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农村种植业季节性劳动力剩余是我国农村劳动力市场新问题,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农村种植业季节性剩余劳动力定义尚不清晰。文章研究农村种植业季节性剩余劳动力估算方法,提出农村种植业中农事阶段划分方法,建立农村种植业季节性劳动力需求估算模型。提出两种衡量农村种植业季节性劳动力剩余程度方法并分别建立指标估算模型。两个模型分别是农村种植业季节性剩余劳动力数量估算模型和农村种植业季节性劳动力剩余率估算模型。为方便模型使用,提高估算方法准确性,给出相关模型在实际应用中数据获取和处理方法。以黑龙江省绥化市为例,估算绥化市季节性剩余劳动力数量及比率。  相似文献   

2.
孙友然  江游  贾愚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521-10522
首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估算方法,然后提出一种新的计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江苏省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3.
从“人”的角度出发,在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分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农村第二、三产业吸纳的劳动力人数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经济学理论和数学模型对甘肃省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进行估算,并通过建立时间序列模型来预测甘肃省未来几年内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变化情况.预测结果表明: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并且未来几年内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仍再上升.  相似文献   

4.
尽管众多学者对全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了估算,但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具体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则要依赖于地方,因此需要对各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有准确的认识。本文通过对历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算出延安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潜在的存量、增量和转移所面临的空间,以分清剩余劳动力产生的根源,认清转移中面,临的压力,采取恰当措施,彻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同时我国也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在农村有很多剩余劳动力,如何使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一直都是我国面临的问题。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科学合理的转移,对于农村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以及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重点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同时也给出了一些相关的对策,希望能供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估算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为科学制定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合理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提供参考.[方法]以当前农业劳动力生产率水平为标准,从种植业和养殖业两个部分估算农业生产实际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进而根据全省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和已转移劳动力数量估算剩余劳动力数量.[结果]在每个农业劳动力年实际劳动时间为250、300和320个工作日情形下,2012年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分别为-165.29万、17.04万和74.01万人,从总体上判断,四川省农村劳动力供给将出现短缺,“刘易斯转折点”已经到来.[建议]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尽快实行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加快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从而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强农业对优质劳动力的吸引力;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农业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降低种养业的劳动力需求,以确保四川省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人口城市化的关键问题。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之大、素质之低是古今中外所未曾有过的。由此观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借鉴发展经济学的剩余经济理论,结合中国的客观实际和国外的成功经验,从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物质基础入手,对可供选择的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探索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8.
陈景信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5085-15088
以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为研究对象,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相关概念入手,利用现有统计资料,根据产业结构偏差公式测算方法,得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农村非农业化劳动力的长期时间序列数据,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对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变动过程的分析。接着以人口与经济、资源之间的密切关系基础,以相关理论为依据,对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因进行深入分析。最后综合全文,得出了一些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全国居民总收入水平和全国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估算出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并通过比较研究我国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结合当前经济形势,探讨依靠拉动内需基础上的更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10.
筛选了11个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得到各因素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联度,给出各因素对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长的贡献率;分析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驱动因素,提供制定相关政策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