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高雷暴记录观测质量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实践经验归纳出提高雷暴记录观测质量的方法,包括:整体判断雷暴系统,记录起止时间与方向;借助积雨云或闪电方位判断雷暴系统;观测和记录方法;雷暴天气的编发报;雷暴观测和记录中的注意事项等内容,以期提高雷暴记录观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郑华珠  高永娜  朱砂 《北京农业》2012,(15):228-229
阐述南岳雷暴的形成条件和雷暴来临时各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介绍雷暴观测和记录中应注意的事项,以期为提高雷暴认识和雷暴观测记录的准确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积雨云和雷暴是大气探测中必有的项目,更是大气探测实行自动化后仍然由人工进行的观测项目,真实准确地观测好积雨云和雷暴,须了解积雨云和雷暴形成的过程及特征并掌握正确的观测方法.本文重点从积雨云和雷暴的形成、具备的特征、观测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进而为做好这两个项目的观测奠定基础.笔者通过14年的地面观测,积累了一些观测技巧,供气象同行在业务工作中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天气复杂多变的季节,对积雨云和雷暴的观测至关重要。结合实际观测经验,分析积雨云和雷暴的形成特征,总结观测中的注意事项,以期提高观测质量,为观测人员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机场雷暴天气要素观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雷暴是威胁飞机飞行安全和破坏机场地面设备设施的主要天气现象之一,分析了大连机场雷暴天气特征,并从低空风切变、降水强度判定、能见度等方面阐述了雷暴天气状况下各气象要素的观测分析方法,以期避免减少人工观测出现误差,确保飞机飞行安全。  相似文献   

6.
根据吉林省辽源气象站地面观测资料,分析雷暴临近和过境时温、压、湿、风等地面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以及云的演变规律,总结近30年以来辽源地区雷暴的变化特征以及地面观测人员观测雷暴的重点任务,以便做到观测及时准确,更好地为气象预报服务。  相似文献   

7.
丽水地区雷暴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71-2000年丽水市及各县的雷暴观测资料,分析丽水雷暴气候的特点,总结了雷暴的时、日、月、季节及年变化特征,探索丽水市雷暴的发生规律,以指导群众科学防范雷暴灾害。  相似文献   

8.
积雨云和雷暴的观测辨认,要真实准确地观测好积雨云和雷暴,需了解积雨云和雷暴形成的过程及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同时还要注意该现象本身的演变,然后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9.
利用总结雷暴天气气候规律的方法,借以解决因本溪市区四面环山雷暴观测困难;同时,分析了雷暴天气对农业的影响并提出防范意见。  相似文献   

10.
以抚顺市国家基本气象站观测资料为基础,结合笔者多年的观测经验,就雷暴的生成、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雷暴过境前后,气温、本站气压、风速、相对湿度、降水量等均出现显著变化。并针对雷暴产生的灾害,探讨了防御对策,以期为气象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原阳县1971—2012年雷暴观测资料,分析了原阳县雷暴年、季、月及持续期和产生方位的变化特征,旨在为原阳县的雷暴防报和防雷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雷暴的形成条件和雷暴来临时各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介绍了雷暴观测和记录中应注意的问题,仪器、人身的防雷要点以及其他注意事项,以期为防雷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59—2007年鄂州市逐日人工观测雷暴资料,对鄂州雷暴的时间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研究,总结了鄂州雷电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鄂州市年雷暴日数呈减少的趋势,每月都有雷暴发生的可能,且白天雷暴发生的几率远超过晚上。  相似文献   

14.
陈志超 《现代农业科技》2007,(18):234-234,236
采用五莲县1971~2006年雷暴观测资料,分析五莲县雷暴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雷暴天气的形成背景等,总结出五莲县的雷暴日数有较大的年际变化,6~8月是雷暴高发期。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1—2009年陇东地区环县、庆城、西峰、镇原、华池、正宁6个气象站雷暴观测资料,从9年的观测资料中挑选出了192个雷暴记录。由于所选站点比较集中,1个站点发生雷暴就认为该地区有发生雷暴。根据雷暴发生个例,逐个查看2001—2009年5—9月MICAPS 8:00、20:00 500 h Pa高度场,对雷暴天气过程进行划分,得到了陇东地区雷暴天气的主要环流形势为槽后西北气流型、横槽型、槽过境型、低涡后部型、阻塞高压型。其中,最有利于陇东地区发生雷暴的天气型是槽后西北气流型或横槽型,其次是槽过境型。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滨州市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月兰  莫瑶  魏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076-12077
利用滨州市气象站1957~2000年雷暴观测资料,分析了雷暴的初终日,雷暴的年月分布及变化趋势,就产生雷暴的天气系统进行了概述,并对雷暴发生前的临界温度值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表明,滨州市雷暴出现在3~11月份,夏季6~8月是雷暴多发季节,其中7月份雷暴活动最频繁,5—6月份的下午到上半夜容易产生伴随着大风和局地冰雹的强对流天气,在人影值班时要尤其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1981~2010年泰顺县的雷暴观测资料的气候统计特征,得出了泰顺县雷暴气候特征,并初步分析了其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64—2013年菏泽市雷暴观测资料,分析了雷暴的年、月、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菏泽市雷暴日呈现减少的趋势;菏泽市雷暴季节特征明显,主要发生在春、夏、秋季3个季节,以夏季为主,冬季雷暴极少;菏泽市雷暴具有明显的日变化,主要发生在下午和夜间。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1981~2010年泰顺县的雷暴观测资料的气候统计特征,得出了泰顺县雷暴气候特征,并初步分析了其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利用永福县气象局1957—2010年雷暴观测资料,对永福县雷暴日数的变化规律和特征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永福县的雷暴预报和防雷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