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环境对油松飞播造林成苗影响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植被、土壤、土层厚度、坡向、坡位为自变量,飞播造林成苗为因变量,分析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油松飞播造林成苗数量,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植被、土壤、土层厚度、坡向是影响油松飞播造林成苗的主要生态因子,坡位也是极其重要的生态因子。综合分析最佳组合生态环境,即以植被盖度0.3—0.7,土壤为砂壤土,土层厚度在61cm以上的阴坡或半阴坡为最佳生态环境组合。  相似文献   

2.
土石山区阳坡土层极薄,立地条件差,造林绿化树种难以成活或生长不良。据造林实践,油松抗逆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是比较理想的造林树种。根据油松的生物学特性与土石山区的立地条件,针对性地提出了育苗、整地方法、造林方法、抚育管理等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3.
油松为甘肃省庆阳市主要造林树种,该市多年来广泛栽植,尤其是子午岭林区自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栽植,至今已有50余年,现保存8万hm~2。本文通过对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松的生长情况观测,分析了油松对不同立地条件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立地条件及抚育措施对麻栎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安徽省滁州市红琊山林场麻栎人工林的调查,初步掌握了立地条件及抚育措施对麻栎人工林生长的影响状况。结果表明,坡位、土壤含石量、土层厚度是影响麻栎人工林生长的重要立地因子,生长在含石量少、土层较厚的下坡的麻栎生物量明显比生长在含石量多、土层较薄的中坡高;在安徽省滁州市低山丘陵区这种相对较差的立地条件下,麻栎和杉木混交林的生物量与麻栎纯林的相比并没有优势;使用尿素或NPK复合肥对麻栎生长的促进效果相似;实行全面整地和林农间作抚育措施能够明显地促进麻栎生长;高度为1 m左右的麻栎超级苗造林2 a后树高增长量和增长率均不及高度为0.6 m左右的普通苗;与植苗造林相比,麻栎萌芽更新林的早期生长比较快,后期生长比较慢。  相似文献   

5.
不同坡位桉树人工林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立地条件下桉树人工林木生长和林地土壤肥力的差异。[方法]以2年生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坡位桉树林木生长和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桉树人工林林下土壤普遍呈酸性,表层土壤酸性强于深层土壤;随着坡位的降低,林木生长状况和土壤理化性质逐渐好转,呈正相关趋势,同一坡位表层土壤肥力状况优于深层土壤。整体来看,造林地土壤肥力处于偏低水平,氮、磷缺乏严重。[结论]今后在营建桉树人工林时,优先选择山坡中、下部立地条件较好的造林地造林,对于山坡上部土壤养分较缺乏的地块,造林后应加大施肥量,适当补充微量元素,以保证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坡位对黄菠萝容器苗造林幼树生长的影响,以期为适地适树发展黄菠萝人工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对黄菠萝幼树在不同坡位的生长状况进行综合调查分析,包括高生长、径生长、根系生长和生物量等指标.[结果]高生长方面,坡下的黄菠萝幼树最好,坡上的次之,坡中的较弱;地径、当年枝基径、根系总长度和根系表面积方面,坡上的最大,坡中、坡下的较小;根体积为坡中的较大,坡上次之,坡下的最小;根平均直径坡下的最大,坡上和坡中基本相同;根重在生物量分配率上占了将近50%,坡下根系生长较弱,生物量最低.[结论]采用黄菠萝容器苗造林,可以抵消不同坡位立地条件所引起的幼树高生长差异.  相似文献   

7.
立地条件对寿竹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立地条件对寿竹生物量的影响,确定寿竹生长的适宜立地条件,为寿竹的营林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重庆市梁平县寿竹分布区选取16块样地,对样地的立地条件(坡度、坡位、坡向、海拔、土层厚度和腐殖质层厚度等)及寿竹标准竹的生物量进行调查,采用SPSS数理统计软件的t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不同立地因子对寿竹生物量的影响。【结果】寿竹的生物量随坡度的增大而减小,平坦地和缓坡适宜寿竹生长;上坡不适宜寿竹的生长,中、下坡寿竹生物量差异不明显;坡向对寿竹生物量的影响不明显;海拔800 m是寿竹生长的一个分界线;土层越厚越有利于寿竹生物量的积累;腐殖质层厚度小于2 cm时不利于寿竹生长。上述立地因子中,坡位、土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对寿竹生物量影响较大,海拔、坡度、坡向对寿竹生物量影响较小。【结论】影响寿竹生物量积累的主要立地因子是坡位、土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在寿竹营林生产中,林地应选择在海拔800 m以下的平缓坡地,坡位宜选择中、下坡;林地内应有一定厚度的土层和腐殖质层。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西山是首都的重点绿化地区。油松是西山地区最主要的造林树种,占全部造林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由于采用了较为细致的造林技术,如水平条整地、大苗带土坨栽植、及时抚育等,油松在这个地区的初期生长是普遍良好的。这种状况曾经造成了一种假象,似乎在西山地区油松生长不受立地条件的限制。大约在15年生以后,林木生长因立地条件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效应越来越明显。长期的春旱及瘠薄的土壤造成了一些地方的油松林生长停滞,对病虫害的抗性减弱,难于成材。个别旱年甚至还引起了局部地方的油松死亡。所以,研究立地因子对油松生长的影响,确定油松在西山地区的适生立  相似文献   

9.
不同密度和立地条件对北京山区油松人工林树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25块标准地资料,尝试用美国的树冠调查指标对北京山区油松人工林进行初步调查探究,对4种林分密度(500、1000、1500、2000株9hm-2)同龄级(40~50a)油松人工林树冠因子的研究发现:北京山区油松人工林(40~50a)林分密度应控制在1500株·hm-2以下有利于树冠生长;对比分析3种立地条件(低山阴坡厚土、低山阴坡薄土、低山阳坡厚土)下树冠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油松最适宜生长在阴坡厚土条件下;对不同林分密度、立地条件下树冠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林分密度与冠幅、树冠长度、树冠密度、树冠透光率呈显著负相关;立地条件与树冠透光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97),与其他指标相关性较低,说明林分密度对树冠生长的影响较立地条件更大,是影响树冠生长的重要因素,合理调整林分密度有利于树冠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造林密度对油松枝条生长的影响,于甘肃省正宁县进行了田间试验,比较了5个不同造林密度下油松试验林林分特征、枝条数量及枝条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造林密度会对油松试验林林分特征、枝条数量、枝条生长情况造成显著影响。其中造林密度为630~840株/hm2时,油松试验林长势较好、枝条生长较为理想,是适宜当地的油松试验林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11.
沈世伟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169-171
在不同立地条件下进行尾巨桉造林试验,分析不同立地类型、海拔、坡位对试验林生长及经营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质量等级对尾巨桉生产效益影响极大,在好的立地条件下(Ⅱ类地),尾巨桉长势较好。速生丰产的优势表现明显,经济效益显著,经营利润估算可达36000-53000元·m^-2。而在一般的立地条件下(Ⅲ类地),生长受到影响,生长量明显不如立地条件好的,经济效益相对不高,特别是在Ⅲ类地以下的较差立地条件下造林,虽然营造林技术措施到位,但产量低根本达不到速生丰产的要求而且会亏本1200-6000元·m^-2;坡位对尾巨桉的生长影响不大,除了极端地形如山凹、山顶外,全坡均可适合种植;海拔对尾巨桉的生长及经营效益影响很大,随着海拔的增高生长量明显下降。该区营造尾巨桉速丰林应选择海拔600m以下的Ⅱ、Ⅲ类地造林。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影响西宁市油松人工林生长的主导因子,科学地进行林木培育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本文通过测定油松1年的平均树高、胸径生长量,调查影响其生长的11个指标因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关联程度的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油松年均树高生长量的影响因子排序:年平均空气湿度年平均最低温度年平均温度海拔年日照时数年降水量年平均最高温度坡度坡位造林密度坡向;影响油松年均胸径生长量的影响因子排序:年平均温度坡度年平均最低温度年日照时数年降水量年平均最高温度坡位年平均空气湿度海拔造林密度坡向。所以,影响西宁市油松人工林树高生长的主导因子是年平均空气湿度,其次是年平均最低温度,影响西宁市油松人工林胸径生长的主导因子是年平均温度,其次是坡度。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给辽西半干旱地区油松林的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标准地调查观测的方法,研究林况、地况因子对辽西半干旱地区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天然更新幼树株数影响较大的因子为微地形、林分郁闭度、坡向和土层厚度,对更新幼树生长影响较大的因子为林分郁闭度、灌木盖度和土层厚度。林分郁闭度为影响辽西地区油松天然更新的关键因子,郁闭度大于0.7时几乎没有更新幼树,郁闭度小于0.3时幼树分布不均匀;坡向与土层厚度构成了辽西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的主导立地因子,阳坡天然更新不能成功进行,适宜的立地条件是实现油松天然更新的前提;侵蚀沟对油松天然更新有着显著影响,侵蚀沟内更新幼树株数比正常坡面高160.2%;林下灌草有时也会对油松天然更新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西宁市油松人工林生长的主要影响因子,以西宁市南北山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坡度、坡向坡位(温度、湿度)、海拔、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5个因子作为研究油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因子,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各因子对油松生长的影响,得出对油松人工林影响作用最大的因子。结果表明,对树高影响作用的大小排序为坡向坡位、土壤容重、海拔、土壤有机质、坡度;对胸径影响作用的大小排序为坡向坡位、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海拔、坡度,故影响西宁市油松人工林生长的主导因子为坡向坡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陕西黄陵地区油松人工林进行了立地类型划分与立地质量评价,以确定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适宜的生长环境,为黄陵地区油松人工林的经营管理及油松林生产潜力提升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不同林龄、林分密度、海拔、坡向、坡位、坡度等因子,在陕西黄陵地区油松人工林区域设置52个20 m×20 m的样地,调查样地内油松树高、胸径、立地环境因子和林分密度等指标,利用数量化理论Ⅰ模型分析各调查因子对油松生长的影响。【结果】(1)在陕西黄陵的油松人工林中,油松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增加,但在其生长的20~50年,每10年间油松的生长速率并不相同,其中以30~40年的生长速度最快,而40~50年的生长速度较慢。(2)海拔对油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最大,坡度和坡向次之,坡位的影响最小。(3)以海拔、坡度、坡位和坡向为主要立地因子,将研究区油松人工林划分为36种立地类型,75%立地类型的立地质量处在中等及中等以上水平;(4)建立人工林质量评价模型并对黄陵地区油松人工林进行立地质量评价。评价结果显示,92.3%样地为中等或者优,说明黄陵地区油松人工林生长良好。【结论】黄陵地区油松最适宜生长的立地条件为中海拔、缓坡、下坡位、半阴坡。  相似文献   

16.
对河南省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栓皮栎天然次生林群落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林分生物量表现为:黄棕壤棕壤褐土;不同土层厚度林分生物量表现为:随着土层厚度的加深,林地生物量迅速增加;不同坡向林分生物量表现为:阳坡半阳坡半阴坡阴坡;不同坡位林分生物量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在抚育措施相同或相似的情况下,林分以生长在土壤类型为黄棕壤、土层厚度较深、坡向为阳坡、坡位处于下坡时栓皮栎天然次生林林分生物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开展低山地带米老排不同坡位生物防火林带幼树生长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的土层厚度与含水量是影响米老排造林成活保存率和幼树生长的最重要因素。4种坡位生物防火林带中,米老排造林幼树的成活保存率和树高、胸径、地径、冠幅生长量均表现为山脚田坑边山脊下部山脊中部山脊上部,且山脚田坑边、山脊下部显著大于山脊的中部、上部。低山地带营造米老排生物防火林带的最适宜坡位为山脚田坑边,适宜坡位为山脊下部,最不适宜坡位为山脊上部,在山脊中部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宜选择土层较厚、坡度较平缓蓄水能力强的地段[1]。  相似文献   

18.
杨桐不同立体经营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杨桐Adinandra millettii与池杉Taxodium ascendens,杨桐与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杨桐与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杨桐与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等4种立体经营组合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造林时间、立地条件对杨桐造林成活率有明显的影响。造林时,立地条件应选择土层深厚,水分条件较好的中、下坡位为宜,避免选择低洼积水地段,造林季节选择2月中下旬为宜。立地条件及上层林木郁闭度对杨桐的生长及叶片品质有显著影响,土层深厚、湿润和上层林木郁闭度0.5~0.6的环境条件有利于杨桐的生长和叶片品质的提高。4种立体经营模式中,以杨桐与池杉模式为最好,杨桐与金钱松模式次之,杨桐与湿地松及杨桐与毛竹模式较差。参7  相似文献   

19.
陕西商洛油松飞播林生长规律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陕西商洛地区30年生油松飞播林设置样地开展林分结构调查,并获取28株解析木,运用WinDENDRO软件进行树干解析,统计分析陕西商洛地区油松飞播林的生长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研究区30年生油松飞播林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均值分别为(10.52±0.18)m、(10.99±0.28)cm和(0.061 9±0.001 8)m3;该地区油松树高生长率在20a以后趋于减慢、胸径与材积生长率25a以后趋于减慢。2)海拔、坡位、坡向和林分密度对油松生长产生显著影响,不同立地因子、林分密度条件下,油松生长情况差异显著。其中海拔800~1 000m范围内油松生长表现最好;阴坡、下坡位油松生长情况明显优于其他坡向、坡位;密度则以1 000~1 400株.hm-2适宜。  相似文献   

20.
辽西朝阳地区油松人工林立地条件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气象、土壤、地形因子对油松人工林生长影响的基础上,对辽西朝阳地区油松人工林及其立地条件类型进行了分类,指出了该区油松人工林造林和营林方向。应用的主成分分析—模糊聚类——方差析分方法和数量化理论Ⅰ—模糊聚类—数量化理论Ⅱ分析方法,是在油松人工林分区及立地条件类型划分方面的新尝试,研究结果表明,用此法能较好地划分立地条件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