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新型温敏不育系(IVA)育性转换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型温敏雄性不育水稻( IVA)是通过杂交育成,属较低温度不育、较高温度可育新类型。诱导育性转换的敏感期为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至花粉单核早期。日平均温度低于24 ℃,花粉100%典败,自交结实率为0;日平均温度高于27℃,花粉碘染率可达80—90%以上,自交结实率达50%以上,最高结实率可达70%。可作两系杂交稻的亲本利用。  相似文献   

2.
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BNY的花粉育性及自交结实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BNY是新发现的小麦温敏雄性不育两用系。为了进一步确定BNY的育性敏感时期,对BNY和CK(温麦6号)的花粉育性及自交结实性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BNY不同蘖位、穗位、花位的花粉败育率存在差异,小分蘖败育率高于大分蘖,大分蘖高于主茎;同一穗不同部位的小穗花粉败育率差异不明显;同一小穗不同花位花粉败育率差异明显,下位小花败育率显著高于上位小花。自交结实率主茎穗高于大分蘖穗,大分蘖穗高于小分蘖穗,但均显著低于CK;主茎穗与大分蘖穗的自交结实率差异不显著,而小分蘖穗与主茎穗及小分蘖穗与大分蘖穗的自交结实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黄农荣  张旭 《杂交水稻》1997,12(5):23-25
研究了水稻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GD2S、N12S、N18S和133S在不同光长和光强条件下的育性表现,结果表明:8h超短光照能明显提高光温互作型核不育系N12S和温敏型核不育系133S的花粉可染率和自交结实率;对温敏型核不育系培矮64S和GD2S也有影响,但不显著,可能由于高温效应掩饰了超短光长的作用。用不同光强对两用核不育系进行处理,结果发现不同光强下的育性变化不明显,说明在自然光照条件下,籼型两用核不育系的育性变化与光强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4.
对水稻两用核雄性不育系CIS28-10进行了异地种植;喷施育性调节剂FR1和割蔸蓄再生稻的繁殖试验、结果表明,CIS28—10在海南省三亚市种植,育性转换敏感期安排在2月中旬前后,可解决繁殖难的问题。喷施育性调节剂FR1和割蔸蓄再生稻能明显提高自交结实率,具有进一步研究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2000年晚季在杂交组合超级97/明七596的后代中,发现和鉴定了温敏核不育水稻种质光S.经分期播种试验,光S在广州6月初9月底抽穗均表现不育,雄性不育期达100d左右;经人工气候箱光温处理,其在23.5℃条件下不育性出现波动,≥24℃时自交结实率为0,其育性主要受环境温度控制.经等位性检测,光S的核不育基因不同于培矮64S.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异质小麦雄性不育系减数分裂中期Ⅰ与后期Ⅰ的染色体行为及与育性恢复的相关性,以几类异质小麦雄性不育系为母本,用常规品种(系)作为父本与其杂交,调查了杂种F1减数分裂中期Ⅰ单价体频率与后期Ⅰ染色体变异率及自交结实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单价体频率与后期Ⅰ染色体变异率呈显著正相关,后期Ⅰ染色体变异率与自交结实率呈负相关,但不显著;(2)相同异质不育系与相同或不同品种杂交时减数分裂中期Ⅰ单价体频率与后期Ⅰ染色体变异率及结实率差异不显著;(3)不同异质不育系与相同或不同品种杂交时减数分裂中期Ⅰ单价体频率与后期Ⅰ染色体变异率差异性较为显著,但减数分裂中期Ⅰ单价体频率与结实率差异性不显著;(4)异质小麦中,异源胞质影响染色体变异,但核基因是调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水稻短光敏雄性核不育性的发现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光敏雄性核不育水稻是与农垦58S光反应相反的一种新的光温敏雄性核不育水稻。从籼稻B3与粳稻红粳配组的F1代异地结实率差异发现了水稻短光敏雄性不育现象;利用异地异季光温条件及人工控光施压选择,从杂种分离群体中定向选择育成短光敏雄性不育系宜DS1;以宜DS1为基因供体与紫圭杂交转育,育成籼型短光敏雄性不育系D38S。研究表明,宜DS1和D38S具有短光不育、长光可育的育性转换特性,在23~28℃的光敏温度范围内,短于13 h的光照诱导不育,长于13.5 h的光照诱导可育,光长主导育性转换。D38S具有优良的植株形态,可直接用作亲本选育两系杂交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2017,(1):27-31
通过多年的田间观察发现:水稻反向温敏不育系雁农S在黑龙江哈尔滨地区的全年最高温时段(7月下旬至8月下旬)败育彻底,不会发生育性转换,自交结实率为0,推测其不育起点温度高于28℃;由雁农S转育而来的大多数粳型反温敏不育株系在7—8月都能完全败育而不发生自交结实现象,表明雁农S来源的不育系在寒地稻区的不育安全期长,不育特性相对稳定,为推动寒地杂交粳稻发展及实现原地制种提供了理想的遗传工具。  相似文献   

9.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MI CMS的育性归类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利用鞯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MI CMS系统双低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和恢复系,研究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后代中不同育性级别植株的育性归属。结果表明不同育性级别植株的花粉数量、分生活力、自交结实率等左异,因而育性分级标准中的1级、2级和3级植株均应归入不育株类,仅4级植株为可育株。根据这一归类方法,MI CMS恢复基因条例一对显性基因的遗传模式。  相似文献   

10.
利用育性调节剂调节水稻核雄性不育系育性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育性调节剂调节水稻核雄性不育系育性的设想Ideasonregulatingthefertilityofgenicmale-sterilericewithfertilityregulators黄群策(湖南湘潭师范学院411201)通过两系法培育籼粳...  相似文献   

11.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showed that FR1, a new fertile regulator, had obvious effect on the fertility change of CIS28-10 and Pei'ai 64S, but no effect to V20A. The effect of 200 mg/ kg FR1 was best. The panicle development stage most sensitive to the regulator was on the reduction division stage of pollen mother cell and the effect of the regulator in autumn was more obvious than in summer. It suggested that FR1 might be used to change the genetic male-sterile materials into fertile one so that more self-fertilized seeds could been obtained. which may be a new pathway for utilization of genetic male-sterile rice.  相似文献   

12.
刘大文 《玉米科学》1999,7(2):020-023
用16个玉米自交系同C型、Y型和Y型雄性不育系测交、回交,以了解不育系的恢保关系;将C型不育系测交F1中的可育株自交,同时与C型不育系回交。以分析C型不育系恢复性的遗传行为。结果表明,5003、330、白330、035-6、木6-11等5个自交系为C型不育系的恢复系,32-2、贞367、i-1等3个自交系保持C型不育系的不育性;TR3702、77-1、承10-9、5003、449、交51等6个自交系保持Y型不育系的不育性;贞367、107-1为YⅡ型不育系的恢复系,TR3702、青C2、035-6、330、5003等5个自交系保持Y型不育系的不育性。32-2对C型、承10-9对Y型、5003对Y型和YⅡ型的回交F1全部不育,可用连续回交法转育成新不育系。C型不育系测交F2出现可育与不育的3:1育性分离,回交一代出现1:1的育性分离,表明恢复性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3.
小麦温敏不育系BNS366育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小麦温敏不育系BNS366的育性转换规律,为不育系的转育及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依据,于2011-2013年度连续2年采用大田分期播种试验分析了BNS366、BNS、矮抗58和扬麦13的育性特点。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的推迟,BNS366表现出规律性育性转换特征。9月23日至10月17日播种,花粉败育率为99.77%~100%,自交不育度为99.21%~99.81%,每穗自交实粒数为0.10~0.51。10月25日播种,花粉败育率为91.78%~98.89%,自交不育度为92.86%~94.96%,每穗自交结实粒数为3.20~4.37,12月4日播种可育。BNS366具有两个育性转换的临界期,10月25日播期为不育变为高度不育的育性转换临界期,12月4日播期为半不育转换为可育的育性转换临界期,不育期花粉以典型败育为主。BNS366可以作为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新的不育系。  相似文献   

14.
农垦58S/农垦58 F2群体育性分离模式的年度间差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分别于1989和1992年盛夏在杭州(30°05' N)自然条件下观察了农垦58 F2群体的育性分离情况。结果表明,该组合F2群体育性分离模式年度间差异大,在1989年凉夏期间群体内育性分离偏于可育部分,而在1992年炎夏期间则偏于不育侧。斯米尔 诺夫检验表明,上的育性分布差异明显(P<0.01)。这种育性分离模式的年度间偏差被归为环境温度等条件对光敏雄性不育遗传表达影响的结果。认为在自然条件下应用经典遗传学方法研究光温敏雄性不育的遗传是不合适的,提出了深入研究光温敏雄性不育遗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向阳  李必湖 《作物研究》2004,18(2):63-67
以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S和安农S-1两个不同的基因源及其衍生的温敏核不育系W6154S,培矮64S,810S,香125S在长日高温条件下分别与农垦58和湘早籼13号杂交,在长日高温条件下对各F2进行单株花粉镜检,比较各不育系在不同遗传背景下的育性变化规律,利用不同的育性划分标准对各不育系育性进行遗传分析,研究遗传背景等因素对F2育性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光温敏核不育水稻杂交F2育性分离是很复杂的,其中遗传背景是影响核不育基因表达的重要因素,核不育基因的表达,可能受多个不同调控位点的影响,从而各不育基因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下表达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6.
外源化学物质对小麦温光敏核不育两用系C49S育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本文探讨了外施赤霉素(GA3)、吸哚乙酸(IAA)、萘乙酸(NAA)、乙烯释放剂乙烯利(CEPA)、乙烯生物合成抑制剂氨基乙氧基乙烯基甘氨酸(AVG)、植物生长调节剂受多收(有效成分单硝化愈创木酚钠)、氯化钙(CaCl2)等化学物质对小麦温光敏核不育两用系C49S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IAA、NAA、GA3对早播不育(重庆10月30日播种)和晚播可育(重庆12月10日播种)的C49S的结实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乙烯利对C49S的育性表现很强的抑制作用,而AVG则对育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爱多收和CaCl2对C49S的结实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认为,C49S育性转换与激素的综合平衡关系有密切关系。乙烯利或其它化学杀雄剂可以用来控制异常高温下C49S不育系可能出现的微量可育花粉,以提高制种纯度;GA3、AVG、IAA、NAA、爱多收等可以用来提高C49S自交繁殖时的结实率和种饱满度。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两系法配制玉米不育杂交种。应具备条件是:(1)不育系抗病性强;(2)所采用的不育系应归属C群;(3)不一育系应持有较多的保持系。研究指出,按照不育系双保持特性,利用掺和法配制杂交种。本文还就利用不育化单交种组配三交种、制种产量高的原因和恢复系的利用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芝麻雄性核不育系氨基酸含量变化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芝麻盛花中期,比较分析芝麻雄性核不育系中不育株与可育株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蕾和叶片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差异.同可育株相比,不育株不同时期花蕾中天冬酰胺、脯氨酸、谷氨酸、赖氨酸、亮氨酸的差异较为明显,这些物质代谢的变化可能与芝麻雄性不育有关.不育株叶片中各种氨基酸略有不同,但总量差异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19.
非环境敏感型核雄性不育水稻育性的化学调控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环境敏感型核雄性不育水稻育性的化学调控初报徐仁胜(中国水稻研究所植物生理系.杭州310006)关键词:核雄性不育;育性恢复;植物生长调节剂ChemicalRestorationofFertilityofGenieMale-sterileRicewi...  相似文献   

20.
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湖北光敏感细胞核雄性不育水稻至今最高世代已在20代以上,虽经长期单株选择,群体的不育性仍在分离之中,本试验阐明造成这种分离的原因是这种雄性不育的遗传特性和小育基因所处的遗传背景密切相关。遗传背景不同,育性分离的模式也不相同,因而表现为同一杂交组合后代经连续多代单株选择的株系内仍有育性分离。因为由不育株后代不断分离出可育株,这种雄性不育特性不可能用来生产杂交种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