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药剂拌种对小麦地下害虫及蚜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5,(7):874-876
为了解决小麦地下害虫及蚜虫的为害,采用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和20%毒死蜱对小麦拌种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种药剂拌种对小麦地下害虫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蚜虫的防效更突出,持效期更长,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吡虫啉和噻虫嗪2种新烟碱类药剂在播种期施药对油菜整个生长期蚜虫的防控效果及其在油菜不同发育阶段中的农药残留量和增产效果,采用播种沟撒施和播种后覆土然后撒施于土表2种施药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菜播种沟撒施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20~600 g/hm2和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20 g/hm2及覆土后土表撒施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20 g/hm2对油菜整个生长期蚜虫危害均有较好的防控效果,其中对油菜苗期蚜虫始盛期至减退期的防治效果达98.98%~100.00%,对油菜返青至花期蚜虫的防治效果达79.61%~98.51%,最终使油菜产量增加17.47%~27.19%,且播种沟撒施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20 g/hm2处理油菜籽粒中农药残留低于美国规定的吡虫啉最高残留限量(0.05 mg/kg)。综合分析,播种期播种沟撒施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20 g/hm2和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20 g/hm2及覆土后土表撒施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20 g/hm2不仅对油菜安全,可高效防控油菜蚜虫危害,增产效果显著,而且产品中农药残留在安全标准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70%凯丰来WS(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不同使用剂量对玉米蚜虫、灰飞虱及粗缩病的防治效果、持效期,观察各浓度梯度对玉米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玉米蚜虫、粗缩病的防治效果和增产率显著,处理区出苗率与清水对照区和对照药剂处理区基本相当;测产时发现,该药剂各处理区对玉米秃尖防效较好(凯丰来具有良好的逆境屏蔽和壮苗作用,可显著降低因持续高温等因素造成的玉米秃尖现象)。在试验剂量内对玉米安全,该药剂拌种是防治玉米害虫较为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70%fN丰来ws(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不同使用剂量对玉米蚜虫、灰飞虱及粗缩病的防治效果、持效期,观察各浓度梯度对玉米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玉米蚜虫、粗缩病的防治效果和增产率显著。处理区出苗率与清水对照区和对照药剂处理区基本相当;测产时发现,该药剂各处理区对玉米秃尖防效较好(凯丰来具有良好的逆境屏蔽和壮苗作用,可显著降低固持续高温等因素造成的玉米秃尖现象)。在试验剂量内对玉米安全,该药剂拌种是防治玉米害虫较为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一次性施药防治大豆主要病虫害(蛴螬、叶甲、大豆蚜、大豆病毒病),达到了减药、增效、增产目的,采用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防治大豆病虫害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00 g/100kg种子处理即可有效防治大豆叶甲类害虫,保苗率达到97.5%以上;田间大豆蚜虫发生期推迟30 d...  相似文献   

6.
吡虫啉拌种防治北方玉米蚜虫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种不同含量、不同剂型药剂对北方玉米田玉米蚜虫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对玉米蚜虫的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其中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不同施用剂量5、6、7g/kg.种子处理下,防效分别为57.87%、77.22%、79.68%;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7 g/kg.种子)2年的平均防效为75.24%。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种子处理对麦蚜的防控效果,2015~2017年使用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小麦进行拌种,比较了药剂拌种与常规喷雾对麦蚜防治效果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6年小麦生长中后期,常规喷雾区的麦蚜量达到防治指标(百株虫量800头)时开始进行防治,此时,拌种处理区的百株蚜量仅为18.0头,防治效果为98.00%;喷雾防治14 d后,拌种处理的防效为98.82%,虽然显著低下常规喷雾处理,但也达到了较高水平。2017年小麦生长中后期,常规喷雾区的麦蚜量达到防治指标时,拌种处理区的百株蚜量为143.0头,防治效果为83.47%;喷雾防治20 d后,拌种处理的防效为98.20%,与常规喷雾处理差异不明显。拌种处理还可以增加小麦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产量分别较常规喷雾和空白对照增加7.8%和19.1%。拌种处理的小麦净收益为16 675.2元/hm2,分别较常规喷雾和空白对照提高了1 128.3和2 471.4元/hm2。使用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安全省工、持效期长,对麦蚜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小麦全生育期蚜量均未达到防治指标,后期无需进行药剂喷雾防治,且明显提高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棉花拌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棉花拌种试验,了解其对刺吸式害虫的防治效果,对棉种出苗及棉苗生长的影响,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薛薇 《农技服务》2014,(3):76+78-76,78
采用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性粉剂(福蝶)对大豆种子进行处理,以测定其对大豆地下害虫、蓟马、蚜虫的防效及大豆增产情况,结果表明,福蝶对大豆蓟马等苗期害虫有较好的防效,对地下害虫与蚜虫的防效因特殊气象原因没有发生,需要进一步验证,但对大豆生长安全,且对大豆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增产显著,可以进行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0.
采用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水稻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室内测定发芽率、盆钵旱育秧对秧苗生长的影响以及秧田期防治稻蓟马的效果。结果表明,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淮稻5号、扬籼优22和大华香糯3个水稻品种种子进行浸种催芽后包衣,100 kg种子有效用量70~560 g,药后4 d和5 d对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和钵栽水稻秧苗的出苗率没有明显影响,药后15 d秧苗的株高和鲜质量与空白对照没有明显差异。当100 kg种子有效用量提高至840 g时,药后4 d 3个水稻品种种子的发芽率分别比空白对照处理的发芽率降低了6.21%、4.32%和2.46%,出苗率分别降低了5.30%、5.92%和5.29%。100 kg种子有效用量为70~560 g时,秧田期对稻蓟马的控制效果在91.20%~99.33%之间,保苗效果在95%以上,持效期20 d以上。  相似文献   

11.
探明吡虫啉及三唑酮作为小麦种衣剂的合适用量,为小麦安全生产提供参考。以70、11、06156、周麦18和11穗136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采用室内培养皿发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5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5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对5个小麦品种(系)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存在不同程度影响。当5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的浓度分别为125.0mg/L和75.0mg/L时,5个小麦品种(系)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达最高,并对其种子萌发有明显促进作用,还可有效隔离病虫害,保证种子正常安全发芽,超过此浓度则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降低。  相似文献   

12.
以十字花科油菜籽为试材,应用常规种子拌种包衣的方式,以1 kg种子用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4.2 g为药剂对照,进行了1 kg种子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有效成分280 g和350 g以及4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280 g和350 g对油菜籽苗期黄条跳甲防治效果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使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和4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280 g和350 g进行油菜籽种子包衣,均能有效防治油菜籽苗期黄条跳甲的为害。其中,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有效成分用量为350 g时防效最高,4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用量为350 g时防效次之,且这2个药剂处理的持效期均长,防治效果均好。该技术可以在防治油菜籽及其他十字花科蔬菜苗期黄条跳甲上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新烟碱类杀虫剂拌种防治麦蚜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噻虫嗪拌种对麦蚜整个发生期的防治效果和对小麦的安全性,研究了吡虫啉和噻虫嗪拌种对小麦苗期和穗期蚜虫的防治效果以及对小麦出苗、分蘖、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2a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1.4~2.0g/kg拌种、噻虫嗪1.0~4.0g/kg拌种对小麦整个生育期蚜虫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小麦出穗前、扬花期和灌浆期对麦蚜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6.02%~100%、93.12%~100%和84.19%~98.31%;吡虫啉1.4g/kg拌种、噻虫嗪1.0~2.0g/kg拌种对小麦出苗时间、出苗率无显著影响,噻虫嗪4.0g/kg拌种小麦出苗时间推迟0.5~1d,对出苗率无影响;吡虫啉1.4g/kg拌种、噻虫嗪2.0g/kg拌种,小麦有效分蘖增加最多,分别为55.38%和34.58%;小麦千粒重增加以吡虫啉1.4g/kg拌种最高,显著高于噻虫嗪1.0~4.0g/kg拌种,且吡虫啉1.4g/kg拌种小麦产量增加显著高于噻虫嗪4.0g/kg拌种,稍高于噻虫嗪1.0~2.0g/kg拌种。可见,在小麦播种时,用吡虫啉1.4~2.0g/kg、噻虫嗪1.0~2.0g/kg拌种可有效控制小麦整个生育期蚜虫危害,且对小麦安全,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种子处理防治玉米瑞典蝇的效果,对吡虫啉、锐胜和灭蝇胺3种药剂按不同有效剂量进行了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剂量条件下,3种药剂对玉米出苗均无不良影响。其中,70%锐胜湿拌剂拌种防治效果较好,可以达到90%以上;5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效果最差,不适合作拌种剂使用。生产上应用70%吡虫啉0.2%~0.4%有效剂量拌种较为经济、高效。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硫酸锌不同浓度拌种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根系和地上部生长发育的影响。以鲁麦18为试验材料,设置硫酸锌不同拌种浓度,即每千克种子拌硫酸锌0、0.25、0.5、1.0、2.0、4.0、8.0 g,整盆取样并进行各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在低浓度下,即每千克种子拌硫酸锌0~4.0 g时,硫酸锌拌种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随着硫酸锌拌种浓度的增加,小麦生长各指标(出苗率、发芽指数、株高)、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根冠比、根系形态指标和根系生理活性指标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以1.0 g/kg处理效果最好;当拌种浓度达到8.0 g/kg时各指标均低于对照,对小麦的生长发育产生抑制作用。说明在0~4.0 g/kg浓度范围内,硫酸锌拌种能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其中以1.0 g/kg浓度处理效果最好,8.0 g/kg时对小麦的生长发育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小麦种植区、不同种植习惯以及不同播种期决定了小麦播种量差异较大。以小麦品种冀5265为试材,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分别在小麦播种量为180、225和300 kg/hm2条件下,研究了吡虫啉不同拌种剂量对小麦出苗率、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以及小麦籽粒中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组播种量处理下,吡虫啉不同拌种剂量对小麦出苗率均没有影响;吡虫啉拌种防治小麦蚜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和较长的持效期,在整个麦蚜发生期无需施药。在小麦播种量相同的前提下,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随拌种剂量的提高而上升,持效期延长;在拌种剂量相同的前提下,随着播种量的加大,前中期防效无显著差异,后期防效提高,持效期延长。在试验剂量下,小麦籽粒中吡虫啉残留量均低于美国规定的小麦籽粒中吡虫啉的最高限量标准,不同的播种量对小麦籽粒中吡虫啉残留量没有显著影响。吡虫啉拌种防治麦蚜技术在试验剂量下对作物安全,可高效控制麦蚜为害,在产品中残留也低于国际最高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5种供试杀虫剂拌种处理对棉花苗蚜防效和棉花苗期的安全性,以获得拌种处理防效优于吡虫啉的替代药剂。【方法】测定棉籽7 d室内发芽势和14 d田间出苗率,评价供试杀虫剂在供试剂量下(4.20 g/kg种子)对棉花出苗和苗期生长的安全性。田间拌种处理,评价5种杀虫剂对棉花苗蚜的防控效果和持效期,并与常规药剂喷雾防治棉花苗蚜进行比较,评价2种方法对防控棉花苗蚜的效果。【结果】5种杀虫剂拌种处理均与空白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对棉花出苗和苗期生长安全;在棉花播种后至25 d内,各供试杀虫剂均能有效控制棉花苗蚜种群,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播种后32 d各药剂处理防效均开始快速下降,其中50%吡蚜酮WG和20%噻虫胺CF防效最高,但仅为59.43%和55.52%。播种后39d仅20%噻虫胺CF防效为51.09%,其余处理百株蚜量接近或者高于空白对照;5%啶虫脒EC和10%吡虫啉WP对棉花苗蚜喷雾防控作用仅可维持3 d左右,至药后7 d,需继续采用药剂喷雾处理。【结论】与喷雾处理相比,拌种处理可以更长效的保护棉花,以更好的减少苗蚜的危害。5种杀虫剂拌种处理中,20%噻虫胺CF和50%吡蚜酮WG拌种防治棉花苗蚜均表现出了较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明种衣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农哈哈)拌种对旱地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旱地小麦品种晋麦79号为材料,采用大田对比试验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衣剂处理提高了旱地小麦的总茎数、单株分蘖以及生物量的水分利用效率,对拔节期和孕穗期株高影响较大,而对产量三因素影响较小;植物生长调节剂(农哈哈)处理提高了旱地小麦成穗数和产量以及旱地小麦生物量和籽粒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了小麦灌浆期穗部干物质质量。建议扩大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旱地小麦生产中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毛晶  张浩 《吉林农业科学》2010,35(3):45-46,5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吡虫啉在玉米和土壤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70%吡虫啉湿拌种剂在土壤、玉米植株和子粒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是89.9%~97.9%、93.5%~100.9%和90.3%~94.9%。此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重现性好,定量准确。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防治小麦地下害虫、土传病害的高效、低毒化学种衣剂,试验选用32%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奥拜瑞)、26%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大决战)、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酷拉斯)、22%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拌多乐)、22%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燕化安保)、38%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巧易)、22%苯甲唑·吡虫啉·萎锈灵悬浮种衣剂(金麦红)、15%五硝·辛硫磷悬浮种衣剂(海兰)、23%吡虫·咯·苯甲悬浮种衣剂(燕化保粒泰)共9种市场上代表性化学种衣剂,分别按推荐最低用量经包衣机搅拌均匀包衣小麦种子,出苗后7 d调查各处理药害,播种20 d后调查地下害虫种类及虫口数,灌浆期调查小麦土传病害发生情况,收获期调查小麦株高、产量构成因素。分析表明: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酷拉斯)处理未发现地下害虫,防效最佳;32%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奥拜瑞)、26%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大决战)、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酷拉斯)对小麦茎基腐病防效在80%以上,并能显著增加小麦株高、单位公顷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结果表明,9种化学种衣剂防治小麦地下害虫、茎基腐病效果差异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