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我省目前蚕种质量以“四率”进行考核,即“良卵率、孵化率、杂交彻底率、微粒子毒率”,这是蚕种质量检验考核的一大进步.孵化率、杂交彻底率、微粒子毒率都可以通过直接检验比较公正地反映蚕种内在质量,而良卵率指标在蚕种生产后期处理中易受人为因素的干扰,不能准确地反映蚕种的内在质量.在实际考核中,考核结果也没有与蚕种结算价格挂钩.我们在生产中发现冷浸种不良卵的淘汰率和越年种不良卵的再发生率与蚕种质量有很大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前,蚕种质量主要以"四率"(微毒率、良卵率、孵化率、杂交率)为标准来衡量.但蚕种质量除了国家规定的"四率"标准外,还有其内在因素质量要求,因为蚕种生产涉及遗传品质、种植养植、生产加工、保护整理等系列过程,且环环相扣.只有加强蚕种产前、产中、产后的监控管理,才能促进蚕种内在质量在生产过程中量的积累,全面提高蚕种综合质量.  相似文献   

3.
笔者从事多年蚕种生产,现将有关蚕种质量问题分析如下,以便蚕农对蚕种质量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1蚕种质量标准及检验农业部关于一代杂交蚕种质量出台了NY326-1997《桑蚕一代杂交种》行业标准,标准规定:一代杂交蚕种毒率≤0·5%,良卵率≥97%,杂交率≥95%,孵化率(两日孵化率)≥  相似文献   

4.
提高蚕种质量,也就是制出蚕种达到“三高、三低、一无、一彻底”,即孵化率高,蚁体强健,卵质充实;变性卵率(生种、再出卵)低,不授精卵率低,死卵率低;种无毒;彻底杂交.但是,近几年由于我省制种业遭受了微粒子病的严重危害,对于蚕种质量的提高,着重放在降低蚕种毒率上,加之超负荷生产,忽略了蚕种质量其它方面的提高,致使蚕种综合质量有所下降.同时,随着各级领导对“扑微”的重视,各级种场不断改进“防微”措施,微粒子病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当前应在努力降低毒率的基础上,切实加强技术管理,提高蚕种综合质量,为大面积生产制出优质、高产、好养的优良蚕种.  相似文献   

5.
陈荣娣 《江苏蚕业》2003,25(2):29-30
<正> 蚕种是一种特殊的种子,在繁育蚕种的全过程中每个环节都会影响蚕种的质量。所谓蚕种质量包括张种卵粒数、卵粒大小、卵色匀整度,外观包装等外观质量以及蚕种的良卵率(充实度)、杂交率、蚁蚕孵化率、微毒率等内在质量。提高蚕种质量不仅是蚕农的要求,也是蚕种场生存的内在要求,蚕种场只有以优质的蚕种去开拓市场才能求生存,现就围绕着蚕种质量指标的四个率谈谈提高蚕种质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吕沛华 《广东蚕业》2006,40(3):14-16
蚕桑生产的发展需要营养丰富的桑叶,优质的蚕种。一代杂交蚕种的品质好坏包括杂交率、良卯率、实用孵化率、病蛾率、病卵率、微粒子病毒率等多方面因素组成。从生产实践中看制造一代杂交蚕种,特别是广东的蚕种生产,  相似文献   

7.
如何提高蚕种质量和制种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种是一种特殊的种子,在繁育蚕种的全过程中每个环节都会影响蚕种的质量和制种量.所谓蚕种质量包括张种卵粒数、卵粒大小、卵色匀整度,外观包装等外观质量以及蚕种的良卵率(充实度)、杂交率、蚁蚕孵化率、微毒率等内在质量.制种量是指克蚁制种数量或千克茧制种数量.二者之间有紧密的联系,是种茧育生产十分重要的两大指标.提高蚕种质量和制种量是蚕种场赖以生存的内在要求,蚕种场只有以质优量足的蚕种去开拓市场才能求生存和发展,现根据我场的实际经验谈谈如何提高蚕种质量和制种量的具体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试论家蚕微粒子病与环境毒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种品质包括杂交率、良卵率、实用孵化率、病蛾率、病卵率、微粒子病毒率等多方面内容。而从实际生产中来看,养蚕制种环境的微孢子病源、桑叶品质(桑园病虫害微孢子病源污染及本身桑叶的营养)、饲养技术标准规程的贯彻执行情况这三个方面是蚕种品质优劣极其重要的制约因素。本文主要试论家蚕微粒子病与养蚕环境微孢子毒源的关系,当  相似文献   

9.
在蚕种行业的激烈竞争中,蚕种的质量逐渐成为成败的关键,质量是生命,质量是效益,已经成为我场坚守的生产信条。蚕种是蚕茧生产的基础,蚕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盒种产量的高低和蚕茧质量的优劣。目前,蚕种品质好坏衡量的标准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良卵率、孵化率、杂交率、微粒子病毒率,其中微粒子病毒率是检验蚕种质量最重要的指标,若毒率超标,其它项目再好也没用。为了使蚕种“四率”都控制在我省下达的标准范围内,我场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区各蚕种场的蚕种质量有了一定提高.按去年和今年的蚕种质量检查评比的情况看,灵山、钦州、邕宁、梧州、钦州、河池地区等蚕种场的蚕种质量较好.从冷藏的蚕种中抽查,对蚕种的产附、收蚁量、实用孵化率,不良卵率等项目的测试,这几个场的成绩也较好.得到当地蚕农的好评.但是,我区还有一些蚕种场的管理和蚕种质量的提高缓慢且不稳定,有的批次较好,有的批次较差.有的克蚁制种量低,种茧死笼率高,产附差,卵量不足,不良卵较多,杂交不彻底等.  相似文献   

11.
汤庆坤  韦伟 《广西蚕业》2004,41(1):29-31
从种茧中选出与该品种特性不符的不良茧及发育不良蛾单独制种,与正常蛾所制蚕种对比,结果表明:不良茧和不良蛾所制蚕种的毒率明显高于正常蛾所制蚕种的毒率;不良茧和不良蛾所制蚕种的合格卵圈率明显小于正常蛾所制蚕种不良茧和不良蛾所制蚕种的不受精卵圈率、不产卵蛾圈率、卵量不足蛾圈率均大于正常蛾所制蚕种,因此,种茧选择和母蛾选择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蚕种毒率和提高蚕种品质。  相似文献   

12.
家蚕越年蚕种质量检验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家蚕越年种冬季冷藏中的不良卵发生率、特定催青条件下的孵化率、蚕卵大小、微毒率、杂交率、蚁蚕绝食生命时数、蚁蚕抗高温能力和抗病力、特殊配方人工饲料育的稚蚕发育整齐度等9项指标作为蚕种质量检测项目的合理性、可靠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初步提出了依据前5个指标作为基本检测项目,结合成品包装等项目,运用综合积分方法进行统计,依据积分高低确定蚕种级别的蚕种质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再谈如何提高蚕种质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蚕种质量内涵非常丰富,它是集遗传质量、蚕卵内在物质基础及加工生产质量于一体的一个系统质量体系.目前,对遗传质量、蚕卵内在物质基础尚难以量化,没有量化指标,只能借助生物工程技术,通过专家评审.而蚕种加工生产质量可以量化,国家规定的蚕种质量标准实质上就是蚕种加工质量的标准:即杂交率99%以上,良卵率98%以上,孵化率98%以上,毒率不能超过0.5%.因此,提高蚕种质量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四率标准,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4.
<正>2010年我县采用重庆西里、北碚两场蚕种。为了确保蚕种质量,选用优良蚕种,特进行蚕种质量跟踪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调查内容1.1蚕种质量调查单盒卵量、克卵良卵数、克卵不良卵粒、单盒良卵数、不良卵率、最大二日实用孵化率、克蚁头数、四日绝食生命率。  相似文献   

15.
严格各项措施,提高蚕种质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蚕种质量主要是指蚕种使用的可靠度,以及性状表现的优劣,蚕种质量不仅是卵粒大小、多少、匀整度、良卵率及包装规范等外观达到规定标准,更重要的是卵质的充实度、病毒率、杂交率、蚁蚕孵化率等内在质量达到规定标准.现将我所几年来严抓蚕种质量的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高峰林  李红 《中国蚕业》2010,31(1):83-85,88
介绍了安徽省金寨县蚕种总场的蚕种生产现状与提高蚕种质量的经验。金寨县蚕种总场创新机制,建立蚕种质量保证组织机制,把行业法规落实到蚕种质量监管细微深处,制定蚕种生产监管措施;通过建立丰产优质种茧育桑园、落实以防微为中心的质量管理措施,落实以提高良卵率、孵化率、杂交率为原则的质量监管措施,严格按照各项技术要求,把住各个生产环节,确保蚕种内在品质的提高;在母蛾检验的基础上,连续10年增加成品卵"国检",从1997—2009年金寨县蚕种总场,平均每年的蚕种合格率均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17.
蚕种实行优质优价,有利于提高蚕种质量,有创名牌、立信誉的竞争要求.1.制订蚕种品质标准,要使蚕种场经过努力,可以提高到一级标准,又不使蚕种场吃亏.直接关系到蚕种质量的是健蛹率、微粒子病毒率、孵化率、净种良卵率,按全省  相似文献   

18.
<正> 四川省蚕学会蚕种专业委员会与四川省蚕种管理总站联合召开了秋季蚕种工作暨提高蚕种质量学术研讨会。会议就蚕种质量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就提高蚕种质量提出了如下的意见和建议。 讨论一致认为,当前我省蚕种质量存在一些问题,应当引起业务部门和蚕种场的高度重视。按照94年省颁地方标准,今春越年蚕种质量全部指标检验结果,平均单盒有效卵粒数为25827粒,平均不良卵率为1.0%,平均最大二日孵化率为96.4%,平均杂交率为90.8%,五项质量指标中,涉及到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浅析蚕种处理的原则及蚕种事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蚕种处理的重要性作为商品之一的蚕种 ,对其质量评价标准过去是以亲代种茧调查成绩为主要考核内容 ,上个世纪 80年代逐步改为直接以蚕种(卵 )本身的性状为主进行考核 ,比较成熟的项目有病毒率、杂交率、最大二日 (实用 )孵化率、总孵化率 4项 ,反映蚁蚕健康度的“绝食生命率”因操作原因尚难统一。病毒率、杂交率成绩取决于饲育期、制种期的技术管理 ,而实用孵化率、总孵化率与产卵后对蚕种实施的各项处理关系更为密切。因蚕种保护、冷藏、浸酸等环节处理失误而导致蚕卵孵化不齐、死卵增加 ,致使蚕种丧失使用价值的事故屡见不鲜。蚕卵阶…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我省个别地区蚕农对蚕种质量问题颇有微词,认为蚕种质量有下降趋势,主要表现在单产低、难饲养、易发病。而从质检部门检验的孵化率、杂交率、良卵率、“微毒”率(下称“四率”)来看,我省的蚕种质量仍保持着较高的水平(见表1)。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反差的呢?笔者就这个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