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大通县后子河乡苗圃对三倍体毛白杨插穗的引种试验表明:三倍体毛白杨当年成活率达到91.7%,高生长平均达到1.90m,比普通毛白杨平均分别高出1.28倍,并可以安全越冬,因此可以说,引起试验的成功,又为大通县生态环境建设增加了一个新品种,为进一步调整育苗结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三毛杨造林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白杨是我国北方特有的乡土速生树种,分布广泛,栽培历史悠久,以其速生、材质优良、用途广泛、抗烟和抗污染能力强.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三毛杨(三倍体毛白杨)除具备一般毛白杨的优点外,还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毛杨问世后,更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各地纷纷引种,面积逐年扩大.据近年来的栽培经验和生产调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三毛杨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3.
《新农业》2021,(15)
正毛白杨具有生长快、干形好、材质优、适应性强的特点,在河北省平原地区营造用材林、农田林网建设和城乡绿化中应用广泛。不过,与欧美107杨等杨树品种相比,由于毛白杨在移栽后存在着较长的缓苗期,因而严重地挫伤了林农发展毛白杨的积极性,导致其栽培面积逐年下降,目前河北省不到杨树栽培总面积的10%。如何解决毛白杨定植后缓苗期较长的问题,是提高林农选用毛白杨造林的积极性、增加毛白杨林经营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3个杨树品种移栽后的生长特性,揭示一些杨树品种移栽造林后生长缓慢的原因。【方法】以欧美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 ‘74/76’)、小美旱杨(Populus popularis Hsü(1-0))和毛白杨1316(Populus tomentosa ‘1316’)3个杨树品种为对象,2017年在观测全植株历经1个生长季后的地径、树高基础上,于2017-08-01和2017-09-14分别测定根、茎、叶生物量和叶面积,并于2017-08-30测定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SPAD值),比较其相对生长速率(RGR)、净同化速率(NAR)、比叶面积(LSA)等指标。【结果】1)移栽1个生长季后,3个杨树品种地径、树高和生物量(包括茎、叶及植物整体)均表现为欧美107杨显著高于小美旱杨和毛白杨1316。2)欧美107杨相对生长速率显著高于小美旱杨和毛白杨1316,欧美107杨和毛白杨1316的平均叶面积均显著高于小美旱杨;三者净同化速率间差异显著,表现为小美旱杨>欧美107杨>毛白杨1316;小美旱杨和毛白杨1316的同化产物向茎的分配比例显著低于欧美107杨。3)欧美107杨和毛白杨1316的总叶面积、单叶面积和比叶面积均显著大于小美旱杨;三者叶片数量差异显著,表现为小美旱杨>欧美107杨>毛白杨1316;欧美107杨和小美旱杨的净光合速率和SPAD值均显著高于毛白杨1316。【结论】不同杨树品种生长特性取决于自身遗传特性,且移栽后生长缓慢的机制存在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5.
毛白杨不同无性系苗木抗锈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田间自然发病,调查了不同无性系,不同起源无性系,不同类型间无性系毛白杨苗木抗叶锈性差异。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毛白杨无性系苗木抗锈性差异较大。308,40号无性系最抗病,其发病率为0;39号无性系感病重,其发病率为71.8%,感病指数为32.7,不同起源的毛白杨无性系感染叶锈病的程度也不同;毛白杨杂种感病最轻,实生无性系毛白杨感病,不同类型的毛白杨无性系苗木锈病的发生程度也有差异。这些抗锈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在田间条件下布置了毛白杨VA菌根与外生菌根混合接种抗涝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毛白杨菌根接种后若发生较长时间的水涝会严重抑制硬皮马勃、缩球囊霉菌单独及混合接种生长效应的发生,地球囊霉菌接种甚至会抑制毛白杨苗木的高生长。其原因是接种苗叶片的生长发育因水涝而受阻,使得苗木的光合产物积累能力急剧下降;水涝对毛白杨菌根接种苗的光合及蒸腾特性的影响不大,它们的日变化与在正常情况下的日变化表现出完全类似的规律。外生菌根与VA菌根关系对毛白杨菌根接种苗光合作用的影响依然存在;毛白杨苗木根系上硬皮马勃的感染率与VA菌根的感染率之间仍存在较明显的负交互作用关系;另外,水涝还能严重地抑制土壤中地球囊霉菌和缩球囊霉菌的繁殖。地球囊霉菌比缩球囊霉菌的抗水涝的能力要强的多。  相似文献   

7.
三倍体毛白杨系杨柳科,落叶乔木,树干高大通直,生长快,寿命长,树姿雄伟。抗烟、抗污能力强,是“四旁”、工厂及矿山绿化的良好树种。相比其他杨树品种,毛白杨在材质、速生、长寿、抗性等方面都有较强的优势。但由于毛白杨繁殖困难,苗木缺乏,限制了它的迅速发展。为此,我们进行了“三倍体毛白杨嫁接育苗试验”。取得了理想效果,现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以城市污泥为试材,研究了污泥施用量对毛白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施入土壤后提高了土壤中的有机质、氮、磷、钾含量,促进了毛白杨的生长,在沙地上进行毛白杨造林,每株施入15kg污泥,毛白杨的生长量最大,成活率较高。污泥施入层镉、硝态氮含量增加,但未向下迁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寡糖可以诱导毛白杨愈伤组织产生防卫反应,以提高其抗病性,从而抵御杨树溃疡病菌的入侵。【方法】分别采用筛选出的杨树溃疡病菌菌丝体、壳聚糖、果胶糖活性较高的降解物寡糖A1、B、C3诱导毛白杨愈伤组织,以加无菌水为对照(CK),并在诱导48h后用针刺接种法接种杨树溃疡病菌,检测毛白杨愈伤组织中丙二醛(MDA)、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及绿原酸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3种寡糖A1、B、C3分别诱导48h后接种杨树溃疡病菌,毛白杨愈伤组织中MDA含量变化先略有升高,之后缓慢下降,在接种后60h急剧升高,并在接种60~96h毛白杨愈伤组织中MDA含量变化为:CK>寡糖C3>寡糖B>寡糖A1;毛白杨愈伤组织中HRGP含量在0~96h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并且寡糖A1诱导并接种的毛白杨愈伤组织中HRGP和绿原酸含量明显高于寡糖B、C3及对照,毛白杨愈伤组织中绿原酸含量的变化趋势呈单峰曲线。方差分析表明,与接种前相比,3种寡糖A1、B、C3分别诱导并接种后毛白杨愈伤组织中MDA、HRGP及绿原酸含量均有极显著增加(P<0.01)。【结论】寡糖诱导并接种杨树溃疡病菌后,毛白杨愈伤组织中的MDA、HRGP及绿原酸含量均有明显提高,从而增强其抗病性。  相似文献   

10.
不同林农复合模式对造林1年后毛白杨幼林根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林农复合经营是解决林农争地的有效途径,本文为探究新品种毛白杨幼林根系在造林1年后不同林农复合模式下的分布情况,研究了毛白杨幼林间作条件下细根根长密度(FRLD)和细根根质量密度(FRBD)在不同造林密度和间作模式下的空间分布,旨在筛选较佳的林农复合模式,为毛白杨幼林林下物种合理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1年生‘北林雄株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置2个毛白杨常见造林密度:2 m×3 m和3 m×4 m,副区设置2个当地常见的林下间作模式:毛白杨+花生+菠菜(花生、菠菜轮作)、毛白杨+花生,以幼林常规抚育模式作为对照,共6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造林1年后,每个处理及对照组选取3株标准木,沿树体行间水平方向每隔30 cm取根样,取到150 cm处;垂直方向从地表向下每20 cm取根样,取到80 cm处,共取根样1 080个。通过对毛白杨FRLD和FRBD的分析,研究不同林农复合模式对2年生毛白杨幼林根系的影响。结果造林1年后,不同造林密度对2年生毛白杨单株的FRLD和FRBD未表现出显著影响(P>0.05),后期还需继续观测;造林1年后的不同间作模式对2年生毛白杨FRLD和FRBD均有显著影响(P<0.05),两者的交互作用对毛白杨的FRLD和FRBD无显著影响。不同林农复合模式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细根集中分布区相同。水平方向上,毛白杨+花生+菠菜、毛白杨+花生、常规抚育3种不同模式下有超过56.36%的FRLD和FRBD分布于0~30 cm土层范围内;垂直方向上,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范围内FRLD和FRBD约占测量总体的78.95%以上。对3种模式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FRLD和FRBD进行多重比较,发现毛白杨+花生+菠菜和毛白杨+花生2种模式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FRLD和FRBD均高于毛白杨幼林常规抚育模式。结论不同林农复合模式下,2年生毛白杨幼林根系水平方向主要分布于0~30 cm,垂直方向主要分布于0~20 cm和20~40 cm,毛白杨幼林间作农作物在造林1年后可以促进林木根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对入选的5个毛白杨优良无性系的生物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毛白杨各器生物量与D或D^2H有密切的相关关系;生物量积累主要在干材,其分配规律为:6a生前,无性系间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差异明显;6a生后,其分配趋势为干材>枝>根>干皮>叶;其中328、337,206,12,14号毛白杨无性系干材生物量比对照分别提高616.5%,514.1%,625.7%,357.4%,198.6%;采用相对生长法,对  相似文献   

12.
桑天牛(AprionagermariHope)是公路毛白杨的毁灭性蛀干害虫.经1992年在107国道磁县段调查,株被害率51.3%,株均虫量1.3头;桑天牛对毛白杨危害的株被害率、株均虫量和环境中补充营养寄主树株数呈正相关关系;桑天牛幼虫在公路毛白杨上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在以上研究和幼虫防治的基础上,提出了公路毛白杨桑天牛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寡聚糖激发子对毛白杨愈伤组织抗杨树溃疡病菌的诱导作用。【方法】分别采用筛选出降解杨树溃疡病菌丝体、壳聚糖、果胶糖且活性较高的寡聚糖激发子A1、B、C3诱导毛白杨愈伤组织,以无菌水处理的毛白杨愈伤组织为对照,并在诱导48 h后挑战接种杨树溃疡病菌,测定毛白杨愈伤组织内Vc、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经A1、B、C3 3种寡聚糖激发子诱导48 h后接种杨树溃疡病菌,毛白杨愈伤组织中Vc、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基本上呈单峰曲线,A1、B、C3 3种寡聚糖激发子诱导接种的毛白杨愈伤组织中Vc含量峰值比对照峰值分别提高了99.02%,95.46%和85.64%;寡聚糖激发子诱导接种的毛白杨愈伤组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发病初期(0~48 h)比对照高,在发病后期(60~96 h)均缓慢下降,而对照毛白杨愈伤组织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在60 h时上升到最高峰(4.48 mg/g),均高于3种寡聚糖激发子诱导接种毛白杨愈伤组织,之后急剧下降,至96 h时为2.33 mg/g,比3种寡聚糖激发子诱导接种毛白杨愈伤组织都低;4个处理毛白杨愈伤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呈双峰曲线,寡聚糖激发子A1、B、C3诱导接种的毛白杨愈伤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最大值分别比对照的最大值高42.4%,27.6%和16.5%。方差分析表明,A1、B、C3 3种寡聚糖激发子对挑战接种毛白杨愈伤组织中的Vc、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结论】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寡聚糖激发子可诱导毛白杨愈伤组织中的Vc、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提高,从而增强了其抗杨树溃疡病菌入侵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毛白杨无性繁殖因生根困难不易成功。近几年我们通过扦插、嫁接、根接等方法和相应的技术处理,是毛白杨育苗成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我们马栏公社苗圃,十几年来,经过反复实践,摸索出一套毛白杨“接炮捻”育苗法。克服了毛白杨不易繁殖的困难。已培育出毛白杨300多万棵。其育苗技术如下:一、嫁接:1、砧穗采集:作砧术的加杨或大关杨和作接穗的毛白杨,以苗圃内培养的当年生苗为最好。砧木和接穗在秋季树叶大部分脱落时进行采集,采后  相似文献   

16.
<正>毛白杨红心病在河南、山东、河北、陕西等省均有发生。据山东泰安地区调查,毛白杨发病率达94%。发病后木材的许多物理力学性质均值指标均劣于正常木材,特别是冲击韧性和承受弯曲强度方面指标比正常材差;用作造纸原料时,纸张质量降低;制作板材时,红白交界处易产生开裂现象。毛白杨破腹病在华北地区分布极广,而且发生严重,在陕西也有发生。据调查,山东的毛白杨受害率达46%以上。该病发生后,又能诱起红心病等发生,严重影响林木生  相似文献   

17.
毛白杨是深受群众喜爱的乡土树种。它具有生长快,材质好,抗逆性强的特点,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扦插育苗成活难,限制了毛白杨的发展。为了寻求探索推广繁殖毛白杨的有效途径,我们从2009年开始,再次开展了盐碱地扦插育苗试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初探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毛白杨采用常规扦插育苗插穗难生根,成活率低,采用毛白杨芽接青杨成活率可达76.5%,采用的芽接扦插、地膜扦插和埋条育苗方法对比试验,结果显示芽接扦插效果最好,可以推广生产。  相似文献   

19.
杨树是西藏河谷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其中产纺为传统的主栽品种,1994年引进毛白杨,中林诸杨和优胜杨进行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其成活率可达到70%左右,毛白杨的成活率可达到87%,与北京杨差异不大,在栽培措施相同的条件下,毛白杨的地径生长量,高生长量,光合速率,总叶面积和最大光合速率,分别比北京杨高14.2%,22.3%,24.6%,46.1%和62%,说明在该区引种毛白杨具有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0.
林药间作系统对药用植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该文对林药间作系统中药用植物产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 ,其目的是筛选合理的间作模式 ,为生产实践服务 .试验设置了 5种不同毛白杨行距梯度和无林地对照 ,观测了不同毛白杨行距以及同一行距下的不同林地位置间作的甘草、桔梗、天南星 3种药用植物的产量分布规律 .结果表明 :甘草和桔梗产量在行间呈现“低 高 低”的抛物线型分布 ,而天南星产量在行间呈现“高 -低 -高”的抛物线型分布 ,根据数据可以拟合出 3种药用植物在毛白杨行间的产量分布抛物线方程 ;另外 ,甘草产量随着毛白杨行距的减小而减小 ,桔梗和天南星产量先增加后降低 ,它们与毛白杨行距之间均呈抛物线型相关 ,通过方程可以确定 3种药用植物与毛白杨间作时毛白杨的最佳行距和该种行距下药用植物最大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