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秭归县73个样地和5个植被样地的调查,对秭归县森林资源状况可以得出如下定性结论:1林地面积不断增加;2森林蓄积不断增加;3林种结构调整不断完善;4森林质量不断提高;5林分结构不断优化;6生物多样性初步显现。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晰徐州侧柏人工林的健康状况,选取群落垂直结构、郁闭度、单位面积蓄积量、林分更新、森林病虫害等级、森林火险指数等10个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该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将森林健康分为优质、健康、亚健康、不健康和疾病5个等级,通过样地调查并结合现有相关数据,对60块典型样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总评样地中,优质样地占5.00%,健康样地占15.00%,亚健康样地占43.33%,不健康样地占30.00%,疾病样地占6.67%。徐州侧柏人工林的整体健康等级为亚健康,建议通过增加林下木本植物种类和数量、对密度过大的样地进行间伐及开设林窗等途径提高徐州侧柏人工林的健康程度。  相似文献   

3.
《山西农业科学》2017,(11):1814-1817
森林植被是陆地生物圈的主体,森林碳储量和碳密度的研究对森林碳汇及全球气候变化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根据山西省太岳山2010,2015年2期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采用TWINSPAN方法对太岳山135个有林样地的森林植被进行群系分类,并运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对太岳山森林植被碳密度的变化进行了动态分析,同时对太岳山森林碳密度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岳山森林植被可分为9个群系,9个群系的碳密度差距明显,其中,辽东栎+鹅耳枥群系的碳密度最高,而刺槐群系的碳密度最低。2010—2015年太岳山森林碳密度显著增加,5 a间碳密度增加了6.91 t/hm~2,以1.38 t/(hm~2·a)的速率增加。太岳山森林碳密度分布总体呈现西高东低的格局,碳密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最低为6.17 t/hm~2,最高为62.24 t/hm~2;太岳山有林样地以斜坡和陡坡为主,陡坡碳密度最高,缓坡碳密度最低;太岳山有林样地以上、中2个坡位为主,平地碳密度最高,中坡位碳密度最低;太岳山有林样地主要集中在半阴坡和阳坡,碳密度以阴坡最高,以阳坡最少。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家和广西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森林样地的调查细则要求,以及2021年参加广西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森林样地外业调查和前期参加一类调查的实践经验,结合广西气候、地貌、植被等自然环境因子的特点,本文对森林样地外业调查的准备工作、森林样地的复位及测设、森林样地的每木检尺和树高测量等过程和关键节点进行分析,提出森林样地外业调查过程中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仪器的具体应用、优缺点和注意事项等,探讨广西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森林样地目前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为从事森林样地外业调查工作的广大林业工作者提供经验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北京山区9个自然保护区(林场)设置了10块公顷级标准地,通过对乔木基本因子的调查,运用Delaunay三角网技术,建立了森林生态系统三维褶皱指数.结果表明:在所选取的10块样地中,5号样地三维褶皱指数最大,森林生态系统结构最为稳定;9号样地三维褶皱指数最小,森林生态系统结构相对最不稳定.通过对比分析,森林生态系统三维...  相似文献   

6.
全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年度出数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全国第8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41.5万个地面样地数据和全国林地利用保护规划的"一张图"成果数据,采用全国20×20 km2抽样框架设计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探讨全国森林资源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年度出数的基本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虽然采用系统抽样计算得到全国森林面积抽样精度为97.5%,在精度要求之内,但对于各省来说,森林面积的抽样精度较差;(2)对比分析不同抽样方式结果,采用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的全国森林蓄积量出数的抽样精度均在95%以上,与第8次清查实际数相差低于3%以下,森林资源分布稀少或行政面积小的省精度相对较差。(3)满足国家出数并兼顾省级总体要求,在全国统一框架基础上,优化设计各省地面样地体系,全国共布设24 760个地面样地,约为现行体系样地数量的1/17,每省约为800个样地,大大减少现行体系的地面调查样地,能实现由5年出数向每年出数的转变。(4)全国森林蓄积分层抽样方法,与基于高分辨遥感影像的样地判读方式获取森林面积方法结合,可以实现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年度出数,实现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年度出数,能有效解决全国森林资源数据的时效性问题,是目前值得推荐使用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以大型固定样地为主的森林监测系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快速精确地进行样地建设是保证后续监测顺利进行的前提。本文在对样地建设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采用森林罗盘仪进行森林大型固定样地建设是一种较快捷有效的方法。文中简述了利用森林罗盘仪进行森林大型固定样地建设的基本要求及方法,并对其中存在问题提出相关改进方法,对于今后其他森林大型固定样地的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新郑市现有林业资源的土壤保持功能、蓄积养分功能、涵养水源功能、平衡大气功能、保护农田功能、净化环境功能、保护野生动物功能、减少自然灾害功能、森林景观休闲功能等9种生态功能的效益评价,计算出新郑市林业年生态效益达48.27亿元,说明新郑市林业资源的生态效益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提高森林固碳能力的角度阐述了在森林经营过程中通过合理选择采伐木、树种选择、科学选择育林方式以及林路建设、观测样地建设等方面提高森林的固碳能力,以期为森林的经营管理和森林碳汇的增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森林调查质量和速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森林调查工作量,本文提出航空象片自动判读森林调查法,以加速森林调查的步伐,满足森林调查的需要。 在调查总体内的象片上,系统或随机地抽取n个象片样地组成样本,自动判读样地内的主要林分调查因子,用逐步回归筛选取得最优的自变量,用以估计总体。 本法特点是根据森林和树冠结构的光谱特性及数字图象处理和模式识别的原理,用极值法和树冠轮廓跟踪法自动判读林分主要调查因子,用象片样地抽样法估计总体。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海口林场选取22块典型样地对其生产力、群落结构、抵抗力、土壤状况4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运用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指数(FEHI)评价模型评价昆明市国营海口林场的森林健康状况。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组成的林分健康程度不同,华山松林柏树林桉树林;同一树种,不同林龄阶段的林分健康程度也不同,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22个典型林分类型中,处于亚健康的样地有11个,占总数的50.0%;处于健康的样地有10个,占总数的45.5%;处于良好健康的样地为1个,占总数的4.5%;不健康和优质健康类型没有;综合评价表明,昆明市海口林场的森林健康状况为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2.
利用径向基神经网络,结合森林资源清查的930个样地调查数据和对应的TM影像数据,选取与森林生物量相关性较大的3个植被指数TM4/57、ARVI和KT2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对临安市森林碳储量的空间分布进行模拟。结果显示,利用径向基神经网络较好地重建了森林碳储量空间分布和变化,模拟结果与样地实测值间的一致性好,为区域森林碳储量的估测研究提供了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3.
科学的样地调查是利用遥感方法进行森林生物量估测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生物量估测精度的基础。通过回顾国内外利用遥感估测森林生物量研究领域中样地调查的方法,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可知,调查方法根据不同的遥感数据源、研究区和调查对象而不同,涉及到样地的个数、样地布设、样地形状及大小、样地调查因子和内容等方面。由此提出了样地调查的建议,以期减少今后利用遥感估测森林生物量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亚热带森林的双菌根侵染特征和机制,以浙江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5 hm2亚热带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对样地内的38个树种共181棵木本植物进行了根系采样,观察根系的菌根真菌侵染状态,分析双菌根的侵染特征.结果表明,在检测的38个树种中,6个为双菌根树种,29个树种为丛枝菌根(AM)树种,3个为外生...  相似文献   

15.
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健康评价有别于普通的森林健康评价,在评价中要考虑森林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从森林对生态系统、森林社会价值、森林对珍稀保护物种影响等方面构建了自然保护区森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得出自然保护区森林健康综合指数,从而判别自然保护区森林的健康程度,并对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进行健康评价。评价结果表明,15块样地中,有8块样地处于健康以上状态,比例达到了53.3%,亚健康状态样地占到了46.7%,表明百花山保护区森林健康状况良好,与实际调查情况一致,表明指标体系有较好的适用性。图1表3参21  相似文献   

16.
2008—2011年,采用样带和样地调查方法,对东大河林区的森林植被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共查到4个植被型组、5个植被型、7个植被亚型和16个群系;从森林植被类型、经向和纬向地带性、垂直变化、森林植被结构4个方面探讨了东大河林区森林植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经营单位级的森林多功能监测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经营单位级的森林多功能监测体系,为森林经营单位及时掌握多功能森林的生长发育状态、内部结构特征、更新演替规律及其与所处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提供有效手段,进而为其森林多功能经营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指导。【方法】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试验中心森林为研究对象,从抽样体系设计、样地布设方法、调查因子设置及观测指标数据采集等方面对森林多功能监测技术进行系统介绍和实践操作。【结果】基于1km×1km网格抽样框架,通过二重系统抽样,采用群状圆形样地方式,布设一重样地和二重样地,建立了经营单位级的森林多功能监测体系。实践操作结果表明,采用该监测体系调查一个样地所需费用与我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所需费用相当,但工作量仅约为后者的1/3,其中对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森林蓄积量的抽样精度为94.97%,说明抽样效率较高。【结论】建立的经营单位级森林标多功能该监测体系实用性强,监测效率高,对森林经营单位开展森林多功能经营及森林多功能综合监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研究采伐强度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对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价体系建立提供意见,并对今后阔叶红松林经营管理提出建议和对策。方法以吉林蛟河林业实验管理局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采伐强度为0(对照CK)、15%(弱度采伐LT)、35%(中度采伐MT)、50%(强度采伐HT)的4块样地。采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功能评价标准,选择森林群落结构、森林蓄积量、树种结构、森林自然度、植被总覆盖度、林分平均高、枯枝落叶厚度、郁闭度8个因子作为森林生态功能的评价因子,对比了不同强度采伐样地在采伐前、采伐后和采伐4年后生态功能的差异。结果(1)采伐前,各样地生态功能指数均为0.83,采伐后,不同强度采伐样地生态功能指数出现显著差异,未采伐(0.83) > 弱度采伐(0.71) > 中度采伐(0.67) > 强度采伐(0.53)。4年后,各采伐样地生态功能指数差异逐渐减小,其中弱度采伐样地的生态功能指数恢复到采伐前状态(0.83),中度采伐样地和强度采伐样地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生态功能指数分别为0.77和0.61。(2)林分蓄积年均增长率随着采伐强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3)采伐对阔叶红松混交林优势种的生长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而对林分树高的生长并没有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低强度采伐后,森林生态功能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并表现出更好的生长潜力,提高了人类对木材资源的利用,使森林综合效益得到改善;而大强度的采伐会严重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生态系统功能,使其在短时间内无法恢复。综合考虑,采伐强度在15%比较合理,建议不超过35%。   相似文献   

19.
间伐改变林分环境,也对林木生长、森林碳储量及林木竞争关系造成一定影响,研究15%、25%、35% 3个间伐强度处理8 a后小兴安岭天然次生林中杉木的径阶分布、碳密度分配特征及竞争指数,对森林经营的指导和森林碳汇发展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35%抚育间伐强度均使杉木径阶分布频率偏离正态性;间伐改变了林木各器官碳密度的分配,其趋势是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树干碳密度占总量的比例先减小再增加,而树枝生物量分配规律则呈逐渐减小的趋势;25%和35%间伐强度,杉木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和碳密度均显著大于对照样地,其中25%间伐强度时生物量和碳密度最大,而15%间伐强度的杉木生物量与对照样地无显著差异,而碳密度却小于对照样地;同CK相比,T15样地杉木的Hegyi竞争指数减少了2.05%,而T25、T35分别增加了36.07%和14.66%;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Hegyi竞争指数、间伐强度共同解释了碳密度变化的61.3%,且Hegyi竞争指数增长不利于林分碳密度增加,竞争压力通过改变各器官的碳密度来响应。  相似文献   

20.
确定监测区域建立森林郁闭度估测方程最优样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监测区域样地进行合理分类的基础上,需抽取一定数量能代表监测区域森林资源分布状况的最优样地,根据所抽样地对应影响郁闭度估测的主要遥感和GIS因子,可建立以样地为单位的郁闭度估测方程. 最优样地是指能代表监测区域森林种类及分布状况的样地,它包含样地的数量及样地的代表性两个方面的含义. 如何抽取最优样地属多目标优化问题. 该文在理论描述特定监测区域最优样地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实例进行了系统研究与分析,有效解决了最优样地的抽样问题,所得结果可用于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