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1977、1990、1997和2007年4期遥感影像,对三江源典型区湿地景观稳定性和时空转移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7—2007年间河流斑块面积和数量的稳定性水平最高,其中1977—1990年间其特征稳定性指数接近于1,但结构稳定性较低。湖泊景观稳定性呈增强趋势,且表现最稳定。沼泽景观稳定性表现为减弱趋势,至2007年稳定性水平降到最低,呈现最不稳定状态。河滩地面积和数量稳定性水平低,变化不稳定,结构稳定性也始终处于最低水平。1977—2007年湿地转移趋势主要表现为:1977—1990年湿地与非湿地类型转换最为突出, 1990—1997年、1997—2007年转换平稳。湿地转出类型主要为草地,河流和河滩地转换频率较高,湖泊类型转化呈多元化,沼泽地转出类型几乎全为草地,转为其他类型的面积很少。   相似文献   

2.
一、甘河湿地概况黑龙江甘河湿地位于加格达奇林业局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23°44′26.1″~124°44′48.6″,北纬50°04′59.4″~50°35′03.1″。黑龙江甘河湿地包括甘河加格达奇段及其支流塔列图河、额尔格齐河、库尔奇河、小东河等河流域的森林沼泽、湖泊、河流等共同组成,湿地总面积为27559公顷,42块湿地斑块,其中,河流湿地面积0.09万公顷,湖泊湿地0.002万公顷,草本沼泽湿地面积1.75万公顷,森林沼泽湿地面积0.03万公顷,沼泽化草甸面积0.89万公顷,人工湿地0.0025万公顷。草本沼泽湿地为主要湿地类型。  相似文献   

3.
【背景】 呼伦贝尔草原作为我国温性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典型的生态及气候特点、代表性的生产方式决定其在草原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我国北方的绿色生态屏障,发挥着生态缓冲区功能。草地作为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在农牧业生产、生态及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 明确不同草地类型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为草地研究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以呼伦贝尔草原区不同草地及地物类型为研究对象,以1992年、2015年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支持向量机、面对对象分类法获得研究区地物类型空间分布数据,以地统计方法分析时空变化特征,结合植物-生境学分类法划分地带性草地类型潜在分布、社会统计数据、地物类型转化过程分析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草地类型分布的影响。【结果】 研究区耕地、林地、沙地碱地、人工表面4种地物类型面积增加,草地、水体面积减少。草地作为研究区最大的覆盖类型,1992年、2015年分布面积为7 601 258 hm2、7 148 085 hm2,减少幅度5.96%。研究区分布典型草原、草甸草原、低地草甸、山地草甸及沼泽,前3种草地类型分布面积较大,共占研究区总面积70%以上,后2种草地类型分布面积相对较少,占2%左右。除典型草原面积增加外,其他草地类型面积减少,典型草原面积增加283 790 hm2,增加幅度7.12%;草甸草原减少面积最大,减少563 439 hm2,减小幅度28.72%。研究区水分状况相对较湿润的草地类型向相对干旱的类型转换占据主导地位,1992—2015年转移面积466 687 hm2,水分状况相对较干的草地类型向相对湿润的类型转移面积212 330 hm2。【结论】 呼伦贝尔草原区不同草地及地物类型空间分布变化较为剧烈,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趋势性、长期性、难恢复性,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破碎性、可逆性、易恢复性。  相似文献   

4.
喜文娟 《乡村科技》2019,(13):115-11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湿地总面积394.82万hm^2,位于全国第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湿地主要有4个类型,按照面积大小依次为沼泽湿地68.74万hm^2、河流湿地121.64万hm^2、湖泊湿地77.45万hm^2、人工湿地26.99万hm^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湿地资源分布规律为15个行政区的湿地分布不均,面积大小差异较大,2/3的行政区湿地面积低于全疆平均水平26.32万hm^2,但4种湿地类型在各行政区内均有分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湿地分布不均、类型多样,且湿地类型多为沼泽湿地。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吉林省西部沼泽湿地变化趋势,以白城市为研究区域,结合遥感影像和景观指数,对1985—2015年白城市沼泽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5—2015年,白城市沼泽湿地面积呈不断减少趋势,且21世纪后湿地面积丧失速率较快。白城市沼泽湿地破碎化程度加强、形状逐渐不规则化、斑块结构趋于分散。造成白城市沼泽湿地变化的主要因素为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和GDP等因素。本文可为白城市沼泽湿地的保护、管理与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地表景观极为敏感、脆弱,科尔沁沙地东缘是典型样区。以该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75—2015年Landsat影像面向对象解译数据,借助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研究该区景观格局演变特征与规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东缘景观类型主要以旱田、缓起伏沙地、林地等为主,1975—2015年,建筑用地和盐碱地面积增长明显,涨幅分别为134. 58%、176. 84%,草地和湿地呈减少趋势;该区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景观结构趋于复杂,旱田、草地、盐碱地、缓起伏沙地等景观优势逐渐下降,而建筑用地、林地、水域、湿地、灌草丛沙丘地等景观优势作用逐渐提升;从数理统计角度来看,该地区社会经济因素对景观格局演变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1992-2015年12期黄河口地区Landsat TM/ETM数据,解译并分析了黄河口湿地的变化情况,以期为进一步识别湿地变化原因和开展湿地生态恢复等研究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近24年来,黄河口湿地演变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在黄河口湿地总面积减少的背景下,各类湿地面积有增有减,部分湿地表现出破碎化的趋势特征;黄河口湿地以天然湿地为主,近24年来,天然湿地面积呈萎缩趋势,人工湿地面积呈扩张趋势,黄河口湿地总面积整体呈湿地退化和人工化趋势;天然湿地中,滩涂湿地面积最大,草甸湿地面积减少趋势最为明显,除河流湖泊湿地面积平缓上升外,其它各类天然湿地面积均呈下降趋势;人工湿地中,水库坑塘湿地和盐田及养殖池面积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盐田及养殖池面积表现出强烈的扩张趋势;黄河口湿地的变化是多年来气候变化、黄河水沙、人类活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驱动因素相对贡献的量化评定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湿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得到的贵阳市湿地分布和面积,对其结果进行差异分析表明,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中减少的2392.45公顷湿地(其中人工湿地减少面积占61.26%,河流湿地减少面积占38.62%,湖泊湿地减少面积占0.19%,),大部分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已经转变为林地、耕地和草地,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贵阳湿地比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湿地新增部分为5873.73公顷,其中最大增长来源为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分析认为,降水量增加及温度保持平稳是贵阳市湿地面积增加的主要自然因素,城市扩张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是导致了湿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因素。同时由于第二次全国湿地调查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在湿地调查标准和方法差异,也导致了两次调查湿地面积出现差别。  相似文献   

9.
通过市场价值法、碳税率法、影子工程法、发展阶段系数法、旅行费用法和成果参数法对宁夏平原河流、湖泊、沼泽、人工湿地4种不同类型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估算,以最终服务价值作为宁夏平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并在景观分类的基础上结合遥感影像对宁夏平原不同类型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空间表达。结果表明:2014年宁夏平原湿地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约为228.22×108元,占宁夏平原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15%,中间服务价值为125.69×108元;单位面积湿地生态服务最终价值约为15.27×104元/hm~2,低于全球和全国湿地而高于西北内陆干旱区,显示出其特有的绿洲湿地特点;最终服务价值按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旅游休闲提供水源固碳释氧气候调节土壤保持物质生产净化水质文化科研价值;从不同湿地类型最终服务价值来看,各湿地类型总价值为河流(136.82×108元)沼泽(36.80×108元)湖泊(32.56×108元)人工湿地(22.04×108元),单位面积生态最终服务价值为河流(19.85×104元/hm~2)人工湿地(12.42×104元/hm~2)湖泊(11.07×104元/hm~2)沼泽(11.02×104元/hm~2);宁夏平原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空间差异很大,河流、湖泊、沼泽湿地服务功能价值量均是平罗县最高,人工湿地服务价值量最高的是贺兰县,银川市西夏区和金凤区4类湿地的价值量均较低。  相似文献   

10.
神农架大九湖景观格局变化与湿地生态恢复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九湖湿地是我国较为稀少的亚高山湿地,其泥炭沼泽湿地类型更具有独特性、典型性、代表性.然而近年来湿地面积大幅减少.基于景观格局分析,研究了2001~2006年大九湖景观变化的驱动因素及变化程度.结果表明:沼泽、草甸剧减,优势降低,破碎化程度增加,菜地增长显著,分布趋于集中,原因主要是受人类开垦挖渠等活动的强烈干扰.根据格局与过程相互作用的原理,为保护和恢复大九湖独特的沼泽湿地提出了退耕还泽还草、平沟填渠、居民地重新规划等湿地生态恢复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