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平菇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培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平菇菌丝原生质体的释放以菌龄4~6d的幼嫩菌丝,用2%Lywalzyme采用0.6MKCl为渗稳剂在pH值为5.5、温度为35℃、酶解2~2.5h生长较好,可达107个/mL,孢子释放原生质体在1.5%溶壁酶和1.5%纤维素酶混合作用,同样外界条件下原生质体转化率可达100%。原生质体再生以2号培养基在0.6M甘露醇的作用下,用载片悬浮滴式再生法,再生率可达12.3%。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在森林资源综合利用中具重要意义的林腐性用菌香茹的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条件。对用MYG培养的菌丝,采用以0.6mol甘露醇为稳渗剂的1.5%溶壁酶Lywallzyme进行酶解脱壁,在菌龄7d,酶解液PH值4.5、湿度28℃,酶解4h时原生质体产量最高(6×10^6/ml,每0.1g鲜菌丝)。酶解温度≥31℃时原生质体产量和再生率都明显降低。用SO培养基代替MYG可使原生质体产量提高1倍,但再生率  相似文献   

3.
产纤维素酶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条件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4种营养缺陷型产纤维素酶的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条件。结果表明,它们原生质体形成条件均以0.2mol.L^-1(pH5.8)磷酸缓冲液为好。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UV2-11和另一未定木霉(T.sp.)UV2-2以0.2mol.L^-1KCl的渗透稳定剂为好,菌丝菌龄分别为20,18-20h;康宁木霉(T.Toningii)UV2-15以0.6mol.L^-1NaCl的渗透稳定剂为好,菌丝菌龄均为16-20h,酶解时间均为2-3h。原生质体再生培养基以加入0.5%酵母膏和0.5%泛酸钙钙的改良Czapek培养基效果好,用0.7mol.L^-1KCl和NaCl作为渗透稳定剂。菌株原生质体的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水稻纹枯病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进行水稻纹枯病菌遗传转化所需的高质量原生质体,选用该病菌强致病力菌株GD-118,分别从酶种类、菌龄、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液pH值和渗透压稳定剂及其浓度6个方面优化了原生质体的制备条件,从酶解时间和渗透压稳定剂及其浓度2个方面优化了原生质体的再生条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水稻纹枯病菌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组合是"纤维素酶+溶菌酶+崩溃酶"组合酶、总酶终质量浓度10mg/mL、菌丝菌龄15h、酶解时间3h、酶解温度35℃、酶液pH5.6、以0.6mol/LMgSO4.7H2O为渗透压稳定剂,此最佳条件组合所制备的原生质体产率高达4.00×107/g;原生质体最佳的再生条件是酶解3h的原生质体在含1.0mol/L甘露醇的再生培养基上26℃时进行培养,在此条件下可获得最佳的再生效果,再生率为39%。  相似文献   

5.
冬虫夏草无性型原生质体再生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冬虫夏草原生质体再生条件。[方法]考察纤维素酶浓度、蜗牛酶浓度、两者混合体积配比、酶解温度、酶解时间、菌龄、稳定剂及培养基等条件对冬虫夏草无性型原生质体再生率的影响。[结果]冬虫夏草无性型原生质体再生的最佳条件为:纤维素酶浓度0.5%,蜗牛酶浓度0.5%,纤维素酶与蜗牛酶体积比1:1,酶解温度35℃,酶解时间1.5h,菌龄6d,甘露醇0.5mol,③号再生培养基(蔗糖10g,葡萄糖4g,酵母粉4g,甘露醇0.5mol,pH值6.2,琼脂18g,水加至1000ml),在该最佳条件下原生质体再生率为0.43%。[结论]优化的冬虫夏草无性型原生质体再生条件简便、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在森林资源综合利用中具重要意义的木腐性食用菌香菇(Lentinus edodes)的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条件。对用MYG培养的菌丝,采用以0.6mol甘露醇为稳渗剂的1.5%溶壁酶Lywallzyme进行酶解脱壁,在菌龄7d、酶解液pH值4.5、温度28℃、酶解4h时原生质体产量最高(6×10~6/ml,每0.1g鲜菌丝)。酶解温度>31℃时原生质体产量和再生率都明显降低。用SO培养基代替MYG可使原生质体产量提高1倍,但再生率显著下降(从8.5%下降到1.1%)。从产量和再生率两方面综合考虑,以MYG作为菌丝培养基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烟管菌T1(Bjerkandera adusta)原生质体制备及菌丝再生的最佳条件。[方法]研究菌龄、渗透压稳定剂种类和浓度、pH、酶浓度及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得率的影响,并研究再生培养基种类对菌丝再生的影响。[结果]在PDA液体培养基中,以28℃摇床培养3 d的菌丝最适于该菌原生质体制备;用0.5 mol/L KCl配制的含有15 mg/m L的溶壁酶于30℃下酶解3 h,获得原产量最高,达1.18×10~6个/m L;RM1培养基再生率最高,达1.22%。[结论]该研究优化了原生质体制备及菌丝再生条件,为进一步研究烟管菌噬藻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粉被马利娅霉原生质体的形成与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几个影响粉被马利娅霉(MariannaeapruinosaLiang)原生质全形成和再生的重要因子,在所试的几种酶中,以单用蜗牛酶(Snailase)6~8mg/ml于25℃处理3~4h对原生质的制备和再生效果都较好,原生质体的形成与再生对0.6mol/L的三种无机盐稳定剂无选择性,均为合适的渗透稳定剂,巯基乙醇对于原生质体的形成不是关键因素,打散菌丝地的机械拉力强度也很大程度上影响原生质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龟裂链霉菌( Streptom yces rimosus) 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最佳条件和该原生质体对抗生素的抗性结果。在 S生长培养基中加入φ= 1 % 甘氨酸进行菌丝体培养24 h ,原生质体制备最佳条件为:溶菌酶浓度φ= 3 % 、酶解温度28 ℃、酶解时间90 min ,其制备的原生质体数达到6 .0 亿个/ m L 以上;原生质体最佳再生培养基为 R5 再生培养,其再生率达到46 % 。  相似文献   

10.
研究可降解多菌灵的木霉菌株Tr1的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的适宜条件,发现该菌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为菌龄20 h,裂解酶液为5 mg/m L的溶菌酶和蜗牛酶的混合酶液,二者使用前按照体积比2∶1混合,酶解温度30℃,50 r/min缓慢振荡酶解2.5 h,渗透压稳定剂为0.7 mol/L KCl,原生质体产量达6.44×106个/m L。原生质体再生的优化条件为:PDA为培养基,添加0.3 mol/L KCl和0.3 mol/L环己六醇作为渗透压稳定剂,采用双层固体培养方式,有助于原生质体的再生。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杏鲍菇原生质体的再生条件,探讨了再生方式、稳渗剂、培养基、菌龄及其他因素对杏鲍菇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5~7d菌丝制备的原生质体在以NaCl为稳渗剂的酵母粉蛋白胨再生培养基上再生率最高,可达0.9%。在制备原生质体时,低酶解温度、短酶解时间、低酶含量有利于原生质体的再生。  相似文献   

12.
研究南阳酵母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的最佳条件。获取原生质体采用酶法,再生采用双层高渗平板法,因素重要性分析采用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菌龄10h,以2.0%蜗牛酶加0.5%纤维素酶的混合酶液进行酶解破壁,酶解温度30℃,酶解时间2.5h,以0.6mol.L-1蔗糖做再生培养基的渗透压稳定剂,原生质体形成率91.40%,再生率10.56%。不进行预处理,在试验条件下,对南阳酵母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影响因素依次为:菌龄>酶解时间>酶浓度>渗稳剂。  相似文献   

13.
层出镰孢菌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原生质体的最佳条件,建立高效制备层出镰孢菌原生质体制备的方法.[方法]通过对菌丝体菌龄、酶解液组合、酶解反应温度及酶解时间等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对层出镰孢菌原生质体的制备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菌块在CMC液体培养基中25℃培养分生孢子3 d后,过滤离心后转移至YEPD液体培养基中培养12 h,该菌丝最适于层出镰孢菌原生质体的制备;用1.2 mol/L KCl溶液配制含有5 mg/m L裂解酶、25 mg/m L崩溃酶、0.05 mg/m L溶壁酶的酶解液在30℃下对菌丝酶解1.5 h,此时原生质体的数量最大,为2.47×10~9个/m L.原生质体再生培养时,使用40%PTC溶液恢复细胞壁,在TB3液体培养基中30℃过夜培养,离心后与TB3固体培养基混合后倒入平板培养,原生质体再生率可达39.75%.[结论]通过对菌丝体菌龄、酶解液浓度、温度、酶解时间等条件的优化,可提高层出镰孢菌原生质体的产量及再生率,为进一步研究层出镰孢菌致病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青霉素、甘氨酸、溶菌酶浓度、酶解温度、菌龄、再生培养基对生防芽孢杆菌Snb2原生质体的形成与再生的影响。培养液中青霉素和甘氨酸的终含量分别为0.3%和1.0%时,菌株Snb2的生长量最佳;菌株原生质体形成的最佳条件是,溶菌酶浓度为2.0mg·mL-1,酶解温度为35℃,生产原生质体的最佳菌龄为对数生长中期;在最佳再生培养基HCNB培养基上,原生质体再生率为66.0%。  相似文献   

15.
研究报道了制备禾谷镰孢(FusariumgraminearumSchw.)原生质体的方法及影响原生质体再生的条件。PDS培养液中培养的菌丝和5%绿豆汁中产生的分生孢子,在28℃下通过蜗牛酶(3%)、蜗牛酶+纤维素酶+溶菌酶(1.5%+1.5%+1.5%)酶解,2h开始有原生质体释放,5h左右达释放高峰,后趋于稳定。而以纤维素酶(3%)、溶菌酶(3%)、蜗牛酶+纤维素酶(1.5%+1.5%)、蜗牛酶+溶菌酶(1.5%+1.5%)、纤维素酶+溶菌酶(1.5%+1.5%)处理,原生质体形成效果较差。原生质体在PDAS高渗培养基上再生频率较高(20%~30%),在MMS上再生频率较低,而在NMS上原生质体则不能再生。在PDAS中加入KClO3和MNNG对原生质体再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壁酶进行刺芹侧耳菌丝原生质体的制备,研究培养基、渗透压稳定剂和稀释剂PPRL对原生质体再生率的影响,以从中筛选原生质体再生的最佳培养条件。对再生菌丝进行发酵培养,提取原生质体再生菌株菌丝体胞内多糖(IPS)、发酵液胞外多糖(EPS),并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最佳再生培养基为PPR,渗透压稳定剂、稀释剂均为0.6 mol/L甘露醇;此时原生质体经过14 d左右的培养可再生出白色菌落,再生率为0.76%;原生质体再生菌丝IPS、EPS含量差异明显,多株高于亲本菌株。研究结果为刺芹侧耳高产多糖菌株的选育奠定了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构建裂壳菌L-14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体系,为同源菌株原生质体制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细胞壁裂解酶组合、酶解时间、酶解温度、渗透压稳定剂种类对原生质体制备产量的影响,以获得最优制备方案,同时筛选适合的原生质体再生培养基。【结果】菌株经YEPG液体培养基培养7 d后,使用0.7 mol/L的NaCl作为渗透压稳定剂配置浓度各为20 mg/mL的崩溃酶+裂解酶复合酶液,在30℃、80 r/min条件下酶解5.5 h后可获得较高的原生质体数量,利用PDS培养基的原生质体再生率可达10.65%,显著高于其它类型培养基。【结论】确定了裂壳菌L-14的高效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体系,为该菌株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里氏木霉DWC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影响里氏木霉 (Trichodermareesei)DWC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条件 ,包括菌龄、水解酶液的种类及浓度、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再生培养基的稳渗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当菌龄为 1 0h ,采用 2 %纤维素酶和 2 %蜗牛酶混合液 ,酶解温度 30℃ ,酶解时间 90min ,用 0 .6mol·L- 1 蔗糖作再生培养基的稳渗剂 ,原生质体的形成数为60万个·L- 1 ,原生质体再生率为 1 0 .1 %。  相似文献   

19.
对球孢白僵菌菌龄、β-巯基乙醇、溶壁酶、渗透压稳定剂和琼脂粉含量等条件对球孢白僵菌原生质体的获得和再生恢复培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球孢白僵菌原生质体获得和再生恢复培养的最佳体系。原生质体获得的最佳菌龄为培养24~28 h的菌丝体,最佳β-巯基乙醇浓度为0.01 mol/L,最佳酶为真菌溶壁酶,最佳渗透压稳定剂为0.7 mol/L NaCl,原生质体获得频率高达99%;原生质体再生恢复时培养基中最佳渗透压稳定剂为0.7 mol/L葡萄糖,最佳琼脂粉质量分数为0.75%,再生频率达57%。  相似文献   

20.
以番茄匍柄霉(Stemphylium lycopersici)CS12菌株为研究对象,从菌龄、酶种类与浓度、酶组合、酶解温度与时间、不同渗透压稳定剂等方面对番茄匍柄霉原生质体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并筛选了最适再生培养基,成功建立番茄匍柄霉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体系.番茄匍柄霉CS12在菌龄为36 h,稳渗剂为0.7 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