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玉米象内禀增长力(rm)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6种温度、5种粮食水分下,测定了玉米象的内寨增长力(r_m)和理论的稳定年龄组配.温度在28℃时内禀增长力(r_m)最大,在18-32℃范围内玉米象实验种群的内禀增长力呈抛物线趋势,在粮食水分为11.5-15.5%范围内,随着粮食水分的升高,玉米象的内禀增长力增大;玉米象种群的理论稳定年龄组配中,未成熟期占有很高的比例.  相似文献   

2.
对粮食烘干温度和粮食储藏温度对马拉硫磷粉剂和乳剂的降解作用进行了测定.烘干前马拉硫磷施于湿玉米(水分19%~20%),或烘干后施于热的(71或48℃),或冷却的(21℃)水分为12%的玉米.在21、48和71℃三种温度下,玉米的最终水分都为12%.对这几种处理玉米的储藏温度的影响进行了评价,即在3℃下储藏4个月,以后在16℃下储藏7个月.烘干前施于玉米的马拉硫磷经烘干过程明显降解,降解程度根据烘  相似文献   

3.
以自然带菌稻谷和玉米为材料,通过测定粮食在密闭环境中释放CO2的量,研究不同水分粮食(稻谷13.4%、14.5%和18.5%,玉米13.7%、15.3%和16.5%)在不同温度(20℃、25℃和30℃)和不同氧浓度(0、2%、5%、10%和21%)条件下的呼吸速率。以研究所得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基于温度、粮食水分和氧气浓度3个自变量因素的呼吸速率数学模型,用以预测不同储藏条件下自然带菌稻谷和玉米的呼吸速率。  相似文献   

4.
华南地区浅圆仓谷冷降温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谷冷技术在高温季节对浅圆仓中所储玉米进行降温,谷冷机出风口温度为18℃,相对湿度为80%,净谷冷时间为380.5 h,试验仓基础粮温从25.96℃降低至20.64℃,成本为0.50元/吨.度,平均水分降低0.3%。通过对谷冷过程中粮温和水分变化的检测分析,研究了谷冷降温过程中粮食平均温度及粮食水分含量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温度降低量与能耗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高水分粮食解吸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6.1%、18.2%水分籼稻谷及17.1%、20.9%水分玉米在20℃60%RH,20℃70%RH,25℃60%RH,25℃70%RH条件下的解吸试验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湿度越低、原粮水分越高则解吸速度越快,粮食的解吸速度随时间递减,40小时基本达到平衡,64小时内解吸完成;解吸平衡水分与温度和相对湿度有关,与原粮水分无关。粮食的吸附滞后现象明显存在,粮食容易出现过干燥,采用可移动立式通风管通风干燥时,从避免过干燥的角度考虑,每通风40小时左右向上移动一次立式通风管比较适宜。为了保持粮食的原始品质,应控制未干燥层的粮食温度。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粮食入仓过程中感染玉米象造成的重量损失。主要研究结果为:7月入仓的小麦,小麦中玉米象的虫口密度在2头/kg以上,小麦的水分在129/6以上,在20d后小麦重量将发生明显的变化。玉米象和米象的虫口密度在1头/kg以内,或小麦的水分在11%以内,小麦的重量损失发生明显变化推迟至一个月。8月入仓的小麦,小麦中玉米象的虫口密度在2头/kg以上,重量损失发生在15d内。9月初入仓的小麦,小麦中玉米象的虫口密度在2头/kg以上,小麦发生明显重量损失提前至10d。研究表明,不同的玉米象虫口密度、小麦水分和不同的害虫感染时间会造成不同的粮食重量损失。因此,在发生明显的重量损失之前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高大平房仓玉米烘干入库机械通风降温降水应用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粮食温度和水分是确定粮食储存是否安全的主要因素。为了探讨玉米烘干入库适合的温度和水分,我库开展了烘干入库玉米机械通风降温、降水实仓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8.
CO2气调储粮技术对粮食真菌的抑制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进行了粮食在不同CO2气体浓度、不同粮食水分、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储藏后的粮食真菌区系变化情况、尤其是在粮食水分较高、储藏温度较高的条件下CO2对粮食真菌的抑制效果进行了实验室研究和绵阳CO2气调库粮食真菌的区系变化实仓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O2气调储粮方法对水分在15%以内的各种粮食上着生的粮食真菌于15~35℃的温度范围内在较长时间内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可用于低水分粮的长期储藏;60%高浓度的CO2对水分在15%~16%的高水分粮于15~25℃温度范围短时间内(品质较差的粮食15天、品质较好的粮食140天左右)有较好的防霉作用,但粮食感官品质有所下降;35%以下浓度的CO2对高水分粮在15~35℃温度范围内均不能较好地抑制粮食真菌的生长,粮食储藏一段时间后就发生霉变;CO2不适宜于高水分粮在常温下的长期储藏,即使是60%以上浓度的CO2也不能很好地抑制高水分粮上着生的引起粮食霉变的储藏性真菌。  相似文献   

9.
在山东区域内选择具有储粮代表性的小麦、玉米、稻谷储备仓,实施了不同水分含量的实仓试验,采集试验粮表层温度、水分、CO_2浓度和真菌孢子计数等数据,探索试验数据与安全储粮的相互关系。试验表明:山东区域的小麦、稻谷、玉米的储藏安全受粮堆温度、水分含量的制约,温度、水分越高储藏安全风险越大,粮食水分含量与反映粮食呼吸状况的CO_2浓度具有较显著的正相关。自然条件下,山东小麦、玉米、稻谷的安全储藏,其水分含量不应高于13.0%、14.0%和14.5%。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120℃烘干温度条件下,不同烘干时间测定的小麦、玉米、稻谷水分数据,与GB 5497-85中105℃恒重法及定温定时法测定结果相比较,探讨粮食水分快速、实用、简便、经济的测定方法。试验表明:120℃烘干温度条件下,烘干30min、40min、1h的测定数据在90%置信区间内与GB 5497-85中的105℃恒重法比较,其准确度、精确度无显著差异,其中烘干30min是最经济、最易控制的测定方法。试验省去了空置称量盒恒重过程,用烘干后倒掉样品的称重盒重量代替,缩短了测定时间。试验为粮食水分便捷测定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几种因素对粮食吸附磷化氢能力影响程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利国 《粮食储藏》1999,28(4):18-22
通过正交试验测定并比较了粮种、水分、温度和PH3剂量绎粮食吸附PH3能力的影响程度。试验结果表明。上述诸因素对粮食吸附PH物大小依次为:剂量〉粮种〉温度〉水分。在3种受试粮种中,对粮食吸附PH3能力影响的大小依次为:稻谷〉玉米〉小麦。  相似文献   

12.
粮食水分快速烘干测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油水分测定是粮食储藏企业的一项重要检测指标,本试验利用烘干失重法测定水分准确度高的特点,设定14组烘干条件,寻找高温与短时间的最佳组合,以达到准确快速检测水分的目的。试验表明:在160℃温度条件下烘干10min所得水分含量与130℃定温定时法对玉米、水稻、小麦和大豆水分含量结果在95%的置信区间内有F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3种不同水分(偏低水分11.8%、安全水分13.3%和偏高水分16.3%)的玉米在4种不同温度(15℃、20℃、25℃和30℃)条件下,自身呼吸消耗O2的百分含量的测定,研究密闭储藏环境条件下玉米粮粒呼吸速率的变化规律。20L规模的试验室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的呼吸速率随储藏时间和氧浓度变化均呈非线性变化,在同一温度条件下,含水量越高的玉米粮粒呼吸速率越快,对相同水分的玉米粮粒,温度越高呼吸速率越快。15℃条件下呼吸速率的变化情况为:偏低水分0.047~0.431mL·g·d-1、安全水分0.059~0.574mL·g·d-1、偏高水分0.071~0.707mL·g·d-1;20℃条件下呼吸速率的变化情况为:偏低水分0.143~0.520mL·g·d-1、安全水分0.183~0.734mL·g·d-1、偏高水分0.173~0.707mL·g·d-1;25℃条件下呼吸速率的变化情况为:偏低水分0.199~0.910mL·g·d-1、安全水分0.192~1.170 mL·g·d-1、偏高水分0.241~1.197mL·g·d-1;30℃条件下呼吸速率的变化情况为:偏低水分0.194~1.360mL·g·d-1、安全水分0.203~1.541mL·g·d-1、偏高水分0.256~1.964mL·g·d-1;相同水分的玉米粮粒呼吸速率随氧浓度的降低而减弱。通过对玉米粮粒呼吸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和氧浓度的变化趋势线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不同温度条件下不同水分玉米呼吸速率的回归方程,利用相应回归方程,可获得密闭环境条件下储藏玉米在不同时间以及不同氧浓度条件下的呼吸速率,为气调储藏时玉米粮粒自呼吸的合理利用提供基础技术参数和数据模型。  相似文献   

14.
以山西省中晚熟区域试验中37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用PM-8188-A型谷物水分测定仪在4个环境温度下对玉米籽粒含水率进行水分快测,与传统标准烘干法测定值比较,利用回归分析建立对应的玉米籽粒真实水分数学方程,减小了电容式快测法在田间测定玉米籽粒水分过程中受环境温度影响而导致的误差,对育种家在田间选择含水率低的玉米品种方面具有一定应用价值。温度为10℃~25℃时,电容式快测法测定值随着温度的提高有变大趋势,20℃时测定的误差值最小。  相似文献   

15.
<正>1玉米种子储藏常见问题1.1玉米本身含水量高,成熟的程度也不均匀新收获的玉米,水分含量一般情况下在20%~35%,在秋收日照好、雨水少的情况下,玉米其自身的含水量也在17%~22%,由于玉米的成熟度不均匀,不利于安全储藏。1.2胚带菌量大,易霉变据测定,玉米经过一段时间储藏后,其带菌量比其他禾谷类粮食高得多,胚部吸湿后,在适宜的温度下,霉菌大量繁殖,开始霉变。1.3容易感染害虫为害玉米的害虫很多,主要有玉米象、锯谷道、大  相似文献   

16.
热处理控制稻米害虫危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热处理的杀虫效果与试验用粮的装量关系,结果表明装量多,粮食吸收的热量会增多,加热到相同温度所需的时间会延长,作用于害虫的有效致死温度就会延迟达到。10.0kg袋装成品桃花香米中存留的玉米象,需要55℃高温并维持24h以上,才能终止发育和危害。与对照相比,试验组桃花香米储藏180d之后,其酸度、食味评分、不完善粒、碎米率、色泽和黄粒米等指标没有明显的影响,仅水分减少0.4%。这说明55℃加热24h的杀虫处理方式不会影响大米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在35℃、40℃、45℃三个不同温度条件下用磷化氢和二氧化碳对玉米象和进行混合熏蒸。研究结果表明,当二氧化碳浓度为5%,磷化氢浓度在0.07mg/L、0.14mg/L、0.21mg/L时,温度的升高可以明显缩短害虫死亡时间。在45℃时,磷化氢在0.14mg/L以上,磷化氢和二氧化碳混合熏蒸在12h~24h之内能有效杀死受试玉米象和米象成虫。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在35℃、40℃和45℃3个不同温度条件下用磷化氢和二氧化碳混合熏蒸防治玉米象和米象,研究结果表明,当二氧化碳浓度为5%,磷化氢浓度为0.07mg/l,0.14mg/L和0.21mg/L时,温度的升高可以明显缩短害虫死亡时间,在45℃时,磷化氢在0.14mg/L以上,磷化氢和二氧化碳混合熏蒸在12-24小时之内能有效杀死受试玉米象和米象成虫。  相似文献   

19.
刘洋 《粮食储藏》2006,35(3):56-56
泰国King Mongkut’s大学化工系的Somkiat Prachayawarakorn等人用扩散理论模型对单一玉米谷粒进行干燥模拟,用以描述干燥和缓苏阶段湿分在物料内部的迁移。在温度90~170℃,玉米干基水分37%和43%时测定有效扩散率,扩散率与温度的关系用阿仑尼乌斯方程来描述。与单一阶段干燥相比,包括缓苏和干燥两个阶段的烘干不仅能加快湿分的转移,而且能减少爆腰,缓苏阶段越长,玉米的颜色越深,强度越好,为了保持玉米品质和减少能耗,通过模拟实验表明,干燥介质温度应限制在150℃以下;高水分玉米经干燥后干基水分降到23%时再进行缓苏,时间为40分钟。在冷却…  相似文献   

20.
巴西研究者最近报道了对不同水分的玉米在不同储藏温度、不同的储藏条件(如施用菌剂,或采用气调储藏、机械通风储藏)下,储藏在钢板仓内,检测其28d中黄曲霉素素生成的情况。试验结果,储藏在18℃~20℃温度下,水分偏低而未采用机械通风的玉米.黄曲霉毒素生成量低,以Ipr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