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244个大麦 M_1突变穗的 M_3代系谱分析表明,和快中子及γ—射线相比,化学诱变剂 NaN_3往往在 M_1穗中诱发数目较多的(2个甚至3—4个)突变扇形体。但一个 M_1穗所包含的突变扇形体的数目越多,其中每个扇形体的平均大小就越小。在快中子、γ—射线和 NaN_3三项处理中,突变扇形体的平均大小分别为65.7,62.2和38.6%,其中以 NaN_3处理的为最小。此外,当一个 M_1穗中包含一个以上突变扇形体时,它们彼此之间大小往往不等,其中大的可比小的大几倍甚至十几倍,但其平均大小一般皆相当一个 M_1穗只含有一个突变扇形体时该扇形体的大小的一半左右。本文还对若干突变扇形体的遗传类型进行了鉴定,并按突变扇形体的性质及其在 M_1穗中的分布,将大麦 M_1穗的嵌合体类型分为四种,即:1)一个或一个以上突变扇形体占有整个 M_1穗,2)穗水平嵌合体,3)小穗或低于小穗水平的嵌合体以及4)含有纯合型突变扇形体的嵌合体。  相似文献   

2.
高照射量~(60)Coγ射线照射水稻不同杂交组合的F_1代(M_1F_1),可以引起杂种辐射二代(M_2F_2)数量性状的遗传效应。数量性状诱变效应表现为两种情况:1.多数处理群体的平均值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增加了群体变异系数和提高了遗传力(heritability)。2.少数处理群体平均值与对照差异显著,并表现为正效应(有利突变效应)或负效应(不利突变效应)。本试验各性状产生的负效应多于正效应。通过变异系数和遗传力测定产量性状的诱变效应,其大小依次为有效穗数——穗粒数——育性——百粒重。  相似文献   

3.
实验结果指出,在 NaN_3(10~(-3)M,种子予浸16小时),γ-射线(15KR)和快中子(1×10~(11)N_f/cm~2)三项处理中,六棱大麦矮秆齐M_1穗中皆有一部分叶绿素突变不能在 M_2代,而要迟至 M_3代才初次分离显现。当每个 M_2穗行出苗16—20株时,以 M_1穗为基础计算得到的这部分突变的突变频率在三种处理中分别为36.1,16.8和6.4%。这部分在M_2代隐而不现的叶绿素突变的突变频率与在M_2代显现的叶绿素突变频率(分别为28.8,11.6和9.5%)之和,即为总的叶绿素突变频率,它们在三种处理中分别为64.9,29.4和15.9%。由此可见在 M_2代隐而不现的叶绿素突变约占各处理中叶绿素突变总数的50%上下。这部分突变所以迟至M_3代才分离显现,除了 M_2代苗数这个限制因素以外,主要原因是它们的突变扇形体较小(绝大多数小于40%,其中不少小于10%)或嵌合体水平较低。M_3代初次显现的叶绿素突变的突变谱与 M_2代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重离子束在玉米诱变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扩大玉米种质资源,用重离子^7Li和^12C分别辐照玉米品种农大108种子胚,研究重离子束辐照玉米种子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所用能量和剂量的重离子^7Li和^12C对M1出苗率影响不明显;重离子辐照后,M1代产生了5株黄化苗,6株雄性不育,2株无雄穗,1株抽雄期提早等多种变异植株、M2代获得了多穗玉米突变类型.变异材料可供进一步选择.  相似文献   

5.
用~(60)Co—γ射线372Gy辐照早熟、高秆、小穗型品种鲁谷2号,在M_1代选择结实性好、绿叶黄穗、株高比原品种矮15厘米、熟期偏晚的正常植株.M_(3)代选择稳定株系,经品比、多点试验和区域试验育成鲁谷7号。研究表明,γ射线可以诱发谷子几个性状同时产生突变。谷子的M_1代有明显的显性突变,从M_1代即可按育种目标对遗传力高的性状进行重点选择,避免M_2、M_3代种植大量群体,提高了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6.
以42个水稻品种为材料,采用幼胚、幼穗与成熟胚三种外植体,分别接种于M_1、M_2和M_3三种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后,再转入二种分化培养基D_1与ID_2上诱导再生植株。通过统计分析,筛选出再生绿苗率高的基因型有东野-1、P_16、P_11、P_10与P_23等五个:外植体选用幼胚最佳,幼穗次之;愈伤组织诱导基以M_1与M_3效果较好;分化培养基D_1的诱导再分化能力高于D_2。  相似文献   

7.
平邑甜茶的无融合生殖及单性胚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邑甜茶的胚囊是由胚囊母细胞直接有丝分裂产生,而胚囊内无助细胞,因此为6核5细胞。胚由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成,因此在无融合生殖中届孤雌生殖。单性胚具有苹果属合子胚相同的发育途径,可分为8个时期:1.球胚前原胚期;2.小球胚期;3.球胚期;4.大球胚期;5.心形胚期;6.鱼雷胚期;7.幼胚期;8.成熟胚。原胚的发育属茄型。胚乳的发育属核型,当胚乳发育处于大球胚形成前,胚乳为游离核,当幼胚形成时,胚乳已形成细胞。当幼胚体积膨大为成熟胚时,则胚乳已解体。  相似文献   

8.
对毛泡桐〔Paulownia tomentosa(Thunb)Hemsl.〕种子和果实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和研究,其特征为:1.胚珠为倒生型,具单珠被和薄珠心;2.胚的发育为十字花型,发育过程经历了指形胚、四细胞原胚、八细胞原胚、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和成熟胚阶段;3.胚乳的发育属于细胞型,第一次分裂为横分裂,并形成多细胞的合点吸器和泡状的珠孔吸器;4.为有胚乳种子,珠被外层细胞向四周扩展成网状加厚的种翅;5.为蒴果,二室,内有多数(500~1200粒)种子,果实发育过程经历了速生期、充实期和成熟期阶段.  相似文献   

9.
用C_0~(60)—γ射线辐照玉米单交种“沈单7号”、“DK698”和地方品种“云阳黄马牙”、“云南黄方子”等结果表明,单交种F_0较地方品种辐射敏感性强,全部8个性状的变异均大于对照,而地方种则随材料、性状而异。参试材料M_2代M_3个性状的突变频率全部高于对照,其中株高负突变增加明显,穗长、穗行数正突变频率增加突出。M_2代刭M_3代性状遗传力各材料趋势一致,以株高、穗位高、穗行数遗传力较高,茎周长、穗位叶长、雄穗分枝数遗传力较低,穗位叶宽、穗长遗传力居中。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氯化钠对γ辐射诱发水稻M_2代突变的修饰效应。结果表明,氯化钠无论是前处理还是后处理都能提高γ辐射诱发水稻M-2代幼苗叶绿素缺失突变,抽穗期和株高突变频率,以提高早抽穗期和株高突变频率最为显著。结论认为,氯化钠作为一种辐射保护剂,与γ射线复合处理既可以减轻M_1代辐射损伤效应,又可提高M_2代突变频率,这种复合处理方式在育种实践中是有意义的。247~251  相似文献   

11.
玉簪组织培养器官的建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玉簪大规模组织培养中,小苗的来源为腋芽和愈伤组织产生的不定芽。花叶嵌合体品种在增殖过程中易出现花叶性状分离。其中,腋芽产生的小苗为正常苗;不定芽原基因愈伤组织中的分生细胞分化而成,不定芽形成的小苗出现性状分离,产生3种不同类型的变异苗。研究认为,叶嵌合体的性状分离与茎尖的来源有关,花叶品种通过腋芽增殖是保持品种特性的主要繁殖方法。根原基由茎基维管外侧细胞及愈伤组织中的维管组织结节单向极性分裂产生,  相似文献   

12.
用常规石腊切片技术对核桃无融合生殖的胚胎发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核桃为单子房直生胚珠。成熟胚囊属典型的蓼型胚囊。供试的3个核桃品种(系)无融合生殖胚由卵细胞发育而来,属孤雌生殖类型。卵细胞自发分裂形成2细胞原胚、4细胞原胚到多细胞球型原胚,进一步发育为无融合生殖胚。两极核融合并分裂形成胚乳细胞。助细胞和反足细胞在这一过程中退化。  相似文献   

13.
用常规石腊切片技术对核桃无融合生殖的胚胎发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核桃为单子房地生胚珠。成熟胚囊尾典型的萝胚囊,供试的3个核桃品种(系)无融合生殖胚由卵细胞发育而来,属孤雌生殖类型。卵细胞自发分裂形成2细胞原胚,4细胞原胚到多细胞球型原胚,进一步发育为无融合生殖胚。两极核晤并分裂形成胚乳细胞。助细胞和反足细胞在这一过程中退化。  相似文献   

14.
~(60)Co-γ射线辐照冬小麦花粉、子房及合子突变频率高(17.6~77.8%),M_1代既表现损防效应,又产生广泛变异,并能遗传,M_2代一般不产生大突变,只在个别性状上出现微小变异,M_3代可出现60%以上的性状趋于稳定的株系,从而大大简化了育种程序。细胞学观察表明,辐照单细胞的各处理,M_1、M2代的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均高于对照,畸变率的高低与田间性状突变率大小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用不同注量的热中子照射大豆风干种子的试验结果表明:热中子不仅对大豆的M_1的幼苗生长、成株率和孕性产生明显的损伤效应,而且能够诱发其M_2的叶绿素缺失突变和孕性、熟期等农艺性状的突变。不同品种大豆对热中子的辐射敏感性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发现魔芋再生植株的形态发生途径除愈伤组织发生不定芽生根外,还有愈伤组织发生不定根再生芽、发生小块茎出芽、形成体细胞胚和块茎休眠芽萌发直接成苗等4种.还发现魔芋体细胞胚的发生不同于植物组织培养中体细胞胚形成的一般情况,它有时发生在芽苞片切口处和愈伤组织表面,有时发生在愈伤组织内部,前者由多细胞的拟分生组织发育而成,后者起源于单个胚原始细胞.胚原细胞分裂产生二细胞原胚,之后无序分裂发育形成具有明显珠芽结构的块茎原始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大白菜离体小孢子培养中的胚胎发生及发育途径.[方法]以大白菜F1代杂交种为试材,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和发育途径.[结果]细胞热激后膨大是胚状体诱导的关键因素.大白菜小孢子诱导成胚有3种途径,小孢子均等分裂途径、小孢子不均等分裂途径和小孢子直接萌发出胚途径.均等分裂途径是在连续的均等分裂以后形成原胚,原胚继续分裂形成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和子叶形胚.不均等分裂途径形成的两个细胞中较大的细胞继续分裂最终形成有极性的胚状体.[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大白菜小孢子的高频率诱导提供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试验结果表明,用不同剂量的电子束辐照不同品种的大豆风干种子,既能使M_1的苗高、成株率、孕性、根瘤的固氮酶活性等产生明显的辐射损伤效应,又能诱发M_2的叶绿素、生育期等性状的突变;同时,还表明,电子束与~(60)Co-γ射线相比,具有辐射损伤较轻、诱变效率较高的特点。可以认为电子束是一种较好的诱变源。  相似文献   

19.
以沈阳农业大学培育的“明旭”草莓品种为材料,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结合整体透明与显微解剖技术,对草莓胚和胚乳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其结果如下:草莓离生单雌蕊每个子房内具一枚横生胚珠,单珠被,厚珠心。成熟胚囊为蓼型。卵细胞较大,呈洋梨形。助细胞略小,核大质浓。极核有时融合成次生核。反足细胞不明显。胚囊窄而长。合点端有明显的承珠盘结构。个别胚珠中有双胚囊现象。胚的发育过程与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基本一致。从受精卵发育到二细胞原胚过程中,合子第一次分裂形成顶细胞和基细胞。继而顶细胞斜向纵裂,基细胞横裂。由基细胞分裂来的近合点端的一个细胞再发生纵裂,和从顶细胞分裂来的细胞共同参与胚体的形成,进而产生多细胞球形原胚,心形胚,鱼雷形胚,成熟胚。当成熟胚形成时,胚柄将逐渐消失。草莓胚发育属紫菀型,胚乳发育为核型。  相似文献   

20.
在超低温(-196℃) 条件下对中籼南京11号干种子进行γ射线辐射,再以修复抑制剂咖啡因(Caffeine) 液浸种,其M_1代损伤效应在本刊1988年第2期上已报道.本文报告M_2代突变效应,结果表明,在超低温下辐射使M_2代突变效率显著降低.用咖啡因溶液作为后处理浸种可显著提高M_2代的突变频率.因超低温下辐射在生长后期表现保护作用,提出提高辐射剂量,以提高诱变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