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玉米品种抗旱性筛选指标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张振平  齐华  李威  白向历  刘明 《玉米科学》2007,15(5):065-068
提高玉米品种的抗旱性是减小因干旱带来损失的经济而有效的途径之一。玉米品种的抗旱性筛选指标缺乏系统研究,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鉴定体系。产量指标是玉米品种抗旱性鉴定的最重要指标。本研究通过13个玉米品种的抗旱性鉴定试验,对以产量为基准的不同鉴定筛选指标进行了分析比较,算术平均生产力(MP)、几何平均生产力(GMP)和耐旱指数(DTIv)可作为鉴定抗旱性的首选指标;耐旱指数(DTIv)能更好地作为不同地点和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抗旱性鉴定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2.
春玉米抗旱性鉴定指标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抗旱棚盆栽、小区、大田对春玉米常规品种的抗旱性鉴定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抗旱性鉴定中胚根数、植株高度、ASI、保绿度、耐旱系数、RI(抗旱指数)和RI(修)可作为春玉米抗旱性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3.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10个根系和地上部生长指标与玉米基因型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根干重、干物质胁迫指数,单株叶面积等指标与玉米抗旱指数的关联度较高,可将其作为玉米抗旱性鉴定的有效指标。可以认为,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用于玉米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筛选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玉米抗旱性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试验在干旱和自然两种状态下对玉米的抗旱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旱对玉米的胁迫作用是一个综合效应;提出了抗旱性鉴定的三联指标.即:结实率—出子率—单株生产力;同时指出:王米抗旱性鉴定宜在干旱条件下更理想。  相似文献   

5.
不同基因型玉米萌芽期的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楠  吴玉群  姜敏  孔菲 《杂粮作物》2007,27(4):292-295
对4个玉米杂交种辽单24、丹413、沈丹16、沈农87进行了萌芽期的抗旱性研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降低了杂交种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阻碍了胚根和胚芽的生长,也降低了叶片的蒸腾速率和光合速率。但不同杂交种在抗旱性上存在明显差异,在水分胁迫下,抗旱性强的杂交种仍然保持较高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水分胁迫下,玉米种子的吸水速率减小,但吸水速率与抗旱性间相关性不明显。各品种在20%PEG水分胁迫处理下的萌动吸水伤害率间差异明显,可以作为一个抗旱鉴定指标。研究表明,利用室内高渗溶液萌发法通过对玉米萌芽期抗旱性高度相关的性状的测定得出的萌芽期抗旱性鉴定结果与田间直接鉴定的结果基本相符,说明室内高渗溶液萌发法是鉴定玉米萌芽期抗旱性的一种快速、简便、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玉米抗旱生物学特性及抗旱育种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玉米抗旱性研究近期已迅速发展为农作物抗旱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基于玉米作为C4作物以其较高的水分利用率,在半干旱半湿润易旱类型区粮食生产中居重要地位的客观事实,分析了玉米生长发育的抗旱生物学特性,抗旱基本类型和形态特征,介绍了主要抗旱种质材料利用研究现状,追朔了玉米抗旱性鉴定综合指标研究的动态发展过程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玉米苗期及萌芽期抗旱性评定方法筛选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对河北省推广的5个玉米品种的F1、F2代及其自交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室内发芽试验和苗期试验对玉米进行抗旱性鉴定。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采用不同的耐旱性鉴定方法对参试材料进行萌发期、苗期耐旱性鉴定,都得出完全相同的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所选用的评价方法都能较准确评价玉米的耐旱性,但不同方法的操作难易不同。在进行大批量样品的抗旱性鉴定时,可以利用PEG方法进行初步筛选,再利用水分胁迫进行苗期的进一步鉴定,并通过测定CAT活性对大量玉米进行耐旱性的鉴定,减少工作强度。  相似文献   

8.
玉米抗旱基因型鉴定方法和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35,自引:10,他引:35  
在土壤干旱和大气干旱两种条件下,在玉米开花期,利用玉米叶片的保水能力、脯氨酸累积量、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醇含量4项指标,以抗旱系数为对照,对6个不同基因型玉米的抗旱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依据某一个指标对不同玉米基因型进行抗旱性鉴定的结果可靠性较低;依据上述4个指标进行综合性鉴定的结果可靠性很高.因此,在利用生理生化指标对玉米抗旱基因型进行鉴定时,需要同时利用多个性状的综合值进行评价,以提高抗旱性鉴定的准确率,用简而易行的大气干旱法可以取代繁琐的土壤干旱处理。  相似文献   

9.
玉米抗旱性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作为玉米生长发育最主要的非生物逆境因子,已成为限制玉米产量形成的关键生态因素,也是我国玉米产量产生波动的重要原因,对粮食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玉米抗旱性是水分胁迫条件下表现出的一种复杂综合特性,其适应干旱的形态结构是长期进化的结果,其生理指标变化也是一系列适应性改变后的综合表现。当今水资源短缺日益成为突出问题,且对玉米造成干旱的外部因素较多。本文从鉴定方法、形态指标、生理生化等方面阐述玉米抗旱机制与鉴定方法,综述玉米抗旱性最新研究进展。发展抗旱性玉米研究,为创制选育新的耐旱种质提供支撑,最终提升玉米抵御干旱胁迫的能力,这对于保障玉米可持续生产、解决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玉米抗旱性与生理生化指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白向历  齐华  刘明  张振平 《玉米科学》2007,15(5):079-083
以目前我国主栽的14个玉米品种为试材,研究了玉米耐旱指数与生理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玉米耐旱指数与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片相对电导率和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上述生理生化指标均可作为玉米抗旱性鉴定指标的参数,用于玉米品种抗旱性的评定。  相似文献   

11.
PEG-6000胁迫下玉米品种萌发期抗旱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以收集的52个推广应用的春播玉米为供试材料,运用渗透压为0.5 MPa的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测定各品种发芽率、耐旱萌发指数等10个鉴定指标。以鉴定指标的相对值作为抗旱性评价指标,应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品种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类。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各指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发芽势可用于玉米萌发期抗旱性的快速与初步鉴定。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与耐旱萌发指数4项指标可作为抗旱能力的主要鉴定指标,种子吸水率与胚根胚芽长、贮藏物质运转率可作为间接抗旱鉴定指标。根据供试品种隶属函数值,利用聚类分析将其分为4个不同的耐旱等级,筛选出17个抗旱型品种。  相似文献   

12.
玉米叶部形态指标与抗旱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中度水分胁迫下不同抗旱型品种的叶部形态特征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叶片衰老指数、叶片卷曲指数与抗旱性呈显著负相关;叶形值、叶向值与抗旱性呈显著正相关。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叶向值、叶形值与抗旱性的关系较叶片卷曲指数、叶片衰老指数更为重要,以上叶部形态指标是抗旱性鉴定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以43个玉米杂交组合及其相应亲本为材料,利用20%PEG-6000溶液在苗期模拟干旱胁迫,研究玉米苗期抗旱性的杂种优势表现,并探讨与亲本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2个组合存在正向超亲优势,18个组合具有正向中亲优势;以中单808作为对照,13个组合表现为正向对照优势。玉米杂交组合苗期抗旱性和对照优势与母本、父本、高值亲本、低值亲本及亲本均值间的相关性一致,均未到达显著水平,表明玉米杂交组合苗期抗旱性和对照优势与亲本间无明显的相关性,在育种实践中,不能根据亲本抗旱性来预测杂交种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4.
玉米抗旱性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7,自引:7,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玉米的生长发育状况、生物膜结构、激素调节、干旱诱导蛋白等方面综述了干旱胁迫对玉米的伤害及玉米抗旱性的生物学机理,简要介绍了当今玉米抗旱性研究的动向。  相似文献   

15.
玉米耐旱鉴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干旱是影响玉米产量最主要的非生物胁迫因子。综述玉米耐旱性评价研究进展,对目前耐旱鉴定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玉米耐旱鉴定应采取以产量性状为评价指标的直接评价和以生理生化或形态性状为评价指标的间接评价相结合策略。  相似文献   

16.
干旱胁迫下,研究不同浓度S-诱抗素拌种对玉米种子萌发作用和生理生化影响,综合评价后筛选出缓解玉米干旱胁迫的最佳S-诱抗素拌种浓度。系统聚状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浓度S-诱抗素拌种能提高玉米发芽率和发芽势,提高种子抗旱能力。S-诱抗素拌种能显著提高玉米抗氧化酶活性,降低MDA含量,减缓叶绿素的降解,同时通过提高PEP羧化酶和RuBP羧化酶活性,进而提高玉米光合能力,提高玉米抗旱性。S-诱抗素拌种对玉米有低促高抑效应,其中,0.01 g a.i./100 kg种子的S-诱抗素拌种能有效提高玉米抗旱性。  相似文献   

17.
不同玉米品种萌芽期及苗期抗旱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4个玉米杂交种辽单35、丹玉24、沈丹16、沈农87进行萌芽期和苗期的抗旱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种在抗旱性上存在明显差异,在水分胁迫下,抗旱性强的杂交种仍然保持较高的发芽势和发芽率,苗期叶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光合速率下降的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8.
不同玉米杂交种抗旱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生产上应用的32个常规玉米品种,在可移动防雨棚内进行玉米抗旱性比较试验。试验设干旱胁迫(全生育期内灌水量100 mm)和正常灌水(灌水量300 mm)两种处理,测定雌雄开花间隔时间(ASI)、卷叶度(LRI)、离体叶片失水速率(RWL)等与玉米抗旱性有关的11个鉴定指标。结果表明,筛选出与抗旱性显著相关的鉴定指标9个,采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这9个鉴定指标和7个抗旱指标进行综合性评价,最终筛选出8个抗旱品种和19个较抗旱品种。  相似文献   

19.
玉米萌芽期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4个自交系丹340、丹9046、丹598和Mo17组成的6个杂交组合进行了萌芽期抗旱性研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降低了杂交种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阻碍了胚芽和胚根的生长,降低了种子中贮藏物质的利用效率,也降低了胚乳中的淀粉酶活性.试验表明,不同杂交种在抗旱性上存在明显差异,抗旱性强的杂交种在水分胁迫下仍然保持较高的发芽势和发芽率,贮藏物质的利用效率和淀粉酶活性下降的幅度较小.因此认为通过对上述这些指标的测定可以较好地反映出玉米杂交种萌芽期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