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概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8):3806-3808
在分析生态旅游环境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和内涵,并对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与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环境承载力2个相关概念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指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是解决生态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的有效途径,是旅游景区有序、有节制发展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旅游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促进世界各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同时,生态旅游是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本研究主要探讨了目前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发展状况,并从加强运用多学科开展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中的应用、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不确定性以及不同类型旅游区的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四个方面对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分析了在我国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以及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评价环境承载力的综合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在综合分析了工布自然保护区地域特性、开发状态和旅游环境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本地区的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包括资源空间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社会环境承载力和经济承载力4个分量因子。在分析旅游供求关系是否平衡的基础上,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采用一定的计算模型和公式,计算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通过对上述承载力计算结果,从工布自然保护区目前的开发建设现状测算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最适值为每天1 682人次,由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决定,同时比较各个分量因子的计算结果,可知瓶颈为资源空间承载力,并探讨了其解决方法。通过对工布自然保护区游客量时空分布特性的分析,得出旅游地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评价结果为弱载,对旅游黄金季节出现的超载现象提出了调控方案。  相似文献   

5.
刘圆圆  滕健 《南方农业学报》2011,42(11):1434-1438
[目的]利用加权综合指数法对盘阳河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为巴马盘阳河生态旅游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建立盘阳河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集巴马盘阳河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现状数据资料,并利用加权综合指数法测算盘阳河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结果.[结果]根据建立的评价标准及评价值计算出盘阳河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数值为0.6376,在0.5000-0.7000之间,且接近于0.7000数值,即接近于轻度超载状态.[结论]巴马盘阳河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属于轻度超载;盘阳河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限制因子主要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径流总量、径流量时间分配率、环境空气质量、游居比率.  相似文献   

6.
刘圆圆  滕健 《南方农业学报》2012,42(11):1434-1438
【目的】利用加权综合指数法对盘阳河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为巴马盘阳河生态旅游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建立盘阳河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集巴马盘阳河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现状数据资料,并利用加权综合指数法测算盘阳河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结果。【结果】根据建立的评价标准及评价值计算出盘阳河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数值为0.6376,在0.5000~0.7000之间,且接近于0.7000数值,即接近于轻度超载状态。【结论】巴马盘阳河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属于轻度超载;盘阳河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限制因子主要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径流总量、径流量时间分配率、环境空气质量、游居比率。  相似文献   

7.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以桂林漓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赞  李丰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380-2383,2385
从评价旅游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角度出发,通过构建漓江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模糊评价法对漓江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量化,在此基础上评价目前漓江生态旅游发展状况,指出制约漓江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子,对保证漓江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了生态旅游和生态旅游资源的概念,并对生态旅游资源的环境容量、生态足迹和环境承载力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概括和分析。指出国内生态旅游资源利用评价的研究和认识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在人文资源利用评价、生态旅游资源利用评价方法和跨学科的合作研究等三个方面作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旅游生态足迹为理论模型,结合统计数据对长白山地区的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定量研究,进而分析生态旅游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状态.以2005年长白山地区的统计数据为例,计算长白山地区旅游生态足迹和旅游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2005年长白山地区整体生态旅游环境存在0.009 9 hm2/人的生态盈余,其中延边地区尚存在较大旅游生态盈余,白山市地区已经出现旅游生态赤字.根据生态盈余和生态赤字的判断可知,延边地区生态旅游环境具有较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白山市地区存在不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一村一品"生态旅游环境系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社会-经济-自然系统,其指标涉及面很广.为了全面考察"一村一品"生态旅游的影响,通过层次分析法设计了"一村一品"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并以万州区的5个乡镇为例,通过专家打分进行分析,并为今后的旅游发展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北京山区沟域生态承载力内涵的基础上,从实现沟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在生态弹性指数、资源环境承载指数、资源环境压力度等方面构建了北京山区沟域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综合评价法构建了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蒲洼沟域生态弹性指数得分为72.8,属较稳定水平;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得分为47,属中等水平;资源环境承压度得分为86.5,处于高压水平;生态承载力得分为65.1,属2级水平.同时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推动蒲洼沟域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生态旅游是一种强调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形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生态旅游地资源空间容量是景区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是景区生态旅游规划的重要依据之一.为了实现生态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确定景区的旅游资源空间容量,以此协调旅游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本文以实地调查为基础.利用面积法、线路法对森林型生态旅游风景区--武陵源天子山景区的生态旅游资源空间日容量以及不同季节空间容量进行了测算.研究表明:景区旅游空间容量夏半年为7000 人/d,冬半年为3840人/d,年均容量为204.6万人次.以上结果为天子山景区的生态旅游规划及风景区相关旅游产业的开发、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提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梅燕  谢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925-10927
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区保护性开发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借鉴国内外对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保护、开发、管理"三位一体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新模式(简称NRPTEM),该模式包括保护、开发、管理三大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地质遗迹保护、人文生态保护、环境检测、科学规划、产品开发、市场开拓、设施建设、能力建设、社区共管、环境教育、管理创新12项工程,以及人为因素这项重要结构要素。阐明了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这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过程中,保护、开发与管理三大系统及其内在的12项重要结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为因素在三大系统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生态旅游资源类型及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曹昀  陈学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795-4797
甘肃省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生态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具有杨桂华3级划分法中的第一、2级所有种类及26小类中的21类。据调查分析,甘肃省的生态旅游资源有如下特点:(1)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类型繁多;(2)生态旅游资源景点多、功能齐全;(3)生态旅游资源独特、珍贵,稀有性强;(4)生态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趋异明显;(5)绝大部分生态旅游资源环境脆弱性高,承载力低,交通条件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15.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华坪县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层次分析法从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两个方面建立了华坪县地质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值,对华坪县的地质环境承载力进行系统评价,并将地质环境承载力划分为低等承载能力、中等承载能力和高等承载能力。结果表明:华坪县地质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为中等。最后,针对华坪县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引入生态旅游能力建设概念,通过分析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开发现状和对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开发的态度与行为的调研,提出应加强教育培训和引导、倡导社区共管机制,提高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7.
广西乐业大石围岩溶天坑群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惠军  姜华 《广西农学报》2007,22(4):32-34,37
岩溶天坑是一种新型的、极富开发价值的生态旅游资源,同时,它又具有自身环境脆弱和旅游区环境容量低等特点,一旦遭受破坏或损害就难以恢复,因此,对岩溶天坑景区进行生态旅游开发刻不容缓。选取岩溶天坑中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为对象,从现状、必要性及策略等几个方面对我国岩溶天坑的生态旅游开发进行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