着密切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热带地区,小粒咖啡种植于阴坡或半阴坡及采取适当的人工荫蔽(荫蔽度控制在30—35%),不仅提高了咖啡的抗逆性,减少日灼、寒害及病虫害等,而且还具有促进生长和提高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